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困:治國安邦的大事
——江澤民扶貧攻堅思想研究
消除貧困:治國安邦的大事
——江澤民扶貧攻堅思想研究
王均偉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之一。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始終把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作為重要任務,通過農村土地改革、城鄉社會主義改造、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改變了舊中國一窮二白、普遍貧困的面貌,解決了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到1978年改革開放時,全國8億多人中仍有2.5億人處于尚未解決溫飽的貧困狀態,約占當時農村人口的30%。
改革首先在農村突破,農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貧困人口依然不少。為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問題,黨和國家采取了很多措施。198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于幫助貧困地區盡快改變面貌的通知》,開始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全國范圍的扶貧工作。1986年4月,全國人大六屆四次會議原則批準國務院制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提出了在“七五”期間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設想。但1986年后的實際發展顯示,聯產承包責任制政策的減貧效應開始遞減,特別是1991年和1992年的遞減效應日益明顯,兩年間平均每年減少的貧困人口下降到250萬人左右。這表明再主要依靠落實農村政策的舉措扶貧,已經不適應新的情況。到1993年,全國還有8000萬農村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
從政策層面看,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其一,單純的生活救濟只能解一時困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二,資金使用上沒有突出重點難點;其三,一些幫扶舉措短期見效,但形成貧困戶對政府、對幫扶的依賴,自己沒有掌握必要的技能,沒有持續發展的能力,也沒有長期打算,很容易返貧;其四,隨著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在為貧困地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條件的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一是一些領導干部把主要的精力用在開發區、房地產、招商引資上,對貧困地區的關注減少;一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向比較效益高的地區、產業轉移的速度加快,人才、勞動力也是如此,造成貧困地區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利地位更加突出。
江澤民扶貧攻堅思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和發展的。
一
江澤民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對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始終高度關注。
1989年10月到1990年11月,江澤民先后到江西、云南、西藏、新疆、內蒙古、廣西等老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考察,對貧困地區的情況作深入了解。他提出,一定要下功夫抓好扶貧工作,幫助貧困地區解決溫飽問題。要重視開發式扶貧和科技扶貧,充分利用本地優勢,通過開發性生產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緟⒁姟度嗣袢請蟆1990年11月26日!1991年12月,他在貴州考察工作時指出:要繼續貫徹執行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經濟開發和建設的方針,通過發展經濟,幫助貧困地區擺脫貧困,逐步縮小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1992年8月,他在甘肅考察時提出:一部分經濟先發達起來的地區,等發展到一定程度和一定時候,就有責任在技術、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對尚未發達起來的地區給予積極的幫助和支持。國家要在這方面適時地加以倡導、組織和推動,目的是最終實現全國各個地區經濟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富裕!緟⒁姟度嗣袢請蟆1992年8月17日!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關于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第一次提出了扶貧攻堅的要求:“我國農村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要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必須切實解決貧困地區的問題!薄案骷夵h委和政府要繼續堅持扶貧開發工作‘分級負責、關鍵在省’的原則,進一步加強領導,穩定和加強扶貧開發工作機構,集中力量打好扶貧開發的‘攻堅戰’!薄尽妒拇笠詠碇匾墨I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90頁!1993年,中央決定將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改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專門領導扶貧工作的機構,從組織措施上加強了對扶貧工作的領導。
在廣泛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實際、多方征求意見的基礎上,1994年3月3日,江澤民在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作了《扶貧開發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地長期堅持下去》的講話,系統全面地闡述了扶貧攻堅思想。他指出:消滅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改革和發展的要求,也是維護穩定的重要條件。各地發展不平衡,有的快一些,有的相對慢一些,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關注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幫助這些地方盡快擺脫貧困,實現共同發展!皩嵺`說明,實行開發式扶貧,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商品生產,不僅能解決溫飽,而且可以脫貧致富。這樣,把國家的扶持同貧困地區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結合起來,立足當地實際搞開發性生產,效果很好。搞開發扶貧,是扶貧工作的一個根本性轉變,是一個重大創造,這個方針必須長期堅持。”【《江澤民思想年編(1989—2008)》,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150—151頁!
在這次會議上,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決定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從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力爭用7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全國農村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對“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江澤民給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是好的,是鼓舞人心的,關鍵是要有一股子攻堅精神,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扎扎實實地長期抓下去。”【《人民日報》1994年3月4日!
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推出“八七扶貧攻堅計劃”?
