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在美國的傳播
【內容提要】1848年歐洲革命以及巴黎公社失敗后,流亡美國的革命者將歐洲共產主義的傳統和親身經歷帶到了美國,在那里還不斷接受馬克思、恩格斯的教誨和指導,《共產黨宣言》就藉由他們在美國得以迅速而廣泛地傳播。研究《宣言》在美國的傳播,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歷程,為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提供有益啟示。
【關 鍵 詞】《共產黨宣言》 美國 傳播
19世紀中葉,美國已成為僅次于英國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工人階級隊伍迅速發展壯大以及勞資矛盾的不斷尖銳,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社會和和階級基礎。
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后,一批德國革命者為躲避政府迫害流亡美國,為新大陸帶去了馬克思主義,包括《共產黨宣言》,并推動了這部作品在美國的翻譯、出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繼續與馬克思恩格斯保持聯系,并得到馬克思恩格斯的指導。隨著北美大陸和歐洲工人階級的頻繁往來,在美國翻譯和重印的《宣言》又重返歐洲。
至十月革命前,美國已成為出版《共產黨宣言》語種最多的國家。至今,也是除中國和前蘇聯出版《宣言》語種、次數最多的國家。
一、《共產黨宣言》在美國的早期傳播
促使共產主義者離開歐洲的歷史大事情是1848年歐洲革命和巴黎公社的失敗,他們為躲避政治迫害來到美國。一些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領導人,也有國際工人協會成員,其中不少人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好友,如被馬克思和恩格斯稱為“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威廉·克里斯蒂安·魏特林(Wilhelm Christian Weitling),早期國際工人運動的革命家和理論家、馬克思恩格斯的戰友約瑟夫·魏德邁(Joseph Weydemeyer),曾擔任第一國際領導人的弗里德里希·A.左爾格(Friedrich Adolph Sorge)等。這些從德國來的具有較強政治和工會傳統的手工業者和技術工人,在美國創建了自己的組織。魏特林在紐約創立了《工人共和國報》,該刊從1851年10月11日至11月8日分四期刊登了《宣言》德文版第一部分的全部內容和第二部分除結尾外的內容。這是《宣言》內容第一次在美國出現。[1]
馬克思非常關注《宣言》在美國的傳播,曾寄望一位移民美國的名叫伊格納茲·科赫(Ignaz Koch)的前德國天主教神父幫助出版《宣言》。科赫曾擔任《紐約州報》編輯,1851年2月26日從紐約寫信給馬克思,要求寄送1冊德文版、50冊英文版《宣言》,50冊《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許諾收到后馬上匯款。[2]馬克思大概在3月10前后收到了科赫的來信,根據科赫的要求,馬克思于1851年3月給他寄去了20本德文版《宣言》和一本海倫·麥克法林(Helen Macfarlane)翻譯的英文版。但是后來馬克思沒有收到科赫的回復。馬克思1851年10月16日寫信給紐約的魏德邁,希望他能打聽到科赫的信息,從科赫那得到《宣言》英文本后,并以小冊子的形式出版、銷售。[3]魏德邁未能從科赫那拿到任何東西,但他出版《宣言》的努力并沒有停止,1852年1月13日,由魏德邁擔任主編的紐約《革命》周報刊登了《宣言》第二部分內容。[4]
美國內戰爆發后,魏德邁層受林肯委任,指揮圣路易斯軍區。戰后,美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全國性的工會組織發展起來了。這一時期,第一國際在美國的影響不斷擴大,美國人工人運動迎來了活躍時期。
1866年齊格弗里德·邁耶爾(Sigfrid Meyer)在倫敦出版了《宣言》德文版。同年,他移居美國,很有可能帶了一批《宣言》到美國。邁耶爾在美國一直與馬克思保持通信,并積極參與第一國際的相關運動。1867年4月30日,馬克思在給他的信中寫道:“至于國際工人協會,它在英國、法國、瑞士、比利時都已成為一種力量。請您在美國盡可能多成立一些支部。”[5]邁耶爾將1866年出版的德國版《宣言》于1871年在芝加哥重印,此次重印是由美國-德國社會主義團體——政治社會工人協會發起,此版《宣言》附有的一篇題為《致美國的共產主義者》的文章指出:“要通過此書和其他刊物,打擊那些誹謗第一國際的聲音。”[6]
