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和著力踐行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內容提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立場的內在要求,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集中體現,是適應新時代新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然抉擇。習近平從執政理念、目標任務、執政基礎、政績觀、評價標準、群眾路線等角度,闡明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豐富內涵:堅持人民至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落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牢記根本宗旨、踐行初心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謀劃發展,站在人民立場深化改革開放,著眼人民美好生活改善民生,突出人民利益導向加強制度創新,牢牢植根人民、夯實執政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圍繞這一重大戰略思想進行了大量論述。特別是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對這一重大戰略思想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①]認真學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深刻認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大意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又是一個重大實踐問題。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立場的內在要求
如何認識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歷來是關注社會歷史觀的重大問題。歷史是誰創造的?誰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誰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力量?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歷史唯心主義則認為,君主貴族、帝王將相等統治階級這些精英人物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歷史就是由少數人支配和推動的歷史。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代表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充分肯定、尊重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歷史唯心主義則極力否定、貶低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否承認、尊重并發揮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個政黨在社會活動、執政實踐中面臨的首要根本問題。相信誰、為了誰、依靠誰,始終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是否具有先進性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勇擔民族復興歷史大任、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運用,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立場。
(二)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集中體現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習近平把黨的初心使命上升到根本動力的高度,指出初心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③]。在論述黨的初心和使命的內涵和要求時,習近平始終著眼于人民、聚焦于人民,頻頻提及人民、深情講到人民。他指出: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不要忘了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必須有深厚的人民情懷;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宗旨;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共產黨人堅持的初心,就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仰,就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永遠忠誠;等等。[④]這些論述雖然角度各不相同,但都貫穿著兩個大字——“人民”。
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⑤]這不僅從以往我們一貫強調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的角度,而且還從黨的初心和使命這一新的角度深刻闡明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性,辯證揭示了黨的初心和使命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之間的內在聯系,體現了認識的深化。這啟示我們:以人民為中心本身就是黨的初心和使命的深刻內涵、本質要求,堅守初心使命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的奮斗史,本質上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奮斗史。
(三)適應新時代新發展的迫切需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階段、發展條件、發展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的發展任務、戰略安排、具體目標也相應發生了重大變化。黨的十九大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的高度,科學擘畫了分兩步走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面臨新的形勢、完成新的任務、實現新的目標,要求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推進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我國發展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在新時代,伴隨生產力水平的大幅提高,人民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領域、多方面的特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豐富。同時,我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加突出,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和癥結所在。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堅持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破解問題、消除癥結,在顯著提高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之所以深得人民擁護、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著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從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根本特點,是貫通我國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一個覆蓋全局、作用全局的指導思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概括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時,就是從這一點切入的,這也說明了它的極端重要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其核心和精髓就是人民民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概括為13個方面,其中,“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的顯著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就是直接從人民民主、民生角度來提煉和總結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13個方面的戰略部署,其中,“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直接聚焦于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而提出的。[⑥]其他一些重大部署,盡管各自的側重點不一樣,但歸根到底都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都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必須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個環節,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價值取向,使各方面制度創新更能反映人民的意愿、符合人民的期盼、滿足人民的需要。
(五)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然抉擇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新舊因素、力量相互交織,全球秩序、國家關系深刻演變,政治局勢、地區安全深刻重塑,局部沖突和熱點問題此起彼伏,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國際投資大幅萎縮,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治理體系加快變革,圍繞爭奪全球治理和國際規則制定主導權的較量仍然十分激烈。從國內看,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于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不斷顯現,激流險灘暗礁更多;我國發展進入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各種矛盾疊加碰撞。習近平強調:“各種矛盾風險挑戰源、各類矛盾風險挑戰點是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如果防范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傳導、疊加、演變、升級,使小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大的矛盾風險挑戰,局部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系統的矛盾風險挑戰,國際上的矛盾風險挑戰演變為國內的矛盾風險挑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領域的矛盾風險挑戰轉化為政治矛盾風險挑戰,最終危及黨的執政地位、危及國家安全。”[⑦]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具有開創性的事業,其艱巨性、復雜性前所未有,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各種各樣的“攔路虎”和“絆腳石”隨時會出現。“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要求我們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各類矛盾內外聯動、交叉累積,以有效化解顯性安全和隱性威脅。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問計于民、汲取民智,使各項政策舉措更加民主化、科學化、規范化,依靠人民的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極大沖擊和影響,打贏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
二、牢牢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豐富內涵
中國共產黨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行了不懈探索和實踐。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毛澤東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運用于工作實踐,闡述了“從群眾中來”和“到群眾中去”的辯證關系。群眾路線同實事求是、獨立自主一起,構成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鄧小平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他提出的“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是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質上是人民利益標準。鄧小平孜孜以求的是增進人民福祉。他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納入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之中,反復強調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江澤民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他把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努力使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胡錦濤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他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上升到黨的執政理念的高度,強調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些寶貴的探索,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習近平從執政理念、目標任務、執政基礎、政績觀、評價標準、群眾路線等角度,深刻闡明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
(一)堅持人民至上
“堅持人民至上”是習近平從執政理念的角度闡述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核心內涵,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不僅是對人民主體地位的重申強調,而且是進一步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得出的科學結論,是做好當前和今后工作的一個帶有根本性的指導思想。在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面前,黨中央一開始就明確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在全國范圍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患者。對所有的患者,無論病情輕重、年齡大小,應收盡收、應治盡治,而且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面對疫情作出的鮮明回答,這就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動體現!
