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蔡和森:永垂青史的革命先驅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3-27   
分享到 :

永垂青史的革命先驅

——紀念蔡和森同志誕辰120周年

歐陽淞

蔡和森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1918年,23歲的蔡和森肩負著毛澤東等新民學會會員的厚望,在先行赴京尋求救國真理的路途中,曾立下“匡復有吾在,與人撐巨艱”的豪言壯志,從此便開始了他為匡復中華而舍生取義的革命人生。今年3月30日是蔡和森同志誕辰120周年,深切緬懷他為國家和民族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壯麗人生和崇高風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救國救民舍命拼搏

說到蔡和森,人們容易想到的是他的理論貢獻。但更加不能忽視的是,蔡和森首先是一位為實現“匡時救民”夙愿,始終站在革命斗爭最前沿并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生命的實干家。

蔡和森是湖南湘鄉縣(今雙峰縣)人。鴉片戰爭以后,湖南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但是,近代中國的風云際會,也使得地處南北要沖的湖南得風氣之先,成為戊戌時期“全國最富朝氣的一省”(范文瀾語)。蔡和森自幼深受湖湘文化滋養,培養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他少年時代因家道中落做過三年學徒,經常遭受店主的欺辱和剝削,對勞動人民的苦難感同身受,萌生了改造社會的最初愿望。辛亥革命爆發后,他立即剪掉自己頭上的辮子,并推動家鄉永豐鎮開展剪辮子運動。初次的反抗行動開發了他朦朧的革命意識,推動著他尋求改造社會良方的探索。1913年,蔡和森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與一年后入學的毛澤東相識,結為志同道合的摯友。他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共同發起組織新民學會,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和革命活動,在湖南進步青年中產生很大影響。為求得“對外發展”,蔡和森北上聯絡赴法國勤工儉學事宜,并投身五四愛國運動,這是蔡和森由探求革命真理向投身革命實踐的一次重大飛躍。

1920年初,蔡和森到達法國勤工儉學。從此,他如饑似渴地閱讀上百種介紹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的書籍,廢寢忘食地“猛看猛譯”,并逐漸堅定了以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社會、挽救民族危機的信念。他認為,要救國救民,就要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須建立一個革命政黨。他多次致信毛澤東,還致函陳獨秀。在這些信函中,他第一次提出“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毛澤東復信,稱贊他的主張“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同”。蔡和森的建黨思想,對國內早期共產主義者的建黨活動起到了有力的引導和推動作用。留法期間,蔡和森在勤工儉學學生中熱情宣傳馬克思主義,將一批先進分子引向崇尚馬克思主義的方向;三次領導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的革命斗爭,成為杰出的學生運動領袖;與周恩來、趙世炎等同志一起籌組中國共產黨旅歐早期組織,是“法國支部的創始人”之一。蔡和森雖然沒有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但他的建黨思想和建黨活動,使他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1921年12月,剛剛回國不久的蔡和森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并留在中央,主要負責黨的理論宣傳工作。黨的二大決定由他籌備創辦黨中央機關報《向導》周報并任首任主編。蔡和森為之殫精竭慮,常常不顧哮喘病纏身,夜以繼日地工作,使得《向導》一經創刊發行就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被譽為黑沉沉中國的“一線曙光”,四萬萬同胞思想上的“向導”。蔡和森也被譽為“《向導》的靈魂”。幾年間,《向導》周報的發行量從幾千份擴大到十多萬份。在出版的201期《向導》中,蔡和森主編116期,超過半數。同時,他還是《向導》的主要撰稿人,單獨署名的文章就有134篇。在他的主持下,《向導》周報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宣傳黨的綱領和路線方針政策、鼓舞和動員工農群眾奮起斗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蔡和森在其間展現出卓越的領導群眾斗爭的才能。他率先在黨中央會議上提出“要把工人的經濟斗爭與目前正在蓬勃發展的反帝斗爭匯合起來”,主張5月30日在租界組織大規模反帝示威游行。隨后,他又提出號召全上海罷工、罷市、罷課以反抗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屠殺的策略,以及成立上海工商學聯合會作為運動公開的總的領導機關等主張。黨中央采納了他的意見。在黨的領導下,五卅運動很快擴展到全國的許多大中城市,參加示威的各界群眾達1200萬人。五卅反帝愛國運動成為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高潮到來的標志。蔡和森也在斗爭中成長為杰出的群眾領袖。