普法戰爭爆發后,在第一國際成員以及美國工人的推動和支持下,第一國際位于紐約的三個分部決定建立一個協調中心。1870年12月1日,第一國際北美臨時中央委員會在美國成立,左爾格被選為書記,其職責是推動由美國工人組成的新分部的建立,并加強同工會的關系。[7]除此之外,美國工人領袖們還有一項艱巨而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著作從德文譯成英文,其中首要的是翻譯《宣言》。在1871年10月22日寫給馬克思的信中,邁耶爾表達了在美國出版麥克法林翻譯的《宣言》(1850年版)的愿望。他告訴馬克思,在最近(9月21日)的紐約《世界》雜志上,刊登了一篇有關第一國際與馬克思本人的匿名文章,文章中引用了海倫·麥克法林舊版《宣言》的大段內容,還將其定義為一篇“意義重大的作品”。
邁耶爾的夙愿很快由另外一位第一國際成員完成維多利亞·伍德哈爾(Vittoria Woodhull)完成。伍德赫爾在得到美國工業巨頭康內留斯·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贊助后,創辦了《伍德赫爾與克拉夫林周報》該報在1871年12月30日刊登了1850年麥克法林的英文版《宣言》,這是美國第一次出版英文版《宣言》,題名為《德國共產主義——德國共產黨宣言》。
《宣言》另外一次連載發生在1870年代。從瑞士移民到美國的康拉德·康采特(Conrad Conzett)來到美國后,負責《先驅》在芝加哥分部的通報《通號》,1874年3月28日至4月11期間,《通號》以《金融和資本危機III》為題,三期連載了《宣言》第一節的全部內容,文章的一條腳注這樣寫到:“(這篇文章)在描述危機時的清晰與連貫至今無人企及。”[8]
左爾格是在美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積極推動者,1848—1849年德國革命失敗后流亡到美國。從1867年起,左爾格成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美國的通訊員,負責拓展第一國際在美國的業務。左爾格在1870年代初便計劃在美國出版一部新的《宣言》英譯本。起先,左爾格計劃由流亡美國的社會主義者海爾曼·邁耶爾(Hermann Meyer)承擔大部分翻譯任務。在1872年第一國際海牙代表大會上,左爾格將海爾曼·邁耶爾的翻譯內容親自呈給了馬克思和恩格斯,請求審閱。馬克思和恩格斯答應對《宣言》作必要的補充。1875年12月,海爾曼·邁耶爾去世。1876年3月17日,左爾格寫信請求馬克思和恩格斯幫助審閱海爾曼·邁耶爾的譯本,并盡快將修改意見以及“補充的部分”寄給他。4月4日馬克思給左爾格回了信,同意“著手審閱《共產黨宣言》”,但是關于寫補充的部分,馬克思認為“時機還不成熟”。[9]此后,左爾格多次寫信催促馬克思和恩格斯。馬克思1877年9月27日回復左爾格“我將和恩格斯一起修改,然后寄給你”[10],但10月19日寫給左爾格的信中又說:“我們至今未能共同著手審閱《宣言》”[11],直到1882年年中,在左爾格數次請求出版海爾曼·邁耶爾譯本之后,恩格斯最終給了否定的回答,“給我們寄來的《宣言》的 英譯本,不經過徹底修訂根本不能用”,因為當時已經患病的馬克思正在阿爾及爾療養。恩格斯進一步指出,“在目前的條件下,修訂是絕對辦不到的”,他無法做細致的訂正。[12]
二、1880年代至一戰期間《宣言》在美國的傳播
從1888年代開始至一戰結束,《宣言》在美國的傳播進入嶄新的時期,特點顯著,其一是《宣言》的出版與美國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其二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職業出版人、出版機構的出現。這一時期,除英文外,其他語種的《宣言》也在迅速傳播,德文版《宣言》仍反復再版,這表明德國移民對美國社會主義的影響持久而深入。同時,法語、瑞典語、匈牙利語、捷克語、意第緒語、克羅地亞語、保加利亞語和芬蘭語等其他語言版本的《宣言》也在美國出版了,并在這些語言的移民社會群體中廣泛傳播,這也說明從歐洲移民美國的工人階級群體之龐大。
馬克思逝世的消息傳到美國后,美國的工團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等群體于1883年3月19日聯合在紐約庫伯工會大堂舉行了一場紀念集會,曾多次遭到馬克思批評的無政府主義者約翰·莫斯特(Johann Most)代表組織方發言對馬克思表示哀悼。莫斯特促成美國第一個《宣言》英文單行本在1883年誕生,這也是全世界第一個英文單行本。該版本在封面標注:“由國際工人協會出版”,價格為5美分。該版本是1850年麥克法林譯本的再版,不僅多處錯譯、漏譯,還刪除了第二部分的十條革命措施。數周后,該版本又被冠以“第二版”重印。在“第二版”的廣告中,被宣傳的還有同樣在1883年問世的《宣言》德文版的新版本,該德文版由北美社會主義協會芝加哥中央委員會出版社出版,是1872年萊比錫版本的重印,包含馬克思、恩格斯1872年6月24日撰寫的序言。[13]
