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既然這個夢想已經產生了一百多年,那么,我們黨為什么現在要特別提出中國夢呢?歸根到底是為了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而我們黨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奮斗,就必須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更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
在2012年召開的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這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提出,標志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不斷臨近。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然而恰如中國一句古語所說,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標,我們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復雜、越突出。
黨的十八大報告告誡我們,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從國際環境來看,我國正處于將強未強的成長期,一方面,我們仍面臨著霸權主義和西方發達國家經濟技術優勢的雙重壓力;另一方面,我國作為新興力量的迅猛發展,引發了世界力量格局的重新調整,使得既有大國對我國的警惕、防范心理急劇上升,一些周邊國家的疑慮和猜忌也在增強,加之以中國與西方等國家在發展道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上的差異,引發了各種敵對勢力的仇視和恐懼,使國際上的恐華、反華、遏華的聲浪開始抬頭,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化。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期,一方面,我國仍面臨著完成工業化和實現現代化的雙重任務,面臨著產業升級和社會轉型的巨大壓力,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矛盾集中爆發;另一方面,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使人民群眾的權利意識越來越強,利益訴求越來越高,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利益差距也有所擴大,凝聚社會共識的難度增大。這種狀況表明,我國正處于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一個特殊的敏感時期。這些矛盾是發展中的問題,會隨著我國的進一步發展逐步得到解決,但我們絕不能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掉以輕心。在這種內外因素相互交織的矛盾凸顯期,因突發事件引發不穩定可能性確實存在,某些國外勢力借機進行投機性冒險的可能性也不可忽視。如何順利跨越這一特殊時期,是我國走向民族復興目標必須克服的難題。為此,凝聚全民意志以應對各種挑戰,成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中國夢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
習近平同志指出,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今天,更需要下功夫去凝聚共識,要找思想認識上的最大公約數。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就是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心目中的最大公約數。中國夢的提出,以極具沖擊力和感染力的語言表達了每個中國人的心愿,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我們黨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都曾提出過鮮明的奮斗目標和口號,如“打土豪,分田地”、“把日寇趕出中國去”、“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等等,充分發揮了指引前進方向和凝聚最大多數人意志的作用,F在,到了和平建設時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著日益復雜的利益關系,我們更需要能調動最大多數人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目標和口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多樣化,價值觀念也出現了多元化,如何凝聚全民意志,沖破當前的發展瓶頸,跨越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實現自己的夢想就擁有廣闊的空間。中國夢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統一起來,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涵蓋了中國最大多數人的集體和個人夢想,凝聚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最大共識,概括了當代中國人最核心的價值追求,必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后斗爭中發揮沖鋒號的作用。
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是凝聚民族力量的關鍵
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然不僅僅靠提出目標和口號,而是要充分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去共同奮斗。正如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才能夢想成真。至于如何實干,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方方面面的改革與發展,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側重點。但是不管從什么角度入手,都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都必須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是我們黨九十多年來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之所以能夠順利實現突破,正是由于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實行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鄧小平同志將其稱為人民群眾的創造。這條歷史經驗今天仍然適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列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八項基本要求的第一條,再次強調了這條歷史經驗的重要地位。近年來,關于“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有過一番爭議。有人借口加強“頂層設計”,否定“摸著石頭過河”。這實際上也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背離。所謂“頂層設計”,是指改革要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但是,絕不能因此否定中國改革的歷史經驗!懊^過河”是一句俗語,其中包含著許多合理的內涵,包括問題導向、實踐第一、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等方面的內容,絕不能理解為無方向的瞎摸亂撞。我們的改革需要理論指導,但絕不能違反實踐第一的原則,搞脫離實際的主觀設計。改革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摸著石頭過河”也包含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大以后多次強調:“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懊^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統一的。要處理好“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兩者的關系。這些論述不僅體現了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也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這一根本工作路線。