第一,這是由當時面臨的新形勢決定的。黨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我國面臨著一方面要加快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方面也要考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貧困落后地區可能受到的不利影響的新形勢。由于各種資源可能向發達地區和優勢產業集中,貧困地區的發展怎么辦?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一開始就認識到這個問題并積極主動地加以應對。1993年4月1日,他在經濟情況通報會上就提出了“如何解決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擴大和個人收入懸殊的問題”。同年6月14日,他在西北五省區經濟工作座談會上又指出:地區差距雖然是發展中的一種經濟現象,但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為了防止東西部地區差距過分拉大,國家在推行傾斜性發展戰略的同時,已經采取和正在采取一些措施縮小這種差距!緟⒁娊瓭擅瘢骸墩撋鐣髁x市場經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頁!慷鲐毠杂媱澱沁@些措施中的重要一項。
第二,這是由當時面臨的新任務決定的。1990年,我國完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一步,基本解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開始向第二步即建設小康社會前進。小康目標是一個經濟社會全而發展的目標,不僅要看經濟總量和全國的人均收入,還要看是否基本消除了貧困現象。這就必須促進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如果不能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一部分人很富裕,一部分人溫飽難繼,就談不上全國小康且標的實現。江澤民明確指出:“實現扶貧攻堅目標,到本世紀末基本解決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必須完成的最艱巨的任務之一!薄窘瓭擅瘢骸墩撋鐣髁x市場經濟》,第319頁!
第三,這是當時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需要。1994年初,中央確定了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即“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這20個字的方針概括起來就是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而“貧困往往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政治動蕩和社會不穩定的重要根源”【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448頁!俊T谪毨У貐^,由于群眾生活困苦,潛伏著不少不穩定因素。比如農村黨組織在群眾中沒有威信,有的地方宗族勢力、各種非法宗教勢力乘虛而入,影響基層政權的穩定。一些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的貧困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影響了民族團結、邊疆鞏固,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加快貧困地區發展步伐,解決8000萬貧困人口脫貧,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的政治問題,是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正是從這樣一個戰略的全局的高度,黨中央對扶貧攻堅戰格外重視。
第四,這也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當時的國際形勢。消除貧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中國作為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居世界前列的大國,必須在消除貧困方面做出更大努力,才能在國際事務上說話更有分量,更有公信力。再者,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后,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屢屢以人權為借口,在各種國際場合向中國發難。中國如果能夠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集中解決8000萬人口的溫飽問題,保障他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將是對西方敵對勢力在人權問題上制造的種種謬論和謠言的有力回擊。
“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提出,使扶貧工作從部門和地區的局部工作上升到全黨、全國跨世紀發展戰略的高度。
二
在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7年間,江澤民多次進行專題考察調研、作出批示,并在相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江澤民扶貧攻堅思想,正是在領導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實踐中逐步豐富和完善起來的。
江澤民扶貧攻堅思想的主要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扶貧工作的意義進行了新的闡發。江澤民是從社會主義本質、黨的根本宗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領導扶貧工作的。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因此,在整個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都必須努力使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群眾共同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江澤民指出;“我們搞社會主義,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和貧窮,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一部分人富起來,一部分人長期貧困,也不是社會主義!薄暗奖臼兰o末,建國半個多世紀了,如果還有幾千萬人吃不飽飯,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薄尽督瓭擅裎倪x》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9頁!恳虼,“我們黨和國家開展扶貧開發,努力解決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個重要體現”。【《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8頁!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始終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貧困地區,人民群眾最盼望、最著急的就是吃飽穿暖,進而過上比較富裕的日子。“幫助貧困群眾實現這個愿望,是黨的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最實際的體現!薄窘瓭擅瘢骸墩撋鐣髁x市場經濟》,第450頁。】“在貧困地區,要把解決群眾的溫飽問題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有什么問題比貧困群眾吃不飽、穿不暖更大呢!”【《人民日報》1996年11月6日!恳虼,“全黨同志都要從堅持黨的宗旨的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都要把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義不容辭地完成好。”【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451頁!
