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解放戰爭之神機妙算

原標題:解放戰爭之神機妙算
作者:李忠杰    發布時間:2021-02-2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

解放戰爭開始前,國共兩黨軍隊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在裝備上,差距都極為懸殊。然而僅僅3年時間,形勢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到底是什么在左右著戰爭結局?

1946年6月26日凌晨,以宣化店為中心的地區炮聲隆隆,夏日的靜謐瞬時打破。國民黨軍隊撕毀和平協議,兵分4路向我中原解放區發起大舉進攻,全面內戰正式爆發,人民解放戰爭也由此開始。

這時,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約430萬人,其中正規軍約200萬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只有127萬人,其中野戰軍61萬人。國民黨軍隊擁有美國援助的大量新式武器,在軍隊數量、裝備和戰爭資源等方面,明顯占有優勢。蔣介石聲稱,只需3個月到6個月就可取得勝利。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也宣稱“也許三個月至多五個月便能解決”中共部隊。

這時候的蔣介石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不到3年后的1949年4月23日,他在南京的總統府就被解放軍占領。12月10日,他帶著蔣經國等人,黯然離開成都逃往臺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徹底結束。

為什么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就發生如此重大的轉變?政治、軍事、人心等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一條:經過20多年的艱苦磨練,我黨我軍的軍事戰略戰術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從黨中央的戰略謀劃,到各野戰部隊的戰役指揮,再到許多戰役戰斗的進行,雖然非常艱苦,也有極危險的時刻,但整體上堪稱“神機妙算”。

從大局層面,黨中央準確分析判斷形勢走向和國民黨的意圖,巧妙應對國民黨的政治和軍事攻勢,根據敵我力量對比作出一系列戰略決策。在國民黨軍隊進犯陜甘寧邊區時,巧妙應對,節節抗擊。隨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精干機關主動撤離延安,把一座空城留給了國民黨軍隊。黨中央轉戰陜北,運籌帷幄,指揮全國各戰場的作戰。

在先后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重點進攻后,黨中央及時決定從戰略防御轉向戰略進攻,制定了徹底打敗蔣介石、奪取全國勝利的政治、軍事、經濟綱領及一系列方針政策。1947年7月,毛澤東提出計劃用五年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解決同蔣介石斗爭的問題。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提出全黨的戰略任務是建設500萬人民解放軍,在上述所指5年時間內,殲敵正規軍500個旅(師)左右,從整體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此后的戰爭進程,基本上就是按照我黨我軍的戰略謀劃來推進了,實際完成的時間還提前了近兩年。

這樣的神機妙算,還體現在很多戰略決策和戰役謀劃上。我們僅舉幾例。

一是進軍東北。還在1945年9月,黨中央和毛澤東就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先后派出2萬名干部和11萬部隊挺進東北,包括10名中央委員、10名中央候補委員,其中4人還是中央政治局委員。

向東北進軍的部隊,有的從陸路,有的從海上,日夜兼程,趕在了國民黨軍隊的前面。這一高招,師出有名,系協助蘇軍解放東北。同時,又是捷足先登,占領了東北大部城市和地區。后來,國民黨也派遣大量部隊進攻和占領東北的城市,雙方進行了生死博弈。東北人民軍隊越戰越強,逐漸掌握了戰略主動權。東北成為全國解放戰爭的戰略后方。

二是中原突圍。中原解放區位于武漢、九江以北的鄂豫皖三省邊界地區,日本投降前已擴展到60余縣。國民黨軍隊從武漢進軍華東、華北、東北,受到中原解放區的阻擋,因此不斷包圍和蠶食,將其壓縮到不到原來1/10的地方,并決心一舉殲滅。面對這一局勢,黨中央和中原我軍制定了嚴密的中原突圍戰計劃。黨中央指示:“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在突圍過程中,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還主導了“聲東擊西”和“空城計”兩場大戲。

中原軍區從實際出發,權衡利弊,將突圍的方向選擇在路途最遠、國民黨預計最不可能的西部。但為了迷惑敵人,采取了聲東擊西的計策,故意安排一部分部隊作出向東突擊的假象,夜里向西后撤,白天再向東進軍,還在馬尾巴上扎上樹枝,掃起一路煙塵,使敵人誤以為我軍將向東突圍。

這時,在中原解放區首腦機關駐地宣化店,還駐有負責調停的軍調部第32執行小組,其美蔣人員密切注視著我首腦機關的一舉一動。為了不使他們察覺我方動向,機關工作表面一切照常,出操的戰士喊著口號、唱著歌曲。1946年6月26日晚,中原軍區文工團專門組織了一場慰問演出,當美蔣代表前往禮堂時,還故意讓他們“偶遇”了正在大街上散步的李先念。

但就在他們觀看演出之時,我中原軍區機關和主力部隊數萬人神不知鬼不覺地撤離了宣化店及附近駐地。一直到6月29日,中原軍區機關和主力部隊已經到達平漢鐵路開始正式突圍,我方代表在宣化店設宴招待軍調部第32執行小組全體成員,并當場宣布:李先念將軍已率中原軍區部隊突圍。美蔣代表頓時目瞪口呆。

三是千里躍進大別山。經過一年多的作戰,戰爭形勢發生了有利于我方的變化。黨中央及時作出重大決策:打到外線,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迫使敵人轉入戰略防御。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12萬余人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隨后,甩開敵軍,分三路向南疾進,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劉鄧大軍從國民黨數十萬軍隊的前堵后追中殺開一條血路,穿越黃泛區,渡過沙河,搶渡汝河和淮河,于8月末進入大別山區。隨后依靠人民群眾,粉碎20萬國民黨軍隊的輪番進攻,至11月殲敵3萬余人,建立33個縣的民主政權,站穩了腳跟。

與此同時,陳(賡)謝(富治)大軍和陳(毅)粟(裕)大軍在黨中央指揮下,也分別進入豫陜鄂邊地區和豫皖蘇平原。三路大軍都打到外線,形成“品”字形進攻陣勢,直接威脅南京、武漢,使國民黨的“全盤戰略形勢,乃從此陷于被動”。

四是三大戰役的“圍棋”戰。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統一指揮下,同國民黨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戰略決戰,連續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打得很艱苦,但也很漂亮。

遼沈戰役首先從錦州地區的作戰開始,一下子就掐斷了國民黨軍隊增援東北或從東北撤退的通道,對東北的國民黨軍隊形成了“關門打狗”的態勢。遼沈戰役使東北全境獲得解放,也為平津和華北解放創造了有利條件。

遼沈戰役剛結束,規模巨大的淮海戰役旋即開始。我軍以60余萬人對國民黨軍隊80萬人。總體上敵強我弱,因此采取相對集中兵力攻其一部的方式,各個殲滅。在戰役第三階段,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一度暫停對杜聿明集團的攻擊,目的是穩住平津地區的國民黨軍隊,使其下不了迅速南下撤退的決心,這一措施收到了明顯成效。淮海戰役總共殲敵55.5萬人,為解放軍渡江作戰,解放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地帶南京、上海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在淮海戰役進行之際,解放軍又發起平津戰役。先用“圍而不打”和“隔而不圍”的辦法,以神速動作完成對傅作義集團的分割包圍,切斷其南撤西逃之路。接著按“先打兩頭、后取中間”的順序,攻克新保安、解放張家口,再解放天津,使北平20余萬國民黨軍完全陷于絕境。在我黨耐心工作下,傅作義率部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戰役是個連環套。誰先打誰后打,先打誰后打誰,連續打還是間隙打,都如同下圍棋一般,精確計算,巧妙博弈,達到了在長江以北殲滅國民黨主力部隊的戰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