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世界發展格局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內容提要: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文章認為,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是基于對當代世界發展的內在必然性及其總體趨勢的認識和把握,體現了對當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深刻理解。而要實現這一理想目標,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障礙,一些錯誤思潮和極端趨向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要求相背離,必須堅決反對和破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關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需要各個國家和民族共同參與;中國作為這一倡議的發起者,理應為此做出積極的努力,從各方面著手將其付諸實踐。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代世界 客觀依據 錯誤思潮 實踐路徑
在當代,面對世界發展的復雜現狀和不斷變化的國際關系格局,各個國家和民族都在探尋適宜的對策和解決方案,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思路和主張。與一些國家不顧大局、只考慮一己私利的狹隘做法不同,中國站在人類整體利益的高度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在全世界范圍引起了廣泛關注。如何深刻理解這一倡議,并在實踐中推動其真正得到實現?這一過程又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和障礙,應該如何克服和破解?與此相關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回應。
一、歷史與現實:“中國方案”的客觀依據
應該說,向全世界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決不只是一種主觀的愿望,更不是一般的外交辭令,而是基于對當代世界發展的內在必然性及其總體趨勢的認識和把握,體現了對當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深刻理解。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人類社會同自然界一樣,都有著自身內在的客觀規律,這些規律從根本上規定著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是如此,整個世界的發展也是如此。在古代,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交往區域狹小,社會在世界范圍的聯系還比較有限,各個地區和國家的發展更多地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而進入近代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大工業生產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及各個民族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整個世界的格局開始發生深刻變化。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的:“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而“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2012)。
到了當代,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這種世界性的依賴和聯系越來越廣泛。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技術革命的發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入了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一種新的全球化浪潮席卷而來,將人類社會的“世界歷史”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緊密,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命運與共、休戚相關,誰也不能離開這種聯系而孤立地存在和發展。而與此同時,許多社會問題也作為全球性問題在整個世界的范圍內更加突出地表現出來,諸如經濟增長問題、金融危機問題、發展鴻溝問題、文化隔閡問題、局部戰爭問題,以及恐怖主義、難民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8)所指出的:“今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量子衛星、人工智能迅猛發展,人類生活的關聯前所未有,同時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國人民前途命運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面對這樣一種新的復雜局面,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便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所給出的回答,是從根本上解決當今世界問題的“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2018)明確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按照中共十九大的闡述,這一方案的基本要求,便是 “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文件匯編》,2017:47)。所謂持久和平,就是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所謂普遍安全,就是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所謂共同繁榮,就是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所謂開放包容,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所謂清潔美麗,就是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只有實現了這樣一些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建立起適合于全球化時代世界歷史特點的新型國際關系,使各個國家的發展在互利合作中有序展開;也才能有效地解決當今世界的各種重大問題,共同應對人類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可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體現了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代表了各個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最大公約數,為當代世界的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
從中國自身的情況來看,我們正在按照中共十九大的戰略部署,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決勝期,我們要努力完成最后的攻堅,確保第一個百年目標如期實現。在此之后,我們將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終實現。而要實現這樣一個宏偉的目標,就需要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需要與世界各國深入交流與合作。面對全球化時代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相互依存的新格局,中國必須把自己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聯系起來,把本國的利益同世界各個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把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聯系起來。由此可以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當代世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自身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越來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而推動世界發展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邁進,也就越來越成為當代中國所應擔當的歷史責任。
