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從三晉大地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魏拯民

作者:王宇新     發布時間:2019-04-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

2014年9月1日,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前夕,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戰中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7名山西籍英烈赫然在列,其中魏拯民排在首位。2019年是他誕辰110周年,本文通過緬懷其從上黨奔向長白、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譜寫一曲曲愛國主義贊歌的感人事跡,以示對英雄魏拯民的崇高敬意。

赤膽忠誠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1909年2月3日,魏拯民出生于山西省屯留縣王村一個普通農家,少年時代便擁有遠大理想,認為:“在世間為人,總得有為國為民的志氣,不得遇事坐視旁觀,采取毫不關心的態度。”1924年秋他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立第一中學。五四運動后,新思想、新文化的浩蕩春風吹進這所學校,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他加入該校青年學會,和同學們接觸到宣傳馬列主義和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書刊《向導》《新青年》《民國日報》等。中共黨組織也在省立一中積極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他在這些革命活動的熏陶下進一步提高了思想覺悟,深刻體會到了只有推翻軍閥統治,進行社會改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

1925年春,魏拯民第一次參加革命斗爭實踐。山西軍閥閻錫山兵敗雁北,為了擴軍備戰,開征“房屋估價稅”。他和學校師生一起在中共領導下,通過開展反對當局強征房稅的群眾運動,揭露閻錫山的真面目。他接到黨支部交付的編寫、散發宣傳資料的任務后,十分激動。下課后便和同學們一起投入到傳單、標語的書寫和刻印工作中去。深夜,他為了驅除倦意,就用涼水沖頭,振奮精神后,繼續工作。這次斗爭最終取得重大勝利,閻錫山不得不下令取消征收房稅的決定。經革命熔爐鍛造的他很快成長起來,6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6年6月下旬,為更好地開展革命活動他返鄉秘密組織成立學聯,積極奔走提出中學生暑假回縣要求補助津貼的申請。7月上旬,他召集在太原、長治、臨汾、榆社等地讀書的回鄉學生在縣城關帝廟內開會,經推選正式成立由中共黨員領導的縣中等學校學聯,下設交涉津貼、清查貪污、助農抗稅、抵制洋貨4個股。在關帝廟掛起學聯牌子,貼上標語,會后游行示威,散發傳單,發表演說,在屯留縣造成很大影響。學生要求補助津貼的斗爭也取得勝利,給學生們巨大鼓舞。此后,他以屯留縣學聯的名義領導學生、農民為主的各種力量,開展反對貪官污吏、抗繳田賦雜稅的斗爭,培養吸收積極分子入黨入團,開展黨的活動。1927年1月,他由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從此由一個愛國者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

1928年2月,屯留縣黨組織遭到破壞,大部分黨員分散轉入地下斗爭。魏拯民轉移到榆社縣中學,邊讀書邊進行革命活動。他從未忘記理想信念。同年夏,他離開山西到北平,考入私立宏達學院學習并從事學生運動。他秘密地在同學中傳播革命思想,組織進步同學到前門、天橋、東安市場等繁華場所張貼標語,散發傳單,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反共反人民的罪行,鼓動人民團結起來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1930年5月,他與在北平讀書的屯留籍學生商討創辦屯留期刊《鋤耕》,他負責撰稿、印刷、裝訂、郵遞等工作。他在《鋤耕》上發表文章,以鋒利筆法和具體事實揭露屯留縣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欺壓百姓的樁樁罪行,申訴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每期《鋤耕》從北平秘密運回屯留散發時,群眾爭相傳閱,熱烈討論,一時洛陽紙貴。

勇于獻身的愛國主義情懷

隨著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步步入侵,革命活動的開展日益艱難。魏拯民認識到空有一腔愛國熱忱還遠遠不夠,決定拿起武器同人民一起抗擊日本侵略者。1930年11月,他按照黨組織指示進入國民黨在河南安陽的一所軍事干部學校學習。他刻苦學習軍事技術,并和一批進步青年組織讀書小組,審慎地進行革命宣傳工作。他曾在日記里寫道:“真正革命的人,做事要光明磊落,要做常人所不能做的工作,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要作空前絕后的為人類幸福的一樁偉大事業,必須在以前有充分的預備與準備,方可以有勝利之操、成功之可能。”

