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功垂世 真理增輝——紀念蔡和森同志誕辰120周年
豐功垂世真理增輝
——紀念蔡和森同志誕辰120周年
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2015年3月30日,是蔡和森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蔡和森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工人運動領袖。他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局委員,第五、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擔任過中共中央代理秘書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共兩廣省委書記,是當時黨中央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他為中國革命和黨的建設作出多方面的貢獻。他的革命業績、崇高精神和偉大風范,像一座豐碑永遠聳立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英勇奮斗的歷史上,永遠銘刻在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心中。
乾坤一少年萬里尋真理
蔡和森,湖南湘鄉(今雙峰)人,1895年生于上海,4歲時隨母親回到家鄉生活。因家境貧寒,他13歲時到一家辣醬店當學徒。16歲才進入永豐國民初等小學讀書,后來又入雙峰高等小學、湖南鐵路專門學校、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湖南高等師范學校學習,短短6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小學到高等師范的全部學業。
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滋潤,務實求真、“趨時更新”的船山學說熏陶,尚武強國的湘軍精神激勵,促使蔡和森青少年時代就憂國憂民,志存高遠。亡國滅種的危機,救亡圖存的急迫,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激蕩,促使他認定中國和青年都只有革命才有出路,為日后信仰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省立第一師范學習期間,蔡和森與毛澤東相識,結為志同道合的摯友。橘子洲頭、岳麓山下、城南嶺際,他們風浴、雨浴、江浴、空氣浴、太陽浴,鍛煉體魄,磨礪意志;恩師楊昌濟、徐特立等悉心指點,他們在芋園組成哲學研究小組,針砭時局,立志改造中國,積極探求人生真諦和革命真理;他們身無分文,游學縣鄉,熱衷讀“無字之書”,在社會調查中增長知識和才干;追尋理想、同甘共苦,“新村實驗”,潛心探索改造中國、改造社會之途。1918年4月14日,由毛澤東、蔡和森等發起成立現代中國重要的青年進步團體——新民學會,旨在“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做奮斗向上的新民、新青年。
為實現新民學會“向外發展”的開放探索,6月蔡和森赴京,為組織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而四處奔波。在北京,他得到了李大釗等人幫助,參加“少年中國學會”,為青春中國而奮斗;接受十月革命影響,如饑似渴閱讀了許多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書刊,提出了“仿效列寧”和“加倍放大列寧之所為”的觀點,在新民學會會友中第一個吹響了歡迎十月革命的號角。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他組織在京的湖南青年參加示威請愿,積極投身于這一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斗爭。
當時在湖南進步青年當中,毛澤東、蔡和森齊名,奉為表率。老師楊昌濟稱贊他們“海內人才,前程遠大”,“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建黨之先驅理論宣傳家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和母親葛健豪、妹妹蔡暢一起遠赴法國勤工儉學。初到法國,他刻苦自學法文,僅僅四五個月,閱讀各種法文版小冊子幾十種,研究了各派社會主義學說和俄國革命的基本情況,譯出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共產主義“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等著作的重要章節,認定中國人民必須走俄國革命的道路。
在法國,蔡和森發出時代的強音——“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1920年7月,留法新民學會會員在蒙達尼開會時,蔡和森明確提出組織共產黨,提出實行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力求改造新民學會,揭開在法勤工儉學學生中創建黨組織的第一頁。
蒙達尼會議后,蔡和森在寫給毛澤東和陳獨秀的三封信中準確、科學地闡明了共產黨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最早完整提出“中國共產黨”全稱和比較系統的建黨理論。毛澤東復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陳獨秀更將題為《馬克思主義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的蔡和森來信與本人復信一起在《新青年》上公開發表,建黨理論得以廣泛傳播。
蔡和森不僅是真理的探索者,還是腳踏實地的實踐家。他同李維漢、趙世炎、陳毅等同志組織領導了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爭取“生存權、求學權”的多次斗爭;醞釀旅歐共產主義組織的建立,成為旅法支部的創始人之一。
