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葉劍英鐘情中醫藥

原標題:葉劍英鐘情中醫藥
作者:羅元生    發布時間:2020-05-08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葉劍英是我黨我軍的重要領導人,十大元帥之一。在黨和國家重大和緊要的歷史關頭,葉劍英總是挺身而出,發揮重要作用,毛澤東高度評價他“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他出生于1897年,逝世于1986年,享年89歲,可謂歷經磨難,但依然長壽,這與他熱愛中醫,畢生對中醫藥情有獨鐘有很大關系。
  如果不搞軍事就可能學中醫
  醫者救死扶傷、精誠濟世的醫德讓老百姓尊敬。葉劍英之女凌孜(原名葉向真)回憶說:“父親曾經說過他若是學了醫,一定是個好醫生。我相信這話。有時,我真覺得他應該當醫生,而且相信他會成為一個名醫。”
  葉劍英的故鄉在廣東梅縣,中醫藥在廣東百姓中有深厚的基礎。葉劍英在中學讀書時就十分喜愛中醫方面的書籍,對醫學有濃厚的興趣。參加革命后,也對中醫藥留意關注。他還經常用中草藥為自己、親人和部屬治病。
  “父親喜歡給身邊的人推薦看中醫,還常常自己開方。”一次,葉劍英在廣東考察工作時,聽說凌孜在北京患了鼻竇炎,他根據自己的醫學積累,專門在廣東挖了一些“鵝不食草”的秧苗,種在兩個花盆里,千里迢迢帶回北京,哪知道女兒患的不是鼻竇炎,而是一般的過敏性鼻炎。雖然不對癥,但父親的細心關愛讓凌孜感動不已。
  上世紀50年代,葉劍英在武漢出差的時候,看到有中醫大夫在筷子上用線捆扎一簇針進行治療,當地稱為梅花針,療效很好。他非常感興趣,回到北京后,很快推薦給衛生部,讓它在全國推廣,后來進行改良,變成了現在這種塑料柄的梅花針,廣泛應用于臨床。
  有一次,葉劍英住在長沙市芙園賓館。當時,賓館的一個炊事員的妻子患了嚴重的哮喘病,葉劍英知道后,親自為這位炊事員的妻子開處方、采藥,很快就治愈了。
  而葉劍英自己也多次受益于中醫藥。凌孜聽父親講過,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患腸炎,住進一家法國醫院,好幾天不見好,腹瀉得快虛脫了。后來他不知從哪兒找到一個中藥方子,托朋友給煮了一暖壺,其中有菊花、金銀花、甘草等藥,還加入了蜂蜜。一暖壺藥喝下去,父親的腹瀉就基本止住了,可以說是“死里逃生”。
  1970年,葉劍英在湖南患了肺病,經過治療有好轉,但還是咳嗽。后來,住地所在的部隊醫院聽說葉帥鐘情中醫,便請了一位老中醫,用“矮地草”等草藥,治愈了咳嗽。葉劍英高興地對身邊的人說:“中藥很重要,長征時沒有西醫和西藥,就全靠中藥治病。我自己有個小本本,記有好多重要偏方,如果不搞軍事,我就可能學中醫當醫生了。”
  踐行中醫文化
  中醫是中華民族祖先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它內化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基因中,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1953年12月,毛澤東說:“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我看中醫是一項。”葉劍英對毛澤東這個觀點感同身受,而且在自己長期的工作和生活中積極踐行中醫文化。
  葉劍英認為,善為醫者,不僅僅是能治病救人,治病與治國、治人,融會貫通,一脈相承。他一直堅信,中醫把人看作一個整體,是治人的,而不僅僅是看“病”。把握了醫道的精髓,既可以去治人,也可以去治國。因此,不管遇到什么環境,葉劍英總是表現得沉著冷靜,應付自如。
  葉劍英在教育子女時,也常用這些理念。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他告訴他們,要相信烏云不會長久,要鎮靜堅定;在極其艱難復雜的境況中,葉劍英多次告誡身邊的工作人員,“陰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最后總是要達到平衡的。中國人強調一個“中”,就是要把握一個分寸,把握一個度,但是這個度不是不變的,它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地域的變化而變化的。
  1959年1月,他在全軍科學研究工作會議開幕式上說,“整理我們幾十年斗爭的經驗,要用科學的方法。要注意各方面知識的積累”。接著,他以李時珍上山采藥寫出《本草綱目》為例,強調要以“上山采藥”的精神深入到連隊的士兵群眾、下級干部中去收集資料,把“藥”采全,用“藥”要真,這樣才能保證療效。可見他對中醫之道的運用。
  關注中醫藥發展
  葉劍英十分重視醫療衛生工作,尤其關注中醫藥的發展。他還專門為1960年出版的《中藥簡史》一書寫了序言。
  他在序言中說:“這幾年,我也是和疾病斗爭的一員,病中深深感覺,對一種病癥,采取中西并用、內外夾擊的方法,不失為我國醫藥界最新、因而也是最進步的方法。中醫必須學通西醫,西醫必須學通中醫,才算是名醫,中醫、中藥,在中國人民中,數千年來流傳著。可是,中醫、中藥近百年來,在學術界被壓抑著,這分明是‘數典忘祖’的謬誤了。將中醫和中草藥材知識加以科學的整理,把中藥知識提高到更高的水平,這是青年一代醫師們的莊嚴工作。作為一個病人,我十分關懷中國中藥的發展與成就。”
  著名中醫蒲輔周老先生曾到中南海為周恩來等多位領導人看過病,也去過葉劍英家。葉劍英對蒲老很是尊敬,對其醫術非常佩服。他經常稱贊,“蒲老用藥獨特,怎么開兩三毛錢的中藥就給治好了!”
  晚年,葉劍英多次強調要中西醫結合。在住院期間,還與家人及身邊工作人員講過這樣一個例子:蘇鴻熙教授在給一位二尖瓣狹窄病人進行手術后,病人出現肺炎,高燒數日不退,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抗生素,也不見效,最后高燒昏迷,這讓我國第一位留美回國的心外科專家束手無策。后來,請來了老中醫葉心清。葉心清1908年生于四川大邑,13歲從師于漢口名醫魏庭蘭,1933年到重慶籌組國粹醫館行醫20余載,1955年調入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曾給很多來華的外國元首看過病,醫道精深,經驗豐富。他開了湯藥給病人服用,同時配合針灸,三服藥下去,病人燒退,肺部炎癥也得到了控制。
  葉劍英一直認為中醫理論是科學有據、合乎情理的。比如他講到,中醫講的“性命”,性為思維意識,即七情六欲;命是生命體征、身體狀況。中醫認為人是由身體和意識共同構成,所以講七情六欲能致病,也可以通過調節情志來治病,還能通過五臟與五行之間的關系來診治。這些理論都是非常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