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貢獻研究述評
劉少奇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貢獻研究述評
金春明 王新堂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位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歸納的毛澤東思想六個方面內容之首。這個理論也是中國共產黨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而作出的重要貢獻之一。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其中,毛澤東作了最杰出的貢獻,劉少奇也是作了重要貢獻的黨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緊緊把握住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大方向,從中國革命的社會歷史特點和中國革命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特殊地位的高度,論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極端重要性;他較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強調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反對教條式地機械搬用馬列主義的某些原則和詞句;他重視群眾、深入群眾、依靠群眾特別是工農大眾,教育干部充分認識工農大眾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和決定革命前途與命運的力量;他從工人運動和白區工作的革命實踐中,較早地領會到無產階級領導權的重要性等等。因此,在研究新民主主義理論問題時,對劉少奇的貢獻進行專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
從已收集到的材料看,對該專題的研究是從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為劉少奇平反以后開始的,但到目前為止,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顯然遠遠落后于其他專題。據統計,在國內報刊上發表的專門研究這個專題的論文有20多篇,而專著則沒有一本;談到這個問題的理論著作有四五本,但多是簡略帶過,語焉不詳。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專題的研究現狀與它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地位是不相稱的。
目前看到的有關這個專題的為數不多的論文中比較有分量的有:張靜如的《劉少奇同志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體系形成的貢獻》①、宋士堂、李德茂的《劉少奇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若干貢獻》②。兩篇文章都是為了配合《劉少奇選集》上卷的出版而發表的學習、宣傳文章。此后,就很少看到專門研究這個專題的文章發表。
1988年后,陸續出版了幾本綜合研究劉少奇理論貢獻的專著。如:馮毅的《劉少奇革命實踐和思想研究》③、王愛玲等的《劉少奇的思想概述》④、陳君聰的《劉少奇的思想理論研究》⑤、王作坤等的《劉少奇的思想論稿》⑥、金春明等的《劉少奇與毛澤東思想》⑦等。在這幾本專著中,均沒有劉少奇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貢獻的專門章節或題目,雖有所涉及,但比較簡略概括,缺乏展開的全面的論述。
二
按照劉少奇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貢獻這個題目的要求,應該主要是對這一理論體系及其基本內容如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動力、對象、道路和步驟等作總體上的評述。但是,目前尚沒有作這樣總體分析的研究文章,因此,也就沒有辦法作總體上的評述了。
從研究的實際情況出發,目前已發表的論著中,談到劉少奇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劉少奇對中國社會各階級作了基本上正確的分析,明確地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領導權問題
有的論者指出:“通過積極從事工人運動的革命實踐和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少奇同志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特別是對工人階級的偉大歷史作用的高尚和革命品質,逐步地加深了認識,尤其是在參與領導五卅運動之后,他的思想認識產生了一個飛躍,從而對工人運動作出了科學的總結,對中國社會各階級作出了正確的分析。”⑧這一飛躍集中表現在,劉少奇1926年3月在廣州洋務總工會歡迎會上的講話和同年5月在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上所作的《一年來中國職工運動的發展》的報告中。有的論者對此評價甚高,認為“少奇同志在我黨歷史上并不是最早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的人;但是,他在黨的早期能將工人階級革命斗爭的實踐,提升到理論的高度,如此明晰地肯定工人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地位,透徹地闡明工人階級的高尚品質和偉大力量,卻也是難能可貴的。”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還處于萌芽階段的時候,劉少奇同志就為它的形成作出了貢獻。”10
(二)劉少奇關于白區工作的理論、方針和策略的創造性貢獻,給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增添了新的內容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劉少奇大部分時間在白區從事地下工作。他一面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領導職工運動和群眾工作,一面在繁忙中從事理論工作,把實踐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加以總結提升,撰寫了不少重要理論著作,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包括對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科學分析,爭取無產階級領導權的重要意義和實現條件的論述,白區工作同農村武裝斗爭的關系等等。
有的論者認為:“中國革命始終存在農村和城市兩大戰場,當確定必須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道路的時候,自然需要回答白區工作如何進行的問題。所以,應該說,白區工作方針是中國革命道路問題的一個內容,是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組成部分。在這方面,劉少奇同志的貢獻是杰出的。”11有的論者強調:“少奇同志這個時期的思想與毛澤東等同志所確定的戰略思想是一致的,與他們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相通的。”12
總之,“少奇同志關于白區工作的思想理論,同周恩來同志關于白區工作的思想理論一起,為全黨關于白區工作的基本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礎,并成為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一個重要方面,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13
(三)劉少奇在黨的建設方面富有特色的理論貢獻,是構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和嶄新內容
劉少奇一貫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經驗,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其理論貢獻是多方面的,內容是豐富的。這些是研究者所公認的。
