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節省公物的“邊區經驗”
抗日戰爭中后期,黨中央為克服財政經濟困難、積蓄物資備戰備荒,要求各抗日根據地的機關、部隊、學校三大系統深入開展生產運動,同時組織開展節約運動。在機關節約運動中,節省公物成為重要內容。陜甘寧邊區作為黨中央所在地、抗日根據地試驗區和示范區,在抓全邊區機關節省公物方面積極探索,創造了“邊區經驗”。
制定供給標準,把好節省第一關
縮減公物供給是節省公物的第一關。從1943年開始到1945年,陜甘寧邊區政府每年年初根據節省原則制定下發年度機關日常公物供給標準。
機關日常公物主要包括辦公公物和伙食公物,辦公公物細分為燈油、紙張、筆、墨等,伙食公物細分為糧食、肉、菜、食鹽、石炭、青油等,同時明確各物供給量標準和價格標準,用“雙標準”扎緊節省公物的籬笆,防止巧立名目無端浪費。比如1943年度機關辦公公物供給量標準為:燈油,干部二人一燈,雜務人員四人一燈,春冬兩季每日每燈六錢,夏秋兩季每日每燈三錢;紙張,每人每月九張;筆,干部每人每月一支,雜務人員每人每兩月一支;墨,干部每人每月二錢,雜務人員每人每月一錢。伙食公物供給量標準為:機關大灶每人每日小米一斤三兩(一斤等于十六兩),每月肉三斤,每日菜一斤、食鹽五錢、石炭一斤四兩、青油五錢。各物價格標準明確以當地之平均價格為準。
隨著節約運動的推進,邊區政府加大機關節省公物的力度,視情降低部分日常公物的供給標準,力促機關工作人員養成節省公物的習慣。1944年度邊區政府大幅降低了機關辦公公物供給標準,對機關干部的紙張、筆、墨三項公物每人每月的供給量就分別比1943年度減少了一半。
制定標準關鍵在于嚴格執行。機關日常公物供給標準執行的第一年,邊區政府對邊區一級機關單位的執行情況進行了年度檢查,發現了一些超標浪費問題,也找到癥結所在。《邊府系統各單位1943年機關生產總結》寫道:今年我們“只注意了煤炭、糧食節約,而對文具、紙張、燈油等辦公用品都忽視了。七、八、九三個月,如辦公廳超支紙張1914張……這主要的由于領導方面的忽視,做供給工作的同志粗枝大葉”。
要解決領導把關不嚴問題,僅通過平常檢查糾正是不夠的。1945年1月,邊區政府完善供給預算審核制度,一是要求各單位首長對該單位所提出之預算,應負責慎重審核,提出該預算是否必需,及所需物品確實數量之意見;二是要求各單位之主管供給機關負責該預算之第二次審核,審查該預算有無虛報多報或浪費情形。此舉為機關各單位落實領導責任,把好公物開支預算關,嚴格執行公物供給標準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
開展重點研究,推廣節省經驗
節省糧食既是全邊區機關節省公物的緊迫任務,也是財經工作機關需要極力研究的一個重點課題。1943年底至1944年初,負責邊區財經工作的西北財經辦事處通過廣泛搜集節省糧食的個體經驗加以研究,總結提煉出適合推廣的高效做法。他們選定在邊區的中直機關為調研樣本,1943年全年該系統節省糧食就達1100石。
西北財經辦事處主要針對“能不能節省”“最多能節省多少”和“怎樣節省”這三個問題進行研究,從實踐經驗中找尋答案。1944年2月,他們將研究成果寫入《財政工作總結》,并向全邊區機關推廣節省糧食經驗。
“能不能節省”的答案是“完全可能的”。他們研究指出:“實際上政府所規定的吃糧標準是有富裕的,機關人員每人每日一斤三兩,而中央系統每人每日吃糧數,生產突擊等特殊情況不論,一般僅十一兩四至十六兩二”,“根據政府規定吃糧標準,節約糧食是完全可能的”。
“最多能節省多少”的答案是“每人每日節約三兩小米”。這一節省目標,他們是通過召集中直機關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座談會充分討論得出的。這個經驗后來被全面推行,在全邊區備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45年5月為應對春季無雨導致糧食作物嚴重夏荒的突發危機,邊區政府果斷決定自6月1日起對全邊區機關、部隊、學校系統各單位糧食供給標準普遍減少每人每日三兩小米。
“怎樣節省”的答案是“關鍵是改善炊事工作”。他們總結提煉出六個管用經驗。比如“煮飯下米,應詳細統計吃飯人數,按人數下米,吃饃后,少下米”“剩余米飯,下頓煮食或拌油炒食,剩余面食留下頓煮稀飯食用,鍋巴黃者煮稀飯,焦者喂豬”,這兩個方法能有效解決全邊區機關炊事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飯前下米不計算、飯后剩飯整桶喂豬養雞這一浪費糧食問題。
樹立榜樣人物,弘揚節省作風
1943年,邊區政府組織在全邊區開展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選舉運動,并從農村、工廠、部隊、機關、學校五大系統中擇優選出185位“勞動英雄代表”參加邊區第一屆勞動英雄代表大會。
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在所致的大會閉幕詞中對數十位勞動英雄代表進行了點名贊揚,其中有一位是機關的代表——“節省公物的佟玉新”。
佟玉新是中央出版發行部下設中央印刷廠的總務處管理員。為改進燒水工作,他被總務處派去水房燒水,“到水房工作十七個月和以前比較,共節省石炭十二萬五千斤,以當時市場炭價合算得一百一十二石五斗細糧,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節約成績。”佟玉新被選樹為全邊區機關節省公物的榜樣人物,而且得到林伯渠主席的高度贊賞,不僅僅因為他節省公物成績突出,更重要的是他在工作中展現出了蘇區時期形成的刻苦節省作風,這種優良作風是需要機關在節省公物中大力弘揚的。
“斗爭、鉆研、增效”是佟玉新節省公物的鮮明特點,它集中體現了節省的優良作風。“斗爭”是堅決地與浪費現象作斗爭。他看到燒水工人“對公家東西毫不愛惜,老是大塊大塊的燒炭,炭渣到處都是”,就果斷地將他撤掉了。“鉆研”是仔細研究存在的浪費問題,找到節省的辦法。他改造灶門尺寸,調整爐條高度和間隔距離,這樣炭不會漏下去,且可以燒透。改進燒法,利用炭皮、爛炭渣、碎石炭、木炭渣、刨花等為燃料。“增效”是在節省的前提下,增大工作的效能。過去水房每天燒炭320多斤,卻只能燒水10鍋,每鍋水要1小時15分鐘以上才能燒開,因為水不夠,工人常到水房吵鬧。而他每天燒炭70斤左右,卻能燒水26鍋,每鍋平均半小時就開了,開水熱水喝用不完,隨時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