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與新中國海防建設
朱德與新中國海防建設
胡苗 李正華
有海無防、重路輕海是導致中國過去四五百年間由盛到衰、由強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后,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的朱德,十分重視海防建設。他在海防建設方面的理論與實踐,不僅對新中國的海防建設以及海軍的現代化貢獻巨大,而且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一、海防是國防的“第一線”
中國有遼闊的海洋、眾多的島嶼,僅大陸海岸線就長達1.8萬多公里,綿延于北起鴨綠江口南至北侖河口的大陸東部和南部,曾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和進步提供了極為有利的自然條件,然而近代以來,海洋成為外國侵略者入侵中國的通道,沿岸幾乎所有重要的港口、港灣、島嶼都遭到了敵人的蹂躪。“中國過去不是沒有海軍,但卻沒有真正的海防”,這是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重要原因。血的教訓告訴中國共產黨人:為了不讓歷史悲劇重演,為了保衛新中國的獨立自主和維護海洋權益,保障國家安全,必須在建立強大的陸軍、空軍的同時,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建立鞏固的海防。
1、海防是國防的第一線
國防是國家獨立自主的武力保障,要保護革命的勝利果實,沒有現代化的強大的國防是不行的。海防是國防的主要組成部分,沒有鞏固的海防,就不可能有鞏固的國防,更不可能保證國家的安全和獨立的主權。1949年9月在籌建人民政府時,毛澤東即提出: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海軍和空軍。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應加強現代化的陸軍,并建設空軍和海軍,以鞏固國防。”朱德認為海防是國防的重要前哨,在國防中處于“第一線”的地位。1951年9月,他在海軍第一次政治會議中提出:海防最重要的任務是防守海岸線,保衛領海,“海軍的任務是保衛海防的最前線”。[①]在海軍首屆英雄模范代表會議上,朱德指出:“海防在整個國防中占著特別重要的位置。把海防鞏固起來,是人民海軍的頭等任務。”[②]
2、鞏固的海防對解決沿海局勢有著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初期,海防面臨嚴峻考驗。國民黨當局退守臺灣后,不斷叫囂反攻大陸。在浙江、福建兩省沿海島嶼部署10余萬軍隊,對大陸東南沿海地區頻繁進行襲擾,他們在長江口布置水雷;襲擊大陸船只;搜羅擁有小型艇船的海匪,令其在海上進行搶劫破壞的活動;連續出動飛機對沿海經濟軍事重地進行狂轟和亂炸,新中國東南沿海面臨嚴重威脅。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新中國實行海上封鎖和戰略上包圍的政策。基于以上形勢,朱德認為,新中國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海上,中國國防的重點應在東南地區。他還認為,真正的海防是把敵人消滅在海洋里,1953年3月,在海軍首屆英雄模范代表會議上,朱德為代表會議題詞:“高舉革命英雄主義旗幟,建設強大的海上戰斗力量,把任何敢于侵犯我們的敵人殲滅在海洋里。”[③]1962年6月,朱德又指出:“從目前看,如果戰爭打起來,首當其沖的就是海軍和海島,尤其是要注意海南島和浙江方面。”[④]加強海防不但是緩解我國東南沿海緊張局勢的重要策略,更是實現新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主要保障。
3、海島是海防的前哨
海島是一個國家的海防前哨,是連接海洋和內陸的紐帶,具有十分重要的安全戰略地位。海島對于國家的重要性,不僅在于海島本身的軍事價值,還在于它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海洋權益。朱德高度重視海島建設。1954年3月18日,朱德在和中南軍區負責人談話時,特別強調了海南島的重要性。他認為,海南島是祖國的南大門,關系到新中國的穩定,因此應加強對海南島的防守。如果戰爭打起來,首當其沖的就是海軍和海島,“尤其是要注意海南島和浙江方面”。[⑤]朱德還提出開發海島的思想,提出要利用海南島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優勢,種植熱帶經濟作物,發展出口貿易。這樣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還可以為軍隊長期駐扎海島提供生活物質基礎。
二、建立一支強大海軍
