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倒 浩氣長存——紀念蔡和森同志誕辰120周年
信仰不倒 浩氣長存
——紀念蔡和森同志誕辰120周年
中共婁底市委
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蔡和森同志誕辰120周年了。斗轉星移,天翻地覆。這位為共產主義信仰獻出了年輕生命的革命先驅,夢想中的共和國不僅成為現實,而且以巨人的姿態屹立于東方。生命雖然短暫,但是蔡和森同志36年的生命歷程永遠是一部經典、一首圣歌,足夠后人長久地敬仰、吟頌!
少年宏志,慷慨行走天地間
100年以前的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在“新文化”思潮的推動下,一批新型的慷慨大志的知識分子應運而生,他們放眼世界、思想敏銳、敏于行動,掀起了社會變革的巨浪,蔡和森就是其中之一。1913年,出身破落小官僚家庭的蔡和森來到省城長沙求學。在努力學習的同時他十分關注時局的變化。當湖南為了反對袁世凱而宣布獨立時,他以“擊祖逖中流之楫,揮劉琨待旦之戈,殄滅兇殘,鏟除專制”的豪言,表達了討伐民賊的決心。在第一師范學校,他又結交了一批切磋學業、砥礪品行的青年,如毛澤東、張昆弟、羅學瓚。他們通過進步刊物《新青年》等吸取了民主、科學的理念,堅定了反封建的思想。
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讀書期間,蔡和森和毛澤東等人一起“野蠻體魄”,“文明大腦”: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床,跑步至天馬山頂,在一塊石頭上靜坐,過濾沉淀自己的學問、思想,九點半以后才下山吃飯。冒著暴雨登上岳麓山,體會“納于大麓,烈風暴雨不迷”的境況。無論春夏冬秋,每天早晚堅持冷水浴,有時在凜凜秋冬,結伴到湘江暢游。他與毛澤東還有一段特別的經歷。1918年,他同毛澤東花2個月時間,沿著洞庭湖游歷一圈。他們經過了很多市鎮和偏僻的鄉村,靠給機關、學校、商店書寫對聯解決吃飯問題。這樣,身體意志都得到了雙重的鍛煉,也接觸熟悉了各地的風俗人情和底層民眾的生活狀況,讀了一本“無字的大書”。
第一師范畢業后,蔡和森沒有謀到職業。他想到的是,這種失業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改造社會,各種問題無法解決。所以他沒有急于尋找工作,反而靜下心來閱讀書籍,研究社會問題。此時的蔡和森一家人,只是靠著妹妹在周南女校任教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有時甚至無米為炊。但是他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磨煉成為一個意志堅強、行動勇敢的革命者。
敢為人先,建黨立綱開新路
如果說“敢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神內核的話,蔡和森就是一個杰出代表和有力的踐行者,而且這種氣質浸潤了他的整個家庭。1913年,他的母親葛建豪帶著兒子蔡和森、女兒蔡慶熙、蔡暢和外孫女,一家三代離開家鄉湘鄉永豐,來到長沙求學。1919年,在留法勤工儉學的風潮推動下,蔡和森攜母親和妹妹蔡暢又踏上了越洋留學的客輪。
蔡和森的先驅作用在我黨的組織和思想構建上表現得尤為突出。1918年蔡和森與毛澤東等發起成立新民學會,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立下遠大志向。他動身去北京組織湖南青年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時提出,三年內使學會成為“中國之重心點”。到法國勤工儉學后,蔡和森“猛看猛譯”馬克思主義理論經典,研究歐洲共產主義運動,成為我國旅法勤工儉學生中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先驅。在法期間,蔡和森認識到無產階級政黨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以中國現在的情形看來,須先組織他,然后工團、合作社,才能發生有利的組織。”在此基礎上,1920年7月他在蒙達尼會議上首次提出“組織共產黨”的主張,同年8月向毛澤東提出“現在就要準備”建立政黨。他根據列寧的建黨學說,最早提出比較系統、全面的建黨思想。
以馬列建黨學說為指導,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研究如何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問題,成為蔡和森建黨思想形成的標志。其內容涉及建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黨的性質、指導思想、組織原則(紀律)、奮斗目標、國際主義原則,以及組織步驟等方面。因此,他與毛澤東、陳獨秀的三封通信被譽為“建黨問題的鴻篇巨著,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催化劑’,是宣告中國共產黨即將成立的光輝文獻”。
堅守信仰,為國為民盡忠誠
在少年時期,蔡和森在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以民族國家為懷的遠大抱負。他敬佩屈原,《離騷》、《九歌》、《天問》常常瑯瑯于口。在他所處的“虎狼當道、狐鼠橫行,社會黑暗、國家危難到了極點,人民困苦到極點”的社會現實中,他感受到了屈原一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心境,而且蔡和森堅信這種求索的理想必然會變成現實。
經歷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廣泛地了解社會大眾,特別是留法期間接觸到馬克思思想和歐洲各國的共產主義運動實踐以后,蔡和森的信仰更加明朗而堅定了:無產階級及社會大眾必須有自己的領導組織、建立自己的政權,才能獲得真正的新生。在法國蒙達尼,他與向警予結成“向蔡同盟”,在結婚紀念照上,他們手里拿了一本馬克思的《資本論》,給他們共同的信仰打上了永久的烙印。
回國以后,蔡和森被當選為黨的領導人。他把自己的信仰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他以主編我黨第一家機關報《向導》為陣地,向國內的民眾闡釋、宣傳共產主義的信仰主張,與各種反動勢力、思潮開展理論、輿論斗爭。指明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前途及實現途徑。
蔡和森踐行信仰的另一種方式就是親臨一線,領導組織工人運動。1925年,上海爆發了影響中國歷史的反對帝國主義的“五卅”運動,蔡和森就是其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蔡和森多次參與實際的斗爭活動,盡管面臨反對勢力的各種暗算和攻擊,把個人安危置于工作之外。1931年6月,他因叛徒出賣在香港被捕并很快被引渡到廣州。反動軍閥對蔡和森用盡各種酷刑,但蔡和森橫眉冷對,堅貞不屈。同年8月,他在廣州英勇就義,年僅36歲。
蔡和森在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為生活在黑暗中的中國人民尋找解放的理論,播下中國革命的火種,點燃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火焰,實現了他“匡復有吾在,與人撐巨艱”的人生理想和社會諾言。
時光過去了一個世紀,由蔡和森等革命先驅創建的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幾千萬成員的執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獲得巨大發展的基礎上正在穩步前進。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重大的轉折和變革的時代,為中國人民爭取更大的權利、福祉、讓人的價值得到更充分實現的目標始終如一。我們今天紀念革命先輩蔡和森,就是要繼承和發揚他堅守如生命一樣的信仰和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的精神,無愧于我們這個新的偉大時代!
(來源《湖南日報》2015年0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