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走新時代共同富裕道路的成功實踐與創新發展

——習近平扶貧論述的重大意義

作者:萬建武    發布時間:2020-06-10    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分享到 :

[摘 要]脫貧攻堅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重要思想的實踐和發展,是中國對人類減貧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和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扶貧論述的核心要義,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形成了反貧困的中國方案。習近平作為脫貧攻堅的戰略謀劃者和指揮者,是這一成功實踐的主要推動者,是這一理論創新的主要貢獻者。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成功經驗與理論認識,對于堅持走新時代共同富裕道路具有重要借鑒和啟示意義。

[關鍵詞] 新時代 習近平扶貧論述 共同富裕

 


2020年,中國將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整體消除絕對貧困,邁出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一步。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在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上,乃至在人類社會歷史上,這都是彪炳史冊的大事。能成就這個偉業,根本在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脫貧攻堅的高度重視、科學謀劃和堅強領導。深入研究習近平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成功經驗,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反貧困實踐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世界意義,為堅持走好新時代共同富裕道路提供寶貴借鑒和深刻啟示。

一、脫貧攻堅偉大實踐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刻詮釋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3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所有理論和實踐都是圍繞這個重大政治論斷展開的。脫貧攻堅是關系人民福祉的重大民生問題,是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能否如期完成的重大現實問題,更是關系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和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大政治問題。習近平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中央文獻岀版社2018年版第31頁。】我們必須從這樣的政治高度深刻認識黨中央實施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意義。

第一,明確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執政理念,把體現黨的性質宗旨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出發點。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講的這句鏗鏘有力的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集中詮釋。他在講這句話時,直接聯系的就是扶貧問題,指出:“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岀版社2014年版第70頁。】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扛起為天下勞苦人民謀幸福的歷史責任。搞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讓貧困農民翻身得解放;搞社會主義建設,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就是要下決心啃下絕對貧困這根硬骨頭,讓廣大農民徹底擺脫貧困、一起奔小康。試想一下,如果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時候,還沒有解決脫貧問題,還有幾千萬貧困人口,那么,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性質宗旨該怎樣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威信該怎樣維護?這個極其緊迫的問題,是習近平擔任黨的總書記后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他一再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一場輸不起的戰斗,必須舉全黨全國之力堅決完成任務,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

第二,深刻闡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把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立足點。這是習近平在十八屆二中全會部署扶貧工作時特別強調的一個問題。他深刻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岀版社2018年版第5頁。】這句話看似平常,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從黨的總書記習近平口中講出來意義就很不尋常,展現出強烈的政治擔當和使命意識。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明確講:“干社會主義,要有具體體現,生產要真正發展起來,相應的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夠逐步提高,這才能表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277頁。】實行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中國的GDP總值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卻仍有那么窮、那么苦的地方,習近平不止一次講,面對這種巨大反差,“我心里受到了很大沖擊”【《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情結》,載《人民日報》2017年2月24日。】。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與否、優越與否的重要標志。習近平把自己第一本著作命名為《擺脫貧困》,堅持把扶貧放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來抓,其深遠意義就在這里。

第三,反復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深刻道理,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遵循。習近平經常講這句話,要求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深切感悟其中的道理。“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就像毛澤東講的那樣:“群眾生產,群眾利益,群眾經驗,群眾情緒,這些都是領導干部們應時刻注意的。”【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頁。】“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137頁。】就今天而言,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是什么?反映最強烈的是什么?很顯然,維護公平正義是一個重要問題。要清醒地看到,雖然我國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分配問題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習近平指出:“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中央文獻岀版社2016年版第827頁。】我們必須作出更有成效的制度安排,合理調節收入分配體制,尤其是做好困難群眾的脫貧問題,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講,脫貧攻堅戰就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種有效制度安排,是爭取人心的一項重大政治工程。

第四,鄭重立下“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軍令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精神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的莊嚴承諾。但從現實情況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這是最大的“短板”。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他反復講“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句話,而且不止一次說“對這個問題,我一直掛在心上,而且一直不放心”【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第7頁。】,就是要提高全黨對扶貧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立下雄心壯志,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確保打贏這場硬仗。2020年3月6日,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工作的嚴重影響,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脫貧攻堅目標必須按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20年3月7日。】。這句擲地有聲的話,發出了最后沖刺的動員令,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注入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心。

經過脫貧攻堅戰,中國在扶貧領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貧困縣從832個減少到2019年底的52個,可以說接近完成脫貧攻堅目標。這些重大成績,凝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政治優勢。

二、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和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思想的創新發展

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是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向全黨提出的重大任務。他強調,要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建設的重要思想,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18年5月5日。】。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脫貧攻堅戰的實踐,我們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建立起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用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思想。

第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貧困地區人民群眾主體作用,對反貧困“為了誰、依靠誰”的重大問題作出科學回答,深化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根本目的的認識。“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200頁。】,“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89頁。】,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建設什么樣美好社會的設想。他們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應該“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28卷第652頁。】。這些重要思想在中國的反貧困實踐中得到充分貫徹并有新發展。

