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述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2020年5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因此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不僅為當前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導,也再一次深深反映出他真摯的為民情懷。
“以人民為中心”的為民情懷貫穿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始終。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同志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與中外記者見面時,他就開宗明義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此后,無論是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中,還是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一線,習近平總書記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始終堅持如一。
以人民為中心是最明確的改革價值取向
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縱深推進,貫穿改革始終的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越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善于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善于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張,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為深化改革開放夯實群眾基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以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為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改革開放也是為廣大百姓造福的事業,必須保證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些重要論述鮮明闡述了改革開放為了誰、依靠誰的重要問題,闡述了改革作為社會主義的一場深刻革命,參與者、收獲者都應該是我們最廣大的百姓。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勾勒出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我們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則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就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不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
注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要把人民時時刻刻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更是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充分調動起人民群眾中蘊含的磅礴偉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作為檢驗改革成敗的重要準則之一,同時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八條經驗,其中第二條就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提出,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這是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的要求,也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再次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才能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才能為了人民創造奇跡。
以人民為中心是新發展理念的本質要求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貫穿其中的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點在共享發展理念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到新發展理念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具體闡述了新發展理念的豐富內涵,他指出,“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體現在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發展理念上,體現在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的進程中,這正是體現了他以人民為中心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中重點闡述了“下大氣力破解制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問題”,其中有一點就是“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地區各部門下大氣力做好民生工作,“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為民情懷。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正是他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將群眾疾苦、人民冷暖牢牢記在心頭的生動表現。
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來的,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在這次專題研討班上,他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共享發展其實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觀。
將以人民為中心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這是十九大報告關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黨的十九大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發展思想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即“十四個堅持”之一,從工作導向到發展思想再到基本方略,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成為我們黨在新時代制定政策的重要遵循,也成為我們開展具體工作的重要依據。在這一基本方略的指導下,習近平總書記在赴不同地區、不同部門考察調研時,都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做到“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堅持人民公安為人民”“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外交理念”等,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最深沉的牽掛。
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提振精神、鼓舞士氣,也用最樸素的語言再次講清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即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早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習近平同志當選國家主席后發表的講話中,他就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共產黨執政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目標所在。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最難實現的就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為此習近平總書記跑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考察脫貧攻堅情況,訪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創造性地提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道路,提供了科學方法。他反復強調,要建立經得起人民檢驗的評價標準,確保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正如他在黨的十九大閉幕會后與中外記者見面時所說:“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有了堅定的信念、科學的方法、深厚的人民情懷,全面建成惠及14億多中國人民的全面小康的目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習近平總書記不僅重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也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時刻關注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在2014年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他著重講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問題:“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他語重心長地叮囑文藝工作者,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文藝要熱愛人民,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強調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實踐、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推出更多無愧于民族、無愧于時代的文藝精品,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等多個場合反復強調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戲劇、影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等各個領域的文藝創作,百花競放,別開生面,涌現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精品力作。事實不斷證明,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永遠與人民在一起,文藝才能贏得人民,煥發蓬勃生機。
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重點支持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工作,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黨中央領導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部署,中央指導組加強指導督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履職盡責,社會各方面全力參與,開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卓絕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人類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最牽掛的還是廣大群眾,他反復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疫情防控人民戰爭中的生動表現,也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將人民安危、百姓冷暖放在心頭的為民情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出了最深刻的詮釋。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永恒的價值底色;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永遠不變的信念追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做人民的小學生,始終做人民的勤務員,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人民情懷,讓黨、國家、人民有了主心骨。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人民中尋找發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展,讓發展造福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全體中華兒女的磅礴之力。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