海軍是海上戰斗力量的主體,而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海軍軍事力量薄弱,又受到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軍事威脅,在海防建設中只能實行積極防御戰略和多兵種聯合作戰的戰術。朱德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提出新中國海防建設必須要以海軍力量建設為中心,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要重視海防基礎工程、武器裝備和后勤保障建設,努力實現海軍現代化。
建立鞏固的國防,最根本的是建立強大的海軍。但長期以來,我國軍隊基本上以單一的陸軍為主,沒有海軍,也沒有空軍,更沒有飛機、大炮等先進武器裝備。解放戰爭后期,為了迎接全國解放,創建海軍的問題被提到了中共中央的議事日程。在中央支持下,1949年4月23日,以原第三野戰軍教導師師部644人組成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三個辦公廳,標志著人民海軍正式誕生。[⑥]
人民海軍建立之初,艦船不多,設備也不夠完善,但卻擔負著保衛海防的艱巨任務。因此,加強海軍建設、培養海軍人才、完善海軍武器裝備,以及海軍基地建設等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1950年1月,朱德為《人民海軍報》創刊號題詞:“虛心學習,努力工作,建設一支人民的海軍”和“建設一支足以抵御帝國主義冒險侵略的人民海軍”。[⑦]1950年初,朱德在給毛澤東報告中談到解放海南島、金門、舟山、臺灣等地的計劃時,建議加強空軍和海軍建設,把海軍建設提到日程上來。朱德對如何加強我國海軍建設問題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海軍建設的方針和目標
1950年8月10日至30日,海軍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建軍會議,會議確定海軍的建軍方針是:“從長期建設著眼,由當前情況出發,建設一支現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輕型的戰斗力量。”[⑧] 1950年9月5日,朱德寫信給毛澤東,在認真分析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戰略戰術后,明確提出了海軍發展的具體目標即:“海軍應盡可能裝備防衛和進攻的小艇以及潛艇,另外撥一部分陸軍作為海防基地的陸戰隊,岸上海岸炮是目前必要的”[⑨]。1951年8月,朱德就海軍建設問題致函毛澤東,提出應盡可能地去建設海軍的防衛力。1953年9月,朱德在聽取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報告時,指出:“海軍不是先去搞大艦,而是先去搞巡邏艇、快艇、炮艇。”[⑩]這些都是朱德在海軍建設方面提出的富有見地的指導方針和發展目標。
2、重視海軍部隊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和靈魂,也是保持軍隊性質和堅定政治信念的根本保證。朱德一貫高度重視軍隊的政治工作。他認為,建設現代化的國防軍,不但要創造充分的物質條件,還要創造充分的“政治工作條件”。1951年9月11日,在海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朱德提出了海軍政治工作的任務,一是要在海軍中保證黨的領導,要使全體海軍具有忠于人民,忠于祖國的思想和嚴格的革命紀律;二是要保證全體指戰員學會現代化的海軍技術,要采用先進的訓練方法,提高大家學習的熱情;三是要做好漁民工作,要從政治上和文化上提高他們,把他們變成海軍的偵察隊和游擊隊;四是要保證海軍兵工生產任務的完成。[11]
3、重視海軍軍事訓練
朱德對海軍的軍事訓練極為重視。他指出,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所進行的戰爭與過去不同了,“如果不進行現代化、正規化的訓練,那么就是現在的裝備,也不能達到真正的現代化。”[12]朱德提倡開展適合軍事需要的體育活動,以達到軍事訓練的目的。1952年8月1日,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5周年和全軍第一屆體育運動大會開幕式上,他指出:為加速部隊建設及提高軍事技術,需要開展軍事體育活動,以鍛煉堅強的體力。[13]從1956年開始,我國海軍部隊的正規化訓練普遍開展起來,在蘇聯顧問專家幫助指導下,參照蘇聯海軍的條令和教范進行訓練。通過訓練,海軍部隊的正規化、現代化水平得到明顯進步,戰斗力也明顯增強。
4、重視海軍兵種的發展
