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領袖風采·學者襟懷·戰士本色
[摘要] 2020年4月22日,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誕辰150周年。列寧是世界歷史上罕見的兼具領袖風采、學者襟懷、戰士本色的偉人。我們紀念列寧,是因為我們熱愛并堅信他所揭示的科學真理,捍衛并光大他所開創的千秋偉業;我們緬懷列寧,是因為我們崇仰他所詮釋的人生真諦,向往他所體現的人生價值。本文作為《列寧畫傳》紀念版序言,周詳地回顧了列寧的人生軌跡和革命實踐,深刻地闡明了列寧的輝煌勛業和偉大貢獻,完整地論述了列寧的理論成就和思想建樹,特別是列寧主義的核心內容及其歷史地位,同時具體地詮釋了列寧在理論研究中顯現的鮮明特色,即實踐品格、創新銳氣和戰斗風骨。作者還以豐富確鑿的史實和飽含深情的筆觸,生動地描述了列寧的人格魅力,包括他那堅如磐石的信念、萬難不屈的意志、真誠篤厚的品性和高潔曠達的情懷,從而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可敬可信、可愛可親而又鮮為人知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形象,這將促使我們從列寧的著作和風范中更加切近地感受真理的力量和理想的光輝。
[關鍵詞] 列寧誕辰150周年 列寧的實踐經歷、理論貢獻和精神境界 經典著作編譯
2020年4月22日,是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誕辰150周年。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我們對2012年版《列寧畫傳》進行了全面修訂和大量增補;我們充分利用編譯《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增訂版(60卷本)過程中積累的知識與經驗,廣泛搜集有關列寧生平事業的歷史文獻與資料,認真借鑒國內外學術界的研究與考證成果,經過反復推敲和仔細討論,編成這部全新的《列寧畫傳》紀念版,奉獻給廣大讀者。這部傳記力求以豐富確鑿的史實、完整合理的結構、簡潔流暢的表述和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廣大讀者講述列寧的故事,幫助大家完成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走近列寧從事斗爭的崢嶸歲月,走向列寧主義如日初升的地方,去真切地了解和感悟這位革命導師的實踐經歷、理論成就和精神境界。
列寧是世界歷史上罕見的兼具領袖風采、學者襟懷和戰士本色的偉人。這里所說的領袖,是指工人階級和勞苦大眾真心擁戴的掌舵者和引路人;這里所說的學者,是指用思想的火炬照亮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之路的哲人和智者;這里所說的戰士,是指遠大理想、崇高信念的親身踐行者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赤誠奉獻者。我們要講好列寧的故事,就必須把上述三個方面完整、準確、生動地反映出來,這確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我們要求自己用編譯經典的科學態度和嚴謹作風,努力做好編纂畫傳的工作。
我們的努力集中在下列三個方面。
遵循“取精用弘”的原則,完整地再現列寧的生命航程
列寧出生于俄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沙皇政權的血腥統治和資本主義的殘酷剝削,像兩座沉重的大山壓在勞苦大眾身上。與此同時,被壓迫階級的斗爭浪潮洶涌澎湃,進步思想的爝火迅速蔓延,一場雷霆萬鈞的歷史性變革正在俄國社會的各個領域醞釀。
列寧就是在這樣的時代風雨中踏上了人生征途。他早在青年時代就深切關注勞動人民的命運,勇敢地投身于推翻剝削階級統治的斗爭。他以百折不回的氣概追求科學真理,以鍥而不舍的精神鉆研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鍛煉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俄國建立了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奪取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場偉大的革命實現了一次歷史性飛躍,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了現實,“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303頁。)。蘇維埃政權建立后,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在領導俄國革命和建設的同時,列寧熱情支持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努力推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列寧把全部生命融入了人類進步事業。他畢生的實踐活動既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的重要篇章,又是感人肺腑、啟人深思、催人奮進的生動教材。從青年時代起,列寧心中一直矗立著兩座高峰,一座是馬克思,另一座是恩格斯——列寧稱他們是“現代無產階級兩位偉大導師”、“兩位著名的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兩位偉大社會主義者”(《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第53、73、82頁。)。在列寧眼里,他們不僅是思想、學識和智慧的高峰,而且是品德、意志和人格的高峰。