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學者、各位朋友,
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對這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在這樣一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時刻,本著“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宗旨,回顧和總結世界人民與法西斯勢力殊死搏斗的歷史,紀念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并站在今天的角度,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展望未來,對于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這里,我談三點認識。
第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全世界人民團結奮斗的勝利,顯示了世界進步潮流和人民力量的不可戰勝。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世界各種固有矛盾的積累和激化,一股對內實行恐怖專政、對外實行野蠻侵略的法西斯黑暗勢力在世界上迅速崛起,代表這股黑暗勢力的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日本,成為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兩大戰爭策源地,對人類文明構成了嚴峻挑戰。
法西斯主義的這種反人類本質,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其序戰階段開始就具有了反侵略、反法西斯的解放戰爭性質。法西斯勢力將戰爭強加于人民,反過來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覺醒,推動了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世界上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和人民,跨越民族宗教、階級階層、政治信仰的差異,紛紛投身于反法西斯的偉大斗爭,匯聚成不可阻擋的滾滾洪流。正是由于有這樣廣泛而堅定的民意支持,積貧積弱的中國能夠以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用劣勢的裝備同日本軍國主義苦苦纏斗十四年之久,最終將其拖入失敗的深淵;蘇聯各民族人民能夠在橫掃歐洲的德國“閃電戰”面前,以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粉碎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直搗納粹的巢穴;遠隔重洋的美國能夠擺脫“孤立主義”的羈絆,動員起數百萬大軍渡海作戰,并充分調動其龐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也正是由于有著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被占領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游擊戰爭和抵抗運動,從中國東北的林海雪原到巴爾干半島的崇山峻嶺,從東南亞的海島叢林到大西洋之濱的城市鄉村,反抗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為埋葬法西斯侵略勢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樣是因為民心所向,反法西斯事業得到了全世界五大洲人民和一切進步力量的同情、支持和援助。這種人民意志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世界上任何一支政治和武裝集團都要受其檢驗,任何面對法西斯勢力妥協動搖的力量都將為全世界人民所共棄。這就決定了法西斯勢力必然滅亡的命運,決定了侵略國家僅剩下“無條件投降”的唯一出路。歷史的事實充分證明,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世界人民的勝利,是世界進步潮流的勝利。反動勢力縱然猖獗一時,但終將為歷史的洪流席卷而去。人民的意志終究是確立歷史發展方向的決定性力量。
第二,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發揮出人民戰爭的強大威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為各國人民反侵略斗爭樹立了光輝典范。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抗戰不僅是為中國而戰,也是為世界反法西斯事業而戰。中國戰場以其開辟時間最早、堅持時間最長、牽制日本地面作戰兵力最多,而成為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正是由于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長期拖住日本陸軍的主力,消耗了其大量有生力量,從而阻礙了日軍北進意圖的實現,制約了日軍南進作戰的規模,為策應歐洲戰場的勝利、為最終戰勝日本軍國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窮國、弱國,在法西斯勢力橫行無忌、眾多國家望風披靡之際,所以能夠頑強地堅持抗戰,決定性因素就是充分動員了廣大人民的力量,實行了人民戰爭、全面抗戰。廣泛動員人民群眾需要一支堅強政治力量的引導。中國共產黨在這場全民動員的抗戰中,以其提出的政治路線、戰略方針和自身作出的表率,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日寇侵略危機不斷深化、戰爭一觸即發之時,是中國共產黨首先發出抗日救國的號召,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并為統一戰線的形成作出重大的努力,促成了全國各階級、各民族、各派政治力量的大聯合,為實現全國團結抗戰奠定了政治基礎;在戰爭全面爆發、敵軍大舉入侵之時,是中國共產黨提出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實行全面抗戰的路線,為全國人民指明了爭取抗戰勝利的方向;在大片國土淪喪、抗戰進入困難階段之際,是中國共產黨系統提出持久抗戰的戰略方針,科學分析戰爭發展趨勢,堅定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深入敵人后方,把開展游擊戰爭與實行人民民主緊密結合起來,廣泛發動群眾,創立和發展抗日根據地,開辟了廣闊的敵后戰場,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這一創舉不僅消耗和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拖住了日軍進攻的步伐,而且與正面戰場形成互為犄角的戰略態勢,迫使日軍陷入了兩面作戰的境地,從而扭轉了中方在抗戰初期的被動局面。這是中國戰場能夠長久堅持下去的根本原因。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通過變敵后為前線,在敵人占領區的腹地點燃了人民戰爭的燎原之火,既破壞了日軍利用占領區以戰養戰的目的,又逐步實現了收復國土、解放人民的戰略目標。這種戰略上的攻勢作戰,對于逐漸改變中日雙方的力量對比,爭取戰爭的最后勝利,具有無可估量的戰略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斗爭特別是軍事斗爭實踐,就其廣度和深度而言,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游擊戰爭之最,首次把游擊戰發展到戰略規模,開創了世界反侵略戰爭史上一種新的作戰樣式,樹立了弱國戰勝強國的典范,深遠地影響了以后的世界。帝國主義列強單純憑借軍事力量優勢征服一個國家、奴役一個民族的歷史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后七十年的歷史發展表明,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維護世界和平、實現共同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徹底否定了一切侵略擴張和殖民行徑,開啟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新紀元。二次世界大戰和二戰以來七十年的歷史證明,列強爭霸的時代已為歷史的潮流所淘汰,任何形態的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終將走向滅亡,以爭奪霸權為目的的武力威脅、冷戰對峙和集團對抗也已不合時宜。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加速發展的今天,一切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更應予以拋棄,絕不能身體已進入了二十一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舊時代。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共同承擔國際責任,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當今世界各國唯一正確的選擇。
抗日戰爭動員起了億萬中國人民,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使這場戰爭成為了近代中國從衰弱走向復興的轉折點。抗戰勝利之后,中國人民再也不能忍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一個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新中國迅速取代了舊中國。回顧先輩浴血奮戰的歷史和來之不易的勝利,我們更加珍愛今日的和平。當代中國,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種復興之夢,就是要使歷經滄桑的中華民族趕上時代前進的潮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這就決定了這種夢想是開放包容的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是相通的,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和平發展,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中國所倡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在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基礎上,實現沿線各國的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藍圖。這一藍圖的成功實施,必將使爆發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歐亞大陸成為一個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大陸,有力推動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世界命運共同體的形成。
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只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因此,秉持科學的歷史觀,正確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戰爭結束七十年后,在世界人民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際,仍有一股勢力千方百計歪曲歷史事實,開脫戰爭罪責,美化侵略行徑,甚至妄圖改變歷史早已作出的結論。這對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是一個極大隱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對于維護戰爭的歷史真相,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后的國際秩序,進而維護世界的持久和平,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深遠意義的。
以上是我的發言,謝謝大家。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張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