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代英留下的紅色文化遺產
惲代英留下的紅色文化遺產
沙健孫
惲代英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之一。為了尋找挽救祖國危亡的正確道路,他進行過長時間的艱苦探索。經過對各種主義的比較、推求,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毅然站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之下,并且認定要求得中國的獨立和富強,必須建立一個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政黨。廖煥星在1953年所寫的《武昌利群書社始末》一文中說:1921年夏,惲代英召集利群書社的成員在湖北黃岡開會,表示“贊成組織新式的黨——波(布)爾什維克式的黨,并提議把要組織的團體叫作‘波社’”。當得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消息后,惲代英“立即號召加入,結束利群書社”。
黃岡會議的召開,與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幾乎是同一個時間。惲代英等在與中國共產黨的上海發起組沒有聯系的情況下,獨立從事建黨的工作,這說明,建立工人階級政黨來領導中國革命,確實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和中國先進分子共同的歷史性選擇。
惲代英是一個善于從實際出發、從理論上思考中國問題的、具有創造精神的革命家。在中國共產黨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理論的過程中,他作出過自己的獨特貢獻。這里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關于農民的問題。
周恩來在《學習毛澤東》一文中講道:“‘五四’以后,毛主席參加了革命運動,就先在城市專心致志地搞工人運動。那時陶行知先生提倡鄉村運動。惲代英同志給毛主席寫信說,可以學習陶行知到鄉村里搞一搞。”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有著重要的意義。隨后,惲代英進一步指出,廣大農民“最應當渴望革命”,“農民哪一天覺醒,改造的事業便是哪一天成功”。所以,革命青年到農村去,“這是中國革命最重要而且必要的預備”。
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農民問題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當全黨集中力量專注于工人運動的時候,惲代英就開始關注農民問題,實屬難能可貴!這顯示了他的思想的敏銳和對中國實際的重視。
再一個是關于帝國主義的問題。
1924年11月22日,惲代英在《怎樣進行革命運動》一文中,明確提出了“帝國主義是一戳便穿的紙老虎”的論點。他認為,外國勢力并非不可戰勝。只要堅決地依靠人民群眾,并積極爭取世界人民的支持,注意利用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中國的反帝斗爭就能夠贏得勝利。“中國的革命一定在世界革命中間完全可以成功”(《中國青年》第54期)。
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是中國革命的兩大主題之一。與近代以來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中國相比,帝國主義列強在經濟、軍事等方面都擁有極大的優勢,而帝國主義者也總喜歡以自己的強大來嚇唬人。被壓迫人民如果真的被嚇住了,也就在精神上被征服了。所以,揭示帝國主義的“紙老虎”的本質,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這是中國人站立起來、去為自己的權利進行戰斗的重要的精神條件。
惲代英提出“帝國主義是一戳就穿的紙老虎”這個論點,是在毛澤東同斯特朗談話中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個論點的二十二年之前。這是很了不起的。盡管比起毛澤東來,惲代英對這個問題的論證還不夠充分,但他們的基本看法是完全一致的。這也說明,毛澤東闡明的這個觀點,絕不是他個人的奇想異說,而是概括了革命的先驅者和廣大的革命戰士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總結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歷史經驗。
惲代英短暫的一生留下了豐富的著述,《惲代英全集》于2014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惲代英1914年到1930年期間所寫的近300萬字的文章,其中包含著許多珍貴文稿。這是一份厚重的紅色文化遺產,它為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為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的研究者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資料。我們應當認真地進行開掘和有效地加以利用。1933年,魯迅在《“守常全集”題記》中說過,“他的理論,在現在看來,當然未必精當的”,“雖然如此,他的遺文卻將永住,因為這是先驅者的遺產,革命史上的豐碑”。我想,用這些話來評價《惲代英全集》,應該也是恰當的。
(作者系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2014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