二、障礙與破除:實現目標的必要條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匯聚了人類美好向往的理想目標,同時也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社會工程。要推動這項工程的實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障礙,對此應該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我們強調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和根本利益,以及全球化時代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密切聯系,但同時也應看到,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之間畢竟存在著各種差異和分歧,也會發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和沖突。如何處理國際交往中的復雜關系,往往會有多種不同的選擇,其中包括這樣那樣的錯誤思潮和極端趨向。這些思潮和趨向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要求相背離,會起到很大的阻礙和破壞作用,必須堅決反對和破除。從當前情況看,特別是要著力破除以下一些突出障礙:
第一,國家利己主義和單邊主義的障礙。所謂國家利己主義,便是在國際關系和世界事務中只考慮本國、本民族的利益,不顧及其他國家、民族以及整個人類的利益,甚至將本國、本民族的利益凌駕于其他國家和民族之上,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損害他人利益以及全人類的根本利益。而通常所謂單邊主義,雖然具體理解各有不同,但本質上是與這種國家利己主義相通的。遺憾的是,這樣一種錯誤思潮和極端趨向,在當今國際范圍的許多重要場合都可以看到。美國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公開奉行“美國優先”的行為準則,在對外關系中恣意妄為,頻頻“變臉”“毀約”“退群”,便是十分典型的例子。世界氣候大會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保護自然環境的最重要的機制,而特朗普政府竟以“會對美國經濟造成傷害”為由,公然宣布退出《公約》締約方的《巴黎協定》,赤裸裸地顯露出極端自私自利的本性。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必須堅決反對這種國家利己主義和單邊主義,有效管控國際交往中的利益訴求和利益沖突。應該看到,這樣一種極端趨向最終是行不通的,企圖以損害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代價實現自己的利益,必然會遭到越來越多的抵制和反對。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想獲得存在和發展的有利條件,必須將自己的利益與其他國家、民族的利益結合起來,相互協調、統籌兼顧。決不能再搞那種一方所得正是另一方所失的“零和博弈”,而應代之以合理考量各方利益關切的互利共贏。
第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障礙。在世界發展進程中,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存在不平衡性,一些國家發展快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走在其他國家前面,這本來無可非議。從道理上說,先發展的國家應給予后發展國家必要的支持和幫助,起到積極的示范和帶動作用;而若試圖借助由此形成的某些優勢,在世界或區域范圍建立起自己的霸權地位,大搞強權政治,反過來欺凌和壓迫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和民族,那就走向了一種錯誤的極端。在歷史上,這種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隨處可見,當代世界中也同樣是如此,它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根本不相容,必須堅決反對和破除。在這方面,美國的行為同樣具有典型性。它作為全球最大的發達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世界霸主,用種種手段對其他國家進行脅迫和打壓,甚至公開顛覆和侵占,極盡以強凌弱、以大欺小之能事。由于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持續快速發展,接連趕超其他國家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在世界事務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美國看作對其霸權地位的挑戰,為其所不容,所以便采用各種卑劣手段極力打壓中國,企圖破壞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遏制中國的發展勢頭。然而,當代世界發展的多極化趨勢是不可阻擋的,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必然遭到中國及其他國家的堅決抵制和反對。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必須堅決打破這種不平等格局,堅持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開展國家間的相互交往與合作,推動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第三,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劃界的障礙。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范圍內曾形成分別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這兩大陣營的意識形態和政治主張不同,長期處于相互敵視和對立的“冷戰”狀態,它們各自采用多種攻擊手段,竭力削弱和搞垮對方。而隨著蘇聯解體和蘇東劇變,兩大陣營的對立不復存在,冷戰也因之宣告結束。但是,在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中,冷戰思維卻并沒有消失,而是繼續根深蒂固地存在,并被運用到當代世界國際交往的各種場合。由于中國等國繼續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始終被美國等西方國家看作是一種敵對力量,總是要這樣那樣地進行攻擊和遏制。以意識形態劃界,實行雙重標準,決策充滿偏見和成見,已成為它們慣常的做法。這樣一種極端的趨向,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同樣相去甚遠,對當代世界發展危害極大。應該明確,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有著各自不同的具體國情,選擇什么樣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是各國、各民族自己的事情,應該由他們自己去決定。在不妨害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前提下,必須相互尊重各自的選擇,而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在不同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也應本著和平共處、互不干涉的原則,秉持對話而不對抗的理念,在平等的基礎上展開公平競爭與互利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超越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分歧以及社會制度、發展道路的異同,徹底根除已經過時的冷戰思維,以新的合作姿態開辟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第四,“文明沖突論”和宗教極端主義的障礙。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由于各方面社會歷史條件的差異,在世界不同地區以及不同國家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傳統,這充分體現了歷史發展的豐富多樣性,使人類文明演進的整體進程更加絢麗和璀璨。應該說,各種不同的文明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包含著各自的積極成果,當然也會有相應的缺點和不足。對待不同文明的態度應是開放的和包容的,各種文明應該相互尊重、交流互鑒,通過良性互動而不斷取得進步。如習近平總書記(2018)所指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但在現實中,卻存在著一種十分偏狹的觀念,將各種不同的文明看作一個個封閉的體系,只尊崇自己所在或認同的文明,對其他文明則采取拒斥和否定的態度;甚或主張“文明沖突論”,認為不同的文明之間不可能和諧共存,而必然要發生對抗和沖突。至于那種宗教極端主義,更是一種打著宗教旗號從事政治活動的邪惡思潮,為了實現其政治圖謀,不惜對宗教教義進行歪曲篡改,煽動宗教狂熱,挑起不同信仰之間、不同教派之間以及不同民族之間的敵對和仇恨,制造暴力沖突。這種宗教極端主義往往與恐怖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合流,給國際秩序和地區安全穩定帶來很大威脅。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疑應反對和破除對待不同文明的錯誤觀念,特別是要清除宗教極端主義的惡劣影響,努力建立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間和諧共存的正常關系,促進良性互動、交流互鑒。
