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習近平關于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幾個重要論斷

作者:李磊    發布時間:2020-06-28    來源:黨的文獻
分享到 :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到新中國成立 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具體內容之一。新形勢和新任務要求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設計、新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科技創新提出了一系列順應時代潮流、符合中國實際、合乎科技發展規律的重要論斷,為加快科技創新,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一、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習近平明確指出:“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創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這是他以全球視野、戰略眼光作出的重要論斷。這一論斷和要求,從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出發,強調了把科技創新置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蘊含著深刻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

從理論維度看,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列寧在領導蘇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探索時也強調,“要建設共產主義,就必須掌握技術,掌握科學”。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看來,科學技術有助于人類更好地認知客觀規律、提升勞動生產力水平、創造更多物質財富;能夠促使社會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變革,推動人類社會歷史性進步;能夠使人類逐漸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最終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習近平把脈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審度新時代中國具體國情和實際,進一步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這些論述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體現出繼承性與創新性的統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科技觀在當代中國和當今時代條件下的豐富和發展。

從歷史維度看,這是對我國科技發展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穩步前行,支撐我國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向世人展現出一幅由“科技立國”到“科技興國”再到迎來“科技強國”的壯闊畫卷。工業發達是世界強國的顯著特征和標志,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促使我國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是保證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的重要前提。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及時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通過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努力推動新中國科技事業發展。從“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到“兩彈一星”等一系列世界先進科技成果問世,科技進步帶動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生動詮釋了“科技立國”的深刻內涵。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黨中央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繼制定并推進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一系列科技發展計劃,加速追趕世界先進科技水平,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使我國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書寫了“科技興國”的精彩篇章。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國踏上了“科技強國”新征程。

從實踐維度看,這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和促進。經濟建設要依靠科技創新注入新動力,以更好地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長動力轉換、經濟結構優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政治建設要通過科技創新為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生活、表達政治訴求、行使政治權利,提供更多便捷、有效的途徑和方式;文化建設要依靠科技創新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媒介、促進文化產業改造升級、更新文化產品生產方式、提升文化產品國際傳播力等;社會建設要依靠科技創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安全的社會環境;生態文明建設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發展、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保護和修復生態系統,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總之,在新時代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擎動力和支撐作用。

二、“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

習近平指出:“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本唧w來說,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這為我國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帶來有利環境和條件。

一方面,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要比以往更加迫切,這是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勁動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力持續上升,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速度”,目前,經濟總量居于世界第二位。基于經濟發展客觀規律要求和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新變化,我國經濟進入由“速度增長型”向“質量發展型”轉變的新階段。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換動力、調整結構的關鍵節點。由于經濟發展舊動能逐漸趨于弱化,傳統發展方式優勢不再,我國經濟發展驅動力要由以往主要依靠投資、資源、廉價勞動力等要素轉換到主要依靠科技創新上來。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有助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滿足人民對高質量產品的物質需求;農業科技創新能夠為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民生活水平改善提供強大支撐,有利于鄉村振興;綠色科技創新能幫助人們建設更加美麗的環境,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萍紕撔乱虼顺蔀橹袊D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也為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另一方面,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更需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習近平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惫沤裰型饪萍紕撔轮诿褡迨⑺ァ⒋髧粮〉臍v史充分詮釋了“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這一科學論斷。正如習近平所言:“一些國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難得機遇,實現了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迅速增強,綜合國力快速提升。”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涌動,對于歷史上曾與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的中國來說更顯彌足珍貴。機遇往往稍縱即逝,我們必須以史為鑒,增強機遇意識和緊迫感,“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而應主動參與、提前謀劃、搶占先機。

三、“我國科技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挑戰與機遇往往并存。我國科技事業發展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開幕會上指出:“我國科技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相比,我國科技在視野格局、創新能力、資源配置、體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諸多不適應的地方!闭_認識和把握這些問題,才能對癥施治,從而有針對性地消除科技創新活動中的障礙和阻力。

一是基礎科學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短板較為突出。基礎科學是科技進步之基石,“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由于基礎薄弱、研發投入受限等原因,我國在基礎科學方面仍與世界先進科技強國有較大差距,“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而關鍵核心技術是一國科技實力的標志,是國際科技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關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于基礎科學和核心技術之間的關系,習近平深刻指出:“核心技術的根源問題是基礎研究問題,基礎研究搞不好,應用技術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痹谛聲r代,必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日積月累、久久為功,穩步推進基礎科學的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努力補齊短板。

