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路海江到周口調研“小微教育基地”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
4月28日,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路海江一行到周口市淮陽區、太康縣調研李之龍革命活動舊址修繕保護利用工作和水東地委革命舊址復原工程項目建設情況。周口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劉勝利,周口市政協副主席馬明超參加調研。
在淮陽區李之龍革命活動舊址,路海江參觀并聽取李之龍革命事跡。李之龍是中國共產黨重要黨史人物。1922年秋,受黨組織的派遣,李之龍以英語教員的身份到陳州四中(今淮陽一中)傳播馬列主義。1926年3月20日,時任海軍代局長的李之龍在中山艦事件中蒙冤被捕,堅貞不屈。獲釋后參加北伐,1928年2月6日被捕,8日就義于黃花崗。
路海江在參觀中指出,革命遺址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歷史文化資源,要深度挖掘革命人物的動人事跡,不斷豐富展陳內容,努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
1941年7月,水東地委機關在聚臺崗開辟了水東抗日根據地。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重要指示,太康縣聚力把此項目打造成政治工程、紅色工程、鑄魂工程、德善工程。路海江來到太康縣高賢鄉聚臺崗了解水東地委革命舊址復原工程項目建設情況,強調要抓住黨史學習教育機遇,加大對紅色資源的調查、研究和保護力度,對一些年久失修、破壞嚴重的遺址實施搶救性保護,特別要結合當地實際,保護利用好規模較小但有鮮明特色的紅色資源,著力打造群眾身邊的“小微教育基地”,弘揚好革命精神,傳承好紅色基因,把黨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路海江還來到我室聯系的太康縣板橋鎮后席村,調研鄉村振興工作,實地察看村容村貌整治情況,并提出指導性意見。
(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