蔡和森立場堅定、英勇無畏,在血雨腥風中鍛煉成長為革命運動的領導中堅。他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第五、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在大革命面臨失敗的危急關頭,他同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進行了堅決斗爭,多次提出要對反革命政變進行堅決反擊,要以暴動對暴動、發動土地革命、發展革命武裝等主張。在黨的八七會議上,他力薦毛澤東同志進入中央政治局,并對黨中央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正確方針作出重要貢獻。此后,蔡和森不顧白色恐怖,奉命恢復北方局領導機構,并指導順直省委的工作;他兩度往返莫斯科,參加黨的六大和出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并回國擔任黨中央和地方黨組織的領導工作,直至1931年8月英勇就義于廣州。

蔡和森以短暫而輝煌的一生踐行著救國救民的偉大抱負。有人早在1935年就這樣評價蔡和森:“由于他的篤于友愛的性格,使他對于國家民族,對于全國同胞發展了最偉大的友愛,不惜犧牲一切以為國家民族,全國同胞求解放。”鄧小平后來也曾動情地說:“蔡和森同志是我黨早期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對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永遠記著他。”

憂國憂民赤子情懷

蔡和森生活在“痛不堪痛、忍不堪忍”的亂世之中,一刻也未停止過對救國救民真理的追尋。他懷著“以一人之憂共諸天下,以天下之憂納諸一身”的赤子情懷,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最終找到馬克思主義這個救國救民的強大思想武器,成為五四時期先進知識分子群體中最早領悟馬克思主義真諦的精英之一,是黨內公認的早期著名理論家。

蔡和森的理論探索富于創新性。他撰寫了第一部社會發展史著作《社會進化史》,并初步研究了中國社會發展史,闡明了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勝利的歷史必然性。他第一次比較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建黨思想,不僅提出“中國共產黨”的名稱,而且闡明了黨的性質、指導思想、階級基礎、組織原則、奮斗目標、國際主義原則,以及建黨的組織步驟等。他較早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問題,在包括無產階級領導權等重大問題上提出了正確的觀點;他區分民主革命的兩個階段,認為五四運動后,中國革命“已不是純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問題,事實上業已變成為國民革命(亦可稱民族革命)的問題”;他公開提出的“打倒國際帝國主義”的口號,成為二大確定的現階段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的基本內容。他率先提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鮮明地指出:“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在世界各國共產黨是一致的,但當應用到各國去,應用到實際上去才行的。要在自己的爭斗中把列寧主義形成自己的理論武器,即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精神來定出適合客觀情形的策略和組織才行。”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思想的較早闡述。

蔡和森的理論探索富于針對性。他針對現實斗爭中急需回答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所提觀點主張切中問題要害,直指問題本質。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贊成建立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但他堅決反對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提出的“一切工作歸國民黨”,反對陳獨秀提出的在統一戰線中“沒有階級斗爭,只有民族斗爭”等右傾觀點,強調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后應保存黨的獨立性”。大革命失敗后,蔡和森對“二次革命論”“一次革命論”等錯誤觀點進行了嚴厲批駁,及時提出革命轉變問題,指出中國革命有社會主義前途,但是在經濟落后的中國,首先必須進行民主革命,“在民權革命完全勝利的條件之下,才能開始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這些問題,都是當時事關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他觀察問題深刻透徹,分析問題鞭辟入里,解答了人們的困惑,具有很強的鼓動性和說服力。

蔡和森的理論探索富于前瞻性。他深受湖湘文化“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注重緊跟時代步伐,既立足現實又著眼長遠,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總體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在大革命面臨失敗的緊要關頭,他指出工農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新動力”,主張依靠工農階級、發展工農運動,擴大工農武裝,堅定自覺地發展黨的自身力量。大革命失敗后,他較早認識到中國革命發展的不平衡性和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堅決主張發動土地革命,參與提議發動秋收暴動,并在黨的六大上進一步論證了在農村進行武裝斗爭、建立紅軍和建立割據局面的可能性。他十分重視思想建黨,指出:“一個革命黨不僅要有好的組織、好的政策,尤其要有革命的理論來把思想統一,然后才能領導革命到正確之路。”

