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科學內涵與相互關系

原標題: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科學內涵與相互關系
作者:田心銘    發布時間:2020-05-15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是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統一。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深入研究這三大體系之間的辯證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這表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由多門學科構成的具有系統性、專業性的學科體系。

科學是對物質世界的現象、本質和發展規律的反映。哲學社會科學之所以是一個學科體系,之所以具有系統性、專業性,歸根到底是由其所反映的客觀對象固有的性質決定的。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等著作中深入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即對立統一規律,并從這一視角闡明了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為我們理解科學體系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從唯物辯證法出發,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矛盾即運動、事物、過程和思想。事物的矛盾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并可以相互轉化。具有特殊性的各個事物由其所包含的多層次普遍性相互連接在一起。統一的物質世界是由多層次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事物構成的體系,這就是科學研究的對象。不同學科從不同角度研究世界,把物質世界的不同運動形式或不同部分、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作為研究對象,在長期歷史發展中構成了人類迄今所具有的科學體系。在它們之上,就是作為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最高概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各個學科以其研究對象所具有的矛盾的特殊性而同其他學科區分開來,成為具有獨立性的學科,同時又因其對象在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而相互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包括多個學科的更高層級的學科或學科群。從縱向看,有不同類別的學科;從橫向看,一個學科又由多個子學科構成,逐級形成具有多層次的學科體系。例如,歷史學是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一個學科,又是由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等學科構成的學科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信中提出,“整合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著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推動相關歷史學科融合發展,總結歷史經驗,揭示歷史規律,把握歷史趨勢,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等學科各自又是由多個下一級學科所構成的學科體系。這樣,多門學科縱向和橫向相互連接,構成了人類科學體系。

我們所要構建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由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民族學、新聞學、人口學、宗教學、心理學等學科構成的體系。這一學科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傳入我國為起點,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當代中國社會實踐為基礎,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已基本確立,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一些學科設置同社會發展聯系不夠緊密,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比較薄弱。從構建三大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的角度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從宏觀整體的層面著手,使基礎學科健全扎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共同構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學科都要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和概念。”成體系的學科理論構成學術體系,成體系的概念構成話語體系。每個學科都要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和概念,就是要構建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相統一的學科。

科學研究的任務在于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用規律性的認識指導實踐、改變世界。客觀事物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規律是事物的內部聯系,是本質的關系或本質之間的關系。人在實踐中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感知事物的現象,同時運用思維著的頭腦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從現象深入本質,從感性具體到抽象思維,進而在思維過程中上升到思維中的具體,再現客觀對象的具體整體。這是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都應該達到的要求。在這樣的認識過程中,概念的產生是認識發生飛躍、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標志。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在實踐中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反復了多次后,“在人們的腦子里生起了一個認識過程中的突變(即飛躍),產生了概念”,“概念同感覺,不但是數量上的差別,而且有了性質上的差別”。感性認識以感覺、知覺、表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理性認識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人們思考問題,“就是人在腦子中運用概念以作判斷和推理的功夫”。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是理性認識的基本形式。概念以語詞的形式反映事物的特有屬性,表達思想的內容。一個學科的一系列基本概念,把語言和思想連接起來,陳述本學科基本的理論內容,構成了表達本學科學術體系的話語體系。

