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勇擔使命的自信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指出:“今天,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海外輿論認為,講話彰顯了中國正在自己開創的道路上越發自信地前行。確實,面對成就,我們不敢有絲毫的自滿,但懷有無比的自信,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國共產黨的自信不是盲目樂觀,而是有著堅實的根基,有著充足的底氣,這個底氣來自中國共產黨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獨特優勢。
一、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追求真理、堅持真理、實踐真理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而這一事件的主角卻是一群除了信仰幾乎一無所有的知識分子。出席中共一大的共有13位代表,代表著全國58名黨員。這些人的身份分別是:北京代表張國燾、劉仁靜,大學生;上海代表李漢俊、李達,雜志編輯;湖北代表董必武、陳潭秋,中學教員,前者兼職律師、后者兼職記者;湖南代表毛澤東、何叔衡,前者小學教員、后者中學教員;山東代表鄧恩銘、王盡美,中學生;廣東代表陳公博,報紙編輯;旅日代表周佛海,大學生;陳獨秀指派個人代表包惠僧,報紙編輯。
這些人有什么呢?沒有錢,沒有槍,沒有地盤,沒有喉舌,沒有外國靠山,一句話,在那個靠實力說話的軍閥割據時代,那些象征著實力的硬件,他們幾乎一無所有。與在中國政治舞臺上縱橫捭闔的各路政治力量相比,看上去是那樣地勢單力孤。他們唯一可以依憑的,就是心中的信仰。就靠著馬克思主義共同信仰的感召和支撐,中國共產黨人卻揭開了現代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在中國近代史上,懷抱各種主義和信仰的政黨,似乎都相信自己擁有未來,為什么唯獨是中國共產黨贏得了勝利、掌握了未來呢?很簡單,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鋒中,共產黨人信仰的是真理,他們能夠前仆后繼、舍生忘死地去實踐自己的信仰。就像夏明翰烈士在他的就義詩中說的那樣:“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夏明翰們”的舍身奮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紙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頭上的聲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樓閣,而是一個又一個具體鮮活的目標。共同的信仰,讓共產黨人凝聚起來,勇往直前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殫精竭慮以成之,不顧一切地向既定目標挺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并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使我們黨得以擺脫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辯證的科學精神、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領導和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無論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堅守信仰的路上,鋪滿了荊棘,更有可能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黨的創始人李大釗書寫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著名對聯,這副對聯,是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為了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李大釗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說,“犧牲永是成功的代價”,“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正因為有這樣的境界,當面對生與死考驗的時候,他從容地選擇了為他認定的主義和事業獻出生命。在黨的歷史上,像李大釗一樣為信仰而犧牲的故事太多太多。所以,鄧小平同志說,我們黨有強大的戰斗力,是因為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這是對歷史啟迪的深邃揭示。
二、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引領時代方向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問題,每個時代的主要問題構成重大時代課題。只有站在時代前列,才能把握時代脈搏、引領時代發展。毛澤東同志曾經說:“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世界上那么多的政黨,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原因就是只能領風騷于一時,卻不能始終跟上時代潮流。中國共產黨在98年的奮斗歷程中,始終能夠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保持自己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比如,我們讀毛澤東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持久戰》《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等著作,深為其中對形勢鞭辟入里的分析把握、對發展趨勢的科學預判、對應對方針策略的周密部署嘆服,不管是在贛南的山溝里還是延安的窯洞里,毛澤東的視野總是那樣深遠,透過紛紜雜亂的迷霧看到本質、看到未來,為中國革命航船破浪前行指明方向。再比如,在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敏銳覺察到時代的新變化和新趨勢,洞察國內民心所向,提出并大力推動改革開放。歷史的機遇真是稍縱即逝,如果中國沒有提前進行改革開放、發展壯大了自己,可以想一想,到20世紀80年代末蘇東劇變,會是什么結果?有了10年先機,才有后面20年30年的戰略機遇期。
唯有高遠的歷史眼光,方能見微知著;唯有戰略家的胸懷,才能當機立斷。在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意義非常重大。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基本依據。準確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的立足點。站在這個立足點上,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制定一系列符合當代中國實際的路線、方針、政策,提出一系列對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有重大意義的戰略、策略,作出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決策部署,展示出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領導藝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新時代,回答新的時代課題,是確保我們黨繼續走在時代前列、繼續引領前進方向的根本保證。
三、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共產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沒有私利的偉大政黨,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使得中國共產黨區別于中國歷史上的一切黨派,改變了中國歷史上政權頻繁更迭、興衰治亂、循環往復所呈現出的周期性現象。
