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新中國國家衛生防疫機制的建立

原標題:新中國國家衛生防疫機制的建立
作者:李洪河    發布時間:2020-03-11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面臨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嚴峻考驗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急慢性傳染病、多發病、地方病流行和肆虐的嚴重挑戰。當時威脅人民生命與健康的最主要的疫病,正如時任衛生部部長李德全所述:“天花、麻疹、斑疹傷寒、回歸熱、黑熱病等幾乎遍及全國”,它們造成每年30%的人口死亡,而其中半數以上是死于可以預防的傳染病。

新中國初期的疫病流行,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49年10月察哈爾省察北專區鼠疫暴發和蔓延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召開緊急防疫會議,決定了各項緊急措置。毛澤東隨后親自向斯大林及蘇聯政府通報疫情,并電請蘇聯政府派遣防疫隊來華協助防疫。1951年9月9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于加強衛生防疫和醫療工作的指示中指出:“今后必須把衛生、防疫和一般醫療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極力發展這項工作。”1952年3月17日,毛澤東在關于華北疫病防治情況報告的批語中要求“全國各地普遍注意疫情,有疫者治疫,無疫者防疫”。1955年12月21日,毛澤東要求在起草的向上海局,各省委、自治區黨委征詢對“農業十七條”的意見的通知中提出,在七年內“基本上消滅若干種危害人民和牲畜最嚴重的疾病,例如血吸蟲病、血絲蟲病、鼠疫、腦炎、牛瘟、豬瘟等”。此外,毛澤東對北京衛生防疫工作、反細菌戰工作以及除“四害”講衛生工作等均作出過重要批示。

黨和政府深入分析研究疫情發展趨勢,在以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指導下,發布了大量的衛生工作指示及衛生防疫法規。例如,為加強對各地防疫工作的指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衛生部聯合發出《關于預防霍亂的指示》等。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發出了《種痘暫行辦法》《關于對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指示》《管理麻風應行注意事項的通報》《交通檢疫暫行辦法》等。1955年國務院批準頒發了《傳染病管理辦法》,把當時流行比較嚴重的各類急慢性傳染病定為甲乙兩類共計18種,依法進行管理。《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提出,“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危害人民最嚴重的疾病”,衛生防疫工作成為發展農業生產、保護農民身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應對嚴重疫情和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過程中,黨和政府探索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逐步建立了一套衛生防疫機制。

成立疾疫防控決策領導機構。1949年10月察北鼠疫暴發后,黨中央、政務院迅速成立由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北京市市長聶榮臻及中央宣傳部、鐵道部、衛生部、公安部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防疫委員會,統一組織和領導察北防疫工作。此后,陸續在華東、中南、西北、西南四個大行政區軍政委員會和東北、華北人民政府設立了主管衛生工作的衛生部及各級衛生基層組織。為加強對“流行最嚴重,危害最劇烈,流行因素復雜,防治工作艱巨,涉及部門多、地區廣的寄生蟲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力度,黨和政府還設立專門的防疫領導機構。1955年成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蟲病九人小組以及血吸蟲病防治辦公室,具體領導和指導各地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此后,中共中央又決定成立北方防治地方病領導小組,以“逐步消滅鼠疫及其它危害人民嚴重的疾病”。

建立衛生防疫隊,支援并指導疫區具體防疫工作。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成立后,迅速組建了中央防疫總隊,下設6個大隊,共438名工作人員,經過一個短時期的政治學習和技術培訓后,即前往河北省的寧河縣、寶坻縣,天津一帶的潮白河施工區,皖北的泗縣、泗洪、五河,蘇北的淮陰、沭陽,平原的梁山、南旺二縣重災區,黃泛區的西華、扶溝、淮陽、尉氏等地,結合當地情形開展衛生防疫工作。截至1951年9月,全國各地衛生機關共派出從10余人到百余人不等的防疫隊150支,深入各地基層,宣傳和組織衛生防疫工作。

實行疫區封鎖和國內交通管制。這主要是針對鼠疫、霍亂、天花等各種急性傳染病所采取的疫區處理辦法。其中最典型的是鼠疫疫區處理。1949年10月察北鼠疫疫情擴散和蔓延后,立即采取了疫區封鎖、劃定大小隔離圈的辦法,迅速建立東起多倫西至化德(沿內蒙古與察北專區交界線)與沿外長城的兩道防線,兩防線之間地區為絕緣帶嚴禁通行,封鎖疫區、疫村、疫戶,禁止人員外出,成效頗為顯著。此后,東北、內蒙古等發生疾疫大規模暴發和流行的地區一般都根據疫情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疫區封鎖和交通管制辦法,防止其迅速擴散、蔓延和流行。這一辦法直至今天仍未過時。

建立疫情報告制度。在新中國成立前,東北解放區在鼠疫防控中就探索并實施了初步的疫情報告制度。該制度規定凡診治病人的醫務人員,檢驗、檢疫、防疫人員,村屯的鄉村醫生和衛生員,均為法定疫情報告人,病人家屬和干部、群眾均有報告疫情的義務。縣以上的疾疫防治專業機構要有專人負責疫情報告和統計工作。這就形成了一個將疫情通過街、屯(衛生組長、衛生員)→村(農村醫生)→鄉、鎮、區(防疫醫生)→縣疾疫防治站→地、州疾疫防治站→省疾疫防治所(站)的報告程序。1951年東北人民政府衛生部防疫處鼠疫防治院特別制定了鼠疫疫情報告制度:當發現鼠疫患者、疑似患者或保菌鼠時,患者家屬、鄰人或閭組長,須于3小時以內報告給屯衛生員;街、村須于4小時內報告至區;區得到疫情后,應立即向市、縣、旗報告,最長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市、縣、旗須立即向省報告,最長時間不得超過48小時;省、直轄市須即以電報或電話報告東北人民政府衛生部防疫處等。由于這一制度的建立及群眾對鼠疫認識的提高,當年東北鼠疫發病1-2日報告的占51%~52%。這一制度后在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公布的《傳染病管理辦法》中得以確認。

尤其重要的是,黨和政府在衛生防病工作中堅持走群眾路線,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動員群眾,依靠群眾,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群防群治的生動局面。從1950年2月開始,黨和政府為了盡快改善衛生狀況,發動全國軍民聯合開展了春季防疫運動,取得了很大成績。1952年在毛澤東“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號召下,全國軍民把衛生防疫提高到移風易俗、改造國家的高度來認識,開展了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其后經過持續推動,全國各地衛生面貌煥然一新。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新中國初步建立起了一套頗為成功的衛生防疫機制。在這一機制的有效運作下,各種急慢性傳染病、寄生蟲病及其他地方病等發生與蔓延的情況逐步降低甚而絕跡。其中,鼠疫發病病例在新中國成立前10年間為22.7萬余人,1955年全國病例僅39人,用了短短的五年時間,就控制了鼠疫流行。天花在全國除少數邊疆地區個別發生外,幾近絕跡。其他一些傳染病如斑疹傷寒、回歸熱、黑熱病、鉤蟲病、血吸蟲病等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國城鄉人口逐步上升,改變了近代以降中國人的衛生和文明形象,大大提升了中國人的身體及精神素質。

(作者:李洪河,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領導衛生防疫事業的歷史經驗研究”負責人、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