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虛無主義透視
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是通過虛無歷史顛覆價值觀念、顛覆政權和社會基礎,是一種攻擊的武器和斗爭的手段。習近平在2010年7月召開的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強調:“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效開展與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必須掌握研究黨史國史軍史的科學方法,認清歷史虛無主義者的現實依托、論證方式等。
透析歷史虛無主義的現實依托
歷史虛無主義之所以存在,除了政治因素,還有社會、文化及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形容少部分人對歷史問題不能正確認識和把握的站位,是很貼切的。一則身處其中,與個人利益緊密聯系,若以一己得失來衡量歷史則大多走向虛無,掉進個人主義的藩籬。二則由于我們黨在歷史上出現過政策或決策失誤,給個人利益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危及生命,一些人難以釋懷,從個人創傷心理出發,懷疑黨的組織,詆毀黨的形象,淪為歷史虛無主義者的幫兇。
我們的改革,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沒有任何經驗可循。在前進發展中不可避免地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失誤或曲折,這就成了一些人攻擊現行政策的借口。比如,物質生產極大發展,相應的精神文化發展相對滯后;在黨內出現消極腐敗現象,社會上出現個人至上、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問題,有人便據此完全否定市場經濟、否定改革開放,這無疑是錯誤的。問題是時代的先聲。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之后是新的問題出現,如此循環往復,螺旋上升,才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必經之旅。苛求完美,不容許出現任何失誤,本身就不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樣的人,這樣的思想,也會成為歷史虛無主義存在的土壤。
在西方文化滲透和大眾消費文化的推動下,文化領域出現了消費一切、解構崇高、虛化歷史價值的社會現象。一些人在利益和感官欲望的驅動下,將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拋之腦后,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作為唯一價值追求,娛樂至死、玩世不恭,導致一個時期以消費歷史、娛樂歷史的方式解讀歷史、惡搞歷史的“雷劇”“神劇”“宮斗劇”充斥熒屏。任何文化作品都是歷史價值、社會價值或文化價值的傳播載體,打著價值中立的幌子解構歷史、消費歷史,顛倒價值觀,客觀上是在為“顏色革命”鋪路奠基,是十分荒謬甚至違法的。對此,我們必須高度警惕。
明辨歷史虛無主義者的論證方式
歷史虛無主義帶有明顯的攻擊性。政治上,對顛覆社會主義制度情有獨鐘、對美化西方憲政民主制度用情專一;思想上,鼓吹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社會主義“破產論”,推崇西方所謂“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行為上,詆毀丑化領袖、英烈和我黨我軍的正面形象,美顏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歷史;價值觀上,為西方鼓吹的“人性化、個性化”的個人英雄主義涂脂抹粉,刻意貶低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形態:一是打著“還原歷史”的幌子,貶低黨的形象;二是否認革命,支持殖民;三是篡改歷史,美化反動形象;四是臆造史料,中傷英雄;五是低俗宣講,詆毀英雄。以上表現形態雖然形式各異,但卻有共同的政治訴求,那就是反對四項基本原則這一立國之本。要揭穿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必須明辨歷史虛無主義者的論證方式和手段。
真理具有相對性,脫離一定的條件、環境或階段,在另一個場所或時空,真理就有可能變為謬誤。歷史虛無主義者恰恰利用了這一點,以當代普通人的眼光、視角去“還原”歷史,引發輿論話題,達到抹黑目的。最典型的莫過于抹黑邱少云、黃繼光等英雄人物,他們用當代普通人難以忍受的烈火、機槍掃射,來否認英雄的無畏與犧牲。我們說,共產黨員的意志是用鋼鐵做的,沒有任何人任何困難可以難得倒、壓得垮,這也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巨大成功的核心原因之一。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只有把握住各種歷史因素的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才能把握事物的一般性質,這是史學研究的基本常識,而歷史虛無主義者對此根本無視。
歷史在一萬個人眼中,會有一萬種色彩、一萬種描摹。一些人假借研究之名,通過有選擇的個案或口述歷史,片面夸大或放大某一階段、某一事件或某個人的某一行為,來達到以偏概全虛化歷史的目的。最典型的莫過于散布“餓死3000萬”的謠言。客觀地講,彼時在遭災嚴重的地區,餓死人是有的,但絕不是按照所謂“科學方法”統計和推斷出來的3000萬。對于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過程中經歷的曲折和所犯錯誤,我們從未遮掩,而是將其作為前行的鏡子、苦口的良藥。也正因為如此,一個沒有任何私利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在歷經磨難后,始終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一葉障目終究是自欺欺人,謠言終將被歷史所遺棄。
研究要充分占有材料,以便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研究必須分清主次,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無完美,月盈則虧。歷史虛無主義者正是通過抓住白璧微瑕、顛倒主次的方式,實現對歷史的解構和虛化。典型的是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或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把“前30年”和“后40年”完全對立起來。這種打著為“前30年”或“后40年”正名的旗號,行撕裂社會主義發展之實的虛無主義方法,是典型的“低級紅、高級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無論是“前30年”還是“后40年”,都存在失誤或曲折,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前30年”或“后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失誤或曲折恰恰為我們更好地前行提供了成長和成功的啟迪。毛澤東指出:“錯誤一方面損害黨,損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員,很好地教育了黨,教育了人民,對革命有好處。”學會辯證地看問題,把握事物發展的主流主線,這是研究者必備的基本功,但歷史虛無主義者卻似乎沒有掌握這一基本功。
這是最低級,卻也是流行最廣的一種虛無方式。歷史虛無主義者污蔑狼牙山五壯士、詆毀方志敏烈士、抹黑劉胡蘭等,用的都是這種伎倆。更有甚者,為抹黑領袖人物的歷史功績而篡改黨史、新中國史,把某一時期的偶然失誤歸結于領袖人物個人的獨斷專行。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120周年誕辰座談會上就從唯物史觀角度出發講道:“革命領袖是人不是神。盡管他們擁有很高的理論水平、豐富的斗爭經驗、卓越的領導才能,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認識和行動可以不受時代條件限制。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并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因此,有效有力地回擊歷史虛無主義者“憑空想象,無中生有”的謠言,需要擴大正面宣傳力度,依托有理、有據、有邏輯的論證,開展有針對性的批駁。對于觸犯法律的造謠行為要嚴格執法,以儆效尤。201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應時而生,這是對歷史虛無主義者造謠誹謗的有力震懾。
掌握黨史、新中國史、軍史的科學研究方法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前提是要能夠科學把握歷史,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研究歷史。歷史虛無主義者就是從主觀出發,捏造臆斷史實,帶來的只能是激化矛盾,挑起爭端,制造混亂。對此,我們必須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以期真正發揮歷史資政育人作用。