1887年,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作品有了新的英譯本,有些雖然沒在美國出版,但美國卻是“它們的天然接受國”,比如,《資本論》在倫敦出版后,被送往美國進行發售。同年,恩格斯撰寫了新的序言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英譯本在紐約出版,并將序言發表在1887年6月10日和17日《社會民主黨人報》上,該文末尾摘引了《宣言》第二章和第四章幾段話,“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等等。[14]
第一個真正的、完整體現《宣言》思想的英文版是1888年由塞繆爾·穆爾(Samuel Moore)翻譯、恩格斯校注的版本。該譯本1890年6月7日至7月19日,分7次連載在紐約的社會勞工黨官方刊物《工人辯護士報》(Workmen’s Advocate)上。同年11月,該譯本在紐約出版單行本。該版本的文本存在不少印刷錯誤,但1898年、1901年、1908年和1912年重印本,仍以該版本為母本。1898年重印本的封面反面的發行廣告特此聲明:“單冊價格為10美分,購買10冊總價為70美分,購買50冊總價為3美金,購買100冊總價為5美金”,這令人認為,這一重印本或許會被批量出售給社會勞工黨的各部門。[15]
三、20世紀初至二戰期間《宣言》的新版本及其在美國的傳播
在《宣言》20世紀的版本中,首先需要提及的是1901年由印第安納州的德布茲出版公司發行的英文版本,該版本采用了《宣言》1890年《工人辯護士報》的版本,作為“進步主義思想叢書”(Progressive Thought Library)的第16卷。德布茲出版公司的創始人尤金·德布茲(Eugene Debs)在1890年代因領導工人罷工斗爭而入獄6個月,在獄中閱讀了馬克思的著作,開始轉向社會主義。這一時期,美國社會民主黨成立。1901年,亦即德布茲操刀的版本發行同年,社會民主黨與社會勞工黨的一支合并,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共同組建美國社會黨。[16]
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會主義著作的出版機構是查爾斯·霍普·科爾(Charles Hope Kerr)于1886年在芝加哥創立的查爾斯·H.科爾出版社,它在成立后的第二年即1887年就在美國第一次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英文版。該出版社1899年成為社會勞工黨的合作出版單位,隨后又與美國社會黨合作。1902年前后,查爾斯·H.科爾出版社出版了經恩格斯授權的英譯本。查爾斯·H.科爾出版社于1906年、1908年、1910年多次重印該單行本。1911年,《宣言》兩次與威廉·李卜克內西的《不要任何妥協》合編再版。此后,出版社對文本重新編排后,將其與《不要任何妥協》合編,于1912年、1913年、1915年、1919年(兩次)多次再版。1916年和1917年,美國社會黨通過查爾斯·H.科爾出版社兩次出版《宣言》單行本。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受十月革命的影響,美國工人運動頻發,規模越來越大。1919 年 2 月,勞倫斯、比尤特和西雅圖三個地區就爆發了大規模的罷工運動。1921年5月,以約翰·里德為首的共產主義勞工黨和以查爾斯·魯登堡為首的共產黨合并成統一的美國共產黨,大會通過了《美國共產黨章程和綱領》。在1923年至1928年美國經濟相對穩定的時期,美國共產黨不僅向共產國際靠攏,還注意開展工會活動,團結黑人、婦女、青年等。
隨著1930年代大蕭條的到來,美國國內階級矛盾激化。通過領導罷工等活動,將工人們凝聚在周邊,美國共產黨達到了鼎盛時期。馬克斯·伊斯曼(Max Eastman)是這一時期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評論家,對一戰后美國的自由思想產生了影響,他創辦了美國左翼雜志《群眾》(The Masses),擔任過《解放者》(The Liberator)的編輯,他編纂整理了《<資本論>及其他著作》并在1932年由紐約現代圖書館出版,其中收錄恩格斯校注的英文版《宣言》。
這一時期,《宣言》在美國出版的次數非常有限。1930年代中期,與出版《宣言》相關的組織是產業民主聯盟、美國勞工聯合會等機構。1933年,美國紐約產業民主聯盟為紀念馬克思逝世55周年出版了英文版《宣言》,內容包括穆爾譯的1848年《宣言》正文以及英國工黨領袖拉斯基的一篇論文。1935年,美國勞工聯合會兩次組織出版英文版《宣言》,該版本標價5美分,發行10萬冊。1939年4月,美國國際出版社出版穆爾譯本,48頁,標價5美分,內容包括1888年英文版序言和1848年《宣言》正文,書末有注釋。同年,載有《宣言》的《<資本論>及其他著作》再版,這是1932年版本的第11次印刷。
四、二戰后《宣言》新版本及其在美國的傳播