有的論者認為,毛澤東的《〈共產黨人〉發刊詞》側重于黨與統一戰線、武裝斗爭的關系方面的分析,而對如何加強黨自身的建設方面則沒有展開論述。劉少奇恰恰彌補了毛澤東的不足,對黨自身如何建設的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在理論上有突出的建樹。劉少奇抓住黨的建設中的一個根本問題,即思想建設問題,作為研究的中心,就共產黨員如何加強理論素養和實際斗爭鍛煉,在實踐中改造世界觀,確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正確地對待黨內是非和斗爭等問題,作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系統闡述。這些都是黨的其他領導人很少論及的。
有的論者認為,劉少奇“首次全面系統闡明共產黨員必須進行思想、理論、意識修養和增強黨性鍛煉的道理。”“首次全面系統闡明了正確開展黨內斗爭的這一重大問題”。“對黨員修養的必要性、修養的內容以及修養的途徑和方法等問題,都作了全面系統的回答。應當說,這在馬克思主義黨建史上還是一個創舉。”14
(四)在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和步驟的分析判斷上,劉少奇也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有的論者指出,劉少奇在1936年底,就明確指出中國現時的革命還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民主革命”,“是為社會主義而斗爭的第一步”。1940年底,他在《論抗日民主政權》等著作中,對中國民主革命的性質、任務和前途,作了通俗論述,指出“現階段中國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抗日根據地的民主政權,“既不能是資產階級專政,也不能是無產階級專政”,“而只能是“革命各階級聯合的民主專政”,等等。“這些富有特色的見解,增添了新的光彩,對后來新中國的建設也有著重要意義。”15
(五)劉少奇對革命統一戰線的理論探索,是他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貢獻的一個方面
劉少奇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狀況,對于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進行了理論上的探索和實踐上的努力。他在《關于白區職工運動的提綱》一文中指出,在有國民黨黃色工會的工廠和企業中,要利用黃色工會來團結和組織工人,積累革命力量,“在反對資本家、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及賣國賊的口號下,我們在黃色工會中要與各派的工人及其領袖建立統一戰線,特別是行動的統一戰線。”16有的論者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關于工人階級內部統一戰線最早的論述。17
如何正確處理資產階級的問題,是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的一部分。有的論者認為,1936年11月,劉少奇在《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原則》一文中指出:“十年來國民黨統治中國在各方面的破產,小資產階級重新轉入革命陣營,一部分民族資產階級與許多社會的上層分子參加民族解放運動,統治階級營壘內部表現出了極大的動搖”;在日本帝國主義企圖滅亡中國,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情況下,“民族利益是包含著社會各階級的利益”。這些論述和分析,為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提供了理論依據。18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誰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問題。歷史經驗證明,當中國共產黨主張與資產階級聯合時,某些黨員甚至領導人往往在思想上容易忽視階級之間的根本對立和矛盾而犯右傾錯誤。在由誰來領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問題上,有些同志也表現出右傾的思想,即:忘記了歷史的教訓,忽視國民黨的反動階級本質,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或忽視統一戰線領導權的斗爭,取消無產階級的獨立性,放棄與停止對抗日同盟者的批評和斗爭,放棄對工農群眾的獨立組織和教育,放棄對軍隊的爭取和領導。一些文章認為,劉少奇批判了這種右傾錯誤觀點,指出了其嚴重危害性,從理論上論證了無產階級爭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如何實現無產階級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問題,如何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等問題。這些論述,解決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根本原則問題。19
(六)劉少奇關于抗日游擊戰爭的理論和策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是對新民主義革命理論的重要貢獻
七七事變后,劉少奇親臨華北戰區,指導抗戰。他雖然缺乏長期指揮革命戰爭的軍事實踐,但觀點正確,認識敏銳,又富于理論修養,在總結這個時期的初步經驗的基礎上,很快撰寫出《抗日游擊戰爭中的若干基本問題》等論著,明確肯定了游擊戰爭將是中國共產黨對日作戰的主要形式。有的文章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劉少奇同毛澤東在認識上完全一致,以后經過毛澤東進一步闡述,成為毛澤東軍事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
有的論者指出,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后,劉少奇出任中原局書記,以后又任新四軍政委和華中局書記,在這期間,他正確地處理了在同敵、偽、頑的三角斗爭中堅持和發展抗日游擊戰爭的問題,正確地處理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階級斗爭問題,創造性地解決了在統一戰線條件下進行抗日游擊戰爭的許多理論、方針和策略問題,對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作出了杰出貢獻。21
三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客觀需要的變化,人們把對中國革命理論研究的重點和熱點逐步轉換到社會主義時期,著重研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問題,研究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正確的。但是這絕不等于說,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可以不必重視,不再需要研究了。恰恰相反,對已經過去的歷史階段的理論的深入鉆研,對于了解中國革命理論的歷史發展并發揮其繼承和借鑒作用,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具體地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包括劉少奇),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第一個重要理論創造,也是對列寧早在20年代之初對遠東各國共產黨人提出的完成共產主義書本上沒有講到過的光榮而艱巨任務的一份可以獲得高分的答卷。如果講有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新民主主義論是首創,那么,以后的各項理論創造一直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則都是它的繼承和發展,半個多世紀,一脈相承。