歷史是后人書寫,用來啟迪今人智慧的。客觀把握人類社會的歷史現實,應知時下仍處于階級社會的范疇,因此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歷史,都是由持特定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念的人書寫的。明白了這一點,就更應該明白所謂的“價值中立”在階級社會是不存在的,如果有,也只是用來掩藏真相的幌子和旗號。因此,研究黨史、新中國史、軍史,首先要旗幟鮮明地站穩人民立場,以維護黨和國家利益為己任。當然,這并非是要用立場來裁剪一切。正確區分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既是我們汲取歷史教訓得出的結論,也是推動社會科學發展的前提條件。習近平指出:“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的必然要求,是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抵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是一場嚴肅的政治斗爭,唯有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解放軍的歷史,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以正確的歷史觀正本清源、去偽存真,揭穿歷史虛無主義制造的種種謊言和迷霧,才能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維護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果,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確對待黨在前進路上的失誤和挫折。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滋生的土壤和依仗,就是肆意夸大黨的歷史中出現的各種失誤,無限放大社會主義探索實踐的種種挫折,把前進路上的溝溝坎坎解讀為印證黨的領導力不足的直接證據。因此,黨史研究者要全面地、科學地對待黨的歷史。
一是從客觀角度對待失誤和挫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團體都存在于歷史過程中,在面對客觀事物、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都難免會犯錯誤,中國共產黨也不例外。但是,我們的黨對自己包括領袖人物的失誤和錯誤歷來采取鄭重的態度:一是敢于承認,二是正確分析,三是堅決糾正。這些失敗和挫折,成為黨吸取經驗教訓的基礎,使得中國共產黨在失敗中查找根源,總結經驗,自我革命,從而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二是從時代角度看待失誤和挫折。我們要從歷史的角度,以時代的眼光來客觀分析黨在發展歷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誤,既不能無限夸大,也不能過于輕視,更不能因為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黨的歷史功績,這樣才能還歷史一個更加客觀公正的結論。
三是從發展角度對待失誤和挫折。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習近平指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的要求,是“必須遵循的黨性原則”。我們黨也是善于借助歷史教訓來總結經驗,改進工作的。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是被歷史和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正如習近平指出的:“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學會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分析研究歷史,才能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抽象出一般的規律和結論;學會用聯系的、全面的、發展的方法看問題,才能跳出一時一事的得失,透過現象看本質,正確對待失誤和挫折、經驗與教訓;掌握了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才能把握推動史學研究的根本動力,把握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找到研究的真正價值所在。例如在評價歷史人物時,習近平指出:“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于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于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堅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來認識歷史、了解歷史,必須掌握科學方法。
一是要用發展的眼光對待黨的歷史。新生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長期、艱難、曲折的過程,中華民族追尋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歷程一樣是艱難曲折的,而中華民族追求復興的過程就是黨領導全國各界各族群眾的抗爭史、建設史、發展史。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實踐探索階段為改革開放積累了寶貴經驗和基礎,正確理解改革開放是對社會主義實踐探索階段的堅持、改革和發展,從而認識到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性,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有機地統一的必要性。
二是要用全面的觀點對待英雄人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歷史人物都不可能絕對完美。我們的黨史研究和史學研究,必須跳出完美主義的影響,抓住主流,抓住關鍵,抓住大局,以全面的眼光來看待歷史人物,給出正確的評價和準確定位。
三是要用整體的眼光對待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指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黨的近百年歷史,就是圍繞這個主題和主線,領導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并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我們只有在中國近現代的歷史中,在中華民族的奮斗歷程中整體、全面地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時刻保持清醒,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侵蝕,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道路、與時俱進地拓展中國道路。
四是要用翔實史料講好黨史故事。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黨史研究工作者,不僅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更要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通過深入挖掘黨史資料,把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與篳路藍縷、艱難困苦的一窮二白,獨立自主、艱苦奮斗的良好作風,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線等緊密結合起來,使人們能夠在更加全面、翔實的史料基礎上,準確了解和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深度認可黨領導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風雨兼程的資格。
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來看,歷史虛無主義及歷史虛無主義者將在一定階段、一定范圍內突出地表現出來。我們必須掌握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表現及傳播方式,把握歷史虛無主義者的現實依托,在從根本上解決現實問題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研究方法,科學研究黨史、新中國史、軍史,講好中國故事。在意識形態領域,我們要有自己的話語體系,不能失聲失語,要增強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黨史自信。面對歷史虛無主義來勢兇猛的攻擊,我們要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研評歷史,砥礪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品質,爭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戰士,堅決與歷史虛無主義斗爭到底,徹底消除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讓真理走進人們的思想田野。
(轉自《湘潮》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