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創辦紅軍大學二三事
把“紅校”辦成“紅埔”
——劉伯承創辦紅軍大學二三事
何立波
紅軍不斷發展壯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各類紅軍學校所培養的一大批能治兵會打仗的干部。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的最高學府,是培養紅軍高級軍政人才的基地。從1931年到1936年,劉伯承曾任紅一、四、二方面軍紅軍大學校長,為紅軍培養了大批優秀軍政人才,成為我軍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
把“軍官”改稱為“指揮員”、“士兵”稱為“戰斗員”、“伙夫”改為“炊事員”
1932年1月,從蘇聯回國一年多的劉伯承接替何長工擔任紅軍學校(紅一方面軍紅軍大學前身)校長兼政委。劉伯承按照毛澤東“我們要把紅校辦成‘紅埔’”,“把紅校辦成培養干部的基地”的指示,推動了紅軍學校的發展。
劉伯承在紅校工作期間,不論在學校教育上,還是在我軍軍事建設上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我軍最初的戰斗條令就是劉伯承由俄文翻譯過來的。我軍的各種軍語和名詞等也是由劉伯承學習外軍結合我軍實際審定的。劉伯承把“軍官”稱呼改為指揮員,“士兵”稱為戰斗員,“傳令兵”改為通信員,“伙夫”改為炊事員,“馬夫”改為飼養員,“挑夫”改為運輸員,并把這些傳授給學員,又由學員擴及到部隊。許多軍語現今仍在使用,這是他對紅軍建設一個突出貢獻。
劉伯承提出“行教合一”,身先士卒,親自給學員講課。全校會操時,他總是第一個出現在操場上。劉伯承在給學員講射擊原理時,學員們對彈道是弧形而不是直線不理解,劉伯承便在黑板上畫了個草圖說,同志們都看過小孩子挺著肚子撒尿吧,彈道和小孩小便時的尿流形狀相似,你們說是直的還是彎的?這個例子使大家頓開茅塞。
1933年10月17日,中革軍委以紅軍學校為基礎組建了紅軍大學,成為我軍第一所大學,劉伯承任代校長,開創了我軍辦大學的先河。劉伯承組建了訓育部并兼任主任,專門負責管理、教育和改造被俘的敵軍人員。國民黨軍隊的許多被俘將領,如陳時驥師長和彭夢庚旅長等都曾在紅大學習、生活過。到長征開始時,共有3期學員畢業,為紅軍培養了彭雪楓、宋任窮、程子華、韋國清、鄧華、周子昆等優秀軍政人才。
提出“理論聯系實際,全面培養干部”的教育方針
1935年10月上旬,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在卓木碉成立,由劉伯承任校長。針對學校邊打仗、邊行軍,在游動中辦學的特點,劉伯承提出“理論聯系實際,全面培養干部”的教育方針。結合當時的斗爭環境,部隊需要什么學什么,學員缺什么補什么。根據已確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學方法,劉伯承親自制定教學計劃。紅大主要開設軍事和政治兩大門課程。政治課教授中國革命史、馬列主義理論和軍隊政治工作等,著重講紅軍的宗旨、性質和任務,同時學習黨的民族政策、統一戰線政策等。在軍事教育方面,針對當時革命斗爭的實際情況,劉伯承提出學員學會六種戰術,即打騎兵、平地戰、河川戰、隘路戰、山地戰、麻雀戰。在管理教育方面,他要求指揮人員要學會怎樣帶兵、練兵、用兵,以及怎樣保障后勤供應等。
針對長征中的實際,主要講如何“打”和“走”,講不同地理環境下的行軍及各種情況下的平地戰、山地戰、河川戰等戰法。一次,測繪教員賴光勛上課剛講一小時,軍長學員余天云就嚷嚷要休息。賴光勛說:“課程表定的4小時,不按規定辦不行!”余天云說,教員不能負責,由他負責。接到賴光勛的報告,劉伯承說:“恐怕他們看你小啊。下次上課,我同你一塊去,你把教課內容準備好。”第二次上課,劉伯承先講了軍師級指揮員來學習尤其是學習測繪的重要意義,還介紹了賴光勛的經歷,然后讓賴光勛講課。劉伯承坐在后面聽課、記錄,結束時又總結,先肯定了賴光勛講課的水平,又表揚了大家遵守紀律,用心聽課,虛心學習的精神。
劉伯承主持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不僅在特殊歷史條件下保護了一批革命骨干,還在條件極為艱苦、戰斗頻繁、困難重重的環境下為紅軍培養了各級干部三千多人次,邁出了一條邊打仗邊辦學的路子。
對文化教員說:“沒有儀器,就用土辦法代替嘛!”
1936年9月,紅二方面軍紅軍大學成立。經賀龍推薦,劉伯承擔任校長。為了紅二方面軍在北上途中遇上敵人的騎兵部隊堵截時能減少損失,劉伯承給紅二方面軍指戰員作打敵人騎兵的戰術報告,提出了提高信心、接敵處置、利用地形、武器運用等方面的基本要則,講解了打騎兵的隊形、追擊、有組織的后移以及平時加強演練等問題。此后,紅二方面軍指戰員有了對付騎兵的戰術訓練,在遭到騎兵的幾次襲擊中都沒有吃虧。
紅大訓練課目分為政治、軍事和文化三大類。政治課除原紅軍學校的基礎理論外,還增設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課目。軍事課方面,增加了《兵團戰術》,由劉伯承主講。文化課主要有語文、算術、自然常識等等。有一次上文化課,一個教員講自然常識晝夜、四季和日蝕、月蝕等問題,有的學員聽不懂。劉伯承對文化教員說:“沒有儀器,就用土辦法代替嘛!”他隨即告訴教員:“用一支點燃的蠟或油燈當作太陽,就是恒星;用鐵絲做一個橢圓形的圈子,把它穿在一個大土豆上,當作圍繞恒星運行的行星地球;再用一只土豆作月亮,以它圍繞地球運轉,叫做衛星。”劉伯承指導文化教員進行形象化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36年12月,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后,紅二、紅四方面軍的紅軍大學編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林彪任校長兼政委,劉伯承任副校長兼第二分校校長。1937年1月,紅軍大學第一分校遷至延安后,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3月,第二分校遷至甘肅慶陽,改稱抗大步兵學校。至此,紅軍大學的歷史宣告結束。
(作者為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2016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