二戰結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和美國國內政治形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社會主義在多個國家的勝利,反對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發展,美國實施旨在維護全球頭號大國地位的冷戰戰略,美國共產黨不得不進行策略調整。這一時期,《宣言》的傳播呈現多樣特色。一是美國共產黨在《宣言》出版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微妙,不再是這一重要出版物的主要推動者;二是《宣言》在重要紀念活動中的象征意義越發明顯,如在《宣言》發表100周年、150周年、160周年、170周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等時間節點,都有新版本問世;三是這些新版本附有的“介紹”“出版前言”“編輯前言”“前言”“編后語”對《宣言》理論和現實意義的闡釋不斷深化。
二戰后,查爾斯·H.科爾出版社依然是《宣言》傳播的積極推動者,戰后美國第一版《宣言》即由該社于1945年出版,該版本封面印有語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無產者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定價15美分,并在此后多次重印。雖然戰后《宣言》在美國的出版有了良好的開端,但一切經驗表明,馬克思主義在任何國家的傳播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宣言》的命運亦是如此。1946年,美國工人罷工一浪高一浪,創下近50年的最高紀錄,極大地破壞了美國經濟,杜魯門政府為此采取了嚴厲的措施,制造反動輿論,攻擊國內共產黨,同時極力阻止馬克思主義書籍的出版。1947年杜魯門政府頒布“忠誠調查法令”,目的是要打擊一切民主進步團體和組織。1948年7月20日,聯邦大陪審團起訴美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12名委員,罪名是1945年7月傳播出版馬克思主義著作、文摘和報刊,開辦講習班和學校,指控美國共產黨成為“鼓吹和教唆以武力和暴力推翻美國政府的政黨。”[17]這使得美國共產黨的活動空間進一步壓縮。但是美國政府的壓制并沒能完全阻止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946年,美國紐約蘭德學院出版社出版《馬克思的精要》一書,共185頁,收錄了穆爾譯的《宣言》、《雇傭勞動與資本》、《工資價格和利潤》等內容。
1948年是《宣言》發表100周年,它對整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意義不言而喻。盡管受到打壓,《宣言》所代表的正義、進步力量,在美國知識界并未退卻。1948年,老牌出版社國際出版公司出版了若干種《宣言》,內容包括:1888年英文版序言、穆爾譯的1848年《宣言》正文、尾注。同年,美國社會勞工黨編輯、紐約勞動新聞公司出版的《共產黨宣言》百周年紀念版發行后,美國共產黨信心大增。時任勞工黨書記的阿諾德·彼得森(Arnold Petersen)為新版本撰寫了《前言:致特殊的世紀版》,他在文中指出:《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兩位偉大奠基人不朽著作的‘學生版’”,“仍舊是社會主義者的標準教科書”。[18]這一版本的內容還包括:彼得森1933年為“美國版”撰寫的《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穆爾譯的1848年《宣言》正文,以及作為附錄出現的《出版說明》、埃米爾·泰切爾(Emil F.Teichert)根據1904年柏林《宣言》德文版翻譯的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該版本于1949年、1954年(兩次)、1959年四次重印,第四重印時作了較大修訂。至1968年,該版本共重版7次。
1950年代,在麥卡錫主義陰霾籠罩下,大量民主進步人士、勞動領袖和黑人遭受迫害,就連美國新聞署建立的海外圖書館也被指控藏有“共產黨和共產黨的同路人”撰寫的書籍。[19]但查爾斯·H.科爾出版社頂住壓力,仍在1950年出版封面印有:“社會主義政黨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字樣的《宣言》,該版本還在封底為《國際社會主義評論》雜志做了一期廣告,它的傳播在當時美國遭受了極大的打壓和阻撓。此外,美國的亨利·雷格尼公司將《宣言》作為名著基金會叢書的第18種出版,并在1950年兩次出版,德裔美國作家米爾頓·邁耶(Milton Mayer)為該版撰寫了引言,邁耶在文中敬語讀者:“我們學習并探討偉大的書籍來啟發自己。如果我們想深入認識共產主義的性質,就應該面對思考它的人類。”面對美國政府對共產主義的壓制和冷戰帶來的恐懼,出版者站在正義的高度指出:“《宣言》并不是一篇冷靜的哲學論著,它是對所有被壓迫階級鼓舞人心的號召。