1921年底,蔡和森回國。經陳獨秀、陳公培介紹,他在上海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在中央機關工作。1922年5月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召開前夕,蔡和森撰寫了《中國勞動運動應取的方針》一文,指出工人階級要得到解放,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唯一的方法,就是實行階級斗爭與社會革命。”同年5月,他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后,他負責編輯青年團中央刊物《先驅》,第一次喊出“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7月,他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參與起草大會宣言,對制定黨的綱領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蔡和森在黨的二大擔任中央宣傳部長,隨后創辦并主編中央機關報《向導》周刊,并以“和森”和“本報記者同仁”、“記者”等名字,發表署名文章156篇,《向導》被譽為黑沉沉中國的“一線曙光”,四萬萬苦難同胞思想上的“向導”。他利用在上海平民女校兼課時的思考撰寫的名著《社會進化史》,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國第一部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寫成的社會發展史。在兩度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期間,他一面研究馬克思主義,一面總結黨的工作的經驗教訓,撰寫了《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和《論陳獨秀主義》兩篇理論文獻。在受中央委派協助建立中共中央北方局領導機關時期,他作了《黨的機會主義史》的長篇報告,充分肯定了黨在幼年時期領導中國革命的偉大功績,系統地批判了黨所犯的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機會主義錯誤,并極富預見性地提出了建立中國共產黨自己的理論的偉大任務。
忠誠印寸心浩氣沖兩間
蔡和森在革命運動中表現出戰略家的杰出才能。1925年,他與李立三、劉少奇等領導五卅愛國運動,富于遠見地指出要把工人的經濟斗爭發展成反對帝國主義的政治斗爭,號召全上海罷工、罷市、罷課,推動這場反帝愛國運動迅速從上海向全國拓展,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
在中國革命的緊要關頭,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蔡和森挺身而出捍衛真理。黨的五大上,他和毛澤東等人嚴肅批評中央右傾錯誤;大革命失敗后,在八七會議上,他和毛澤東、任弼時、瞿秋白等一起堅決糾正黨的右傾錯誤,力主確立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和實行土地革命的正確方針,建議毛澤東進入臨時中央政治局。根據黨中央的安排,他作為中央特派員赴北方局指導工農運動,傳達貫徹八七會議精神,恢復黨的組織,并制定了有關武裝起義的計劃。黨的六大上蔡和森再次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他堅定支持“工農武裝割據”,對工農革命的具體道路和基本理論進行了初步探索。
黨的六大結束后不久,蔡和森遭到錯誤批判,被撤銷中央領導職務,但他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堅持革命斗爭。1928年底至1930年上半年,他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在事關中國革命興衰成敗的理論和路線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他積極參與到共產國際組織的關于陳獨秀機會主義和立三路線的討論中,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以期對克服和消除黨內“左”右傾錯誤能有所貢獻。他在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召開的專門會議上,既勇于檢討自己,也真誠地批評李立三,幫助其改正錯誤,展現了光明磊落、嚴于律己的寬廣胸懷。
蔡和森始終以黨的利益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1931年初從蘇聯回國后,他被派去香港恢復和指導廣東省委的工作。當時廣東籠罩著白色恐怖,省委暫時設在香港。有人勸說他暫時不要去,但他卻說“干革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能考慮個人的安危”,義無反顧地奔赴香港。1931年6月,時任中共兩廣省委書記的蔡和森因叛徒出賣在香港被捕,隨即被港英當局引渡到廣州。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種種酷刑,蔡和森橫眉冷對,堅貞不屈,8月在廣州英勇就義,年僅36歲。
蔡和森同志的一生,是光輝壯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勇于拼搏的革命的一生。他在短暫的36年的歲月里,創造了永不磨滅的業績,黨和人民永遠記著他。正如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所說,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今天,我們緬懷蔡和森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學習他孜孜以求,結合革命實踐不斷進行理論探索的創新精神;學習他英勇奮斗,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偉人雖去,思想永存。烈士的英名、業績和精神、品格,深入人心,激勵千秋,流芳百世。
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治國理政總方略引領下,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來源《湖南日報》2015年0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