在數十年革命生涯中,列寧一方面精研這兩位導師用心血凝成的理論著作,一方面熟讀他們用行動鑄就的“無字之書”。在此基礎上,列寧撰寫了一系列有關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業、思想理論和崇高品質的文章,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這兩篇傳略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概述 ( 《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第1—60頁。),堪稱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作。這些文章立意高遠、見解透辟,字里行間飽含著“高山仰止”的深情。
確實,在列寧的生命航程中,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論和品格情操始終是他仰望的燈塔。正因為如此,在尖銳復雜的斗爭中,在前無古人的事業中,列寧成功地把握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經受了無數嚴峻的考驗。他把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理論運用于俄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科學地分析和判斷國內外形勢,周密地擘畫和制定革命戰略與策略,引導全黨同志和廣大群眾開展偉大斗爭,創立了舉世矚目的輝煌勛業。在革命的征途上,他既表現出一個領袖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遠見卓識、非凡膽略和宏偉氣魄,又表現出一名戰士腳踏實地、沖鋒陷陣、敢于犧牲的奮斗精神,因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由衷愛戴,成為與馬克思、恩格斯齊名而永垂青史的革命家和思想家。
我們正是在對豐富的史料進行考訂、梳理和精選的基礎上,用凝練的筆觸再現列寧的人生軌跡,讓讀者全面地了解這位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壯麗人生。
運用“鉤玄提要”的方法,準確地闡明列寧的理論貢獻
馬克思主義誕生后,不僅在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運動中產生了廣泛影響,而且逐漸傳播到俄國這樣的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這個時期,資本主義已經從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和基本要求,敏銳地發現、及時地回應、科學地解決時代提出的迫切問題,在斗爭實踐中既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不斷豐富這一革命理論的科學內涵,使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發展著的理論”,成為“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562、691頁。),這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馬克思主義者面臨的時代課題和莊嚴使命。
列寧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他深知“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第203頁。),因此,他總是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學習理論、研究理論、運用理論、創新理論。在領導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與新形勢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深入探究和揭示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內在規律,全面總結和提煉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同時精辟概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根據新的時代特征和新的斗爭需要,提出新的戰略思想和新的理論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把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理論體系推進到列寧主義階段。列寧在理論上的一系列獨特建樹,構成了列寧主義的核心內容。
——列寧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研究了資本主義各國經濟與政治發展的客觀進程和內在規律,深刻地總結了《資本論》問世以來世界資本主義的最新變化,創立了關于帝國主義的理論。他考察了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向壟斷的歷史性轉變,闡明了帝國主義的本質和特征,揭示了帝國主義時代經濟和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指出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
