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結構體系和顯著優勢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結構體系和顯著優勢
作者:姜輝    發布時間:2020-10-16    來源:數字報
分享到 :

“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當今時代,“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國家制度優勢的形成和長期保持,國家治理能力的強大和持續提升,在國家綜合實力競爭中越來越重要。新時代中國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成功實現了“中國之治”,最根本的是形成了一套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不僅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為人類社會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具有充分說服力和吸引力的制度選擇。如何著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這“兩個大局”,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主要特征、結構體系、顯著優勢和比較優勢,是當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結構體系和顯著特征  

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各方面制度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國家制度建設第一階段的目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結構體系,為這個目標的實現奠定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具體地看:一是集中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機聯系、相輔相成、匯聚整體的“十三個顯著優勢”,形成了“制度優勢群”;二是集中提出了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構成的層次清晰、全面系統的制度體系,形成了“主要制度群”;三是明確部署了“十三個堅持和完善”的戰略部署和重大任務,形成了“方向任務群”。這“三個群”,涵蓋了當前我國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是具有開創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頂層設計。

從開創性意義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創新成果多,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比如,首次用“三個是”科學概括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地位、特征和作用;首次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之間的關系;首次集中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十三個顯著優勢”;首次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步走”總體目標;首次系統闡述了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景圖譜”;首次全面部署了“十三個堅持和完善”的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重大任務;首次明確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具有統領地位,提出“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概念范疇;首次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作出拓展和新的界定;首次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明確為一項根本制度;等等。這些具有開創性的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在新時代的豐富發展,是國家制度逐步成熟定型的里程碑標志。

從結構性意義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三個群”形成制度建構、優勢發揮、制度執行、效能轉化的整體性結構體系,而各自內部也是層次清晰、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從“制度優勢群”看,“十三個顯著優勢”不僅各自獨立發揮作用,而且彼此關聯支撐,形成合力和整體優勢,是整體性國家制度優勢。其中,前五個優勢是用體現制度優勢的范疇來表達,這些顯著優勢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些優勢是總的優勢,包括國體、政體,政治制度、國家等根本的、主要的方面的優勢。其余八個優勢體現在具體領域: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堅持黨指揮槍、堅持“一國兩制”,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這些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人才、軍事、外事、國際等具體領域的優勢各展其長、相輔相成。因此,“制度優勢群”涵蓋了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各領域各方面,形成以中國共產黨領導這個最大優勢為統領、各方面優勢各展其長、整體優勢匯聚彰顯的整體性優勢,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韌性、活力和潛能。

從密切相連的“主要制度群”和“方向任務群”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結構體系突出系統集成、協同高效,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這種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構成的層次清晰、全面系統的科學制度體系,既包括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各項制度必須堅持和鞏固的根本點、完善和發展的方向,又包括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也包括需要深化的重大體制機制改革、需要推進的重點工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堅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銜接,統籌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行,體現了總結歷史和面向未來的統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的統一、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必將對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為科學嚴整的體系,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治理的顯著特征和新鮮經驗。其中最具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顯著特征,就是新時代黨的治國理政實現了發展、改革、治理三者的有機融合和高度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走到今天,發展和改革高度融合,發展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改革不斷前進也能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用兩次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即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九屆四中全會,兩次全會從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制度建設,長達六年的理論與實踐創新,體現了發展、改革、治理逐步融合的顯著特點。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歷史邏輯一脈相承、理論邏輯相互支撐、實踐邏輯相扣,目標指向一以貫之,重大部署接續遞進。十八屆三中全會側重于發展與改革的融合,以全面深化改革促發展,突破性、動態性特點鮮明;十九屆四中全會側重于發展與治理(制度建設),秩序性、穩定性特點鮮明。而在發展目標的制定中,從以往主要側重于經濟社會發展這個維度,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與改革治理并重。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一方面,要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另一方面,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所以說,在新時代,我們黨領導國家治理實現了發展、改革和治理的有機融合和高度統一,也相應實現了發展方式、改革路徑與治理舉措的高度統一,必然產生新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和制度成果,需要深入加以研究和總結。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優越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探其實質,究其根本,這種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源于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不是“國家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也不是“威權社會主義”“官僚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不是“中性”的,也不是“個別經驗”,歸根到底是社會主義優越性在當代中國的充分彰顯和集中體現,既體現了獨特的中國經驗和鮮明的中國特色,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一般經驗和普遍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巨大優勢,最為重要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既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具有普通性,又是“常談常新”的問題,具有挑戰性。簡單地說,社會主義優越性是社會主義制度同之前的社會制度相比較,特別是同資本主義制度相比較,具有的本質先進性和競爭中表現出來的獨特優勢。這既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必然趨勢所決定,又需要在具體的社會主義實踐中經受檢驗和充分展現;既需要理論闡明,又需要實踐證明;既具有可能性,又必須轉化為現實性。

