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共和國這樣走來
陳晉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使億萬中國人民成了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歷史開啟了新紀元。圖為1949年10月1日,首都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參加開國大典活動,歡呼新中國誕生。 新華社發
1956年7月15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從此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圖為第一批國產解放牌載重汽車排成長列開出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時候,全廠職工夾道歡呼。新華社發
三峽大壩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是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水利發電工程。三峽大壩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建成。新華社發 鄭家裕/攝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圖為2019年1月11日,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1932年11月,上海《東方雜志》發布啟事,向社會各界人士提出兩個問題并征集答案:一個是“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另一個是“個人生活中有什么夢想?”
這個有關夢想的提問,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說,他的夢想“是個共勞共享的平等社會”;有人說,他相信“未來的中國是大眾的中國”;有人比較樂觀:“理想中的中國是能實現孔子‘仁’的理想,羅素科學的理想與列寧共產主義的理想”;有人比較悲觀:“在這漫長的冬夜里,只感到冷,覺得餓,只聽見許多人的哭聲”,“所做的都是噩夢,驚醒時總要遍身出冷汗”……
在這些有關夢想的答案莫衷一是之際,在距離上海不到1000公里的江西瑞金,中國共產黨已經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建立起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這是一個“廣大被剝削被壓迫的工農兵士勞苦群眾的國家”。在此后的歲月里,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頑強奮斗,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于1949 年建立了新中國,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一、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1949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的日子。各民主黨派這天聯名給中共中央發出賀電,賀電說,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掙脫數千年封建專制的枷鎖,洗刷一百年帝國主義欺凌的恥辱,這是一件痛快無比的大事……
9月21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開幕式上,毛澤東說了大體相近的一段話:“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與會者的掌聲持續了五分多鐘。
如果問一個過來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對哪一句話印象最為深刻,大概十有八九會說,是毛澤東說的那句“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列強把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中華民族在近代以來所要完成的一個嚴峻的歷史任務,就是爭得國家完全獨立和民族徹底解放。于是,人們看到,1949年后,駐扎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外國武裝力量被迫全部撤走,帝國主義列強原來享有的兵營地產、內河航行、海關管理、領事裁判等各種特權都被一一取消。
西方世界有的國家出于其戰略利益的考慮,并不希望貧窮落后的中國真正站立起來。于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政府立即命令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并對臺灣實施軍事占領,由此打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進程。9月15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中部的仁川登陸,很快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中國邊境受到戰爭的威脅。美國飛機一再侵犯我東北領空,投擲炸彈,還扔下了傳播瘟疫的細菌彈。
在新中國的獨立和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經過反復斟酌和考慮,中共中央做出以志愿軍的名義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定。大難甫平、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面對的是當時世界上的頭號經濟和軍事強國及龐大的西方陣營。這場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較量,結果如何呢?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1953年7月27日,在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面前,美國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自豪地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當時許多人都覺得世道變了。那時候的常用詞是“解放”、“翻身”、“不受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各地都召開了人民代表會議。廣大人民群眾開始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什么是“民主”?1949年8月31日,北平新華廣播電臺播發了大學問家費孝通的文章,他說自己很早就聽見過這民主兩個字,但是究竟怎樣才算是一個民主的社會呢?并不明白。正是在北平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看到的場景,讓他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民主:穿制服的,穿工裝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長袍的,還有一位戴瓜皮帽的,在一個會場里一起討論問題,使他第一次對民主的形式和民主的事實有了認識。
