黨性修養一輩子
2021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講話強調,要以慶祝建黨100周年為契機,引導黨員、干部加強黨性鍛煉、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撓把自己的事辦好。加強黨性鍛煉、黨性修養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內在要求,是黨的內心世界建設的偉大工程;是共產黨人保持政治本色、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根本途徑,是黨員干部一生的必修課。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性修養,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黨性修養是一輩子的事情
黨性修養是無產階級政黨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共產黨人正心、修身、明道的必修課程。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加強黨性教育和黨性修養問題。1941年7月,中央政治局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要求全黨同志加強鍛煉黨性、提高黨性、培養黨性,保證全黨統一意志、行動和紀律。為了增強黨性,任弼時撰寫了《關于增強黨性問題的報告大綱》。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陳云《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等著作,都闡述了黨性問題。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更加重視黨性教育和黨性修養問題。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強調健全黨內民主,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嚴肅黨的紀律,促進黨的團結,提高黨的戰斗力。1998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的意見》,通過開展黨性黨風教育,推動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科學理論,提高政治素質。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強調深入開展黨風黨紀教育,積極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使領導干部模范遵守黨紀國法,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新風正氣,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對增強黨性作過很多論述。鄧小平強調,“每個干部都要把黨性放在第一位”,“所有共產黨員都要增強黨性,遵守黨的章程和紀律”。江澤民指出:“自覺進行黨性鍛煉,自覺加強思想政治修養,在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上下功夫。”胡錦濤要求,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和加強黨性修養與黨性鍛煉相結合,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多種措施,加強黨性教育和黨性修養。2016年10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提供了基本遵循。2019年1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切實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干部的黨性修養、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
加強黨性修養,是踐行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面臨的問題還不少,而且越來越復雜,絕不能有“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式的心態與做法。黨員干部必須緊隨時代要求,準確把握黨性內涵,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和支撐。
加強黨性修養,是加強理論武裝、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在于它和中國具體實踐相聯系、相結合。黨員干部必須不斷運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加強黨性修養,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推進自我革命,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號召力,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隨著時間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產黨員的黨性不是隨著黨齡增長和職務升遷而自然提高的。黨員是黨的肌體細胞和黨的活動主體,黨的先進性、純潔性要靠黨員的黨性來體現。黨員干部必須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將黨性修養作為終身課題,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更加有力。
不同時期黨性修養有不同要求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不僅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始,就有著鮮明的黨性,也就是階級性。同時,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根據形勢變化和任務要求,強調或側重了黨性內涵的不同方面。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中,最早使用黨性一詞的是恩格斯。列寧也多次使用黨性一詞,認為“嚴格的黨性是階級斗爭高度發展的伴隨現象和產物”。他們所理解的黨性,多指無產階級政黨固有的階級本性,也就是階級性。
在中國共產黨內,對黨性概念進行闡述的第一人是劉少奇。1941年,他在《人的階級性》一文中指出,“共產黨員的黨性,就是無產者階級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現,就是無產者本質的最高表現,就是無產階級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現”。毛澤東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說過:“一致的行動,一致的意見,集體主義,就是黨性!边@是從作風方面對黨性作的闡釋。1979年,鄧小平著眼于干部選拔標準,指出“一條是擁護三中全會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一條是講黨性,不搞派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多個角度,使用和闡述了黨性概念和內涵。他指出:“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共產黨人無論是想問題、搞研究,還是作決策、辦事情,都必須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而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薄爸v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講黨性,在思想政治上講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在行動實踐上講維護黨中央權威、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薄艾F在干部出問題,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黨性薄弱上。”“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領導干部的作風直接關系黨內風氣和政治生態,關系民心向背,決定著黨的群眾基礎!
習近平同志在2009年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曾對黨性修養的內容作過概括。他指出,堅強的黨性,是成為高素質領導干部的首要條件。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理論修養,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以與時俱進的態度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加強政治修養,增強政治信念的堅定性、政治立場的原則性、政治鑒別的敏銳性、政治忠誠的可靠性;要加強道德修養,不斷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錘煉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要加強紀律修養,增強紀律觀念,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政令暢通;要加強作風修養,做到執政為民有新舉措、求真務實有新要求、廉潔從政有新成效。
現行黨章規定黨員必須履行的八項義務,是合格黨員的基本標準,也是對黨員黨性的基本要求。從黨章內容看,共產黨人的黨性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理想信念堅定,在各方面起先鋒模范作用,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自覺遵守黨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密切聯系群眾,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等等。
黨性修養是共產黨人的“心學”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指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每個黨員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斷進行檢視、剖析、反思,不斷去雜質、除病毒、防污染!秉h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新時代加強黨性修養,要牢牢抓住黨性教育這個核心,自覺錘煉黨性修養,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開展黨性教育培訓。通過黨校和干部學校培訓干部,是培養和提高干部素質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黨性的重要措施。各級黨校和干部學校要加大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比重,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對共產黨人涵養政治定力、練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規矩、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和老實人,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把學習黨章作為重要課程,讓黨員干部把黨章規定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用黨章和黨規黨紀約束自己的言行。
進行黨內集中教育。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是加強黨的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武裝全黨的有效方式,也是黨加強黨性教育的重要途徑。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為了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加強黨性教育,開展過多次大規模集中教育。黨內集中教育,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注意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對普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提高黨員干部黨性修養、激發全黨創造活力、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嚴格黨的實踐錘煉。在實踐中錘煉黨性、磨練心智,是黨性教育的重要途徑。黨性教育重在實踐,錘煉黨性貴在堅持與工作實際相融合,把黨性教育貫徹于實際工作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內政治生活是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和黨員進行黨性鍛煉的主要平臺!奔訌婞h性錘煉,要按照《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要求,堅持“三會一課”制度,自覺用好黨內政治生活這個黨性教育的重要載體。抓住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使黨員領導干部在錘煉黨性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加強黨員自身修養。提高黨員修養是黨的建設的永久性課題,是中國共產黨加強內心世界建設的重要途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黨性修養方面作出了榜樣,如周恩來堅持經常與“我的修養要則”對表、彭德懷堅持每月“反省自查一遍”、謝覺哉經常與自己“打官司”等。提高黨員修養,最關鍵的是加強自我修身,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培養和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黨員干部要把提高自身修養作為基礎工程,始終牢記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第一約束是黨的紀律,做無愧于新時代新使命的合格共產黨員。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編審)
(來源:《學習時報》2021年5月12日 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