為了革命事業他甘愿奉獻一切。家人幾次去信告其妻子患重病,他都不忍荒廢課業回去探望。等到課業結束回到家中時,妻子卻已病故,他悲痛萬分。事畢,他又收拾好行囊帶著對妻子的愧疚與思念返校繼續完成學業。

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中央為加強對東北抗日斗爭的領導,陸續從關內選派黨、團員到東北工作。魏拯民一直渴望拿起武器同人民一道抗擊日本侵略者,黨組織批準了他的申請。1932年五六月間他赴東北先后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不久后,他引起了反動當局警憲的注意。他裝扮成工人搬進鐵路工廠女黨員董秀珍、劉壽山夫婦家里。白天繼續冒險深入工人區、平民區、學校、市郊基層黨支部指導發展組織、建立工會,晚上還要寫報告、起草文件、印刷宣傳材料經常忙得廢寢忘食,徹夜不眠。他遠離家鄉后為使家人放心,在給父母報平安的信中特意將一張自己和董秀珍母女的合影放入其中,讓父母認為他已在東北娶妻生子,了卻一樁心愿。此舉是黨組織為掩護其身份、躲避軍警憲特的跟蹤搜查特意而為,他父母卻信以為真。

他嘔心瀝血,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長期患心臟病和胃病,因環境惡劣、工作繁忙,病情日趨嚴重。但他始終以堅強毅力忍受著疾病折磨,從未向戰友們透露病情。同志們見他日漸消瘦才知他病情嚴重,都為他焦慮擔憂,而他總是神情自若地說:“病怕什么,不怕肉體病,就怕思想有病。”為了工作他從不顧及自己。同志們見他行軍時氣喘吁吁步履艱難,便為他做了一副擔架,他謝絕了,堅持拄著棍子走;同志們把繳獲的馬送給他騎,他叫警衛員用它馱傷病員。因翻山越嶺他幾次因心臟病發作昏迷過去。為了他的健康同志們有時會把繳獲的米面派人送些給他調劑伙食,而他總分享給大家一起食用。

滿腔熱忱的群眾路線楷模

中共滿洲省委為加強對東滿地區的領導,于1934年冬派魏拯民到東滿地區工作。他一赴任就深入汪清、延吉等縣游擊隊和游擊根據地了解情況,發現該地區在統一戰線工作中有“左”的關門主義傾向,未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抗日力量。當時有一個所謂的“民生團”,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東滿朝鮮族中策劃的反動組織,人數極少且未打入革命隊伍內部。但東滿特委在反“民生團”斗爭中卻因此錯誤地傷害了許多朝鮮族同志,造成許多冤假錯案,使東滿一大批干部、戰士蒙受不白之冤,甚至遭到打擊,嚴重影響了東滿地區抗日武裝斗爭的進一步發展。處理此問題時,他以一個政治家的睿智和遠見卓識,高舉民族團結的旗幟,把廣大朝鮮族同志從“民生團”陰影里解脫出來,使東滿黨組織的抗日武裝在這場危機后駛上正確航線。

1935年3月,魏拯民被委任為中共東滿特委書記。同年夏受滿洲省委的委派赴共產國際聽取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精神的傳達。他在捎給家鄉戰友的信中說:“五十六國代表歡聚一堂,群英聚集,萬分興奮。”特別使他振奮和鼓舞的是看到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不是孤立的,“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都在支持我們,都在關心著我們每個斗爭的勝利”。

1936年3月,魏拯民秘密主持召開東滿黨組織和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領導干部會議,決定將該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王德泰任軍長,他兼第二軍政委。會后,他倆率部向南滿開辟長白山抗日游擊區。抗聯二軍主要活動在朝鮮族居多數的東滿地區,指戰員大多是朝鮮族同志。魏拯民常對他們講,日本侵略者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敵人,漢、朝兩族要親密團結共同戰斗。為便于和身邊的朝鮮族戰士交流思想,他拜他們為師每天堅持學習朝語。1937年春節時,為讓他們歡度佳節,他還用罐頭盒作為壓制冷面的工具給他們做冷面吃,艱苦的環境下,大家相處的其樂融融。

率先垂范的領導作風

極端困難的自然環境,對抗聯戰士的身心都是極大考驗。冰天雪地的抗戰歲月錘煉了他政治上的深謀遠慮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更磨練出他率先垂范的領導作風。

