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寶貴經驗
執政能力建設是我們黨執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衰成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高度重視并持之以恒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條寶貴經驗,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就在敵人重重包圍、物質條件緊缺的環境下開始了局部執政、建設革命根據地的實踐。黨在開展武裝斗爭的同時,在根據地內創造性地加強生產、發展經濟和保障供給,加強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破除封建陋習和迷信活動,加強政權機關的廉政建設和干部隊伍作風建設,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辦各級各類軍政學校培養人才,掀起大規模生產運動,實行精兵簡政,開展“整風”運動等集中性教育,都體現了黨在局部執政條件下提升執政能力的探索。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充分估計革命勝利以后國內外斗爭的新形勢,要求全黨同志牢記“兩個務必”,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毛澤東同志把執掌全國政權比作“進京趕考”,要求各級干部學習新中國建設所需要的各種經濟本領、管理本領。
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開展穩定物價和統一財經等重大斗爭,保障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打破了敵對勢力“共產黨軍事上一百分,經濟上零分”的夢囈。緊接著,黨又經受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各項民主改革的考驗,開展了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建設,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充分顯示出我們黨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已經基本建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執政成效的集中體現,開辟了中國走向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光輝道路。黨的八大以后,黨領導全國人民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既注重生產力發展,又注重思想文化建設,注重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的滿足。
回顧這段歷程可以看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探索實踐是以局部執政為起點的,不同時期的局部執政雖然面臨不同環境和任務,但都豐富了黨的執政經驗,為黨在全國執政奠定了堅實實踐基礎。黨不僅經受了由局部執政到掌握全國政權的重大考驗,而且還經受了在外部封鎖狀態下創造性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重大考驗。這種探索實踐的成果集中體現為: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成功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性成就,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物質基礎。注重思想理論建設、加強作風建設、切實維護人民利益、大力發展生產、學習經濟建設和管理知識等,是這一時期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留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新環境中開始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新探索。鄧小平同志向全黨發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勇敢打開對外開放的大門。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硬道理加快發展經濟,有步驟地開展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開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大力懲治腐敗現象等,都是黨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舉措。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取得了豐碩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集中體現為:我們黨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成功穩住了改革和發展大局。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給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實行依法治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以整風精神開展“三講”教育等,都體現了黨在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提升執政能力的探索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黨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
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進程大力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等,都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提升執政能力的重大部署。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強調要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我們黨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的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回顧這段歷程可以看出,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復雜而嚴峻,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我們從容應對一系列關系國家主權和安全的突發事件,戰勝在政治、經濟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風險,經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驗,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航船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破浪前進。科學判斷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圍繞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著力從思想和作風、體制和機制、方式和方法、素質和本領等方面提升能力,是這一時期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留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三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也相應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鄭重提出了“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的重大戰略任務。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注重制度和治理能力建設,著力抓好重大制度創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等等。這些重大方針政策,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成效的集中體現。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牢記初心使命、推動自我革命等,成為新時代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鮮明特征。
2020年初,我們遭遇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檢驗和證明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治國理政能力。
我國即將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我們要聚焦這一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要科學把握我們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切實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做實做細做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各項工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2020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