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作出戰略部署,是指導今后一個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建議》描繪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立足現實、與時俱進,鼓舞人心、切實可行,對于團結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具有重大意義。
一、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明確了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確立了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宏偉目標,進一步展現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
(一)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黨和國家在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的關鍵一步。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上世紀末這兩個時間節點上,我們先后實現了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發展目標。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黨高瞻遠矚地提出,到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30年,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并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戰略安排,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比原先提前了15年。這一既體現歷史發展延續性又符合實踐發展新要求的動員令,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最強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一步,是“十四五”以至未來15年引領我國發展的總目標,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特別是“十三五”時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對外開放持續擴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大幅提升,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并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這一戰略安排充分考慮了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是實事求是、符合實際的。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蹄疾步穩實現黨和國家奮斗目標。
(三)以辯證思維看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政治格局復雜多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厚,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特別是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多個領域如高端芯片、基礎元器件等存在“卡脖子”問題,在科技發展面臨外部打壓和遏制加劇的形勢下,亟待加快自主創新步伐。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定朝著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不斷前進。
二、深刻領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九大在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時,對兩個階段發展目標分別進行了展望和提出了要求。在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時刻,《建議》展望2035年,進一步從九個方面明確了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豐富了目標內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制定這些目標,既充分考慮了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有利條件,也充分考慮了各種風險和挑戰,因而實現這些目標是有基礎、有條件、有把握的。
(一)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議》重申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同時強調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從2020年到2035年,我國經濟將保持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經濟總量再邁上新的大臺階,實現經濟發展從數量和規模擴張向質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轉變,加快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也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們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經過未來15年的奮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社會生產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
(二)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四化”的同步發展是基本路徑,也是重要目標。我們將持續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四化”。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也將大幅提升。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品質明顯提升,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新水平,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基本實現。補齊“新四化”同步發展的短板,將使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實現重大突破,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實體經濟與金融、房地產均衡發展,全要素生產率明顯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三)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到2035年我國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目標是,“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實現2035年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目標,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各方面制度都將更加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更加健全,人民民主更加充分發展,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是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我國依法治國將得到全面落實,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格局。
(四)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建設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建議》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豐富了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內涵。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將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使全體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凝聚力顯著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明顯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建成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我國將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國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人民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體育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居于世界前列,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
(五)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到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我國將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基本建立,能源、水等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大氣、水、土壤等環境狀況明顯改觀,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基本建立,生產空間安全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青水碧的國土開發格局形成,森林、河湖、濕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明顯改善。碳排放總量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后穩中有降,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六)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我們將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守和維護世界貿易規則體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將全面提高,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由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貿易結構更加優化。實行高水平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加完善。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意味著我國將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階段,并在高收入階段繼續向前邁進一大步。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將顯著擴大,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確保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民、兜住底線、均等享有。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區域發展的協同性整體性明顯增強,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八)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到2035年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我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將更加完善,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黨的十九大對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了戰略安排,提出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我們將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全面推進軍事理論、軍隊組織形態、軍事人員、武器裝備現代化,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確保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目標任務。
(九)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進入新時代,我們走上了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到2035年人民生活將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我們將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做好,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三、奮力譜寫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建議》擘畫的藍圖是宏偉的,目標是遠大的。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抓實干、善作善成,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而不懈奮斗。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科學理論指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是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指針,是指引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的強大思想武器,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和各領域,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
(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政治保證。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實。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三)立足當下踏踏實實地干,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藍圖變為現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靠的是實干,基本實現現代化也要靠實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要靠實干。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良好風尚,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發揚實干精神,更加奮發有為地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做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要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積極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9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