——列寧在分析帝國主義時代特征的基礎上,首次提出“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的科學論斷(《列寧專題文集·論社會主義》第4頁。),為新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領導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斗爭中,他又進一步闡明了從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理論和策略,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不僅切實地推動了俄國革命的進程,而且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國人民的革命運動。
——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的過程中,在與第二國際機會主義者針鋒相對的斗爭中,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他揭示了國家的基本特征、主要職能及其產生和消亡的規律,闡明了無產階級民主和資產階級民主的根本區別。他明確地把是否承認無產階級專政作為區分真假馬克思主義者的試金石,全面地論述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和使命,指出無產階級專政不僅要鎮壓剝削階級的反抗、抵御敵對勢力的入侵,而且要擔負起組織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
——列寧總結俄國革命斗爭以及其他國家革命運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他指出,新型無產階級政黨應當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有組織的部隊,是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力量。黨在執政以后,必須加強自身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列寧高度重視帝國主義時代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指出這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總問題的一部分。他深入考察民族關系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系統地提出了關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他充分肯定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的意義,強調這個運動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組成部分,是改變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他號召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組成反對剝削階級、反對帝國主義的聯合戰線,共同推進全人類的進步事業。
——列寧圍繞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俄國如何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不斷進行探索,經過大膽實驗和反復思考,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思路,其中包含一系列富有開創性和前瞻性的見解。他強調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要把主要力量轉向經濟建設,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為此必須勇于實踐,積累經驗,逐步掌握經濟規律。他制定并實施了新經濟政策,主張發展商品經濟,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性,同時借鑒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在管理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文明成果。他指出工人階級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闡明了思想文化建設對于鞏固社會主義陣地的極端重要性,論述了加強國家政權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措施,強調必須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各個環節經常采取改革措施,以促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展。列寧還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特殊性和多樣性問題做了深刻論述,指出各國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既要遵循共同規律,又要把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具體情況相結合。