蔡和森突出的理論建樹和理論貢獻,既是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革命實踐使然,也與他善于及時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有著直接關系。他指出:“要知道中國革命及我黨要如何發展及其發展的道路如何,故須明白我黨的歷史。”黨員要“明白自己的責任”,也“必須親切的深刻的知道黨的歷史”。蔡和森是黨內系統研究黨的歷史的第一人。1925年底至1926年初,他寫下長達5萬字的《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提綱)》,闡明了黨史研究的目的、任務和對象,研究了黨產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黨的發展階段、組織機構及路線方針政策、黨內生活、黨在革命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經驗教訓以及革命發展規律等。大革命失敗后,蔡和森開始全面思考黨內產生右傾機會主義的根源及其經驗教訓。他在《黨的機會主義史》《論陳獨秀主義》中,秉持客觀公正態度,對右傾機會主義發生、發展以及原因、危害進行深入剖析,對于全黨避免重犯類似錯誤起到了警示作用。蔡和森自覺思考和研究黨的歷史,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他不僅是黨的早期歷史的親歷者,而且是黨的歷史最早的記載者和研究者,開了黨史研究之先河。他強調必須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黨史研究,一開始便端正了黨史研究的方向。他以中國近代社會為背景論述黨產生的社會根源,從政治、經濟、社會、階級及國際等方面分析黨產生的具體背景,闡明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必要性,并梳理出黨的早期歷史的基本線索,為以后的黨史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蔡和森在思想理論方面的卓越貢獻,在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他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與山河同在,永遠矗立在人民心中;他思想的火花,與日月同輝,至今閃爍著真理的光芒。

強國富民宏偉夢想

救國救民的舍命拼搏、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強國富民的宏偉夢想,蔡和森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追夢者。毛澤東說:“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面對山河破碎、國弱民窮的舊中國,年青的蔡和森立志徹底改造社會、拯救苦難的中華民族。他曾立言明志:“獵取功名,升官發財,不是我們要走的路,我們讀書為的是‘改造社會’。”“吾人之窮極目的,惟在沖決世界之層層網羅,造出自由之人格,自由之地位,自由之事功。”面對中國人民反抗侵略斗爭的一次次失敗,蔡和森苦苦思索中國的出路在哪里?辛亥革命后,他編輯《近百年來的國恥史綱》,認為“做一個中國青年,應該立志,團結一切愛國人民,拿出力量來抵抗列強,洗雪國恥”。在談到統一問題時,把人民革命斗爭與實現國家獨立、人民幸福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指出:“我們惟望結合偉大的革命群眾的勢力,尤其是最能革命的工人階級的勢力來統一。統一的目的要建筑在最大多數貧苦群眾的幸福和全國被壓迫民族的對外獨立之上。”

蔡和森經過反復比較和不懈探索,認定社會主義是實現強國富民的惟一出路。他指出:“我近對各種主義綜合審締,覺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世界對癥之方,中國也不能外此。”據有人回憶,他在法國接受馬克思主義后,“堅決認定中國必須像俄國那樣,經過無產階級的暴力革命,打倒外國侵略者,推翻封建軍閥政府,建立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才是惟一的出路”。他還提出了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民主共和國基礎上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初步構想。他相信:“中國地大物博,人工又多,假使政治修明,自動的開發實業,必不難在短期間發展為新興的工業國。”從這些觀點主張,不難看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的思想淵源。

歷史發展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馬克思曾引用愛爾維修的話說:“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造出這樣的人物來。”近代以來,舊中國國難當頭、民不聊生,有志之士前仆后繼、接力探尋,但真正能把握歷史發展方向,找到適合國情的強國富民道路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人。而找到這條道路又能堅持下去并引領前行的人,更只有少數富有深刻洞察力、富有崇高理想、富有愛國愛民情懷的先驅。蔡和森正是這些革命先驅的代表,他的革命精神和豐功偉績必將永垂青史!

蔡和森同志離開我們已經84年了。他為之奮斗的革命事業早已取得歷史性勝利;他追求的富國強民夢想正一步步變成現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我們要學習蔡和森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匡復中華的責任擔當、愛國愛民的熾熱情懷、上下求索的創新精神,在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征程上,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作者為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會長、中央黨史研究室原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201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