人民海軍是一個技術復雜、裝備現代化的新兵種。在海軍建設中,朱德十分重視海軍兵種的發展。他明確提出應加強海軍陸戰隊和海岸炮兵發展的建議。1950年9月,應對朝鮮戰爭的對策中,朱德寫信給毛主席提出,外撥一部分陸軍作海防基地的陸戰隊,所有海防均要有人固定地防守起來,修起簡單工事,安上海岸炮是目前必要的。1951年9月,在海軍第一次政治會議上指出,海軍政治工作一定要保證訓練出政治質量高、技術十分熟練的海軍炮兵,保證全體指戰員學會現代化的海軍技術。[14]朱德還十分重視發揮海軍航空兵的作用。1951年8月,在給毛澤東的信中指出:“我國建設的空軍的比例中,應有20%是海軍的空軍。因為海軍的空軍可以兩用,可以航海、布雷、偵查、戰斗。而路上的空軍到海上多會迷失方向,不熟悉海上的情況,這個請求時允許的。”[15]我國第一支航空兵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第一師,于1952年5月在上海組建。這個航空師的建立,標志著人民解放軍航空兵部隊正式成立,它為整個海軍突擊力量的建設打下了基礎,在保衛祖國領海領空的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5、學習現代化的海軍技術,創辦海軍學校
技術是戰術的基礎,技術搞不好,戰術就無法搞好,技術搞好了再講戰術。為了提高海軍的技術水平,朱德要求:無論是司令員還是戰士都要“從頭去摸索、去學習,學會現代化的海軍技術,學會在海上生活,把自己鍛煉成一個堅強的海軍軍人。[16]1953年3月,在海軍首屆英雄模范代表會議上,他提出:“應該保持高昂的戰斗意志,很好的研究戰術,把海上戰斗技術提高到現代化的水平。”[17]
新中國的海軍是新建立的軍種,鑒于當時海軍各兵種正處于組建階段,海軍中有不少同志對于海軍的技術很生疏,部隊急需戰斗和技術骨干。而建設正規化的海軍軍校,是提高海軍戰斗技術水平和培養海軍人才的重要途徑。在人民海軍建軍之初,中央軍委就把創辦海軍學校首先提上日程。1949年11月,朱德親自簽署了創辦第一所海軍學校——大連海校的命令。1953年9月,他還到大連海軍學校視察,檢閱了全校師生員工,會見了蘇聯專家,聽取了學校建設情況的匯報,觀看了教學設備,還為學校題詞,勉勵大家“努力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掌握現代海軍作戰技術,保衛祖國海防”[18],要求海軍學校要抓緊多培養一些漁民當海軍。之后,朱德多次到海軍院校考察和指導工作。海軍院校的創辦,大大促進了海軍的建設。
6、要采取積極的防御戰略和多兵種聯合作戰的戰術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我國海軍力量薄弱,在戰略上只能采用防御的政策。1951年9月11日,朱德在海軍首屆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最近幾年內,我們的海軍還不可能有大的登陸艇、大的戰斗艦和航空母艦。因此,我們在戰略上只能采取防御的方針。”[19]但是,他認為,人民海軍為了完成反對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的侵略、捍衛國家統一、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重大任務,單純的防御是不行的,要實行積極防御戰略,要在是防御中有進攻,不能專守防御、單純防御、消極防御,而是攻勢防御。在戰術上,我們是積極進攻,以戰術上的進攻,達到戰略上防御的目的。海軍貫徹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就是要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旦敵人將戰爭強加給我們時,我們就要予以堅決回擊。
快艇、潛艇配合飛機、大炮,這都是攻防作戰最有力的武器。海軍要有信心和決心,去配合陸軍和空軍,依靠堅固的海防工事去殲滅來犯之敵。即海軍要與陸、空軍協同作戰,采用多兵種配合的戰術來對付來犯之敵。[20]1950年5月,朱德出席全軍參謀會議和中央軍委會議,在開幕典禮的講話中明確指出:軍隊要實行統一編制,提高軍隊的戰斗力,要研究海軍、空軍、坦克兵、工兵、炮兵等諸兵種配合作戰過程中軍隊配備問題。[21]1959年6月,在視察旅順海軍基地時,朱德教育戰士要了解世界形勢,分清敵我,團結朋友打擊敵人防守海岸線,保衛領海,學習軍隊近代化的科學知識和陸海空軍聯合作戰的方法和技術。正是在正確的戰略戰術思想指導下,逐漸成長起來的人民海軍艦艇部隊、海軍航空部隊和其他戰斗部隊,配合陸軍、空軍向沿海敵人展開了全面進攻,至1955年1月,解放了除臺灣、澎湖、金門、馬祖以外的全部東南沿海島嶼。
三、加強海防基礎工程、武器裝備和后勤保障建設
海防基礎工程、海軍武器裝備以及后勤保障工作,是實現海軍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加強和鞏固海防建設的重要環節。朱德在這些方面提出了很多有見地的建議,其中在海防基礎工程建設方面,朱德提出加強海防工事建設和軍港基地建設;在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方面,提出先搞巡邏艇、炮艇、快艇的主張;后勤工作方面,他認為要從現代化戰爭著眼提早準備。
1、重視海防基礎工程建設
海防基礎工程建設,不僅包括工程建設,還包括海島建設和軍港建設。海防基礎性工程建設,是海軍建設中的基礎性工作,是戰場建設的主要內容,因此應該提早建立起來。1951年8月30日,朱德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海岸炮兵要有堅固的永久性的壁壘,還要堅守海岸炮兵陣地。因此,炮兵除了經常操練之外,應當經常增修工事。最堅固的永久性的國防工事,是要靠海軍的海岸炮兵和陸戰隊來修筑的,因為他們平時的調動少,戰斗任務不多。這樣就可以花錢不多,把工事修好。”[22] 1950年7月13日,朱德給海軍司令員蕭勁光的信中,對海軍建設作了不少重要指示,“應該利用現有的時機和兵力,首先把沿海海岸各要地及島嶼的防御工事、防御設備建立起來,把各基地組織起來。這一任務應成為當前的工作任務,且應成為首要任務之一。”[23]1950年12月5日,他又致函周恩來,提出組建工程兵,在后勤部下統一指揮、統一計劃,建設海防工事。[24]