二是科研和經濟之間的聯系尚需進一步加強。科技與經濟的“兩張皮”狀況,是我國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又一突出問題。其直接表現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一方面,不少科技創新止步于論文發表、專利申請,科研成果封閉自我循環較嚴重,形成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另一方面,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途中存在著“最后一公里”的體制機制上的“籬笆墻”?萍汲晒蛏a力轉化不力,導致科技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發揮不充分,不能起到應有的戰略支撐作用,同時也造成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物質保障力和社會需求度降低,以致科技創新的動力不足。習近平多次講到這一問題,反復強調科技創新“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推動力”。

三是創新型科技人才結構性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我國是科技人才大國,科技人才隊伍的規?捎^,但還存在一定的結構性不足,主要是高水平創新人才缺乏。我國在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重點學科等領域的首席科學家、戰略科學家、世界級科技大師等領軍人才不夠多,創新團隊有限,尖子人才不足。高水平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活動的“火車頭”,是國家科技實力的標志性力量。然而,我國高水平科技人才現狀與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進而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客觀要求尚有較大差距,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面臨著嚴峻挑戰。對此,習近平強調,要全面聚集人才,一方面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另一方面要大力培養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

四是科技資源配置有待進一步優化。當今時代,“科技創新活動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演化為創新體系的競爭”。只有合理配置創新資源,才能建立起優質、高效的創新體系。然而,科技資源配置分散、封閉、重復建設問題在我國科技領域依然存在。我國在科技計劃、經費投入、項目管理等多方面存在著分散的狀況,如科技計劃碎片化、科研項目聚焦不夠、科研經費分割浪費等,從而導致我國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強。應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加強一線調研、頂層設計和總體協調,使創新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

五是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需要進一步突出。企業熟悉市場對科技成果的需求趨勢,具備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的平臺優勢,能夠直接促使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然而,我國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主體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從主觀上講,不少企業熱衷于短期快速獲利,創新意識較弱、自信心不足,習慣于引進、購買國外技術,潛心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不高。從客觀上講,企業創新環境亟待優化,時常受限于體制機制、市場調節等諸多方面的影響。社會需要是科技進步的動力,而企業是連結科技發展與社會需求的紐帶,企業能否成為創新主體對于全社會科技創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習近平強調,“要進一步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

四、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有優勢的”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這是我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習近平強調,“這條道路是有優勢的”,要“最大限度發揮各方面優勢,形成推進科技創新整體合力”。新時代,推進科技創新具備諸多“中國特色”的優勢,這是我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自信之源。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政治保證!睔v史經驗表明,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科技事業發展過程中,在科技人員思想政治工作、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科技創新資源配置、重點科研項目合力攻關、科研基礎設施保障、科技人員工作積極性調動等方面都顯示出獨特的領導和組織優勢,特別是保證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特色優勢的充分發揮。習近平強調,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這一法寶,今天我們推進科技創新跨越也要依靠這一法寶”。在新時代推進科技創新,要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繼續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激發科技界創新熱情,凝聚全社會創新力量,不斷開創中國科技事業發展新局面。

堅實的科技基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科技事業取得長足發展,與世界先進科技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當前,我國在某些科技領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科技實力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我國在“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納米科技、干細胞研究、人類基因組測序、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高速鐵路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體現出科技基礎之堅實,也成為我國能夠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的先決條件。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歷史經驗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機遇走向現代化的國家,都是科學基礎雄厚的國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機遇成為世界強國的國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領域處于領先行列的國家”。自信源于既有成就,堅實的科技基礎使我們更加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時代科技創新機遇。

規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隊伍。科技人才是推進科技創新的根本依靠和第一資源。多年來,我國一以貫之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英才開發計劃”等一系列人才引進、培養政策,時至今日已經造就出一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科技人才隊伍,為科技創新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保障。當下,我國正在努力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黨的十九大又提出“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強調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這必將在新時代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源源不斷地培養、輸出大量科技人才。正如習近平所言,“中國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將來人才就會像井噴一樣涌現出來”。

廣闊且富有潛力的市場需求。習近平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喚,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時代聲音!毙聲r代我國對科技創新的社會需求呈現出一些新特征 :其一,我國已經確立并在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觀念已深入人心。當下我國社會的市場觀念、市場意識、市場思維都較改革開放之初有了顯著的變化,市場需求已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指向標,加之我國人口眾多,伴隨著國民收入持續增長,對先進科技成果的消費需求廣闊且潛力巨大。其二,伴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我國的社會需求直接對接全球先進科技成果,這無形中給我國科技創新帶來競爭壓力,進而轉化為創新動力。其三,人們的消費理念隨著潮流而快速變化,對含有新、奇、特技術的產品和服務的渴望愈發強烈,對科技創新充滿期待。有鑒于此,習近平指出:“要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條件,發揮好我們的優勢,加強統籌協調,促進協同創新,優化創新環境,形成推進創新的強大合力!

