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華澤:堅持實事求是——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筆記
邵華澤
讀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印象最深的是八個字:理論寶庫,實事求是。全書內容豐富,涉及全方位,是一個科學體系,是真正的理論寶庫。“寶”,即真理,真理的產生、檢驗、發展,都離不開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又是這個理論形成、發展并構筑成科學體系的基石,貫穿在全部論述之中,滲透到每一個論點之中。鄧小平同志幾次講到:“我是實事求是派”。
他稱“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同樣,實事求是也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靈魂。“中國特色”四個字正是實事求是的鮮明體現。
經歷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又經過了由于兩個“凡是”的指導思想所造成的兩年徘徊,在中國大地上可以說是思想混亂,經濟蕭條。為什么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在各方面的撥亂反正那么順利?為什么全黨對一些重大問題在較短時間內達到認識上的統一?為什么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積極性創造性得以迅速地發揮出來,國家如此生機勃勃,經濟發展如此之快?這都得益于實事求是,決定于實事求是。正如小平同志所說:“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堅持實事求是”。
小平同志在對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歷史的認識上,包括對毛澤東同志功過是非的評價上,采取了客觀的、全面分析的科學態度;在對中國國情和世界形勢的判斷上,采取了冷靜的現實的態度;在對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道路、任務、方針和步驟的確定上,采取了從實際出發、完全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態度。
這三個方面,在時間上涉及過去、現在、未來,在空間上包括國內國際,都貫穿著一條實事求是的紅線,構成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機聯系、邏輯發展的豐富內容。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我國民主革命時期,由于思想路線的主觀主義,發生了黨的指導思想上的錯誤,曾使中國革命遭受了嚴重的挫折。毛澤東同志高舉起實事求是的大旗,撰寫了《實踐論》、《矛盾論》等光輝篇章,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路線,從此中國革命就踏上了順利的征途。小平同志說他一生中最高興的是解放戰爭的三年,那時候也是全黨思想高度統一,按照中國實際大力推進中國革命并取得節節勝利的時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是由于小平同志高舉實事求是的大旗,強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從此,我國的建設走上了康莊大道,被注入了強大的活力,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家實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展現出一片光明的前景。
兩次大苦頭,兩次大勝利,深刻地啟示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的重要性。重要到什么程度?就是關系到革命成敗、國家興衰。
縱覽《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在堅持實事求是方面,有三個顯著的特點。
一、理論與實際結合
小平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他反復強調并用實際行動表明,老祖宗不能丟,馬克思、列寧、毛澤東不能丟,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反復強調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將來實現共產主義所要求的。他最善于抓住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最本質的,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最具有指導意義的基本觀點,加以反復闡述,反復運用。
小平同志是從中國實際出發來對待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他遵循馬克思主義,又不照搬馬克思主義著作中的詞句;繼承馬克思主義,又不拘泥于馬克思主義著作中的個別結論。他認為“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他進行理論探索和用理論指導實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解決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在當今國際條件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他的思路也只有一個,就是尊重實踐,尊重群眾,從實際中提出問題,從億萬群眾的偉大實踐中去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他指出的:“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這正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最優良的傳統。當年馬克思、恩格斯就是為了解決資本主義社會遇到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為人類指出擺脫資本主義的前景和途徑,從這一實際出發,才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立。當年列寧正是為了解決在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以后如何在俄國推翻資本主義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從這一實際出發,才有列寧主義的誕生。當年毛澤東同志正是為了在中國這個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里,如何通過革命,使民族得以獨立,人民得以解放,從這一實際出發,才有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因此,小平同志把堅持實事求是同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實際相結合作為同義語,是非常精辟的見解。天底下,哪有符合馬克思主義原則的事情是脫離實際的?又哪有從實際出發、符合實際的事情是違背馬克思主義原則的?