一是強調把增進人民福祉放在首位,明確提出“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習近平強調:“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4頁。】脫貧攻堅面對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直接涉及上千萬困難群眾的切身利益,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手榴彈炸跳蚤絕對不行,必須把目標任務明確下來,否則“增進人民福祉”就可能成為一句空話。經過深入研究和科學評估,黨中央提出“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明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兩不愁”,就是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水平。

二是強調尊重群眾主體地位,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增強發展能力作為脫貧的根本舉措。馬克思精辟指出:“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種關系回歸于人自身。”【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6頁。】反貧困也是這樣。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幸福是干出來的。脫貧攻堅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組織和支持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習近平特別提醒要樹立扶貧的正確政績觀,不能出現“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不能再走包辦代替和簡單發錢發物的老路子。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觀念,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要充分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學會運用“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 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頁。】的辯證法,讓貧困地區依靠自身的長處、優勢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在特定領域先飛,通過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

三是強調堅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指導扶貧開發,抓好精神扶貧,讓每個人通過努力都能夢想成真。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但并不是說要大包大攬,而是要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的機會,享有人生成功的機會。習近平指出:“擺脫貧困首要并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第137頁。】貧窮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頭腦空空,怕的是知識匱乏、精神委頓。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腦袋。習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時就強調要把精神文明建設當作戰略方針來抓,“有同志說等富了以后再抓精神文明建設,等有了時間再抓精神文明建設,這都是錯誤的”【習近平:《知之深,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7—18頁。】 。

第二,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精準方略,對反貧困“路在何方、辦法是什么”的重大問題作出科學回答,深化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根本路徑的認識。馬克思恩格斯不僅勾畫了美好社會藍圖,還指明了實現這一理想的正確路徑,列寧在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就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提出很多寶貴思想。比如他們強調,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559—560頁。】。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馬克思主義者只能以經過嚴格證明和確鑿證明的事實作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第309頁。】。要真抓實干,“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第301頁。】。這些理念和要求貫穿中國反貧困實踐的全過程。

一是強調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勢利導的思路不斷創新扶貧方式。推進扶貧開發,首先要有好思路、好路子。習近平指出:“要讓發展更加平衡,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發展理念和模式,提升發展公平性、有效性、協同性。”【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574頁。】他高度重視扶貧方式創新,提出實施特色產業扶貧、轉移就業扶貧、異地搬遷扶貧、生態保護扶貧、資產收益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等措施。把扶貧開發、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的思路,這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脫貧攻堅中的體現。

二是強調關鍵在精準,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脫貧實效。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也在精準。習近平明確提出“六個精準”的要求,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總的原則,就是堅持精準方略,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把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實施精準識別,解決“扶持誰”的問題;實施精準幫扶,解決“誰來扶”的問題;實施精準施策,解決“怎么扶”的問題;實施精準考核,解決“如何退”的問題。

三是強調堅持從嚴要求的作風,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習近平指出:“攻堅戰就要用攻堅戰的辦法打,關鍵在準、實兩個字。”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第113頁。】必須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扎扎實實抓下去。為此,他提出脫貧攻堅的“四實”作風要求,即“領導工作要實”,做到謀劃實、推進實、作風實;“任務責任要實”,做到分工實、責任實、追責實;“資金保障要實”,做到投入實、資金實、到位實;“督查驗收要實”,做到制度實、規則實、監督實。

第三,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對反貧困“怎樣組織保證、如何攻堅取勝”的重大問題作出科學回答,深化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政治優勢的認識。“堅持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第35頁。】習近平強調,要充分發揮這個政治優勢,強力開展脫貧攻堅。“越是進行脫貧攻堅,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46頁。】

一是強調加強黨的領導是根本,為脫貧攻堅提供政治保證。習近平突出強調三個方面的要求。一個是明確脫貧攻堅的責任,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一個是抓好黨建促扶貧,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脫貧攻堅、維護農村穩定的領導核心;一個是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層層壓實責任,級級傳導壓力。

二是強調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形成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脫貧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而是全社會的責任。習近平創造性提出構建扶貧大格局的思想,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從力量構成上,提出構建“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定點扶貧,鼓勵支持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脫貧攻堅;一個是從扶貧形式上,提出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一個是從運行機制上,提出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

三是強調加大脫貧攻堅資金支持,加強扶貧資金管理。脫貧攻堅,資金投入是保障,否則很多扶貧政策難以落實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即便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增收不樂觀的情況下,仍然做到扶貧資金沒有減,而且中央和省級財政還明顯增加了投入。在這個時候,怎樣用好扶貧資金就成為高度關注的問題。習近平專門作出部署,強調要嚴厲打擊扶貧領域的“蒼蠅式”腐敗,對挪用乃至貪污扶貧款項的行為嚴肅處理,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