持續有力的科技投入保障。資金投入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 9月,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就強調:“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導企業和社會增加研發投入。”2015年至2019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分別比上年增長8.9%、10.6%、12.3%、11.8%、10.5%,已連續多年增速保持世界領先。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為21737億元,占全年 GDP的 2.19%,已接近創新型國家研發投入占 GDP比重的水平?梢灶A見,我國未來仍將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改善創新環境,更有力地推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進程。

五、“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

國際間科技交流、合作乃至競爭,在相當程度上推動著世界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最終惠及人類社會。習近平指出:“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關于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的關系,他分析指出,“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在新時代推進科技創新過程中,我們必須樹立全球視野,堅持開放創新。

時代潮流的現實要求。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在科技領域堅持開放創新,是適應時代客觀要求的應然之舉。2014年6月,習近平在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指出,“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中,提高工程科技發展國際化水平已成為各國推動工程科技創新的普遍共識和重要手段,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推動共同發展、促進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2019年10月,他又在向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所致賀信中強調,“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加強科學研究,密切科研協作,推動科技進步”。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在推進科技創新方面順應時代潮流,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努力實現互利共贏的積極態度。

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的歷史啟示。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在于封建統治者閉關鎖國、夜郎自大,中國同世界科技發展潮流漸行漸遠,屢次錯失富民強國的歷史機遇。鴉片戰爭后,與資本主義列強存在巨大差距的現實迫使中國人開始多方面地了解、學習西方自然科學技術,但由于長期戰火連綿、社會動蕩不寧,科技發展極其有限。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才真正建立起人民的科技事業并奮起直追,陸續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在更廣范圍實行對外開放,更大規模學習、引進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全面加強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推動了中國科技事業蓬勃發展、日新月異。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封閉導致落后、開放利于進步。新時代推進科技創新,必須秉持開放理念,走開放創新之路。

科技發展規律及新趨勢的客觀要求。習近平敏銳地指出:“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創新要素更具有開放性、流動性,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這是他把脈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的新條件、新特點和新趨勢得出的重要結論。只有在準確把握世界科技發展趨勢、了解科技發展前沿信息、認識我國科技發展不足和短板的基礎上進行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展。

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的必然選擇。在重大傳染性疾病、環境污染、全球氣候變暖、防災救災、網絡安全等全球共同挑戰面前,世界各國可謂風雨同舟,需要在科技領域聯合攻關、共同應對。習近平指出:“我們將全方位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積極參與全球創新網絡,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碑斍,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習近平倡議有效開展國際聯防聯控。他指出,中方已經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向所有國家開放。要集各國之力,共同合作加快藥物、疫苗、檢測方面的科研攻關。

六、“讓科技為人類造!

新時代推進科技創新應在全社會弘揚正確、積極的科技倫理觀,明確科技創新活動的價值取向,為科技造福人類社會提供保障。

一是要牢固樹立科技創新為全人類造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念。科技創新是為全人類造福的偉大事業。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指出:“我們要大力發展科技事業,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改造社會,使人們在持續的天工開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識和技能,讓科技為人類造福!边@要求我們在科技創新活動中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和關切,“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通過科技創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科技成果更充分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二是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一位科研人員都必須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習近平強調,強烈的愛國情懷是“對我國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要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更應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意義,牢記祖國和人民寄予的重托,勇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擔。

三是要具備合乎創新規律的科學精神。科技創新是探索未知、創造未有的實踐活動,有其特定的內在規律,與之相應,科技工作者必須具備特定的科學精神。比如,要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創新自信。自信是人們進行實踐活動的積極心理因素,在科技創新實踐中尤顯重要。習近平指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薄爸挥凶孕诺膰液兔褡,才能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痹偃,要敢于懷疑。創新意味著突破甚至是顛覆,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就是在不斷懷疑、論證、試驗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的。習近平曾勉勵科技工作者,“凡事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敢于質疑現有理論,勇于開拓新的方向”。他還要求,“尊重科研規律,尊重科研管理規律,尊重科研人員意見,為科技工作者創造良好環境”。

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為我們在新時代明確科技創新地位、抓住科技創新機遇、補齊科技創新短板、發揮科技創新優勢、樹立開放創新觀念、加強科技倫理建設等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這些重要論述和論斷,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戰略支撐。

(作者系天津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來源:《黨的文獻》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