以上所述各項,都是列寧主義的理論精要。列寧在一個嶄新的時代,運用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創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研究這兩位導師從未遇見過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提出了他們沒有闡述過的新思想和新論斷,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雄辯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和真理性,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現代文明的偉大進程。
當然,上述新思想和新論斷并沒有囊括列寧畢生理論貢獻的所有內容,而只是其中的犖犖大端。縱觀列寧的全部著述,我們可以看到,在涉及無產階級革命戰略和策略的各個理論層面,在關系到人類社會發展和世界歷史演進的所有思想領域,在哲學社會科學的許多重要學科,列寧都發表過精湛深刻的見解。他一生撰寫了卷帙浩繁的著作,奉獻了令人驚嘆的智慧,在人類思想史上豎起了一座光昭日月、高接云天的豐碑。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列寧十分關注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他高度評價中華文明的輝煌成果,深刻分析近代中國面臨危機和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熱情支持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反對封建壓迫的正義斗爭,并對中國革命的性質、特點和發展方向做了科學的論述。實踐已經證明,列寧的思想理論,包括他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對于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實踐的品格和創新的銳氣是列寧理論研究的鮮明特色。作為革命家和思想家,列寧一生都在實踐與理論的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和相互促進中不斷地思索、探尋、開拓和創造。早在青年時代的理論著作中,列寧就指出:“只有不可救藥的書呆子,才會單靠引證馬克思關于另一歷史時代的某一論述,來解決當前發生的獨特而復雜的問題。”(《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第299頁。)十月革命勝利后,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列寧再次強調指出:“‘事在人為’,工人和農民應當把這個真理牢牢記住。他們應當懂得,現在一切都在于實踐,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歷史關頭:理論在變為實踐,理論由實踐賦予活力,由實踐來修正,由實踐來檢驗。”(《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3卷第212頁。)正是由于高度重視實踐品格和創造精神,列寧的理論研究總是充滿求真求實的熱忱和求新求變的勇氣;他的思想就像他所贊美的“生活之樹”那樣(參見《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3卷第213頁。),總是枝繁葉茂、四季常青;他的著述不僅蘊含著獨特思路、新穎見解和縝密邏輯,而且總是彰顯出磅礴氣勢、剛健風格和鮮明個性,讓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列寧在論述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貢獻時,常常把他們稱作“學者和戰士”。1895年9月,25歲的列寧撰文紀念剛剛辭世的恩格斯,他懷著崇敬的心情這樣寫道:“歐洲無產階級可以說,它的科學是由這兩位學者和戰士創造的。”(《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第58頁。) “學者”和“戰士”,這兩個質樸無華的名詞也完全適用于畢生為傳播、運用、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而奮斗的列寧。同馬克思恩格斯一樣,列寧不僅博聞強識、學問淵深,而且投身于社會變革、植根于人民實踐,因而成為通曉古今之變、揭示人間正道的杰出學者。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思想總是受到教條主義者和修正主義者的詬病和攻擊。為了堅持和捍衛真理,列寧長期與形形色色的錯誤觀念和反動思潮進行斗爭。在堅守無產階級理論陣地的頑強斗爭中,在敵對勢力甚囂塵上、猖獗一時的情況下,列寧始終恪守原則、絕不妥協,表現出“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子·公孫丑上》。)的浩然正氣,因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史和發展史上成為萬眾欽仰的偉大戰士。
我們正是在長期從事經典文獻編譯和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用言近旨遠、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列寧從事理論創造的時代背景、艱辛歷程和重要特征,幫助讀者準確把握列寧著作的科學內涵、實踐價值和歷史地位。
憑借“細針密縷”的功夫,真切地反映列寧的人格魅力
在革命戰友和廣大群眾心目中,列寧身上最吸引人、最感動人的特點是什么?德國著名工人運動活動家克拉拉·蔡特金的回答是:“我們在一個偉大領袖身上發現了一個偉大的人。列寧的形象,表現出領袖的偉大與人的偉大和諧地結合在一起。由于這個特點,列寧的形象在世界無產階級群眾心中永遠地生了根。”([德]蔡特金:《回憶列寧》,載人民出版社馬列著作編輯室編:《回憶列寧》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頁。)蔡特金不愧為列寧的親密戰友,不愧為敏于觀察的作家和善于概括的政論家。她對列寧特點的描述既簡潔又精當;她所強調的“人的偉大”,實際上是指列寧人格的淳美與高尚。