套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話來說,‘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正困擾著全世界。世界上所有的力量都加入了一個神圣的聯盟來驅除這個幽靈:教皇和總統,戴高樂和丘吉爾,英國勞工和美國聯邦調查局。’馬克思道出的名字雖不同,但戰爭是一樣的,如果我們知道敵人的計劃,我們在那場戰爭中的所有人都會更好地武裝起來。”[20]在兩大陣營對峙、朝鮮戰爭爆發之時,出版者鮮明的反戰立場鼓舞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四年后,當麥卡錫主義來勢洶洶時,亨利·雷格尼公司再次出版《宣言》,為該版本撰寫引言的美國喬治城大學的斯特凡·波索尼(Stefan T.Possony)教授指出:“《宣言》是除《圣經》以外世界上閱讀量最大的圖書的說法雖很難得到證實,然而,數百萬本以各種重要語言出版的《宣言》被許多作家采用,而且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采用,《宣言》雖然寫在一個多世紀以前,但即使在今天,仍然是一種歷史力量。”[21]波索尼教授撰寫引言的版本從1954年至1969年多次重印,第9次重印版本的引言改由斯蒂芬·J.托索(Stephen J.Tonsor)撰寫,托索客觀而理性地指出:“明天光明的夢想和今天黑暗的現實總有相當大的距離。為了有效地轉化為現實,夢想需要一幅指引方向的地圖。《共產黨宣言》就是這樣一幅路線圖。”[22]亨利·雷格尼公司在80年代重印該版本時,邁耶和托索的《介紹》分別被置于到全書的書首和書尾。
1950年代中期,《宣言》還產生了一個重要的版本,即1955年由哈佛大學薩繆爾·H.比爾(Smuel H.Beer)教授編輯的版本,內容包括:未署名的引言、馬克思生平簡介、1888年英文版序言、穆爾譯的1848年《宣言》正文、《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節選)、《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摘自《資本論》第1卷第25章),并在書末附有研究目錄。該版本由美國哈倫·戴維森公司多次再版。
1956年“波匈事件”對美國共產黨造成沖擊。1957年1-2月美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提出,要在共同的馬克思主義范圍內謀求思想的獨立。但此后由于內部矛盾,發生了退黨浪潮,1958年初,黨員人數下降到7000人左右。
1960—1970年代,美國國內矛盾有所緩和,加之美國政府企圖在全世界遏制共產主義陰謀的破產,美國共產黨得以公開參加政黨活動,力量有所復蘇,《宣言》在美國傳播迎來了黃金時期,不僅各版本重印次數之多、發行亮之大,而且介紹和研究《宣言》的學術論文層出不窮,為美國人了解《宣言》及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過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1960年11-12月,莫斯科舉行八十一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會上發布了《新共產黨宣言》。1961年,美國出版了《新共產黨宣言和其他文獻》一書,內容包括八十一國共產黨工人黨的代表會議的簡介、穆爾譯的《共產黨宣言》、赫魯曉夫的秘密演講、列寧的遺囑、毛澤東關于“百花齊放”的演講等內容。這一版本發行量巨大,指導著美共不斷爭取合法權益的斗爭和尋求與工人運動的結合的實踐,對美國社會產生重要影響。
1964年7月,華盛頓方形出版社(Square Press)首次出版由約瑟夫·卡茨(Joseph Katz)編輯的《宣言》,編者指出:“《宣言》比過去一百年來任何一部政治或經濟著作都更深刻地影響和重塑了歷史進程”[23]。為該版本撰寫《引言:馬克思爛漫主義》的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教授弗朗西斯·B.蘭德爾(Francis B.Randall)從浪漫主義出發對《宣言》進行了解讀,認為馬克思年輕時的作品“譴責早期工業革命的不公正,不僅充滿智慧,而且恰逢其時。它敦促用血腥的暴力來達到一個自由平等的社會。它把人分成不可調和的敵對階級,并頌揚他們之間的斗爭,所有這些思想和言論都在馬克思時代蓬勃發展起來,并被馬克思納入《宣言》,成為從浪漫主義時代流傳下來的最重要、最矛盾的遺產之一。”[24]至1977年,該版本重印達17次之多。