中國共產黨為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共有662名代表,包括各黨派、團體、區域以及特邀的代表,還有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工商、婦女、自由職業、華僑、宗教等10多個界別的各階層代表。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老百姓嘴上的“民主”,在政治上的表達,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各級政府和政權機關,前面都加上了“人民”二字,如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鐵道、人民郵政,包括使用的貨幣也叫“人民幣”。
封建土地剝削制度,一直是阻礙中國歷史進步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頑癥”,也是中國社會階級矛盾的一個焦點。擁有自己的土地,是貧苦農民世世代代的夢想。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行土地改革,既是為解放貧苦農民,也是為把農村的生產力從舊的生產關系束縛中解放出來,徹底完成中國革命最基本的一個歷史任務。
二、中國是怎樣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
搞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定下來的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是進入社會主義的標志。那時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就是要像蘇聯那樣,改變生產關系,讓生產資料所有制基本都成為公有制,大家一起按勞分配。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現實國情不允許這樣搞。黨的領導人都認為,必須讓各種經濟成分包括資本主義經濟繼續發展,在國民經濟恢復并經過生產力相當程度的發展以后,再開始采取社會主義的步驟。
到1952年,國家經濟以沒有預料到的速度得以全面恢復,社會的經濟運行體制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國營經濟占據了市場的主動權。于是,在1953年到1956年之間,中國盛行一個政治名詞,叫“一化三改”。“一化”,就是工業化,這是目標,是主體;“三改”,就是對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個體手工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被稱為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個總路線的背后,蘊含了當時中國對現代化進程的一個新的設想——通過經濟制度的變革和生產關系的改善,來加速工業化的進程,然后進入社會主義。
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辦法,就是在農村搞農業合作化。1952年,河北燕山山脈的村落里傳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叫王國藩的農民。他把村里最窮的23戶農民聯合起來,辦起了一個初級社,社里唯一的一頭驢還有1/4的使用權屬于沒有入社的村民,人們就稱他們是“三條驢腿的窮棒子社”。正是靠這3條驢腿,這個初級合作社第二年就發展到了83戶,糧食畝產量從120多斤增長到了300多斤。
毛澤東知道這件事后,在1955年親自編輯的《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這本書里說:我看這就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難道六萬萬窮棒子不能在幾十年內,由于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又富又強的國家嗎?
毛澤東當時花很大工夫編輯《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這本書,目的就是為了推進合作化運動,早日完成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就在他編輯這本書的同時,通過1955年的幾次會議,農業合作化運動進入了高潮。看到幾億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毛澤東對人說,他現在很高興,甚至比1949年建國的時候還高興。因為他覺得這件事情使中國的情況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到1956年底,全國已有96.3%的農戶加入了合作社。與此同時,對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很順利。
比較復雜的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政府采取的辦法,不是像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過的那樣,也不像蘇聯實際搞的那樣,進行無償的沒收和剝奪,而是搞公私合營,和平贖買。這種辦法可以減少社會震動,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當然,一些經營得還不錯的,特別是資產規模比較大的資本家,對搞公私合營,心里難免忐忑和猶豫。為此,毛澤東親自出面做工作,邀請工商界代表人士座談,希望大家能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的命運,走社會主義道路。被譽為“紅色資本家”的榮毅仁表示:“當然我們很珍視我們的企業,但如果我們只看到自己的企業,抱住私有制不放,未免目光太小。我們還要不斷地進行幾個五年計劃的建設,使我們的國家更發展,生活更好。”
公私合營后,政府按資產付給資本家利息。究竟付多少利息合適呢?大多數資本家都抱著“爭三望四”的心態。用他們的話講,就是“三厘稍低,四厘不好講,五厘不敢想”。結果政府一律定息為5%,從1956年1月算起,定息期限為7年。1962年到期后,又決定延長到10年。這出乎多數資本家意料。對私方付年息5厘作為“贖買”代價,并安排他們工作,使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平地轉變為社會主義經濟,這種方法確實是一個有歷史意義的巨大創造。
從1953年到1956年底,用了4年左右的時間,全國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的任務。從那時起,中國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的門檻。
三、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為什么那樣艱辛和曲折?