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沒有特殊利益,就不怕人民監督政府和黨員干部,就不會出現“人亡政息”的局面。沒有特殊利益,才能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黨為人民奉獻,人民也愿意為黨分憂。1934年1月,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圍剿中央蘇區的嚴峻局面,毛澤東氣定神閑地說:“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共產黨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幸福,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問題,如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服的問題、生小孩的問題,“國民黨要來進攻紅色區域,廣大群眾就要用生命同國民黨決斗”。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保持血肉聯系,始終把人民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中國共產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團結在一起,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重要密碼。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歸宿。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含義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斗的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的支持。人民群眾用小米哺育了蘇區、邊區、解放區,用肩膀支撐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用無數子弟的鮮血,染紅了黨旗、軍旗和新中國的國旗。
與之相對比的是國民黨因罔顧人民利益而被人民拋棄。1935年,張學良出席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五屆一中全會。這期間,他對南京政府和國民黨政治、高官素質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開始時我對國民政府有好感。我到南京后,大失所望……國民政府內部只有四個字:爭權奪利。他們都不是為了國家。”1949年2月1日,蔣介石在故鄉溪口寫道:“為政二十年對于社會改造與民眾福利著手太少,而黨政軍事教育人員,更未注意三民主義之實行,今后對于一切教育,皆應以民生為基礎。”可惜,他這個認識得到的太晚了。
沒有特殊利益,就不會諱疾忌醫。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黨能夠在現代中國各種政治力量的反復較量中脫穎而出,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能夠領導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黨始終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勇于進行自我革命。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奮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當前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我們要繼續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努力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四、始終堅持接續奮斗,一張藍圖繪到底
2015年3月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和代表委員共商國是時說:“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規劃。從時間上說,‘十三五’規劃是實現全面小康的規劃,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規劃。”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中國共產黨人咬定“現代化”這個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接著一件干,接力奮斗不停步。
1954年9月,毛澤東同志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致開幕詞說: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1964年12月,周恩來同志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1987年4月,鄧小平同志闡述了通向現代化的“三步走”戰略,1997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上部署了跨世紀發展目標,2012年11月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新的歷史方位出發,擘畫了到21世紀中葉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作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70年的接力探索,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縱觀世界,還有哪個政黨能夠像中國共產黨這樣謀劃長遠和持之以恒?“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始終不變的戰略追求和道路自信,鼓舞著全國人民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和信心,凝聚起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無窮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中國共產黨善于從歷史大視野對未來進行規劃,讓全黨全國知所趨赴,牢牢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交匯點上,回首過去,激情燃燒的建設年代,波瀾壯闊的改革歲月,鋪就一條復興之路;展望未來,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夢想,激發著人們的奮斗豪情。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一定能在接續奮斗中書寫新的更加輝煌的篇章。
五、始終保持革命精神和奮斗精神,敬終如始,永不懈怠
2019年3月22日,正在意大利訪問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回答意大利眾議院議長菲科的問題“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時,目光沉靜而充滿力量地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這個簡潔睿智的回答,讓人民領袖的無私情懷、無畏勇氣和無愧擔當,躍然紙上。98年來,無數共產黨人心懷“無我”的赤誠,秉持“不負”的信念,以百姓心為己心,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篇章,鑄造了一座座巍然屹立的精神豐碑。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難中誕生,在血火考驗中成長,每一步都充滿艱辛磨礪。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愈挫愈勇、自強不息,越是困難大,斗志越昂揚,這是共產黨人值得驕傲的品質。勝利之后能不能繼續保持這樣的革命精神和奮斗精神,是對我們黨的重大考驗。1950年2月,毛澤東同志訪蘇歸來,途經哈爾濱,中共松江省委(1954年撤并)為他安排的住所是一棟高檔別墅,他直截了當地說:“這個地方不好啊,一個人住在這里,不沾染官僚主義才怪哩。”他又問松江省負責同志現在是住洋房還是住平房?回答“住洋房”。當省委領導請毛澤東同志題詞時,毛澤東同志揮筆寫下“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他第一次給地方黨委題詞,也是對全黨的告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多次提醒大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創業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不容易,執掌政權后做到節儉內斂、敬終如始不容易,承平時期嚴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變革關頭順乎潮流、順應民心不容易。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始終保持革命精神、奮斗精神。參加過黨的一大的董必武同志在中共一大紀念館留下這樣的題詞:“作始也簡,將畢也巨。”從“始”到“畢”,是漫長的奮斗之路,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一次次考試,怎樣才能走好這段路、答好這張卷?董老的一首詩值得我們銘記:“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
我們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而要始終保持共產黨人一往無前、一以貫之的革命精神、奮斗精神。只有這樣,我們黨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才會越來越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會更加堅定,黨和人民事業才能如日之升。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