改革、發展、穩定,好比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棋盤上的三著緊密關聯的戰略性棋子,每一著棋都下好了,相互促進,就會全局皆活;如果有一著下不好,其他兩著也會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是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越是貧困的地方,越容易積累矛盾。如果幾千萬人口長期不能解決溫飽問題,一個國家就難以長期保持社會穩定。我國的貧困縣,多數分布在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在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如果部分群眾溫飽問題遲遲不能解決,生活困難的局面長期不能得到改善,就會積累起不穩定因素,勢必影響民族團結和邊防鞏固,以至影響全國的安定。“中央反復強調,加快貧困地區的發展,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就是因為它直接關系國家的安定團結和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高度,深刻認識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意義!薄窘瓭擅瘢骸墩撋鐣髁x市場經濟》,第453頁。】
(二)深入回答了扶貧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第一,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問題。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主要依靠市場配置資源,激發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經濟效率,加快經濟發展,是在發展水平較低的背景下的必然選擇。因此,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是抓住了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但是,在注重效率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社會公平問題,“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要追求資源配置的效率目標,也要兼顧公平原則,更要對貧困地區采取有效的扶持政策。”【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166頁。】“社會主義應當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也應當實現資本主義難以達到的社會公正。從根本上說,高效率、社會公正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質決定的。”【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137頁!繌亩唐诳矗赡芡度胴毨У貐^的資金不如投在沿海發達地區產生的經濟效益高,但從長遠看,這種投入將會產生更大的效益。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中國經濟從短缺轉變為結構性過剩,中國發展要向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轉移!皩崿F扶貧開發的戰略目標,并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必將有力地促進開拓國內市場,把潛在的市場需求變為現實的市場需求,大大增加經濟增長的空間和活力。”【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451-452頁!扛匾氖牵谟袃蓛|多人口的西部地區,絕大多數農民剛剛實現低水平的溫飽。如果在國家幫助下他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進一步提高,就會成為擴大內需巨大的拉動力量。廣大中西部地區在交通、通訊、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上也有很大的需求。加大中西部地區扶貧開發的力度,不僅可以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而且對于擴大內需、促進全國經濟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扶持貧困地區與扶持貧困群眾的關系問題。扶貧目標的確定,直接關系著扶貧成效。1986年—1993年間,國家主要以貧困縣為扶貧對象,幫助貧困地區增強“造血”功能。隨著貧困人口的大幅度減少,特別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后,這種以縣為扶貧對象的辦法,導致了三個方面的問題:重點不夠突出,責任不夠明確;扶貧資金在貧困縣各級政府的中間環節挪用現象日益嚴重;在比較效益驅使下,扶貧資金用于商業、工業、建設等開發性項目增多,用于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相對減少。鑒于這種情況,江澤民指出,一方面,要繼續堅持實行以省為主的扶貧工作責任制,做到任務到省、責任到省、權力到省、資金到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對貧困地區、貧困縣也要層層實行責任制,以縣為扶貧攻堅的基本指揮單位。另一方面,“各項扶貧工作都要狠抓落實,逐一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幫助每個貧困戶制定切合實際的解決溫飽的措施”【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453頁!俊K麖娬{:“能否實現貧困地區的脫貧目標,取決于能否解決貧困村、貧困戶的問題。因此,這場扶貧攻堅戰必須一個村一個村地打,一戶一戶地幫。要確保重點,不能把有限的資金到處撒胡椒面。要以貧困村為重點,以貧困戶為對象,把扶貧任務分解到村,把扶貧措施落實到戶,做到‘真扶貧,扶真貧’!薄窘瓭擅瘢骸墩撋鐣髁x市場經濟》,第561頁!克蟆氨仨毎逊鲐氋Y金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減少一切可能消耗扶貧資金的中間環節”【《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254頁!。
實現由主要扶持貧困地區轉向以省為責任主體、以貧困縣為基本指揮單位,扶貧資金直接入戶、扶貧政策落實到戶,這是扶貧工作的一個戰略性轉變,提高了資金、項目、政策的針對性和可行性,對完成攻堅計劃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政府和社會幫扶與自力更生的關系問題。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解決溫飽問題,是黨和政府的重要任務,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毫無疑問,“各級黨政機關都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幫助貧困地區搞好開發和建設”【《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555頁。】。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就是這種責任的具體體現。同時也要看到,外部的幫助盡管十分必要,但從根本上說,這種幫助只有和貧困地區群眾的艱苦努力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最大效用。正如江澤民所指出的那樣:“一個貧困的地方,要改變貧窮落后面貌,需要國家的扶持和社會有關方面的幫助,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當地干部群眾自身的努力,靠干部帶領群眾苦干實干。離開了這一條,再多的扶持也難以奏效,再優惠的政策也難以發揮作用。這是已經脫貧地方的根本經驗,也是一些地方雖經長期扶持仍然山河依舊的主要教訓!薄窘瓭擅瘢骸墩撋鐣髁x市場經濟》,第322—323頁!恳虼,要在貧困地區干部群眾中大力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克服無所作為的思想,克服單純等、靠、要的思想!靶腋2粫䦶奶旖怠,與其苦熬,不如苦干。不干,一點希望也沒有。這個思想觀念一定要在貧困地區干部群眾中牢固地樹立起來。