從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看,共產主義(還不是“社會主義”)在馬克思恩格斯時代屬于未來社會的問題,和“兩個必然”的歷史趨勢聯系在一起。共產主義是“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兩個必然”中就包含了共產主義制度優越于資本主義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論述的共產主義社會,是在生產力高度發展和世界普遍交往的基礎上實現的,是世界上無產階級革命“同時勝利”后資本主義已經被替代了社會,兩種社會制度在歷史順序上是“前后相繼”“滅亡與取代”的關系,與現在的“一球兩制”并存競爭完全不同。他們認為未來社會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按勞分配、按需分配代替剝削關系分配制度;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取代無政府狀態;更高的社會生產力,社會財富源泉充分涌流;勞動人民成為自己和社會的主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總之,“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優越性和本質特征的觀點見解是科學預測,需要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列寧所處的時代,是真正的“一球兩制”時代,在同一歷史時空中兩大制度競爭,真正要在對抗與競爭中來展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問題——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如何在現實中實現社會主義先進性和優越性。列寧強調:“新社會還是一種抽象的東西,它只有經過一系列建立這個或那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各種各樣的、不盡完善的具體嘗試才會成為現實。” 他認為,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后勝利取決于現代文明發展程度,社會主義制度要保證很高的勞動生產率,社會主義是勞動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社會,社會主義要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列寧提出的著名社會主義公式是:“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管理制度+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等等++=總和=社會主義。”總之,列寧領導的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是真正在現實的社會主義國度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競爭,開創了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建設發展社會主義并努力用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先河,并取得了初步實踐成就,積累了初步經驗。此后蘇聯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形成了蘇聯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取得了一些實踐經驗,在同資本主義國家競爭中也在一定意義上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但是,蘇聯也犯下嚴重錯誤,積累了許多深刻教訓,最終以蘇共垮臺、蘇聯解體告終,社會主義遭受巨大挫折,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在此后較長一段時間里遭到質疑和否定。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奠基、創立、發展和完善,是對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歷史性課題的成功“解題”。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30年,我們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雖然經歷過嚴重曲折和犯過嚴重錯誤,但從總體上來看,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當代中國一切進步發展創造了政治前提、奠定了制度基礎,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對此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開創、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歷史性課題的接續探索和成功回答,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70年來,正是因為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在理論、實踐和制度方面全面推進社會主義進入新階段,使具有170多年的科學社會主義煥發巨大生機活力,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和巨大生命力。經過長期探索發展,我國形成了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體系。實踐檢驗的最集中體現,就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從宏觀層面概括的“兩大奇跡”: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這兩大奇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威力的實際展現,它們交相輝映、相輔相成,共同鑄就了“中國之治”的豐碑。這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極為罕見,任何不帶偏見的人都不會否認這個事實。許多國外人士認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能夠取得偉大成就,“無不得益于其獨特的制度優勢和發展模式”;中國能創造這樣的奇跡,“源于中國政治經濟制度在背后的支撐”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集中概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是堅持社會主義普遍性與特殊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理論性與實踐性、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結合,立足中國實際、中國發展、中國經驗作出的科學概括和現實回答,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2020年初以來世界范圍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和西方國家的疫情防控形勢形成鮮明對照。這種反差和對比,實際上正是社會主義在關系解決人類命運重大問題上的巨大優越性的彰顯,根本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發揮了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改革創新和比較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促進我們須從“兩個大局”的高度進一步思考我國國家治理和制度體系建設,認真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改革創新中結構體系的完善和治理效能的提升,在世界大變局中對兩種制度、兩種治理模式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更深入的比較研究,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學地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比較優勢。