第五,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的障礙。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一體發展,加深了各個國家之間的依存程度,但這一進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困擾,使得國際上出現了各種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亦即所謂逆全球化思潮。而與此同時,與經濟全球化的一項重要原則即貿易自由化相對立的保護主義思潮再度抬頭,對世界經濟秩序造成很大沖擊。美國借助關稅手段對中國及其他國家大打貿易戰,成為一個時期以來國際關系格局中最為嚴重的事件之一。這兩種錯誤思潮和極端趨向,同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障礙,不能不下氣力破除。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對世界歷史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應該充分肯定。對于實際進程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應客觀、全面地做出分析,并以積極的態度加以解決,而不能因此便得出簡單否定的結論。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曾做過深刻闡述,他指出:“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習近平,2018)他同時還提醒,當前困擾世界的許多問題,并不能簡單歸咎于全球化,而應全面分析其背景和原因。至于以美國為代表的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更是有著極大的危害,它嚴重破壞了經濟全球化的正常進程,不僅無助于美國經濟發展,還會導致全球貿易萎縮,拖累全球經濟復蘇,并可能成為觸發某些嚴重危機的導火索。實踐一再表明,貿易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只有堅定不移地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同時通過平等協商不斷完善相關規則,才能真正促進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實現世界各國的聯動增長。
當前國際關系中所存在的這樣一些錯誤思潮和極端趨向,有著各自不同的表現,可以進行相對區分和辨析。但同時也應看到,這些思潮和趨向往往不是單一和孤立地存在的,而是這樣那樣地混雜在一起,在一些重大事件中集中表現出來。如美國對中國進行貿易戰,直接表現為一種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但其背后同時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包括極端自私自利的單邊主義立場、唯我獨尊的霸權主義心態、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貶抑不同文明的傲慢與偏見等。近期特朗普政府又以所謂香港問題為砝碼提出要挾,試圖把經貿問題政治化,就愈加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所以,要破除這些錯誤思潮和極端趨向,就不能只是單向應對,而應綜合分析研判,多方面采取措施,力求從整體上解決問題。
三、理念與行動:推動實踐的具體路徑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整個世界的大事,事關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自然需要各個國家和民族共同參與。而中國作為這一重大倡議的發起者,理應為此做出積極的努力,與世界各國、各民族一道,從各方面著手堅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共同創造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
要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共同實踐,首先要使各方充分了解和認同這一倡議,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變成世界范圍的普遍共識。而這就需要積極開展對外宣傳,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與溝通,闡明我們的基本觀點和主張,澄清各種疑慮和困惑,盡可能地消除誤解和成見。應該說,目前我們在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習近平及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各種重大的國際場合多次發表重要演講和講話,系統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系列相關問題,對“中國方案”作了權威解讀,產生了重大反響;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的編輯出版及其多語種外文版的陸續推出,也將在對外宣傳和傳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按照中央部署,各個宣傳文化部門、外事部門以及其他工作部門都在各自的領域中對這一理念進行宣介,各類智庫、研究機構及教育培訓機構也都積極開展了這方面的交流和研討活動。然而從總體上看,這方面工作的成效還只是初步的,尚有待于在各個層次上進一步深入展開。鑒于現階段國際輿論格局“西強我弱”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我們的對外宣傳和傳播還面臨較多困難,有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宣介也同樣是如此。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依托各方面力量,采用更為有效的方式,不斷進行新的拓展,努力取得更大的成效。
要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目標,當然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進一步落實到行動上,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將這一重要理念轉化為現實實踐。我們要按照這一理念的基本要求,處理好對外關系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要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即使在發展中不斷走向強大,也決不搞霸權主義那一套。正如中國領導人一再申明的,無論將來發展到哪一步,都將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要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面對當前保護主義抬頭、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的復雜形勢,積極謀劃新的全方位對外開放大戰略,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制度性、結構性安排,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包括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更大規模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更加有效實施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更加重視對外開放政策的貫徹落實等。要繼續擴大與世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包括運籌好中美、中俄以及中歐之間的關系,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睦鄰、安鄰、富鄰;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努力做到義利兼顧,弘義融利。要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把中國的發展同沿線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本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更加有力地促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努力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把“一帶一路”真正建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