二、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
原則堅定,策略靈活,這二者結合,才是最實際、最生動的馬克思主義,也才是實事求是。
在原則問題上不讓步,堅持根本原則任何時候都不動搖,這是小平同志的一貫風格,也是《鄧小平文選》
第三卷中體現最鮮明的立場。這個特點表現在:
在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民族尊嚴的問題上,強調對我們的國家要愛,要維護國權、國格;強調要頂住壓力,不能示弱,不怕孤立,不怕制裁,維護我們獨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
在涉及社會主義前途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問題上,強調中國不搞社會主義不行,不堅持社會主義不行,要沿著我們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走到底;強調要為人民謀利益,以人民是否擁護、是否高興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危及社會主義前途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關鍵時刻,強調要維護大局,捍衛社會主義和人民的利益。正如《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封底所刊登的小平同志的話:“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在涉及馬克思主義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根本原則的問題上,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十分重要,革命的勝利和建設的成功都要靠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扭住不放,改革開放的政策不能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能讓步,黨的基本路線要堅持一百年不動搖,誰要改變誰就會被打倒。
小平同志也最講靈活性,善于把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在處理矛盾、解決問題,為實現各項重要原則奮斗的過程中,小平同志十分重視運用切合實際的策略,表現出了高度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辯證法認為,事物上升、發展是呈螺旋式的。實現原則,實現目標,往往不是走筆直的路,而是走迂回、曲折的路。指導革命和建設,都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主觀和客觀條件,既要講需要,又要講可能。說到底,策略問題就是充分尊重和考慮歷史和現實的情況,采取各種靈活的政策和措施,從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以順利地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有時作暫時的讓步,是必要的,這不是喪失原則,而是為了減少阻力,克服困難,有利于更好地貫徹原則,堅持原則,維護原則。要堅持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離開原則性講靈活性,就會偏離正確的方向;離開靈活性,原則性就難以實現,甚至會成為僵化的教條。正因為如此,要有策略的靈活性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則。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黨所制定的正確策略也是全黨應當堅持的原則。
三、堅持真理與糾正失誤相結合
堅持真理包含糾正失誤,糾正失誤也就是堅持真理,這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辯證唯物主義不承認人的認識會窮盡真理,而認為真理是過程,是實踐的過程,認識的過程。“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這三句話最能體現小平同志實事求是的態度。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對歷史問題如此,對現實問題也如此。
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這里有個判斷的標準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凡是經過實踐檢驗符合這一要求的,就要堅持。不管國際上有什么重大事件發生,不管國內遇到多大風波,都要照樣干下去。這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也就是從實際出發。
是否承認會有失誤,如何對待失誤,這是革命和建設中經常遇到的重要問題,也是能否把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貫徹到底的大問題,不承認會有失誤,思想就會陷于某種僵化狀態,就會束縛自己,邁不開前進的腳步,就難以發現失誤,糾正失誤。小平同志認為失誤難免,要避免大的失誤,又要允許有點失誤,如果發現不對,糾正就是了。他多次提醒大家注意某些失誤,采取積極的態度去糾正,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這正體現了作為一個徹底唯物主義者的精神和品格。
小平同志總是鼓勵人們要解放思想,要有一點闖的精神,“冒”的精神,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走出一條好路,走出一條新路。學習小平同志實事求是的思想,必須深刻理解這一點,緊緊把握這一點。實事求是即人們的認識要符合事物的本來面貌,人們的行動要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它同任何一種形態的主觀與客觀相背離的思想和行為都是不相容的。因為事物本身是在一刻不停地發展著的,各種事物都處在不同的地點、條件之中,生活之樹常青,因而不能從靜態上而必須從動態上去理解實事求是。把堅持實事求是理解成四平八穩,理解成絕對的穩妥,是對實事求是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誤解。實事求是要求人們創造性地思維和創造性地行動,它是創造的代名詞,革命的代名詞。正如馬克思說:“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因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題中應有之義。要達到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就要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勇于實踐,勇于探索,在不斷總結經驗、糾正失誤中了解事物的規律性,把握成功之路。發展永無止境,改革永無止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也永無止境。
由于小平同志徹底地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因而他的理論就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風格。這一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又是從實踐中生活中來的,旗幟鮮明而又生動實際,是活生生的馬克思主義,絲毫沒有本本主義的味道;這一理論具有高度的原則精神,又考慮到各種實際情況,提出的主張、要求、辦法合乎實際,合乎情理,是應當做而且是行得通的,絲毫沒有空洞的形式主義的東西;這一理論是高深的學問,又是通過準確、簡明、通俗、樸實的語言表述出來,好懂、好記、好照著去做,絲毫沒有八股味。這種風格概括起來也就是“實事求是”四個字。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都要持這種態度。
把握實事求是這一要領,對于理解和貫徹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非常重要。
信仰的堅定性來自實事求是。認識到這一理論是真理,是符合國情、符合中國發展需要、符合人民利益的,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是應當堅持、值得為實踐這一理論而奮斗的,因而就會提高堅持這一理論的勇氣,不論有什么干擾和壓力,對這一理論和在這一理論指導下形成的基本路線堅信不疑,堅定不移。在客觀規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誰不尊重真理,誰不按照正確的理論和路線辦事,都難免要犯錯誤,使工作遭受挫折。
理解的深刻性來自實事求是。不僅了解鄧小平同志的理論觀點是什么,而且了解為什么這樣提出問題,處理問題;不僅懂得結論,也懂得這些結論是如何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實際情況結合而得出來的,因而就更能了解每個具體論點產生的實際背景和理論背景,更能從總體上掌握這一理論的精神實質,在貫徹中就會有更多的自覺性。
貫徹的創造性來自實事求是。正確的理論只有在實際中創造性地貫徹,才能變成力量,才能成為現實。也只有創造性地貫徹,理論本身才能在新的豐富實踐中不斷發展。如果我們每一個地方、部門和單位都真正堅持實事求是,把黨的理論路線和全局性的要求同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努力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發展的好路、新路,那就說明我們領導者的水平更高了,我們的黨更成熟了,我們的事業也就更有希望了。
(作者是人民日報社社長)
(來源:《求是》199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