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五個重要思想的守正創新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關于人類命運的新理念,其豐富的內涵包含著對新中國70年、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五個重要思想的守正創新。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初期作出的“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問題”的判斷,對當今世界作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的判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改變了過去一直認為戰爭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觀點。鄧小平判斷,世界大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可能發生,作出了“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問題”的著名判斷。這個判斷是40年來我國集中精力改革開放的重要前提。
習近平提出,認識和把握世界大勢、時代潮流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他對世界大勢的判斷是: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是時代潮流。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二、繼續堅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國策,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提供中國方案
1985年3月,鄧小平在會見日本工商界代表人士時,針對國際上有人認為中國“好戰”時指出,毛澤東、周恩來多次聲明,中國最希望和平。“中國最不希望發生戰爭。中國太窮,要發展自己,只有在和平的環境里才有可能。”(《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82頁。)他還說:“中國能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也就是……達到小康水平,那時中國對于世界和平和國際局勢的穩定肯定會起比較顯著的作用。”(《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05頁。)
今天,針對一些人散布的中國威脅論、“國強必霸”等觀點,習近平指出,這要么是一種誤解,要么就是一種曲解。他說,為了能“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中國的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416頁。)。
三、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造“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全球伙伴關系
20世紀50至70年代,我國相繼實行過“一邊倒”“兩條線作戰”“一條線、一大片”的對外政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秉持完全獨立自主、同任何國家都不結盟的對外政策。
習近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結伴”,就是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對于“伙伴”關系,習近平的解釋是:“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伙伴意味著一個好漢三個幫,一起做好事、做大事”,“伙伴意味著合作共贏、互學互鑒”。(同上書,第184頁。)他還說,在當今世界,“解決某些問題,僅靠一個或幾個國家努力做不到,只有廣泛建立伙伴關系,心往一起使,勁朝一處使,才能不斷取得積極成效”(同上書,第166頁。)。
四、堅持推動建立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
20世紀80年代初期,鄧小平針對世界上南北差距擴大,國際政治領域由對抗轉向對話、由緊張轉向緩和的新趨勢,提出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準則,“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習近平指出,“世界長期發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國家越來越富裕而另一批國家卻長期貧窮落后的基礎上。只有各國共同發展了,世界才能更好發展”(同上書,第7頁。)。“現行的國際秩序并不完美,但不必推倒重來,也不需要另起爐灶,而是應在悉心維護的基礎上改革和完善”(《習近平會見出席“2019從都國際論壇”外方嘉賓》,載《人民日報》2019年12月4日。),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世界和平穩定提供制度保障。
五、繼續堅持對外援助,全面提升和拓展我國對外援助的水平和層次
我們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毛澤東曾經指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157頁。)1964年,我國確立了以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為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提供無私支持。1978年以后,我們把對外援助由單純提供援助發展為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
2013年,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全面提升和拓展了我國對外援助的水平和層次。“一帶一路”倡議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要建設一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的各國共同發展的巨大合作平臺。用習近平的話講,“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僅著眼于我國自身發展,而是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我們要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多考慮和照顧其他國家利益。
(武市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四研究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