綜合以上分析和論述,我們清晰看出:圍繞反貧困這個實踐主題,習近平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目的、路徑、保證等重大問題進行深刻闡述,總結出“六個堅持”的脫貧攻堅基本經驗【“六個堅持”,即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堅持從嚴要求,促進真抓實干;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活力。】,加深了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規律的認識。我們還清晰看出,圍繞加強黨對脫貧攻堅的全面領導,習近平對建立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包括: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進行頂層設計,形成反貧困的中國方案。這些理論認識和制度成果,集中詮釋了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思想特別是關于反貧困的理論。習近平作為脫貧攻堅的戰略謀劃者和指揮者,是這一成功實踐的主要推動者,是這一理論創新的主要貢獻者。

三、中國減貧事業對共建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貢獻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中國扶貧開發取得的偉大成就、中國的減貧方案,以及中國在反貧困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和努力,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廣泛支持。

第一,反貧困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社會理想和責任擔當。消除貧困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共產主義學說,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制度帶來的貧困問題。反貧困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有著深厚的人民情懷和使命擔當,致力于全人類的反貧困事業,不僅要為中國人民造福,也要為世界各國人民造福。

第二,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歷史性貢獻。反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將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使這么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中國也在大力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中國始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先后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形成反貧困的中國智慧和方案,同樣是中國對世界的一個重要貢獻。國際社會對中國減貧方案給予高度贊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轉引自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20年3月7日。】

第三,堅持走共同發展道路是努力建設一個遠離貧困、共同繁榮世界的必然選擇。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目前,全球仍然有7億多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這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一些國家社會動蕩的重要原因。習近平指出:“面對重重挑戰和道道難關,我們必須攥緊發展這把鑰匙。唯有發展,才能消除沖突的根源;唯有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習近平:《謀共同永續發展,做合作共贏伙伴》,載《人民日報》2015年9月27日。】基于此,他作出“為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第723頁。】的重要論斷,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科學內涵。在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明確發出“努力建設一個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世界”的號召,強調要堅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共同推動世界各國發展繁榮,共同消除許多國家民眾依然面臨的貧窮落后,共同為全球的孩子們營造衣食無憂的生活,讓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習近平:《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頁。】正是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黨”,把為人類減貧事業作貢獻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緊密聯系了起來。

從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關于反貧困的理論,回答“為什么要反貧困、怎樣反貧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到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回答“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社會、怎樣建設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再到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思想,回答“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美好世界、怎樣建設美好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一個邏輯嚴密、層次遞進的理論和實踐過程,從對人民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對人類的責任這樣三個維度,明確宣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執政理念,集中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天下情懷和時代擔當。正是在這個宏大的背景下,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脫貧攻堅所具有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世界意義。

四、新時代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經驗與啟示

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明特征的描述。鄧小平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就是把共同富裕當作“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來看待的。他深刻指出:“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后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3—374頁。】他還對如何實現共同富裕作出戰略安排,明確提出:“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4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確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就是按照鄧小平當初的設想,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際,對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作出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脫貧攻堅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標的關鍵一步,其成功意義重大,經驗彌足珍貴。學習研究習近平關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結合上文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實踐與理論的分析總結,我感到,以下“八個不能”對于走好新時代共同富裕道路至關重要。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不能動,這是政治保證。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實現共同富裕是全面性要求,涉及經濟社會各方面、各領域。只有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加強黨的領導,發揮黨縱覽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確保共同富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

第二,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這是動力源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實現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是一場新的長征,需要持續不懈努力。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革命意志和拼搏精神,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才能有堅定決心和堅強毅力克服艱難險阻,把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不能弱,這是重要法寶。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就是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才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共同富裕穩步前進。

第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不能變,這是生命線。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必須把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貫徹始終。只有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準確理解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要求,才能主動適應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把每一個發展階段的目標完成好,一步步邁向共同富裕的大目標。

第五,新發展理念不能改,這是基本遵循。發展是硬道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最終靠的是發展,而且是高質量發展。沒有發展,沒有扎扎實實的發展成果,共同富裕就無從談起。只有堅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紅綠燈,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才能保質保量完成實現共同富裕的各項任務。

第六,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安排不能亂,這是路線圖。黨的十九大在謀劃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任務時,對實現共同富裕作出了戰略安排。第一步,就是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第二步,就是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只有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這個時間表、路線圖扎實推進,才能確保按期實現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

第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不能停,這是發展的外部保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中國人民歷來把前途命運同各國人民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使命。實現共同富裕,必將造福中國人民,也將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只有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妥善應對外部發展環境的變化,在實現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斷為人類作出貢獻,展示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

第八,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看家本領不能丟,這是科學方法。學哲學、用哲學,是中國共產黨的好傳統。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這是增強各級領導干部解決改革發展問題本領的關鍵。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是對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的全面考驗。只有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掌握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才能既部署好“過河”的任務,又解決好“船”的問題,揚思想之巨帆,迎時代之新風,聚全民之偉力,勝利抵達“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彼岸。

(萬建武: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