1964年,美國社會主義雜志《每月評論》(The Monthly Review)為慶祝該刊創刊15周年,重印1933年紐約皇家出版社(Royal Press)的限量本,利奧·胡貝爾曼(Leo Huberman)、保羅·斯威茲(Paul M.Sweezy)在撰寫的《前言》中指出:1933的版本是“有史以來最杰出”的版本,此版內容還包括:穆爾譯的1848年《宣言》正文、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每月評論》編輯部于1949年8月發表過的《百年后的<共產黨宣言>》一文。至1967年,該版本重印7次。1998年重印時,《每周評論》編輯部主任克里斯托弗·菲爾普斯(Christopher Phelps)撰寫了編者前言,他認為:《百年后的<共產黨宣言>》一文“精確分析了《宣言》的思想及其持久的重要性”,認為它富有同情心而又批判的先入之見“對新一代的學生和普通讀者有幫助,有助于他們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意義和價值”[25]。
1969年,美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提出美國社會主義不以任何國家的社會主義為模式,開始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1970年代,資本主義出現世界性經濟危機,美國受到極大沖擊,失業人數高達500多萬。《宣言》傳播的進程有所放緩。1970年,美國探路者出版社(Pathfinder Press)出版的英文版《宣言》內容包括:托洛茨基的序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穆爾譯的1848年《宣言》正文以及附在書尾的25條注釋。托洛茨基的序言是為1937《宣言》的南非荷蘭文譯本所作。該版本至1982年重印7次,1987年進行了修訂,尾注增加到34條,至1999年該版本重印9次。2008年新版本的字體作了調整,增加了頁數,書尾增添了索引,至2018年重印7次。
1980年代初,里根上臺后,美國的貧困人口不斷增多,引起了廣大下層階級的不滿,但其國內矛盾處在緩和狀態。這一時期,《宣言》的代表性版本是1988年由弗雷德里克·本德(Frederic L.Bender)編輯的“諾頓考證版”(A Norton Critical Edition),由紐約、倫敦W·W·諾頓公司出版,內容部包括:本德撰寫的《前言》、《<共產黨宣言>發表的事件年表》、《<共產黨宣言>的歷史和理論背景》、《宣言》的七篇序言、穆爾譯的1848年《宣言》正文以及伯特·安德烈亞斯(Bert Andréas)的《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一書的節錄等20篇文章。本德在文中指出:自《宣言》出版以來,“就一直是非常激烈的爭論對象,在我們的時代仍然如此”,他認為該書是學生們理解《宣言》“最好的文本”。[26]
1998年,在《宣言》誕辰150周年之際,“百年老店”查爾斯·H.科爾出版社重印了《宣言》1902年的版本,并增加了由羅賓·凱利(Robin D.G.Kelly)為150周年紀念版所寫的引言。同年,紐約、倫敦兩地的維索圖書出版社還出版了《宣言》“現代版”,埃里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撰寫了引言,此版內容還包括:1888年英文版序言、穆爾譯的1848年《宣言》正文。這一年,企鵝集團(美國)的分公司新美國圖書館將《宣言》作為“紋章經典叢書”(Signet Classics)出版。
進入20世紀,兩個代表性的版本是2009年華盛頓的雷尼出版社出版、羅伯特·康奎斯特(Robert Conquest)撰寫引言的版本,以及2011年企鵝集團(美國)出版、馬歇爾·博曼(Marshall Berman)撰寫引言即《撕開面紗:<共產黨宣言>》的版本。博曼的引言對青年來說,更似一篇戰斗檄文,他在文末高昂陳詞:“那個留著胡子的經典存在,作為先知的無神論者,仍然有很多東西可以窺探。在20世紀初,有工人準備好與《共產黨宣言》一起死去。在21世紀初,可能還有更多的人準備好與之共存。”[27]
除上述版本外,《宣言》還數十次出現在與其他著作的合編本中,如1926年與《雇傭、勞動和資本》、《工資、價格和利潤》等合編在紐約先鋒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的本質》一書中,1930年收入從英國傳播到美國的、由梁贊諾夫編輯的《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一書中,1938年作為附錄收錄于紐約哈珀與兄弟出版社出版的《比較經濟學》一書中并在此后多次重印,1952年作為“西方名著叢書”第50種與《資本論》合編出版,1973年作為《1848年革命》匯編本中的第一種出版,2006年由美國現代國際出版社與《工資,價格和利潤》合編出版。
此外,隨著21世紀互聯網的新盛,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在內,印制了數百種恩格斯校注的《宣言》版本,通過網絡銷售到世界各地。
結束語