第四,攻堅戰與持久戰的關系問題。到2000年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是我們黨和政府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并向世界作了宣告。這個戰略目標必須實現。這是攻堅之戰,也是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的體現。因此,江澤民要求“貧困地區要把打好扶貧攻堅戰作為中心任務,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中心,服務這個中心”。“解決貧困群眾的溫飽問題,是扶貧攻堅階段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務,必須擺在第一位來完成!薄窘瓭擅瘢骸墩撋鐣髁x市場經濟》,第453頁!康牵瓭擅褚捕啻螐娬{,扶貧開發是貫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過程的歷史任務,攻堅戰取得的只是階段性的勝利,要繼續解決剩余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鞏固已有扶貧成果,在穩定解決溫飽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使貧困地區群眾與全國人民一起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還需要全黨全國進行鍥而不舍的長期的奮斗。
(三)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消除貧困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概括地說,就是擺正位置、找準路子、抓好班子。
關于擺正位置。江澤民指出:“能否打勝扶貧攻堅戰,關鍵是把扶貧工作放在什么位置,投人多大力度,黨政第一把手是不是真抓實干,能不能把各方面力量組織起來,形成強大合力。”【《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560頁!拷瓭擅窈忘h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視和強調扶貧問題,就是因為它事關重大,而且時間緊迫’,任務艱巨。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關系到“九五”計劃目標的全面實現,關系到整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和長期穩定,關系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這不僅是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因此,江澤民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要負責人要關心扶貧、過問扶貧,把扶貧作為關心群眾疾苦和密切黨群關系的一件大事來抓!薄案骷夵h委和政府的主要負責人要統籌全局,重點抓好薄弱環節,要經常到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去,同群眾談談心,做些調查研究,親自幫助那里的干部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167頁。】根據這樣的要求,中央確定,扶貧攻堅要層層實行黨政第一把手負責制,每個省區,每個地市縣,現在有多少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人口,每年解決多少,都要有具體的年度計劃。扶貧計劃確定以后,每年要進行檢查。每個地方扶貧攻堅計劃能不能如期實現,由當地黨委和政府負責,首先由黨政第一把手負責。
關于找準路子。江澤民指出:“走開發式扶貧的路子,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才能穩定地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薄窘瓭擅瘢骸墩撋鐣髁x市場經濟》,第320頁!块_發式扶貧道路,概括地說,就是:政府主導、社會動員,立足發展、堅持開發,因地制宜、綜合治理,自強不息、艱苦創業。實踐證明,走開發式扶貧的道路,把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自身努力同國家的扶持結合起來,通過積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依靠科技進步切實抓好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提高糧食自給水平,積極開發當地資源,發展商品生產,改善生產條件,增強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發展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促進農業剩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多方面增加農民收入,這是擺脫貧困的根本出路。
關于抓好班子。完成扶貧攻堅任務,關鍵在干部。江澤民指出:“貧困地區各級領導班子必須團結堅強,要特別能夠打硬仗、打苦仗。尤其要注意把那些對群眾感情深、事業心強、不怕艱苦、樂于奉獻的干部選進領導班子!薄尽督瓭擅裎倪x》第3卷,第255頁。】他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抓好貧困地區領導班子的途徑:第一,要選配好貧困縣、鄉領導班子,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好、有責任心、有干勁、有開拓精神的年輕干部擔任貧困縣、鄉的主要領導職務。要舍得把最強的干部派到最窮的地方去。同時,要加強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村級組織建設!敖o錢給物,更要幫助建一個好支部。”這是解決貧困村問題的治本之策。第二,貧困地區的各級干部要牢固地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人民同甘共苦的思想,牢固地樹立帶領群眾長期奮斗、立志改變面貌的思想。干部的作風怎么樣、干勁怎么樣,關鍵在于有沒有這種思想。在貧困地區工作,條件差,困難大。黨把你派到那個地方,就是希望你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干,和那里的群眾一道,同心協力,盡早地結束那里貧窮的歷史。這是黨的囑托,也是群眾的期待。要穩定貧困縣、貧困鄉的干部隊伍。要制定一套激勵機制,鼓勵在貧困地區的同志安心工作。干部安心,群眾就有信心;干部帶頭苦干實干,群眾就能移山填海。第三,對貧困地區領導干部考核,要把當地群眾是否真正脫貧、脫貧進度快慢作為主要標準。
三
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強領導下,按照江澤民扶貧攻堅思想確定的基本原則,“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