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列寧人格的幾個特質。
堅如磐石的信念,是列寧人格的第一個重要特質。早在人生啟航階段,列寧就通過鉆研科學理論和參與實際斗爭,把自己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心升華為對人類解放事業的責任心,把樸素的社會正義感轉化成馬克思主義者的歷史使命感。這樣,他就為終身堅守共產主義信念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他就有了勇敢應對各種挑戰的底氣。在斗爭遭遇挫折的關頭,在革命陷入低潮的時候,有的人絕望了、沉淪了,有的人動搖了、叛變了,而列寧卻更加踔厲風發地工作,更加昂揚奮勉地引導群眾、激勵群眾、組織群眾為實現革命目標而斗爭。這種難能可貴的定力、激情和恒心來自哪里?來自列寧心中根深蒂固、堅不可摧的信念。
列寧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復雜的斗爭和艱險的逆境中,也會有焦慮和怫郁、痛苦與憂傷。但他和馬克思恩格斯一樣,善于在逆流襲來時理順思路、理順心緒、理順眼前情況與長遠目標的關系,因而總能保持清醒的理性和淡定的心境。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能夠做到這一點,當然同他們的學識、修養和氣質有關,但歸根結底還是由于他們的內心深處有著不可動搖的信念。
萬難不屈的意志,是列寧人格的第二個顯著特質。中國古代有一句箴言:“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八個漢字恰好可以用來描述列寧在青年時代成長和進步的經過,也可以用來概括他一生奮斗和成功的歷程。1887年,17歲的列寧剛剛走上反抗專制制度的道路,就受到反動當局的迫害:被警方拘捕,被學校開除,被放逐到鄉村監視居住。過了幾年,他因參加革命活動再次被捕,身陷囹圄達14個月,接著又被判處3年流放。對于一般的年輕人來說,這些接踵而至的打擊是難以承受的,然而列寧卻堅韌沉毅、從容應對,絲毫也沒有消沉和頹喪。他充分利用囚禁和流放的時間刻苦鉆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入思考問題,潛心撰寫文章,同時以隱秘方式積極開展工作。幽暗的牢房和荒涼的流放地成了列寧求知的課堂、斗爭的陣地和自我淬煉的熔爐。流放期滿時,列寧已經到了而立之年,而此時此刻,他也確實歷練成了頂天立地的革命者。
在后來的歲月中,列寧始終果敢地披荊斬棘向前邁進。如果說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那么迎難而進、力克難關、排除萬難就是他的生活常態。他在反動勢力制造的白色恐怖下堅持斗爭,在流亡國外的艱苦條件下主動承擔并出色完成重大任務,在黨內機會主義者和分裂勢力的惡毒攻擊面前力挽狂瀾、堅持原則、顧全大局、維護團結。他排除干擾、統一思想、果斷決策,不失時機地領導人民群眾奪取革命的勝利。蘇維埃政權建立后,他投入更加緊張繁忙的領導工作,經常焚膏繼晷、通宵達旦地研究和處理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民族、文化、黨建等各個方面的重大問題。在革命剛剛取得勝利的日子里,在蘇維埃政權經受嚴峻考驗和磨難的時刻,列寧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以無與倫比的革命氣魄和政治智慧,領導人民群眾粉碎了國內外反動勢力的進攻,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鞏固了新生的紅色政權。在此期間,他遭遇過敵對分子的謀殺,經受過反動勢力無休無止的毀謗,面對過黨內機會主義者有組織、有計劃的圍攻和中傷。然而,在千難萬險的斗爭中,在千辛萬苦的工作中,列寧昂然屹立、堅毅如初,始終懷著滿腔的革命熱忱,一絲不茍地履行自己的神圣職責,努力將黨的各項事業穩步推向前進。
列寧一生的最后幾年,是在與疾病的頑強斗爭中度過的。他很清楚自己的病情是多么嚴重,曾經不止一次地對醫生說,他的病可能會突然導致生命的終結。盡管如此,他還是沒有放下手中的工作,因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許多重大問題,需要他妥善地加以解決。后來,由于身體日益虛弱,他按照組織決定來到莫斯科郊區休養,然而即使在這個時期,他也沒有停止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處理問題。甚至在病情惡化、肢體偏癱、無法行走和書寫的時刻,他仍然以超絕的毅力和非凡的才識,口授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批書信和文章。這些文獻蘊涵著一個無產階級政治家對革命事業的深謀遠慮和真知灼見,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常學常新的經典。
列寧是熱愛生命的。就在逝世前兩天,他還讓他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在病榻旁朗讀了美國作家杰克·倫敦的小說《熱愛生命》。列寧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有獨特的理解和精辟的詮釋。在他看來,只有把自己的年華、精力、熱情和聰明才智充分地、有效地、及時地融入人類進步事業,才是對生命的真正熱愛、尊重和珍惜。他就是懷著這種理念奮斗到最后一息,用54年的傳奇人生,書寫了一部慷慨悲壯、感天動地的英雄史詩。