《宣言》出版后不久,就與美國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1848年歐洲革命后,一批革命者流亡至美國,將《宣言》傳播到了美國。這些革命者都或多或少與共產主義者同盟、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定關系,他們將歐洲共產主義的傳統以及親身經歷帶到了美國,并在美國與馬克思、恩格斯保持通信往來,《宣言》因而得以在美國迅速而廣泛地傳播。美國雖然不是《宣言》誕生之地,卻是除中國、前蘇聯外,出版《宣言》語種最多、次數最多的國家。
[1] Hal Draper,The Adventures for the Communist Manifesto,Berkeley CA:Centre for Socialist History,1994,p.30.
[2] MEGAIII-4,p. 317.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4] 張忠耀:《魏德邁、左爾格、波福斯特的故事》,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頁。
[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4頁。
[6]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Manifeste du Parti Communiste,Paris:I’édition fran?aise,1999,p.263.
[7] 巴赫、庫尼娜編,山東師范學院外語系俄語教研室譯,《第一國際第二卷(1870-1876)》,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1年版,470—474頁。
[8]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Manifeste du Parti Communiste,Paris:I’édition fran?aise,1999,p.470.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9頁。
[10]同上書,第273頁。
[11]同上書,第281頁。
[12] 人民出版社馬列著作編輯室編:《馬克思恩格斯給美國人的信》,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66頁。
[13] Hal Draper,The Adventures for the Communist Manifesto,Berkeley CA:Centre for Socialist History,1994,p.66-68.
[14]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頁。
[15]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Manifeste du Parti Communiste,Paris:I’édition fran?aise,1999,p.477.
[16] Ibid.,p.479.
[17] 丁淑杰:《論戰后美共的曲折發展及對社會主義的新探索》,2002年博士論文,第11頁。
[18] Karl Marx and Frederick Engels,The Communist Manifesto,New York:Labor News Co.,1961,p.15.
[19] 丁淑杰:《論戰后美共的曲折發展及對社會主義的新探索》,2002年博士論文,第24頁。
[20] Karl Marx,Communist Manifesto,Chicago、Illinois:Henry Regnery Company,1950.
[21] Karl Marx,The Communist Manifesto,Chicago:Henry Regnery Company,1950,p.7.
[22] Karl Marx,The Communist Manifesto,Chicago:Henry Regnery Company,1969,p.21-22.
[23]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The Communist Manifesto,New York:Pocket Books,1964,p.1.
[24] Ibid.,p.1.
[25] Ibid.,p.40.
[26] Karl Marx,The Communist Manifesto,New Yokr\London:W·W·Norton & Company,1988,p.7.
[27]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The Communist Manifesto,Penguin Books(USA),2011,p.17.
(來源:《國外理論動態》202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