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防控阻擊戰看中國治理體系的優勢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泵鎸碾y般的傳染性疾病考驗,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下,實施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發揮出了中國治理體系的獨特優勢和效能,打贏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
實現全國一盤棋,確保高效有序運轉,彰顯決策體制優勢。我國治理體制一大顯著優勢,就是高效的決策體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黨中央高度重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即作出周密部署,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召開多次會議研究決策。在疫情發展及控制的每一個重要時間節點,中央都反應迅速、決策有效、措施得力,真正實現了全國一盤棋,建立了上下貫通、區域協作、軍地協調、全民動員的工作機制,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進而又在東北地區和北京、烏魯木齊等地打了幾場聚集性疫情殲滅戰,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并在此基礎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抓緊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取得顯著成效。
集中力量辦大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彰顯舉國體制優勢。舉全國之力,集優質資源,統一合理配置和調度,充分發揮中國治理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疫情暴發后,面對醫護人員不足、醫療物資短缺等問題,全國19個省區市對口支援武漢以外湖北16個市州,4萬多名醫務人員勇敢逆行奔赴湖北,全國醫療界精銳部隊盡數出征,形成一場抗疫“大會師”。面對最難啃的重癥救治“硬骨頭”,呼吸機、ECMO盡最大可能保障湖北和武漢供應。在醫院床位飽和的嚴峻形勢下,本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集中數萬名建設者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里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爭分奪秒搭建了16座方艙醫院,開放床位1.4萬多張。最優秀的人員、最急需的資源、最先進的設備千里馳援,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醫療資源和物資供應從緊缺向動態平衡的跨越式提升。
實施全民總動員,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彰顯動員體制優勢。在新冠肺炎疫情洶涌來襲時,利用既有的組織體系和社會治理架構,迅速有效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投入到疫情阻擊戰中,體現了中國治理體系的又一個顯著優勢。疫情發生后,全國460多萬基層黨組織積極響應,9000多萬名黨員第一時間向黨組織報到,根據需要到疫情防控一線;行政體系迅速上情下達,一級傳導一級,層層抓落實,尤其是處于最末端的群眾自治組織——居委會、村委會,集結力量對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情況進行拉網式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不少一人。全民動員體制,最大限度地組織群眾、凝聚人心,使億萬人民自覺擰成一根繩,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眾志成城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構筑起群防群治齊心抗疫的嚴密防線。
齊心協力大協同,加強統籌調配力量,彰顯協作體制優勢。人與人、部門與部門、地域與地域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得到了充分彰顯。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專門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國家衛健委迅速牽頭32個部門成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設置多個工作組,協調各部門共同行動,形成防控疫情的有效合力。在境內病例得到控制的同時,面對境外輸入病例風險,各地方、各部門又不斷加強協作,嚴格落實轉運、隔離、留觀、檢測等措施,筑起“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堅固防線,并組織動員全國科研工作者參與疫情防控科研攻關。
立行立改糾偏差,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彰顯監督體制優勢。衡量一種治理體制是否成熟有效,最重要的一點就要看它在關鍵時刻究竟有沒有發現問題并糾偏糾錯的機制和功能。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戰斗中,正是充分發揮了黨的監督、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合力,從而在疫情防控中有效避免和糾正了決策偏差、失誤和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甚至腐敗等問題。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做法,真正幫助基層解決物資困乏等實際困難,迅速及時了解、回應公眾關切的熱點問題。
(作者:沈路濤,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常夢茹,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四級主任科員)
(原載《百年潮》202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