中國夢包含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三個方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人民幸福是其最終的落腳點。在當今中國,一方面,我們仍然面臨著趕超發達國家和反對霸權主義的歷史任務,仍然要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放在中國夢的首位;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要更加關注人民幸福,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使每個中國人的夢想盡早實現。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這就為我們當前的工作,為如何推進中國夢的實現,指明了突破的方向。我們要通過艱苦的努力,通過不斷深化改革,破除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真正做到習近平同志所說的,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須認識到群眾隊伍的變化,注意到群眾訴求的多樣性,處理好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多數人利益與少數人利益的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以來,我們黨在理論探索中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從正確認識新出現的社會階層到關注眾多的新興群體,我們所面對的群眾和要為之服務的對象在不斷變化,我們黨的理論和實踐也在不斷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在首先考慮最大多數人利益的同時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全面發展,中國夢要求“三個共享”,表明我們黨對于實現和維護人民利益問題的認識也在深化。特別是在當前,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所決定,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尚需要較長的發展過程,因此,強調實現“機會”的“共享”,具有特別重要和緊迫的意義?梢哉f,中國夢的“三個共享”進一步把握住了現階段實現和維護人民利益的關鍵。習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創造和維護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環境,讓每個人通過努力都有成功機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又強調,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對我們黨群眾立場、群眾觀點的新發展,也指明了我們今后的工作重點。
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講的“以人為本”,絕不是照搬西方的價值觀。這里所說的“人”,也不是西方人道主義思潮中所講的那種抽象的人。我們講尊重“人”,是從人民創造歷史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出發的,不是從天賦人權的歷史唯心主義抽象道德原則出發的。我們講的“以人為本”中的“人”,既是指全體人民,也是指人民之中的每一個具體的人,是總體與個體、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在革命戰爭年代,廣大人民群眾的個體利益與總體利益高度一致,我們更多地強調人民的總體利益,強調個體利益服從總體利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群眾的總體利益是一致的,但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之間以及不同群眾個體之間具體利益上的差異有所擴大,我們黨必須要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早涉及這一問題,提出了要首先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同時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利益的思想,在處理多數人利益和少數人利益、總體利益與個體利益關系的問題上取得了認識突破。進而,我們黨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這里所說的“人”,就是指人民群眾中的每一個人。胡錦濤同志指出,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進一步深化。中國夢進一步豐富了這方面的思想,提出使中國人共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這就對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和途徑作了更進一步的闡釋!豆伯a黨宣言》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但是過去的傳統理論觀點單純強調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要到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而忽略了其現實意義,F在我們在這方面的認識有了新的突破,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看作是必須從當前開始的一個長期的歷史階段,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看作一項必須從現在做起的現實任務,這就從理論上解決了在社會主義社會如何把總體利益與個體利益有機統一起來的問題,也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中的個人權利至上、超階級國家等思想劃清了界限。我們要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所講的“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就必須分清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牢固確立黨的群眾立場、群眾觀點。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必由途經
要實現中國夢,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必須要有統一的意志,必須要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而要實現黨的堅強領導,就必須改善黨的領導,首先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我們黨正是依靠群眾路線取得勝利的,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中創造和發展了這條路線的。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著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外部環境的考驗,存在著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戰勝這一切考驗和危險最有力的武器。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避免斗志松懈;才能不斷從群眾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克服自身力量的不足;才能不改革命初衷,抵御消極腐敗的侵蝕。因此,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才能確保我們黨永遠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才能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這也正是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遠意義所在。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到延安訪問,曾向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歷史周期律問題,提出“人亡政息”、“政怠宦成”、“求榮取辱”等危險,這是他從中國歷史上得出來的教訓,應該說有很深的洞察力。從我們今天面臨的情況來看,這些危險是現實存在的。“人亡政息”表現為一些人信仰缺失、精神懈怠;“政怠宦成”表現為黨內、政府部門內存在著官僚主義、消極腐;“求榮取辱”表現為一些地方和部門盛行的形式主義、政績工程。集中起來恰是當前中央要求全黨大力反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當年毛澤東同志曾就打破歷史周期律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這就是要實行“民主”,讓人民來監督政府。中國共產黨所講的民主,不僅僅是程序上的民主,而且是人民享有實質上的民主,當然也包括“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正是克服“四風”最有力的武器。在當前形勢下,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既是對黨的光榮傳統的繼承發揚,又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在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初,有的同志對集中反“四風”感到不過癮,認為只有抓大案要案才夠勁。而實際上“四風”問題更帶有普遍性!八娘L”不除,政風不清,就像一潭渾水,滋生并掩蓋了大量腐敗行為。這也就是習近平同志所說的要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
也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毛澤東同志曾用愚公移山來比喻中國的革命,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用自身的努力感動中國人民這個上帝,一起起來搬走壓迫人民的大山。而今天,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也正面臨著勝利前夕最困難的時期。時代要求我們當代共產黨人,用我們今天的努力來感動當今的“上帝”,把十三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成實現中國夢的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
(作者:張宏志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來源:《前線》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