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文明構想
馬克思把包括資本主義社會在內的一切社會形態,都稱為“史前史”,是經濟社會演變的幾個階段,而在這之后才開始真正的屬人的歷史,即經濟形態終結之后,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共產主義社會。
從宏觀的歷史視野出發,我們從不否認啟蒙運動對于人類社會進步的作用。然而,我們不得不承受啟蒙運動演化出的技術泛化與虛無主義并行、享樂主義與消費至上同在,尤其是環境惡化及道德衰敗等負面價值觀念引發的一系列后果。在此背景下,思想界有這樣一種聲音,即要用一種新的文明來取代一直占據主流的啟蒙理性。那么,啟蒙運動之后的人類文明將向何處去?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此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構想——應建構一種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文明類型,進而能夠克服現代文明的種種弊端并避免資源的浩劫、環境的惡化與人的精神危機。
馬克思提出的新文明特征
那么,新文明會以何種樣態出現?在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中,馬克思已經闡釋了這個問題。馬克思把社會形態分為經濟社會形態和經濟終結之后的更高層次的社會,即共產主義社會。他說:“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后一個對抗形式,這里所說的對抗,不是指個人的對抗,而是指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生長出來的對抗;但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胎胞里發展的生產力,同時又創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因此,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也就是說,馬克思把包括資本主義社會在內的一切社會形態,都稱為“史前史”,是經濟社會演變的幾個階段,而在這之后才開始真正的屬人的歷史,即經濟形態終結之后,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共產主義社會。顯然,馬克思已經明確了新文明的根本特征,即不以經濟為中心,而是以人為本、有別于資本主宰的新的社會形態。
在當代,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和歷史—地理唯物主義者們,雖然在理解馬克思的這一思想上存在差異,但都予以繼承和發揚。他們明確指出,如果繼續沿著以資本和財富積累為核心的消費社會的文明形式走下去,人類將面臨不可避免的災難,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建構一個能夠替代經濟社會的新的文明體系。概括而言,新文明要具備如下的特質:一要實現人與自然的雙重解放,只有從根本上揚棄資本主義制度與生產方式,建構生態社會主義,實現人、自然、技術與文化這四個要素的有機和諧發展,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消費社會的痼疾;二要超越民族國家限制的 “共在性”,今天“共存互依”已成為全球行為的前提,而在“地球村”范圍內行事需以全球的共同利益為行為準則;三要追求有意義的生活,詩意地棲居。
網絡時代呼喚新文明形態
當前社會發展的經濟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并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在一些西方當代馬克思主義者看來,這是催生新文明形態的現實力量。
20世紀末,“網絡”在社會生活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以網絡、信息、金融、服務等“非物質性因素”為主要依托的新的經濟類型出現了,比如,網絡金融、現代物流等,有學者稱這樣的行業為“空間經濟”,并認為這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新形態。該經濟形態不僅超越了傳統生產要素的限制,而且超越了局域性地理限制,甚至具有了支配傳統生產方式的力量。“設計與技術密集”是空間經濟的主要特征,它依賴于網絡社會的崛起,更多地聚集于信息與通信發達的地方。即便在傳統的物質生產領域,由于“時空壓縮”的出現,也具有了超越地域限制的全球經濟特征。
大衛·哈維認為,自20世紀70年代之后,由于網絡與交通運輸等的迅捷發展,貨物、資本、金錢、勞動力等在跨越不同空間時所需要的時間大大縮短,同時成本下降,致使資本“無障礙”化流向勞動力最密集、原材料最便宜的國家與地區,資本輕易地在全球范圍內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收益,并造成了地理發展不平衡。由于“時空壓縮”帶來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加速變化,引起了現代文化的系列變革,“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拼貼的碎片式文化快餐取代了傳統文化的宏大敘事,現代人處于舊有的價值觀已經遠逝而新的價值觀尚未形成的時代過渡之中,空虛、焦慮、享樂與拜金主宰了當代人的精神世界,時代呼喚新的文明形態。
實現新文明的馬克思主義方案
馬克思通過對“資本運行的內在否定性”的闡釋,論證了新文明形態必將到來的歷史進程。他說:“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本身。”也就是說,資本最終被資本自身所毀滅。資本為了實現“增殖”的屬性,不斷進入各個可以逐利的領域,但是每個領域的利潤空間并不是無窮的,當一個領域中的利潤減少之后,資本就開始尋找新的載體與中介開拓新的利潤空間。在資本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它將不可避免地遭遇自我否定,即當資本在一切領域展開之際也就意味著利潤空間的絕對值縮小,即它越是普遍化則越是接近自己終點。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馬克思說,資本以一種異化的方式為 “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條件,新文明將在“人類以往一切歷史財富”的基礎上建立。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家認為,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已經達到了它的最高形態,在當代,資本主義已經蔓延到了一切可能的領域并無所不用其極,這意味著新的文明形態更為迫近了。盡管當代資本主義看起來“平穩繁榮”,但是實際上,它借助金融、軍事、政治、文化等力量將生態與經濟危機擴散到了全球的每一個角落。梅扎羅斯指出,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在當代體現為席卷全球的“結構性危機”,它比以往的“周期性”經濟危機更為持久、全面,并形成了全球范圍的不平等,弱國更弱、強國更強,當代經濟危機已經發展為政治危機。對此,他得出了一個結論,“超越資本”將成為唯一可能的選擇,構建新的文明形態是面對結構性危機的最好方案。
近年來,我國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伐的調整,以及生態城市的建設,已呈現馬克思所主張的新文明形態。這說明,當代中國社會現實發展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已經相互印證,在中國的社會發展中新文明實踐已在中國道路上闊步前進。可以說,作為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一個方向,西方馬克思主義關于新文明的構想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