人民至上,集中概括了我們黨對人民的根本立場、情感和態度。這一概括既是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徹底堅持,又是對人民主體地位的進一步彰顯;既反映了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又揭示了人民主體地位的發展向度。它表明:人民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而且還是至高無上的主體,沒有誰能取代人民在黨和國家的崇高地位;我們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人民都是我們黨考慮的第一因素。
(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是習近平從目標任務的角度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出的新論述,體現了我們黨肩負的對人民的重大責任。“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⑧]這些都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真實反映,是我們工作的著力點。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勵我們奮進的巨大動力,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新時代,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有量的要求,更有質的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豐富多樣、越全面、層次越高,我們踐行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舞臺就越廣闊、越壯觀、越生動。我們要善于發現人民的新期盼、把握人民的新意愿、瞄準人民的新需求,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習近平站在我們黨長期執政的高度,從鞏固執政基礎的角度作出的新論斷,是對人民力量的新闡釋。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并且是在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大黨。人民對黨的態度關系重大、牽動全局,決定著黨的生死存亡。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人民是黨最可靠、最偉大的力量源泉。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寫就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寫就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輝煌篇章。
人民不僅“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⑨],而且還“是我們黨領導和執政力量源泉”[⑩]。我們黨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離不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我們黨要繼續長期執政,更離不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就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最大支撐、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有了人民這個最大底氣,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在這次疫情防控斗爭中,廣大人民群眾識大體、顧大局,形成了聯防聯控的基礎性力量,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出了巨大貢獻。習近平關于“最大底氣”的論斷,既彰顯了我們黨對黨群關系的自信、對黨自身的自信,同時又提出了長期執政條件下如何贏得民心民意、不斷厚植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重大任務。
(四)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
“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是習近平從政績觀的角度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出的闡釋,是對政績觀提出的新要求。政績觀是指黨員、干部對政績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態度,是黨員、干部創造政績的內在動力和思想基礎,起著方向盤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執政就是要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為民造福,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才能堅如磐石。”[11]我們黨之所以能得到人民衷心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得到人民支持,正是因為造福了人民。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推動發展的難度加大。特別是在疫情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為民造福的任務比過去更加艱巨繁重。在這個時候,習近平強調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的政績,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黨員、干部必須切實解決好政績為誰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靠什么樹政績的根本問題。黨員、干部的政績觀不僅要聚焦為民造福、瞄準為民造福,而且還要把為民造福擺在政績觀最緊要的位置。在這個問題上,決不能“走神”“散光”,更不能偏離、缺失。
(五)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
“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是習近平從評價標準的角度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行的新思考,“最”字凸顯了這一評價標準的人民性、根本性、權威性。“我們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12]人民群眾對我們是否滿意,不僅要看我們是怎么說的,更要看我們是怎么做的。只要我們所做的是符合人民愿望和利益的、科學的、切合實際的,人民群眾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并給予高度評價。“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3]必須把人民是否擁護、是否贊成、是否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真正讓人民來評判我們的工作。
立足于新時代新情況,習近平鄭重向全黨提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14]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世所罕見的奇跡,但我們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必須繼續以“趕考”的心態,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向時代和人民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
(六)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是習近平從群眾路線的角度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行的闡釋,強調了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徹底性、全面性。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法寶,也是黨的優良傳統。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我們獲得正確認識的基本源泉,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限的創造力。在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歷史上,許多的偉大創造,都是人民群眾首先創造和發明出來的,如戰爭年代的地道戰、地雷戰,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發展等。歷史經驗反復證明,什么時候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得好,黨群關系密切,黨的事業就能順利發展;什么時候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得不好,黨群關系受到損害,黨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
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迫切需要”[15]。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形勢任務之復雜、發展變化之迅速、涵蓋領域之廣泛、利益調整之深刻、觸及問題之尖銳、推進改革之艱巨前所未有。這些都對我們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出了新要求,也凸顯了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極端重要性。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黨的群眾路線都不能丟。我們要結合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創新貫徹群眾路線的方式方法,把群眾路線真正落實到治國理政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切實解決群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
三、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明確提出了“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6]的要求,并強調,要“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17]。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他再次強調,要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18]。
(一)牢記根本宗旨、踐行初心使命
“牢記根本宗旨、踐行初心使命”是為了固本培元,從根本上筑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根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初心不會自然保質保鮮,久不滋養就會干涸枯萎,很容易走著走著就忘記了為什么要出發、要到哪里去,很容易就走散了、走丟了。“忘記初心和使命,我們黨就會改變性質、改變顏色,就會失去人民、失去未來。”[19]踐行初心使命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風順、一勞永逸的,而是需要持續努力、鍥而不舍、常抓不懈的。我們要時時叩問初心、檢視初心,加強理論武裝、黨性修養,不斷清除雜質、防治污染,持續夯實思想政治基礎。
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引領使命,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強化使命,以牢固的公仆意識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一要著眼人民,做工作要自覺從人民利益出發,多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決不能為了樹立個人形象,搞華而不實、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二要著眼長遠,既要扎扎實實做好當前的工作,也要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真正出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政績,決不能只顧眼前一時之虛名而盲目蠻干,留下一屁股爛賬甚至給未來發展留下隱患;三要腳踏實地,必須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一茬接著一茬干,真正做到一張好的藍圖一干到底,切實干出成效來,決不能為了顯示政績隨意另搞一套空洞無物的口號、不切實際的規劃。
(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謀劃發展