因此,一個學科的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是不可分割的。學術體系是揭示本學科對象的本質和規律的成體系的理論和知識;話語體系是理論和知識的語詞表達,是學術體系的表現形式和語言載體。一個學科的學術體系只有通過自己的話語體系才能作為一種對象性的存在表達出來,為人們所知曉和理解。一個學科的話語體系只有準確、充分地表達了本學科的學術體系才是成熟的話語體系。一個學科只有以一系列具有專業性、系統性的概念、范疇、命題揭示客觀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構成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統一體,才能稱其為一個成熟的、健全的學科。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系統完備的思想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不論從整體上還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各個組成部分來說,都是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統一,都是以成體系的概念表達了成體系的理論。例如,作為馬克思兩個偉大發現之一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就是這樣的科學體系。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概述了自己創立并運用以指導自己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在列寧看來,這是對“推廣運用于人類社會及其歷史的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完整的表述”。馬克思關于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經典概括,是用他創立的一系列基本范疇來表述的,其中包括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社會革命、意識形態、社會形態等。正是這一系列基本范疇構成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話語體系,表達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從而呈現出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相統一的學科體系。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論述《資本論》的術語時說:“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新見解需要創造出新術語來表達。一門科學要實現學術理論的革命,必然有術語的革命相伴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構建,既是構建學術體系,也是構建話語體系,同時包含了這兩方面的工作。

既然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統一不可分,那么為什么要把構建學術體系和構建話語體系各自當作一項任務?這是因為,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作為構成一個學科的兩個方面,其統一是包含著內在差別的對立面的統一。這種差別性使學術體系建設和話語體系建設成為學科體系建設中既不可分割又各自相對獨立、不能相互替代的兩方面的工作,使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包括了構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三大體系的任務。

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區別和矛盾有多方面表現。就一個學科體系自身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關系來說,二者的形成、發展不是完全同步的。例如,在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理論的過程中,就有用黑格爾、費爾巴哈式的話語表達新思想的情形,因為存在新思想已經形成但表達新思想的話語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后才能逐步確定下來、逐步精確化的情形。馬克思1859年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所表達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實際上在19世紀40年代就已初步形成,但當時的著作中還沒有用如此成熟的話語體系作出清晰、簡明的系統性表達。在一個學科體系中,還會出現同一概念用不同的語詞來表達,同一語詞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的含義,同一術語在思想、理論發展的不同階段發生含義上的變化等情形。這就使得一個學科的話語體系和學術體系的構建成為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工作。

在同一學科領域不同體系、不同學派之間,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關系呈現出復雜情形。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們由于立場、利益、認識等方面的差異,在同一學科領域會形成不同乃至對立的觀點,既表現在學術體系中,也表現在話語體系中,二者交織并存。一些看上去相同的術語,在不同體系和學派中可能含義既有關聯又有重大差別。恩格斯曾以“利潤”和“地租”這兩個在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和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中都使用的術語為例,深入闡述了《資本論》中某些術語的應用同這些術語在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含義是不同的。他分析指出:“把現代資本主義生產只看做是人類經濟史上的一個暫時階段的理論所使用的術語,和把這種生產形式看做是永恒的、最終的階段的那些作者所慣用的術語,必然是不同的。”由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看法有本質上的區別,它們所應用的術語即使用同樣的語詞來表達,其含義也必然是不同的。又如,“經驗”是一個在不同哲學學派中被廣泛使用卻歧義紛呈的術語。列寧曾經闡述了“經驗”在不同哲學體系中的不同含義,他指出:“在‘經驗’這個字眼下,毫無疑問,既可隱藏哲學上的唯物主義路線,也可隱藏唯心主義路線。”

哲學社會科學中不同思想理論體系之間的對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既表現為思想、理論內容上的矛盾,也表現為話語體系的對立和話語權的爭奪。如果把取自不同體系的術語混同在一起使用,容易造成思想上理論上的含糊不清甚至混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堅持這一“根本標志”,既體現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學術體系中,也體現在話語體系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包括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話語體系;增強理論自信,包括增強話語體系的自信;防止和抵御錯誤思潮的影響,包括澄清話語上的混亂,警惕話語滲透和話語陷阱,反對話語霸權。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作用,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尤其是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開展研究和討論。

可見,由于話語體系對于學術體系具有相對獨立性,學術體系建設不能代替話語體系建設,所以在構建學術體系的同時把構建話語體系作為一項任務單獨提出來是完全必要的。構建學術體系和構建話語體系緊密關聯,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應同時發力,一起向前推進。

(作者:田心銘,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指導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