毛澤東在著名的《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中,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時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又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22馬列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既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的思想指導路線,又是中國革命理論發展的基本道路和唯一正確的方向。過去如此,現在如此,今后也必然如此。這個基本方向必須堅定不移。而認真深入地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就能夠使我們從過去的理論創造中加深對這一正確道路和方向的認識,堅定沿著這個正確道路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創建,并不是輕而易舉的。從黨的成立到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發表為標志的這一理論體系之完成,將近20年的時間,歷經曲折,勇敢創造,反復探索,飽嘗艱辛。對這一理論作出貢獻的老一輩革命家,雖然基本道路、方向是相同的,但每個人又有自己的特點。其中劉少奇的研究重點和論述方面,既不同于毛澤東,又不同于周恩來。除毛澤東外,劉少奇探討的理論領域可以說是最多的,涉及的方面也是最多的。認真而仔細地研究每一位老一輩革命家理論貢獻的內容和特點,不僅可以使我們掌握理論體系的全貌,汲取理論創造過程中的經驗教訓,而且可以從每一位創造者身上學習到很多他們特有的東西,從革命精神,崇高品質,一直到具體的研究方法。這些無疑都是中國革命理論發展史的寶貴財富,也是今日理論工作者的最好榜樣和鑒戒。
(三)中國的民主革命作為一個歷史階段早已成為過去,但歷史是連續的,今日中國是昨日中國的發展,今日中國的社會構成是昨日中國社會構成的發展和演變而成的。因此,了解昨日中國之社會構成、政治狀況、革命對象和動力,革命任務完成的情況及其演變的歷史進程,對于深刻認識今日之中國國情,無疑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不了解新民主主義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理論和實踐,就難于了解今日中國的各民主黨派存在之歷史依據和重要性;難于了解今日之愛國統一戰線和政治協商會議制度之必要性;不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對中國資產階級分為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類的判定,就難于了解臺灣問題的深刻歷史根源及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可能性;不了解對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分析,也就難于深刻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發展私人企業之必要性等等。這就是說,今日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上邊一番議論似乎離本專題的要求遠了一點,但轉念一想似也未必。因為如果人們對研究整個新民主主義理論的興趣也日益淡漠了,那么又怎么可能去專門研究劉少奇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貢獻呢?只有從總體上提高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研究的重視,才會兼及對這一理論的每一個貢獻者的研究。
就對劉少奇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貢獻的研究而言,十幾年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無可諱言,與劉少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和他所作出的貢獻相比,顯然是很不相稱的;與對毛澤東、周恩來的有關研究相比,無論是從廣度上或是深度上,都是相差較遠的。當然,這里有著歷史原因。但正因為如此,更應該切實加強對劉少奇理論貢獻的研究,特別是要加強對劉少奇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貢獻的研究。
這里,我們提出兩點建議:
(一)加強對劉少奇與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比較研究。如前已述,每一位老一輩革命家對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貢獻各有其特點,方向相同,各有側重。應該加強對他們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思想的比較研究。如:劉少奇與周恩來關于白區工作理論的比較研究;劉少奇與毛澤東對中國社會各階級,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前途等的分析的比較研究;劉少奇與毛澤東對于“三大法寶”理論貢獻的比較研究,等等。加強比較研究,既可以使我們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全貌,也可以得到老一輩革命家研究中國問題方法論上的啟示,還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他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歷史地位的理解。
(二)劉少奇特別突出的貢獻在于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方面,這不僅在中國黨內是突出的,在國際共運史上,也是有相當地位的。因此,有必要重點加強對劉少奇對黨的制度建設理論貢獻的研究。注重從思想上建黨,是劉少奇黨建理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劉少奇對黨建理論的一大貢獻。從目前研究的情況看,研究劉少奇關于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的文章居多,這無疑是必要的。但相對來說,對劉少奇關于黨的制度建設的研究文章偏少,這不能說不是一個缺憾。事實上,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劉少奇對黨的制度建設就有獨到的理論建樹,突出地體現在他對于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以及如何在黨內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詳細論述之中。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看,在如何正確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問題上,是有過不少教訓的;黨的一些失誤,大都與民主集中制得不到切實、正確的貫徹執行有直接的關系;如何正確地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問題在今天也不能說就完全解決好了。因此,結合歷史實踐,認真研究劉少奇關于民主集中制問題的理論,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把民主集中制作為黨和國家基本組織制度的國家來說,其現實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注 釋:
①10、11 張靜如:《劉少奇同志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體系形成的貢獻》,《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2年第3期。
②⑧⑨、12、13、14、15 宋士堂、李德茂:《劉少奇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若干貢獻》,《黨史研究》1982年第3期。
③ 歷史教學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④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⑤ 華夏出版社1988年7月版。
⑥ 吉林大學出版社1990年9月版。
⑦ 重慶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16《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39頁。
17華毅、孔林山:《劉少奇關于統一戰線的理論和實踐》,《劉少奇和他的事業》,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7月版,第65—66頁。
18、19陳君聰:《劉少奇的思想理論研究》,華夏出版社1988年7月版,第153頁、167頁。
20、21王愛玲、丑立本:《劉少奇對抗日游擊戰爭理論和策略的貢獻》,《黨史研究》1982年第6期。
22《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795頁、7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