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哲學智慧
現代科技為國家治理引入新范式、創造新工具、構建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圖為河北省唐山市一家消防機器人企業的技術員在調試剛剛下線的消防機器人。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認真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加深對黨的十九大以來科學理論新發展新內容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增強學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本卷的特點、重點和亮點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主要是闡述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抓住了理論創新的根本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的基礎上,構建出了一個完整系統的理論框架;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則是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概括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并勾勒出各個專題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因而是一部譜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綱領性文獻。這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根本特點。
從總體來講,《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重點和亮點主要是:更加聚焦并深化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提出了繼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重大命題;更加聚焦并深化對歷史方位的認識,提出了“胸懷兩個大局”的重大論斷;更加聚焦并深化對民族復興和以人民為中心的認識,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的重大任務;更加聚焦并深化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以指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加聚焦并深化對“兩大布局”的認識,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鑄就中華文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等,作出了戰略謀劃;更加聚焦并深化了對“三大攻堅戰”的認識,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決戰脫貧攻堅、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一步作出了重要部署;更加聚焦并深化對實現民族復興所需要的良好國內外環境的認識,強調既要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要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也要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外交新局面,強調為世界謀大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聚焦并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認識,提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要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更加聚焦并深化對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認識,提出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重大論斷,強調要增強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更加聚焦并深化對新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著力于集中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積極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卷的核心要義、思想精髓及其內在邏輯
從上述特點、重點和亮點中,可進一步提煉概括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核心要義、思想精髓及其內在邏輯。這就是:以“胸懷兩個大局”為時代背景,立足“民族復興、以人民為中心”兩大基石,在統籌推進“總體布局”和統攬“四個偉大”實踐中,充分發揮“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作用,以營造有助于實現民族復興的良好國內外環境,集中打好“三大攻堅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其中最重要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更加聚焦并深化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認識,提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要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這實際上是關于“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問題,是關于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問題,是關于我們黨如何治理社會主義社會的問題。其實質就是要充分發揮“國家治理”的作用,積極營造有助于實現民族復興的良好國內外環境。在這一問題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基本思想觀點主要是:關于黨領導人民創造“兩大奇跡”;關于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關于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關于加強黨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領導;關于把新時代改革開放向前推進需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集中行動,并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組織保障;關于以我國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應對新時代、大變局與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歷史邏輯一脈相承、理論邏輯相互支撐、實踐邏輯環環相扣,目標指向一以貫之,重大部署接續遞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不僅系統集成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而且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頂層設計。要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增強以改革推進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自覺性。”“抓緊就黨中央明確的國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進行研究和部署。”這些重要論述充分表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關鍵。
如何從哲學層面把握治國理政
理解和把握上述思想觀點,尤其是理解和把握治國理政與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可以從“道”“術”“行”三個角度和層面入手。這里,我們主要結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著重從“道”即哲學層面入手來理解和把握。這就是說,我們需要運用哲學思維來進一步提煉概括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尤其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哲學智慧。其中的哲學智慧主要是:堅持定位、定標、定法相統一;堅持主要矛盾、根本問題、工作重點相統一;堅持發揮比較優勢、補齊發展短板、打牢發展支點相統一。
首先,從“定位、定標、定法”看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與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哲學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從哲學上首先要搞清楚“我在哪里”,就是把握歷史坐標和坐標點,即歷史方位,這就是“定位”。在什么樣的歷史方位,就有什么樣的歷史任務。把“定位”搞清楚之后,接下來的邏輯,就要進一步確定“走向何方”,這就是“定標”,即確定所實現的奮斗目標、所完成的歷史任務、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所解決的根本問題。把戰略目標確定之后,邏輯上就必然進一步去思考第三個問題,即“走法如何”,即尋求來實現戰略目標的路徑、方法、方略,這叫做“定法”。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與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基本思路上,就是搞清楚“定位、定標、定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開篇,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可以按照這個基本思路來理解黨的十九大報告。十九大報告的第一個部分,其核心思想就是“歷史方位論”,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哪里”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所提出的這樣一個重大政治論斷:“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實際上就是“定位”。為了回答這個歷史方位,第一個部分主要講了三塊內容:第一塊內容是新的時代、新的歷史方位由何而來,講的是進入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的三大根據,即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歷史性影響;第二塊是回答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從何出發,十九大報告的第一個部分所講的“三個意味著”,就回答了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從何出發;第三塊內容是新時代將走向何方,即所講的五個“是”。由何而來、從何出發、走向何方,實際上講的就是歷史方位,這是“定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的《胸懷兩個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胸懷兩個大局作為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就是注重“定位”的具體體現。十九大報告的第二個部分,就是“定標”。從標題就可以看出來,即“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其歷史使命、歷史任務、奮斗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報告的第三個部分、第四個部分以及后面那些部分,多是從“定法”角度來回答怎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其中第三個部分的核心,實際上講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第四個部分是從戰略安排上講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戰略安排,就是對2018年到本世紀中葉這三十三年作出的戰略安排。這三十三年可以劃分一個小三年、一個大的三十年。一個小三年,就從2018年到2020年,叫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能不能決勝,關鍵在于能否打好三大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還有一個大的三十年,即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這個大的三十年分兩步走:第一步,從2020年到2035年,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步,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五部分以后,是從各個領域來講如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其次,從“主要矛盾、根本問題、工作重點”,看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與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哲學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注重運用哲學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各級領導干部的看家本領。這意味著習近平總書記注重運用哲學思維來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十分注重抓住其中的根本因素或重點,即抓住“牛鼻子”,做到綱舉目張。工作重點到哪里尋找?工作重點要到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所解決的根本問題當中去尋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的。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所解決的問題很多,應首先解決影響中國發展命運的根本性問題。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到哪里尋找?只有到社會主要矛盾當中去尋找。
社會主要矛盾表達的是人的活動的兩個根本方面,一是需求方,二是供給方。社會主要矛盾抓住了人類一切活動的兩個最根本的原點:需求和供給。人類活動方式錯綜復雜、千頭萬緒、千變萬化,但歸根到底可以還原于兩個根本的原點:需求和供給。社會主要矛盾表達的就是需求和供給雙方之間的關系。正因如此,可以看到社會主要矛盾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社會主要矛盾是黨中央把握我國國情的主要依據之一,是黨中央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主要依據之一,是黨中央把握社會發展整體狀況的主要依據之一,也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遵循。由此,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要解決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因為在這個社會主要矛盾中,蘊含著治國理政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而解決這一根本問題,就成為治國理政的工作重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個部分在收尾那個自然段,就把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提出來了,這就是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歷史性轉化,即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也是從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高度提出來的。這意味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要破解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處于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國家治理面臨許多新任務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加完善、不斷發展。”《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又指出:全黨“一定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變化”“不斷提高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能力”。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需求方,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是供給方,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難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首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充分。通過解決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充分,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由此,解決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充分,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工作重點。圍繞這個工作重點來理解和把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我們就感到邏輯很清晰了。
最后,從“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打牢支點”看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與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哲學智慧。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這在實質上就是強調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上,要注重發揮優勢(揚優勢)、補齊短板(補短板、強弱項)、打牢支點(根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強調,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其中強調的“堅持”,就是要發揮好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強調的“完善”,就是要補齊我國國家治理能力方面的一些短板;強調的“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就是要打牢國家治理能力的支點。
【韓慶祥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