從1994年到2000年,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大力推動下,經過7年努力,“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目標基本實現,全國貧困人口從8000萬下降到3000萬,貧困人口占農村人口比重從8.72%下降到3%左右。592個國家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648元增加到1339元。國家級貧困縣的農業、工業、糧食、農民人均收入比全國同期增長的幅度分別高出4.4%、3.2%、0.70/0、3.2%。累計興修基本農田6012萬畝,新增公路(含初級公路)32萬公里,架設輸變電線路36萬公里,解決了5310萬人和4836萬頭大牲口的飲水問題。通電、通路、通郵、通電話的行政村分別達到95.15%、89%、69%、67%,接近全國農村的平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顯著進展,適齡兒童輟學率從20%下降到6.5%,95%的行政村能夠聽到廣播、看上電視。中國貧困人口占世界貧困人口的比例,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4下降到1/20(同期世界貧困人口,從10億增加到13億)!静稍L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原專職副組長兼國務院扶貧辦主任楊鐘記錄,2007年10月12日!
1999年,世界銀行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對中國的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全面考察,并在《中國:戰勝農村貧困》的報告書中這樣評價:“1978年以來,這種努力(指扶貧開發)比其他發展中國家所做的努力要成功的多”,“在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上所取得的成就舉世公認,即使用國際標準衡量,也同樣證明,中國的貧困問題確實得到很大緩解!甭摵蠂_發計劃署認為,中國扶貧開發的成就,為發展中國家,甚至整個世界提供了一種模式。
我國扶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
第一,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個重要體現,極大地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
第二,通過扶貧攻堅解決了數千萬人的溫飽問題,表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國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扶貧攻堅取得的成就,不僅是對世界人權事業的重要貢獻,也為我們開展國際人權斗爭、反對西方反華勢力干涉我國內政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三,扶貧攻堅取得的成就,為保持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為促進民族團結、保持邊疆安定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
第四,扶貧攻堅中廣大干部群眾表現出來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成為我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的生動教材,是全國各族人民繼續為推進改革開放而不懈奮斗的精神財富。
“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偉大實踐,也為新世紀我國繼續推進扶貧工作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
堅持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在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同時,大力倡導和推動先富幫助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戰略方針,也是我們緩解和消除貧困的必由之路。這是我國扶貧攻堅取得成功的根本經驗。
從政治的、戰略的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把扶貧開發擺上重要位置,納入國家和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制定有利于貧困地區休養生息、解決溫飽、加快發展的優惠政策,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努力增加扶貧投入。
堅持從實際出發,勇于探索,揚長避短,找到能夠發揮當地優勢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實事求是地確定扶持的標準、范圍和對象,明確扶貧開發的目標和任務,從解決貧困人口溫飽這個最緊迫的問題人手,量力而行,突出重點,集中扶持。
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積極引導貧困地區群眾在國家必要的幫助和支持下,開發當地資源,發展商品生產,改善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通過發展生產力,提高貧困農戶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堅持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充分發揮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自強不息,不等不靠,苦干實干,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改變貧窮落后面貌。
采取綜合措施推動扶貧工作全面、可持續發展。實行扶貧開發與智力開發、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大力發展教育文化事業,注重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貧困地區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將扶貧工作納入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把扶貧開發與計劃生育、資源保護、生態建設相結合,既保證貧困人口的脫貧,又保證貧困地區的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努力開創和諧發展之路。
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通過定點扶持、對口幫扶、經濟合作等多種方式,支援貧困地區的開發建設,在全社會形成扶貧濟困、團結協作、互助友愛的良好社會風尚。
在扶貧領域大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的扶貧工作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是不容置疑的。同時也要看到,消除貧困是維護人類生存權的首要任務,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因此,也需要積極發展和擴大與包括世界銀行在內的國際組織的合作。
〔作者王均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北京100017〕
(來源:《黨的文獻》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