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毛澤東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一個歷史任務的實現

作者:    發布時間:2013-12-27   
分享到 :

澤東與民族復興第一個歷史任實現

李捷

【核心提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兩大歷史任務。圍繞著這兩大歷史任務,先后形成兩條正確道路,一條是具有中國特點的民主革命道路,一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對具有中國特點的民主革命道路的艱苦卓絕的探索中,毛澤東抓住不同的歷史機遇,成功地闖過五大關口。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兩大歷史任務。圍繞著這兩大歷史任務,先后形成兩條正確道路,一條是具有中國特點的民主革命道路,一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對具有中國特點的民主革命道路的艱苦卓絕的探索中,毛澤東抓住不同的歷史機遇,成功地闖過五大關口。

第一,闖過道路關,開辟中國革命道路。

192799,毛澤東領導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然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很快就失敗了。919日晚,毛澤東在湖南瀏陽縣的里仁學校主持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討論起義失敗后工農革命軍的行動方向問題,決定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尋求落腳點。這次轉兵,奠定了毛澤東開辟中國農村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的起點。

在隨后的幾年里,毛澤東系統總結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成功實踐,先后形成《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作于192810月)、《井岡山的斗爭》(作于19281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于19301月)等著作,系統論述了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論述了中國革命在農村點燃的星星之火遲早會變為迎接全國革命高潮的燎原之勢的歷史必然,基本上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

第二,闖過戰爭關,形成武裝斗爭法寶。

井岡山,不僅是毛澤東開辟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地方,也是毛澤東比較系統地展開軍事斗爭實踐的第一個舞臺。他和朱德共同總結提出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字訣。

毛澤東十分看重十六字訣,認為紅軍后來的全部戰略戰術和作戰原則都是從這里發展出來的。他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里這樣說:“這個十六字訣的軍事原則,立三路線以前的中央是承認了的。后來我們的作戰原則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到了江西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時,‘誘敵深入’的方針提出來了,而且應用成功了。等到戰勝敵人的第三次‘圍剿’,于是全部紅軍作戰的原則就形成了。”

第三,闖過贏得抗日戰爭勝利關,形成統一戰線法寶。

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前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國內主要矛盾。在這個關乎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毛澤東果斷地確定并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不但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而且成功推動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力量的大發展。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間,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帶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具有很強的兩面性。19411月發生的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就是這種兩面性的集中表現。起初,毛澤東提出要做好最壞的準備,甚至要準備出現第二個“四一二”反革命事變。隨后,經過“軍事上取守勢、政治上取攻勢”的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斗爭,使得國共兩黨的政治對比發生了有利于我的變化,“形成了國共力量對比發生某種變化的關鍵”。

經過整個抗日戰爭的實踐,毛澤東系統地驗證了中國廣大的中間階層乃至統治階級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特性,掌握了中國各階級在中日民族戰爭中的政治底線,從而為統一戰線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策略基礎和理論基礎。毛澤東對統一戰線的運用,也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第四,闖過農村建黨關,形成黨的建設法寶。

大革命失敗以后,革命根據地在農村,革命道路發展的中心也在農村。這就遇到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如何在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的汪洋大海里建設一個具有廣大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先進政黨。

192912月發表的《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文,是毛澤東黨的建設理論的奠基之作。從此,高度重視黨的思想建設,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就成了毛澤東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的一大特色。

1942年開始的全黨整風,在黨的建設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一頁。在這次整風中,毛澤東提出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把整風運動的聚焦點放在整頓黨的作風上。通過延安整風,逐漸培育起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還創造出整風這種實行馬克思主義自我教育的好辦法。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在中國的獨創。

第五,闖過中國革命決戰決勝關,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國民黨發動的全面內戰爆發以后,毛澤東精心組織了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重點進攻的軍事斗爭,并抓住時機指揮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中原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防守的態勢,直接轉入戰略進攻,將戰爭深入到國民黨統治區域內。隨后,又抓住敵我力量對比的關鍵時刻,組織實施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將國民黨軍主力聚殲于長江以北,為渡過長江、占領南京、解放全中國創造了條件。

與此同時,國民黨統治區域也爆發了反內戰、反饑餓的罷工、罷課和游行示威,各民主黨派紛紛發表聲明,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國統區第二條戰線的形成,表明國民黨政權已處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隨后,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適時提出“五一口號”,號召各革命階級準備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為創建新中國做實際的準備。

解放戰爭時期,是毛澤東思想爐火純青、最為成熟、最為自如的時期,為中國革命的徹底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正如鄧小平所說:“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這是公允之論。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12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