一個沒有現代工業的國家,是永遠強大不起來的。1953年第一天到來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前行的腳步中出現了新的音符。《人民日報》這天的社論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第一個五年計劃”。社論還說:“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的確,工業化的景象讓人激動,讓人感到新奇和自豪。當195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的時候,從前連鐵釘都要進口的中國,第一次有了自己建造的飛機、機床和電子工業。這年,隨著12輛解放牌汽車出廠,一首叫《老司機》的歌曲唱遍大江南北。
1956年秋天,邁進社會主義門檻的中國,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在開幕詞里說,這次大會的任務是:總結從七次大會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但是,什么是社會主義,除了蘇聯的模式,誰也沒有見過;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除了蘇聯的做法,誰也沒有干過。俗話說,“草鞋沒樣,邊打邊像”,既然是前所未有,那就在實踐中摸索前進吧。
摸索的過程就像是霧中行走,很曲折,很艱辛,也很容易出問題。在經濟建設上出的大問題,是1958年搞的“大躍進”運動。所謂“大躍進”,一是全民煉鋼。因為在那個年代,鋼鐵是一切工業的基礎,代表著國家的生產力水平。但“大躍進”煉出來的鋼鐵,許多是不能用的。二是為了提高農業產量,許多地方弄虛作假,競相“放衛星”。三是為了提高生產力,把若干農業合作社合并成為更大規模的人民公社,生產資料以及某些生活資料不分社隊統一調配。結果在分配上出了問題,比較窮一些的生產隊,揩比較富裕的生產隊的油。
正是在走這段彎路前后,中國共產黨逐步積累和創造了一系列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和理論。比如,走自己的路,獨立自主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技術革命上來;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建設方針;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主張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走中國式的工業化道路,戰略目標是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等等。
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更需要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去干,才會具有模樣。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最能看出一個民族的性格和精神。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他們的故事,永遠地留在歷史的記憶之中。
為了早日建成大慶油田,石油工人王進喜,在油井發生意外井噴時,率先跳進泥漿池用身體來攪拌水泥,被稱為“王鐵人”;“有一種花兒名叫馬蘭,你要尋找它,請西出陽關”,這首歌是獻給那群隱姓埋名遠赴大漠戈壁的“兩彈一星”功臣的;解放軍戰士雷鋒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但他踐行的時刻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在今天化為無數青年志愿者的自覺行動;河南蘭考縣已經治住了風沙,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可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縣委書記焦裕祿。
探索前進的中國,1966年進入了為期10年的政治動亂期。中國共產黨人一向旗幟鮮明,“文化大革命”運動必須徹底否定,因為它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嚴重災難,給后人留下深刻教訓。于是,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人們重拾起一度被放棄的“四個現代化”口號。正是在“干四化”的熱情和實踐中,人們知道,一個時代結束了,新的探索開始了。
四、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找到一條什么樣的道路?
中國的改革開放起步于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自發的包產到戶實踐,闖出來中國農村生產經營體制改革的一條路子。后來,人們把農村體制改革的辦法概括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辦法使農民迅速實現了溫飽。
人們在習慣上常常把改革和開放兩個詞連在一起使用。改革在農村邁出了步伐,開放又將怎樣起步呢?
1979年4月,廣東省委負責人習仲勛到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他在發言中希望中央能根據廣東緊靠香港、澳門,華僑眾多的特點,給予廣東特殊政策。幾天后,他當面向鄧小平匯報了具體設想。鄧小平表示贊同,并說:還是叫特區好,陜甘寧開始就叫特區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把創辦經濟特區,打開開放的窗口,從西方國家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辦法,比作“殺出一條血路”,可見這一舉措的重大意義。
土地承包和創辦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兩大突破口。突破口一開,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釋放了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腳下的路也就有了眉目,并通向四面八方,編織出改革開放大格局。于是,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社會各領域都搞起了改革開放。
更大的收獲也接踵而至。立足于基本國情判斷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來了,人們簡稱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經濟改革的目標,也確立起來了,叫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正在干的事業,有了個新的名字,這就是鄧小平說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人類社會總是沿著相應的路子向前發展,任何一項偉業和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對道路的探索和選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有其開創性標志,即人們常說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有其實踐動力,即“改革開放”;有其明確主題,從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到回答“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再到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其階段性行程,即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成功開創”,兩個世紀之交的“成功推進”,新世紀新起點上的“成功堅持和發展”,一直到進入新時代。
我們還看到,從1987年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到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報告的標題,都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幾個字。這條道路上的一個個奮斗目標,猶如一個個耀眼坐標,昭示著中國的發展行程。比如,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在城鎮鄉村的許多地方,都刷上了“奔小康”的標語。
五、進入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思想和實踐發生了什么樣的歷史性變化?
