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步的三十年,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繁榮發展的三十年。我國三十年經濟社會建設的成功經驗,決定了我們不僅要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中國化維度,而且也要著力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世界化維度。馬克思恩格斯之后,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所有問題本質上都是如何解決馬克思主義的“當下性”問題。這種“當下性”概括地說,就表現為從時間上看的“當代性”和從空間上看的“當地性”,具體到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就形成了人們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廣泛共識。這就意味著,在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中,必須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雙重內涵,即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前者是一種現實的追求,后者是一種理論的旨趣。
一
理論的最終意義總是體現為現實的追求,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如此。因為相對于其他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指從中國具體的革命和建設實際出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原則、立場和方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現實相結合,從而不斷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又好又快的發展。這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是一個以現實的實踐為目的,理論不斷面向現實并走向現實的過程,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過程,反映著理論的具體化品性。因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根本上說來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是在我們具體實踐中如何正確認識、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問題。
作為一種對現實的追求,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并不需要我們給予太多理論上的說明,因為一直以來,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我們主要就是作為一種對現實的追求來理解,它已成為我們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普遍性觀念。而且,只要我們回顧一下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就會發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一種毋庸置疑的歷史結論,在我們革命和建設的事業中,什么時候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抓住實際,什么時候我們的事業就發展順利,什么時候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陷入僵化的教條,什么時候我們的事業就出現挫折。所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就是要從僵化的教條中解放出來,“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實事求是就是要反對本本主義,尤其是要反對教條主義,堅持“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馬克思講“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毛澤東講“存在決定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也都揭示了理論的根據和意義在于現實,在于我們生活的具體實際。
根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不同時期不同的主要矛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階段,即以階級斗爭為核心的政治革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生產力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并分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與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思想,從而推動了中國革命的不斷成功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大進步。
近代以來,隨著各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就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轉化為“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具體到中國革命,就形成了“中國革命的兩大任務”,“即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的民族革命和對內推翻封建地主壓迫的民主革命”。在中國這一具體革命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形成了以階級斗爭和政治革命為主要內容與特征,指導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的毛澤東思想。
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徹底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性質,“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取代舊有的矛盾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大力推動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最重大的任務。但建國后較長一段時期,由于國內外眾多因素的影響,也由于我們對社會主義本質還缺乏更為深入的認識,雖然注意到了我國社會性質、矛盾和主要任務的變化,卻沒有能夠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推動經濟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上來,結果使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脫離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現了嚴重挫折。改革開放后,確立了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認識,進一步明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務,提出集中精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結合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形成了以經濟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為主要內容與特征,指導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和實現歷史性跨越的鄧小平理論。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我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時期。盡管新時期我國社會的基本性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沒有變,但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等,我國經濟社會出現了許多不同以往的新的問題,如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由過去較為重視物質的需要,轉變為今天較為重視文化的需要;過去物質文明的較快發展,使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發展顯得相對滯后;城市和沿海區域的快速發展,使城鄉之間和我國東中西部之間的發展極不平衡;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工業化生產的不斷擴大,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能源和資源的危機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諧。結合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審視西方先發展國家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新發展,就形成了指導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體實踐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即“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由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也就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到以人為本的新階段。
二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發展,是與中國具體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基本立場和原理為基礎,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理論結晶。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內涵,是指它作為一種理論,作為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的發展,必然要具有理論自身的普遍性旨趣和本質,即超越它所產生和指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要求一種一般的和普遍性的價值。這是一個從實踐到理論的過程,它以理論自身的存在為目的,確證著理論的普遍性本質。
真正的理論不僅有具體化的現實品性,總要與具體實踐相結合,而且也有一種普遍性的理論旨趣,總要升華出一種世界歷史意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當代發展,也必然具有理論的普遍性特質,具有世界歷史性的意義。這意味著,雖然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產生的,但它并不是單純只具有中國個性的理論,即并不只是單純地適合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對于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革命和建設,尤其是建設也必然具有特別突出的借鑒意義。
首先,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成功的理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后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理論成果,并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思想精髓。以階級斗爭為核心主要表現為政治革命的毛澤東思想,成功地指導了中國的革命實踐,先后取得了我國新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主要表現為發展生產力的鄧小平理論,成功地指導了改革開放以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解決了我國十億多人民的溫飽問題,極大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尤其是物質需要,使我國人們的生活水平基本達到小康。當前,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正在指導著新時期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已成為我黨和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共識,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的統領,并積極地推動著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的逐步實現。
其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現實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從地理環境上看,中國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和世界第三的96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從文化傳統上講,以中國傳統儒釋道文化為典型所形成的東方文化,對當今世界各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都具有獨特的影響;從社會生產的發展看,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經歷了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發展和轉變,初步實現了工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從社會發展的狀況看,中國從一個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取得了民族的解放和獨立,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性的社會主義國家;從人自身的存在來說,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存在經歷了一個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到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結合當今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這一切都表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不僅僅是只具有個性的實踐,同時也是具有較為廣泛普遍性的實踐。而且在這樣一個國家中進行的實踐本身就是世界性的,就具有世界歷史意義。在這種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實踐中,產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必然不僅僅是一種完全個性化的理論,只具有中國意義,它必然也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必然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理論。
最后,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問題具有共同性。與以往的世界不同,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和和共生的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面臨越來越多共同的問題。這些問題所以“共同”,一方面因為它們是當今世界的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面臨的問題,它們的解決已不再單純是某一個國家、某一個地區自己的事情,需要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們具有共同的性質,大多都是近代以來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的,是工業文化的直接結果。如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我關系的失諧問題,生態環境的惡化問題,能源和資源的危機問題,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核威脅和人口過度膨脹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構成了今天各國人們理論思考的共同現實,任何國家關于這些問題的理論都會有廣泛的普遍性,任何有助于解決這些問題的理論和方法,也都會對其他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作為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不僅是對當前我國具體建設實踐的理論總結,而且也是從當今世界的現實出發,對目前人類社會發展存在問題的反思,因而,必然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的雙重內涵,要求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不僅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研究,而且也要加強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
原載于光明日報》200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