真誠篤厚的品性,是列寧人格的第三個典型特質。列寧是一個坦率純樸、信實謙和的人。在艱苦卓絕的斗爭環境中,他總是懇摯地尊重每一個同志。在監獄中,他熱誠關心因從事革命活動而被囚禁的難友;在流放地,他盡力幫助其他被放逐的同志;在斗爭第一線,他盡可能保護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在異國他鄉,他悉心關照那些被迫流亡、四處漂泊、孤苦無依的革命者,而他自己則節衣縮食,過著簡樸清苦的生活。總之,無論在哪里,他都把自己的同志放在重要位置,也正因為如此,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與親和力。
在革命隊伍中,列寧享有崇高的威望,但他始終把自己定位為與大家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戰士。在同志們心目中,他既是出類拔萃的領導者,又是親密無間的好兄弟。一說起列寧,大家就會想到他那光風霽月的胸懷、勇于擔當的氣概、清廉剛正的品節和耿介豪爽的風骨。
列寧的人品有口皆碑。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他成為黨的領袖和國家領導人之后,他對待同志的態度一如既往,甚至更加親切平易,更加溫暖如春。十月革命勝利后,作為一個百廢待興的大國的最高領導者,列寧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然而無論事務多么繁冗,他總要安排時間與各領域的同志進行溝通,特別是與各地區的工農代表親切交談。對他來說,能在克里姆林宮接待來自第一線的工人農民,這是件特別愉快的事情。他向工農代表仔細詢問生產和生活情況,認真征求他們對黨和政府工作的意見,仔細記錄他們的建議和希望。列寧感到每一次這樣的會晤都給他帶來了重要的信息、珍貴的啟示和美好的心情,因此,他總是覺得有關部門安排的接待時間太短。當他與客人們一一握手道別的時候,那些質樸的工人和農民依依不舍地流下了熱淚。在工農群眾離開之后,列寧立即開始考慮如何解決他們反映的問題、如何采納他們提出的建議。
這就是列寧,這就是他的為人之道和“為官之道”。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他內心深處的光芒。高爾基曾經形象地描述列寧在考慮問題時堅持的基本原則:“他的思想就像羅盤的指針一樣,總是指向勞動人民的階級利益。”([蘇聯]高爾基:《弗·伊·列寧》,載人民出版社馬列著作編輯室編:《回憶列寧》第2卷,第298頁。)這句話只有寥寥數字,但意涵豐富,值得我們深長思之。
高潔曠達的情懷,是列寧人格的第四個鮮明特質。人們常常談論列寧如何勇于斗爭、善于斗爭,卻很少提到列寧如何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有些傳記作者甚至把列寧描寫成一個孤行己見、師心自用、落落寡合、毫無情趣的人,仿佛只有這樣才算符合一個革命家的特征。克魯普斯卡婭對此很不滿意,她明確指出:“這不符合事實。”她反復強調,列寧“不是這樣的人。他是一個同平常人沒有什么兩樣的人”;“他熱愛豐富多彩的生活”,善于“從生活中吸取營養”、“取得樂趣”;他“熱愛大自然”,“喜歡觀察生活”,“總是對人很感興趣,經常被人所‘吸引’”。([蘇聯] 克魯普斯卡婭:《回憶弗拉基米爾·伊里奇》,載人民出版社馬列著作編輯室編:《回憶列寧》第1卷,第750—756頁。)克魯普斯卡婭所說的列寧,才是可信可敬、可愛可親的列寧。馬克思生前喜愛的“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1卷第589頁。)這句素樸的格言,同樣也生動而又貼切地反映了列寧的人生理念。列寧和馬克思一樣,熱愛平凡、簡約而又充滿生機和情趣的普通人的生活,贊美真誠、善良、美好的品德,喜歡幽默、機智、詼諧的性格,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正是基于這種深摯的人文關懷和社會理想,列寧的心中總是充滿陽光。
我們不妨從幾個側面來了解一下列寧的情懷。
——列寧胸襟寬闊,交游很廣,重情重義,而又堅持原則。在他的朋友圈里,既有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又有為傳播科學真理而作出貢獻的學者;既有作家、音樂家、科學家以及各種專業的知識分子,又有普普通通的工人和農民。列寧一方面虛懷若谷地向朋友們學習和求教,一方面誠心誠意地引導他們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人生道路。
——列寧珍重親情,忠于愛情,總是把內心情感與革命道義融匯在一起。他的哥哥亞歷山大早年為反對沙皇專制獻出了生命,這使得年輕的列寧受到強烈震撼。他一方面欽佩哥哥的反抗精神,一方面反思革命斗爭的途徑。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列寧堅定地走上了正確的革命道路。他的姐姐、弟弟、妹妹都是忠誠堅定的共產黨人,母親則始終熱情支持子女們投身于正義事業。他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是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卓越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家,在長期斗爭中與列寧相濡以沫、琴瑟和諧,患難與共、生死相依。在這個革命家庭里,列寧時時感受著親情、愛情、同志情、戰友情的溫暖和力量。他與全家人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相互勉勵,共同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貢獻力量。