隨著對日作戰的節節勝利,敵人不斷向東北增兵,對東北抗聯第一路軍實行更加殘酷的封鎖,從經濟、政治、軍事和思想上“圍剿”抗聯,甚至利用政治上的欺騙宣傳和誘降等手段,妄圖從抗聯內部進行分化瓦解,達到其“不攻自破”的目的。

在此嚴峻時刻,1936年6月底至7月初,在金川河里地區,魏拯民和楊靖宇共同主持召開了中共東、南滿黨和東北抗日聯軍一、二軍主要領導干部聯席會議(即河里會議)。組建東北抗聯第一路軍,楊任總司令,魏任政治委員。為提高部隊的政治思想素質、保持和提高戰斗力,他抓住戰斗間隙進行政治思想教育:“革命不能光靠勇敢和熱情,還要有政治頭腦、遠大理想。政治是武器,它不但能使我們進步,更能有力地打擊敵人??咱們向老鄉們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發動群眾起來打日本鬼子,這就是政治工作。每個指戰員都要是一名政治宣傳員。”在宿營地或密營里他常不顧疲勞和疾病折磨親自給大家上政治課,用通俗語言講述深刻的革命道理。他還親自編寫教材。在他編的《政治讀本》首頁上寫著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的一句話:“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有個干部見此,還興奮地向他建議:組織人抄寫,一班發一本,叫大家學習。為克服紙墨缺乏的困難,指戰員們把樺樹皮一片片剝下來當紙,把樹枝燒成炭條磨出尖來當筆,群策群力抄寫讀本。他為教戰士學習文化有時就在雪地上用樹枝寫字,還常給戰士們講黨的優良傳統、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

1938年5月,魏拯民兼任第一路軍副總司令,同年冬在樺甸縣頭道溜河密營里舉辦黨員訓練班,他親自給黨員講解黨的基本知識、如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他言傳身教,一路軍中的黨員思想覺悟普遍提高,成為部隊的核心和中堅。在他身邊工作的黨員干部思想政治素質普遍較高,他們戰斗中沖鋒在前,英勇殺敵,有的為民族解放事業獻出寶貴生命。因重視對軍隊政治思想建設和軍事技能的培養,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的隊伍不斷壯大,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成為東北抗日戰場上的主力軍。東北抗聯的經驗為當時全國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供了借鑒并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1940年2月楊靖宇犧牲后,魏拯民承擔了全面指揮重任。他懷著對敵人的滿腔怒火拖著病體頑強地走出密營。3月中旬,他在樺甸縣頭道溜河主持召開了中共南滿省委和一路軍干部會議,討論黨的工作和軍事問題。鑒于地方黨組織遭重挫,決定從軍隊中抽調部分干部轉到地方加強地方工作,將一路軍縮編為3個支隊繼續堅持在長白山區開展游擊斗爭,還決定由他繼續任南滿省委書記并接替楊靖宇統帥一路軍。雖然他已成為一路軍實際意義的總指揮,但他從未向組織上提出正式任命的要求。

長期緊張、艱苦、頻繁的戰斗,使其病情日益嚴重,他常忍受病痛折磨以頑強意志夜以繼日堅持工作。他以一個領導者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著戰士們,更激發了他們保家衛國報仇雪恥的雄心壯志。敵人原以為楊靖宇犧牲后一路軍將一蹶不振,但一路軍仍在英勇戰斗的事實使他們不得不承認:“楊靖宇犧牲后,魏拯民代彼指揮”,“甚至還全部消滅了我們一個團的討伐隊”。

因長期的艱苦環境,不斷的浴血奮戰,夜以繼日的工作,魏拯民積勞成疾。可他仍繼續頑強戰斗,特別是他全面指揮、統帥一路軍后,既要與日軍浴血奮戰,又要時刻與病魔作斗爭,即使病逝前夕上不了戰場,也用紙筆作武器在密營指揮。1941年3月8日,積勞成疾的魏拯民終究還是被病魔吞噬了生命。慷慨赴死易,從容守節難。他帶著疾病與敵堅持斗爭的抗聯精神感染了抗聯戰士,使東北的抗日烈火不但沒熄滅反而越燒越旺。

來源:《黨史文匯》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