在做出以上努力的同時,我們還應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重視發揮各類國際組織與合作機制的作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必要的體制和機制保障。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力求通過廣泛協商,形成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方案,使之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意愿和利益。支持聯合國作為最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國際組織發揮作用,維護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國際秩序;積極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治理機制改革,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全面參與世貿組織各項工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鞏固和發揮二十國集團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主平臺作用,推動建立長效治理機制;完善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以發展中國家為主體的國際合作機制,補強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南方短板。同時,還應積極參與制定海洋、極地、網絡、外空、核安全、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治理規則,加大對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合作機制和項目的支持力度,積極開展國際反腐敗合作等。通過以上多方面的努力,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使之更加有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我們不僅要從各個方面建設性地發揮作用,而且還要積極采取措施,努力破除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阻力和障礙。要結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正面宣傳,深刻揭露各種錯誤思潮和極端趨向的實質,指明其嚴重危害和后果,引導國際輿論辨明是非、抑惡揚善。在國際交往的各種場合,要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立場,對這些思潮和趨向進行堅決的抵制和斗爭,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盡可能減少和降低其負面影響。對于那些嚴重危害我國國家利益的惡劣行徑,更是要堅決予以回擊,決不能任其得逞。正如中國政府明確宣告的,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并不意味著放棄國家的正當權益,更不是要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對于近期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摩擦,中國政府也已多次表明立場,指出中美之間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中國愿意采取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但合作是有原則的,磋商是有底線的,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對于貿易戰,中國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可以說,中國為妥善解決爭端做出了積極的努力,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誠意;但美國特朗普政府卻出爾反爾、不斷發難,企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國就范,導致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對此,我們必須及時調整對策,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要堅持以兩手對兩手,不論他們玩什么花樣,我們都有決心、有能力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打破美國的霸權主義圖謀。
最后還應指出的是,中國要在當代世界發展格局中發揮應有作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必須進一步推動自身的改革和發展,不斷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應該清醒地意識到,雖然通過長期艱苦的努力,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各方面都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足,總體上仍處于發展中國家的行列。與此相應,在對外關系和國際交往中,各方面能力還不夠強,所受的限制和制約仍比較多,國際話語權也很不充分。這就要求我們繼續堅持不懈地做出努力,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可以相信,隨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最終實現,我國的國際地位必將獲得進一步的提升,中華民族將會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當代世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習近平,2018:《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第77、78、402、510、509頁。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7頁。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20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3版,第168、404頁。
Contemporary World Development and the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Jia Gaojian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stitute of Party History and Literature, Beijing)
Abstract:The concept of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 China proposed this concep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herent inevit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world. Xi Jinping ha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paper argues tha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deal goal, we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difficulties, while some erroneous ideological thoughts and extreme tendencies will deviate from the goal of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We must firmly oppose and eliminate those wrong thoughts. Building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s for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all countries and nations, and requires their participation. As the initiator of this initiative, China should make active efforts to this end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in all respects.
Key words: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Contemporary World; Objective Basis; Wrong Trend of Thoughts; Practical Path
(作者簡介:賈高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共中央編譯局原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