軍港建設是海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海岸線長達18000公里,擁有島嶼6500多個,為了適應未來的作戰需要,海軍必須在重點海區選擇海軍艦艇和航空部隊的駐屯基地。朱德多次視察沿海的海軍基地,了解軍港的自然地理狀況和戰略地位。北起營口,南至三亞都留下了他的足跡。1951年9月11日,海軍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在青島召開,他致函毛澤東:“青島市的膠州灣,是我國最好之軍港。可容納百只軍艦,水深、灣大,口子很小。又是很好的商港,可容納二三萬噸的大船,可直靠碼頭。”[25]在毛澤東、朱德老一輩革命家的指導下,我國相繼建立大連、天津、青島、煙臺、上海、寧波、海口、三亞等幾十個港口、碼頭。
2、提高海軍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
武器裝備水平在海戰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朱德極為重視海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1950年9月,朱德致函毛澤東,分析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戰略技術,他提出:“我們的對策,也應做長期打算。除整頓我們大量陸軍外,海軍應盡可能裝備防衛和進攻的小艇及潛艇,另外撥一部分陸軍做海防基地的陸戰隊,安上海岸炮是目前必須的。”[26]1953年3月5日,在海軍首屆英雄模范代表會議上,朱德講到:海軍不僅應該懂得海軍性能,學會使用海上戰斗的武器,而且要做到一旦發生戰斗,不管使用什么武器,你們都可以對付和消滅敵人。[27]1953年9月,朱德在聽取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報告時指出:“你們要抓緊搞造船廠。海軍不是先去搞大艦,而是先去搞巡邏艇、快艇、炮艇。”[28]到1955年底,我國海軍的主要裝備有:戰斗艦艇519艘,輔助船只341艘,各種飛機515架,各種口徑海岸炮341門,高射炮336門。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海軍艦艇裝備有了長足的發展,導彈驅逐艦、核潛艇等新型艦艇相繼建立。海軍武器裝備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近海防御能力。
海軍武器裝備水平的進步離不開海軍軍事工業的發展,朱德對軍事工業的建立與發展一直特別關心。他認為發展軍工生產,生產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是國防現代化的物質基礎。1951年8月,他就海軍軍事工業建設問題在致毛澤東的信中提出:“海軍軍事工業似應開始,我國上海、青島、漢口的造船廠,均可造小艇,魚雷快艇、掃雷艇、潛水艇、巡邏艇,亦均可制造。”“造小艇花錢不多,開始辦是必需的”。[29]1952年7月8日,他在全國軍工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軍事工業是工人階級對革命戰爭做貢獻的偉大事業。軍工建設是艱巨的,時間是緊迫的。我們今天的設備、技術和國防需要相差太遠,所以要努力發展軍事工業。[30]
3、完善后勤保障體系
后勤保障建設是海軍建設的重要內容。朱德一貫重視后勤保障工作在軍隊建設中的作用。1950年10月,他在全軍大軍區后勤部長會議上的講話中說:“后勤工作是平時準備,戰時應用。能否打勝仗,后勤工作起一半作用。我們將來是打大仗,故后勤工作要從現代化戰著眼去進行準備。”[31]1953年4月,在全軍后勤領導干部集訓隊畢業典禮上,他又提出后勤工作要適應現代化戰爭的特點,要按照戰略任務和戰略計劃來準備工作,以充分保證戰時的供應。[32]朱德的親切關懷,有力地推動了后勤建設的現代化。海軍逐步建立起物資供應、工程建設、裝備修理和衛生醫療等保障體系,海軍后勤的組織機構、供應體制和供應方法也逐步形成,有力地保障了部隊作戰、訓練等任務的完成。
在朱德等中國共產黨老一代軍事領導人的正確領導下,經過60多年的艱苦奮斗,人民海軍已擁有了彈道導彈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和常規潛艇,擁有了各種水面艦艇、各型水雷、各種電子裝備等等先進裝備,培養了大批適應現代海戰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發展成為一支包括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岸防兵和海軍陸戰隊以及各種技術勤務部隊在內的多兵種的合成軍種,已經成為保衛國家海上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國結束了有海無防的歷史。
-----------
[①]《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2頁。
[②]《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5頁。
[③]《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6頁。
[④]《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3頁。
[⑤]《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3頁。
[⑥]鄧禮峰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史要》,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86頁。
[⑦]《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2頁。
[⑧]鄧禮峰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史要》,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87頁。
[⑨]《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8頁。
[⑩]《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4頁。
[11]《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00頁。
[12]《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806頁。
[13]《朱德年譜》(新編本)(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3頁。
[14]《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00頁。
[15]《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1頁。
[16]《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2頁。
[17]《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5頁。
[18]《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4頁。
[19]《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00頁。
[20]《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00頁。
[21]《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7頁。
[22]《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799頁。
[23]金沖及:《朱德傳》,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758頁。
[24]《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6-1397頁。
[25]《朱德軍事活動紀事》,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版,第767頁。
[26]《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8頁。
[27]《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5-1446頁。
[28]《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4頁。
[29]《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796-797頁。
[30]《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1頁。
[31]《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2頁。
[32]《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8頁。
(來源:《毛澤東思想研究》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