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任務。“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20]我國經濟增長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我們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提出來的。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打贏脫貧攻堅戰、治理生態環境等,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較大沖擊,但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并沒有改變。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發揮我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的潛力和作用,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向,鞏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鞏固農業基礎性地位,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推動我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21]面對當前形勢,我們要加大“六穩”工作力度,扎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確保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三)站在人民立場深化改革開放
“站在人民立場深化改革開放”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關鍵環節。習近平將改革開放看做是“新的偉大革命”“鮮明旗幟”“偉大覺醒”“活力之源”“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國改革開放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的更多的是體制機制的深層次問題,各方面關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堅決站在人民立場上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堅決破除一切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牢牢把握為民造福的政績觀,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著眼于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各項改革措施,圍繞人民需求統籌推進改革開放;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過程各方面,“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22]。要突出重點、找準穴位,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人民認可的硬招實招。要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實惠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積極性的改革,使改革更加精準地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要勇于挑重擔、啃硬骨頭,善于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讓人民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四)著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改善民生
增進人民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堅持執政為民、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根本要求。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和生活品位,確保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要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完善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藝,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突出人民利益導向加強制度創新
加強制度創新,使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利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必將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體現了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能夠最大限度凝聚起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治國理政的強大合力。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當前,尤其要加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建設,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要堅持預防為主,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能力,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統籌應急狀態下醫療衛生機構動員響應、區域聯動、人員調集,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提升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繼續深化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持續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健全公共衛生法律法規。落實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把群眾路線運用于衛生防病工作,深入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
(六)牢牢植根人民、夯實執政基礎
這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23]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密切聯系群眾,既通過提出并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要牢牢扎根在人民中間,與人民群眾心心相印、同甘共苦、風雨同舟,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強化人民立場、增進群眾感情,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憂心事、操心事、煩心事,以為民造福、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不斷厚植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必須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我們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24],是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習近平強調,“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來審視,從思想和利益根源上來破解”[25]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反對形式主義要著重解決工作不實問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反對官僚主義要著重解決在人民群眾利益上不維護、不作為問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當前,要堅決整治文山會海,改進督查檢查考核方式方法,切實為基層減負,讓基層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一線工作之中。要開展深入扎實的調查研究,使調研的過程成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過程。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原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雙月刊)2020年第4期)
[①]參見《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堅持人民至上 不斷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載于2020年5月23日《人民日報》。
[②]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52頁。
[③]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頁。
[④]參見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年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⑤] 《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堅持人民至上 不斷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載于2020年5月23日《人民日報》。
[⑥]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8、11頁。
[⑦]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22頁。
[⑧]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頁。
[⑨]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頁。
[⑩]習近平《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載于《求是》2019年第19期。
[11]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2頁。
[1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2018年版第28頁。
[13]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98頁。
[14] 《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37頁。
[15]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頁。
[16]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2017年版第213頁。
[17]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390—391頁。
[18] 《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堅持人民至上 不斷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載于2020年5月23日《人民日報》。
[19]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1頁。
[20]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2017年版第213—214頁。
[21] 《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 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經濟形勢 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載于2020年5月24日《人民日報》。
[2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3頁。
[23] 《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29頁。
[24] 《習近平關于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要論述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8頁。
[25] 《習近平關于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要論述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