隨著世界大變局的深入發展,特別是2020年世界范圍內疫情蔓延以及不同防控理念政策、不同社會治理的差異凸顯,從社會制度這個更為宏觀、更為根本的層面來研究考慮國家治理和制度建設問題,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以廣闊的世界歷史眼光思考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問題,明確提出“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的全新社會”這個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課題。社會主義是實踐、理論、制度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政黨通過革命掌握政權后,國家建設、改革和治理的問題成為擺在執政黨面前突出的重大歷史任務。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也是治理社會主義社會的進程。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制度自覺和卓越治理能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長期實踐探索中,總是把開拓正確道路、發展科學理論、建設有效制度有機統一起來,及時把創新的理論原則、成功的實踐經驗轉化為系統的制度成果。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建立并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了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為實現黨的綱領和目標、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提供堅實有力的制度保障,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深厚的制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處于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把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完善國家制度、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有機統一起來,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遠的歷史眼光指出:“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后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從國家治理意義上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國家治理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既體現堅持戰略部署的一貫性和連續性,又根據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對實現“后半程”的歷史任務作出全面規劃和戰略部署,形成新的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制度成果,創造性地回答了“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個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具有全局性、開創性、里程碑標志的重大意義。

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治理相比,社會主義社會的治理在性質上有著根本的不同,同時在指導思想、價值理念、治理途徑、制度安排以及治理的深刻性和復雜性方面,也有著顯著的區別。曾經是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最終國亡政息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形成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沒能有效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導致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日積月累、積重難返,最終產生了嚴重政治后果。而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治理,無論如何不能擺脫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局限,不能擺脫黨派紛爭與利益集團博弈的影響,不可能真正實現國家治理的公平公正、安定和諧和長治久安。這次疫情防控,就充分暴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執政黨無效治理、制度腐敗、社會撕裂、混亂動蕩等弊端頑癥。盡管中國為世界贏得了抗擊疫情的寶貴時間,積累了有益經驗,但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面對疫情卻深深陷入了制度失靈、政府失職、管理失效、社會失序、物資調配失策、病毒傳播失控、感染與死亡人數激增的混亂局面。根據蓋洛普咨詢公司的數據,現在只有42%的美國人對自己的國家感到非常驕傲,這是該公司因2001年“9·11”事件而開始統計這一指標以來的最低水平。西方也有民調顯示,認為自己的國家走在正確道路上的中國人要比美國人多得多。在西方國家社會治理明顯呈現制度局限、制度困境、制度衰敗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國家治理成效和制度成效越來越具有感召力和影響力。中國和西方國家一治一亂的鮮明對比,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體制機制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都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更廣泛、更深切的認同。因而,在兩種制度、兩種力量的競爭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制度保障,也為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在社會制度建設上提供全新選擇,不斷豐富和創新人類制度文明。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范圍內的制度競爭更加復雜、更加激烈。在世界大變局中,主旋律是東升西降,我國發展面臨重大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挑戰。最重要的挑戰,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已經公開把中國當作主要競爭對手,在戰略上圍堵、在規則上鉗制、在發展上遲滯、在形象上丑化。其根本目的就是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阻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當前,兩種制度、兩種力量競爭加劇,挑戰密集度和程度都更高,制度競爭是長期的、復雜的。對此,我們必須頭腦清醒,保持戰略定力,絕不自失主張、自亂陣腳,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定“四個自信”。為此,我們要全面深入研究當前兩種制度、兩種治理競爭對比的新態勢新特點,全面深入闡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卓越能力和豐富智慧,把具體經驗上升到理論和規律,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要正確認識當前兩種社會制度競爭合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正確認識處理兩種社會制度合作競爭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實施正確有效的戰略策略,在發展壯大自己中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比較優勢,從而不斷證明和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要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調節能力,充分估計到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方面長期占據優勢的客觀現實,認真做好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合作和斗爭的各方面準備。在相當長時期內,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還必須同生產力更發達的資本主義長期合作和斗爭,還必須認真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創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須面對被人們用西方發達國家的長處來比較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責的事實。我們必須有很強的戰略定力。堅決抵制拋棄社會主義的各種錯誤主張,自覺糾正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最重要的,還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壯大我們的綜合國力,不斷改善我們人民的生活,不斷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不斷為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這是我們立足“兩個大局”深化認識和深入研究各種問題的根本遵循。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