歷史是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總要經歷不同的河床。不同的河床便是不同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歷史之河,如今奔流到了什么樣的河床上呢?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實現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由此,黨的十九大正式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身處新時代,開拓新境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昭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導著治國理政新實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既來源于豐富生動的改革創新實踐,又體現在一幕幕治國理政的實踐當中。比如,為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截至黨的十九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了38次會議,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共出臺1500多項改革舉措。到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有的在實踐中已經讓人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它的好處。
天津濱海新區曾有18個部門、近600人從事行政審批。2014年,政府把有審批職能的機構集中起來成立一個審批局,從事審批工作的只有100多人,行政審批的公章從109枚減到1枚。印章“瘦身”的背后是權力的艱難劃轉與割讓,卻讓老百姓嘗到了甜頭。有個叫郭蘭勝的年輕人,2008年曾注冊過一個餐飲公司,因不堪忍受艱難煩瑣的審批過程,專門找了一家代辦公司,前后用了20多天時間,還花掉六七千塊錢。2014年9月11日,他來到新成立的審批局,再次注冊公司,一天就辦完了所有相關審批手續。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誰也離不開誰。有人說,法律是人類最大的發明。別的發明使人類學會了如何駕馭自然,而法律使人類學會了如何駕馭自己。在新時代開啟的法治中國建設新征程上,我們看到,一批法律出臺、修改,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回應了人民群眾重大關切:刑事訴訟法修訂,健全刑事訴訟與監察的銜接機制,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完善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和增加速裁程序;英雄烈士保護法出臺,使“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成為社會共識;土壤污染防治法填補相關法律空白,保障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個人所得稅法第七次修改,讓人們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減稅的紅利,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
新時代不會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更大地激發起人們創造的激情和信心。
六、為什么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頭連接著國情,一頭連接著理想?
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開啟了“中國夢”這個話題。他說:“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由此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什么是中國夢?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中國夢這畫龍點睛的一筆,為走進和理解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推開這扇大門,沿著中國道路,走進歷史的深處,巡看來路上聳立的奇觀,那上面始終銘刻著中國近代以來不同時代的“國情密碼”和中國人民的深切追求與夢想,更有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這一切擁有了什么模樣呢?江蘇有個華西村,一個叫吳仁寶的人在那里擔任了近半個世紀村黨支部書記(黨委書記)。最小的官,干出了大事業。如今的華西村,戶戶住別墅,家家有汽車,是人均存款超過百萬的“天下第一村”。吳仁寶生前說過,我是窮過來的,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這是我的原動力。無論在什么時候,我都堅信一點,共產黨是要為大多數人謀幸福的。什么是社會主義?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千主義萬主義,社會主義讓人民能夠富裕,就是最好的主義。
人們對道路的探索和選擇,不會是隨意而為,道路也不會憑空而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就這樣一頭連接著國情,一頭連接著理想,承載著過去,也標示著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連接著中國夢,中國夢本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成為了把中國人連結成“夢想和命運共同體”的一條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四個方面的基本內涵。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包括“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以及在基本路線上延伸出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這五大建設途徑,等等。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的體制。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直承載著中國夢前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接下來的行程,有這樣一個戰略安排: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的時候,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生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是中國夢夢想成真!相信那個時候的人們都會有自己的真切感受。
(作者: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求是》201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