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陳獨秀與中共歷史上的第一個工人黨員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5-13   
分享到 :

陳獨秀與中共歷史上的第一個工人黨員

周揮輝

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工人黨員是誰?何時入黨?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件很值得考證的事情。經論證,他就是19209月加入黨的早期組織的武昌文華大學(現華中師范大學前身之一)校工鄭凱卿。而發展鄭凱卿入黨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共創始人之一陳獨秀。

192024,陳獨秀頂風冒雪從上海到武漢,他此行的目的是應武昌文華大學校長孟良佐的邀請特來出席文華大學的畢業典禮并作演講。本來這次典禮活動文華大學原計劃邀請蔡元培先生,因為蔡先生因事脫不開身,便推薦了陳獨秀。

文華大學當時是一所很有名的教會大學,思想開放、包容。他們非常歡迎這位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杰出領袖來校出席典禮并演講。當天夜里,陳獨秀下榻文華大學文學院二樓。

根據當時頗有影響的《國民新報》192027的報道,以及《民國時報》、《漢口新聞報》192029新聞等資料,247,陳獨秀利用在漢的幾天時間先后在文華大學公書林(文華大學圖書館)、國立武昌高師、漢口青年會、漢口堤下段保安會等地作了多場演講,反響熱烈。如25下午在文華公書林作《社會改造的方法與信仰》演講,提出了以下主要觀點:()打破階級制度,實行平民社會主義;()打破繼承制度,實行共同勞動工作,不使無產業者苦,有產業者安享;()打破遺產制度,不使田地歸私人傳留享用,應歸社會的共產,不種田的人,不應該享有田地權利,此為改造社會的三種方法也,等等。26,出席文華大學畢業生典禮后,他又作了《知識青年的感情教育問題》演講,他說,學校教育多屬于知識教育,而情感教育則不多。情感者云,即犧牲自己幫助他人之謂也。

為了方便陳獨秀的在漢生活,文華大學特安排校工鄭凱卿負責照顧事宜。鄭凱卿是湖北江夏人,1888324生于武昌,少年時在武昌大戶人家當書童,后在文華大學當校工。因為要隨時照顧陳獨秀,因此,陳的幾次演講,鄭凱卿都斷斷續續聽了,雖然不能完全明了其中的大道理,但也有較深感觸。幾天的朝夕相處,陳獨秀也挺喜歡這位憨厚的年輕人。特別關注武漢工人階級現狀的陳獨秀臨走之前,專門交給鄭凱卿一個任務,即調查武漢工人狀況。在文華大學文學院二樓下榻處,陳獨秀跟鄭凱卿一邊講解具體的調查內容和方法,一邊給他畫了一張調查表格。后來鄭凱卿根據陳獨秀的要求,組織文華大學的學生,對武昌織布局、紡紗局、銅幣局、銀幣局、麻布局的工人狀況進行了調查,寫出《武昌五局工人狀況》調查報告寄給陳獨秀。陳獨秀后來將該調查報告發表于《新青年》192091第八卷上。陳獨秀在漢的演講頗受青年學生們歡迎,但卻使湖北當局“大為驚駭,令其休止演講,速去武漢”。陳獨秀憤感湖北當局行徑,277由漢口大智門乘火車離漢,行前囑咐鄭凱卿保持聯絡。

19208,陳獨秀、李漢俊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黨組織。與此同時,在廣州編輯《惟民周刊》的湖北鄂州人劉伯垂從廣州回武漢,路過上海。劉伯垂早在日本留學時便與陳獨秀相熟,這次重逢,陳獨秀幾次與他深入交談,并介紹他入黨。之后,陳獨秀派劉伯垂到武漢發展黨員,建立組織,并特別委托他介紹文華大學校工鄭凱卿入黨。劉伯垂帶了一份手抄的中國共產黨黨綱和一些新青年社出版的圖書回到武漢后,立即聯系董必武,并與李漢俊一起介紹董必武入黨。隨后,劉伯垂又找到鄭凱卿并轉達了陳獨秀的意思,鄭對此非常熱情,同意入黨。于是,通過陳獨秀的發展、劉伯垂介紹,19209,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工人黨員在武漢產生。同年秋,在武昌撫院街(今民主路)董必武、張國恩合辦的律師事務所內,由劉伯垂主持,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鄭凱卿、張國恩、趙子健等組成的中國共產黨武漢早期黨組織正式成立。

鄭凱卿入黨后,一邊跟董必武、陳潭秋等人學習文化知識,一邊根據組織安排積極組織工人運動。由于他父親當過人力車夫,鄭凱卿熟悉人力車夫疾苦,因此他參與組織了192112月的漢口人力車工人大罷工,之后他還與林育南、施洋等組織成立了漢口租界人力車工人工會,由于組織得力、工人齊心,罷工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192110月的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和漢口人力車夫工人大罷工的勝利有力地推動了湖北地區工人運動的發展。正如鄧中夏所說,“武漢因鐵路工人與人力車工人兩大罷工,開了當地一個新紀元,職工運動從此有一個順利的進展。”據統計,192110月至19232,湖北地區爆發罷工30多起,共有3萬多工人參加。

19227,中國第一個地方總工會組織——武漢工團聯合會成立,鄭凱卿任組織部秘書。1923年初他又參與組織了著名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斗爭。二七慘案后,為躲避軍閥迫害,他潛回家鄉避難,與黨組織失去聯系。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鄭凱卿經組織安排在武昌大東門合作攤亭工作,1959年退休,19661115病逝于潛江。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來源:《光明日報》20118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