——列寧一生都離不開書籍,讀書、思考、寫作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他的理論興趣和研究范圍極其廣泛,不僅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學說,而且涵蓋政治學、法學、社會學、史學、民族學、宗教學、軍事學、語言學、教育學、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為此,他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時間博覽群書、探賾索隱,留下了大量的摘錄、筆記和批注。即便在監獄中、在流放地、在躲避敵人追捕的匿居地、在顛沛流離的流亡途中,他也孜孜矻矻,研精覃思,手不釋卷,筆耕不輟。也正是在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環境和緊張工作中,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敏捷超群的才思撰寫了數十卷內容宏富的著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列寧十分喜愛文學藝術。他熟悉荷馬史詩和古希臘悲劇,熟悉歐洲文藝復興以來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涌現的文壇巨星,但他更關注俄羅斯的杰出作家,特別是普希金、果戈理、赫爾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托爾斯泰、契訶夫和高爾基,以及偉大的文學評論家和思想家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和皮薩列夫。從青春歲月直到垂暮之年,在風雨兼程的跋涉中,這些文學名家的傳世之作始終伴隨著列寧,不僅滋潤他的心靈、陶冶他的情操,而且拓展他的視野、開啟他的思路、點燃他的激情、觸發他的靈感,促使他從文學鑒賞進而轉入文學研究。他用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透徹地分析這些作家的思想和作品,闡述文學發展的時代條件、社會影響和內在規律,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思想和美學理論。
——列寧熱愛生機蓬勃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遼闊原野和雄奇山川使他感到無比自豪。他喜歡在山間和林中跑步,在海邊和湖畔徜徉。他也常常在松濤和泉聲中駐足,在夕陽和星空下沉思。無論是身居國內還是僑居域外,只要工作允許,列寧總是要“想方設法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蘇聯]克魯普斯卡婭:《回憶弗拉基米爾·伊里奇》,載人民出版社馬列著作編輯室編:《回憶列寧》第1卷,第751頁。),這是因為在他的眼中,大自然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其中蘊藏著精深的哲理、無窮的詩意和源源不竭的力量,需要人們經常懷著敬畏之心去體悟、去品鑒、去吸收。
我們在上文提到了列寧的堅定信念、頑強意志、淳厚品性和高潔情懷。一個人即使只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項并加以堅持,也絕非易事;而列寧卻將這四者融為一體,終身踐履,力行不怠。這樣的心靈世界,可以用中國的一句哲理名言來形容:“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孟子·盡心下》。)可以說,精神充實、風操優美、心地光明、氣度恢宏,這就是列寧人格的真實寫照。
我們正是依據這個感人至深的事實,從列寧的自述及其親人和戰友的回憶中進一步鉤稽鮮為人知的細節,通過生動的敘述,讓讀者感悟這位革命家的崇高風范。
我們紀念列寧,是因為我們熱愛并堅信他所揭示的科學真理、捍衛并光大他所開創的千秋偉業;我們緬懷列寧,是因為我們崇仰他所詮釋的人生真諦、向往他所體現的人生價值。在修訂這部《列寧畫傳》的過程中,我們從始至終都融入了這種信念和感情,并要求自己真正做到精心構思、潛心考訂、用心編纂、盡心完成。為此,我們緊緊抓住一系列關鍵環節。
首先,我們努力通過對列寧著作和相關文獻的仔細研究,確保史實記敘的準確性和理論闡述的科學性,使這部作品成為導向正確、學風謹嚴、真實可靠的信史,從而對學習列寧著作具有切實的參考價值,對研究列寧生平事業具有獨立的學術價值。其次,我們力求在闡釋方式和敘述風格上開拓創新,按照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嘗試開辟一條使編年敘事與專題介紹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的新路,同時對全書的篇章結構、條貫脈絡、各章導言、單元說明、要論摘引和大事年表進行反復斟酌,力求全面反映列寧的光輝業績、理論貢獻和人生境界。第三,我們注重發揮畫傳特有的圖文互補的優勢,既借鑒傳統經驗,又吸收現代元素,通過合理的編排,讓文字說明、歷史圖片和藝術珍品彼此呼應、融合無間,使思想的感召力和藝術的感染力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從而將遙遠的歷史情境清晰地呈現在當代讀者眼前,同時盡可能使抽象的論述變得生動具體、親切感人。
我們把畫傳的編纂工作看作是經典著作編譯工程的延伸與補充。我們希望通過理論研究和理論普及的緊密結合,構筑一座座橋梁,讓更多的讀者走向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我們熱愛這項具有挑戰性和開拓性的工作。今后,我們將繼續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園地上開掘和耕耘,爭取為讀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作品。
(韋建樺:中央編譯局原局長,《列寧畫傳》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