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的三個第一
蔡和森的三個第一
王文鸞
今年3月30日,是蔡和森誕辰118周年紀念日。蔡和森是我們黨早期卓越領導人之一。他在中共黨史上以其三十六歲的短暫人生創造了至少三個第一。
系統提出建黨思想第一人
眾所周知,最早醞釀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但他們并沒有形成系統的建黨思想。蔡和森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猛看猛譯”馬列文獻,較早接觸到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加入共產國際的條件》,并在其影響和啟發下最早系統地提出了建黨思想。這一思想比較集中地反映在他1920年8月和9月給毛澤東的兩封長信以及1921年2月給陳獨秀的長信中。
首先,蔡和森旗幟鮮明地提出:若要改造中國,必先“明目張膽地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因為共產黨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利器”,“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以中國現在的情形看來,須先組織他,然后工團、合作社,才能發生有力的組織。革命運動、勞動運動,才有神經中樞”。他認為,十月革命以后, 各國共產黨如雨后春筍般的成立, “觀此變可知世界大勢所趨”,“而中國民眾運動幼稚如此,非組織與俄一致的共產黨,則民眾運動、勞動運動、改造運動皆不會有力,不會徹底。”至于黨的階級基礎,他不認為“小工小農不識不知,以窮乏慘若歸之命”。相反,他深信“一旦階級覺悟發生,其氣焰必不減于西歐東歐”。
其次,蔡和森主張黨的指導思想必須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認為“馬克思的學理由三點出發:在歷史上發明他的唯物史觀;在經濟上發明他的資本論;在政治上發明他的階級戰爭說。三者一以貫之,遂成為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在蔡和森看來,“現在世界顯然為兩個敵對的階級世界,學說亦顯然劃了鴻溝。自柏拉圖統御以來的哲學思想,顯然為有產階級的思想”。“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顯然為無產階級的思想”。他在給毛澤東的信中說:“我意中國于二年內須成立一主義明確方法得當和俄一致的黨, 這事關系不小, 望你注意。”就是強調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依照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建黨原則組建中國共產黨。
再次,蔡和森強調黨必須制定正確的綱領、策略和組織原則。他指出:“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世界對癥之方,中國也不能外此。社會主義必要之方法階級戰爭——無產階級專政!辈⑦M一步指出:“不專政則不能改造社會、保護革命!睘檎f明這一主張, 他專門列了這樣的公式:“方法=階級戰爭+階級專政”,“目的=創造共產主義社會”。為保證實現黨的這一綱領和目的,他認為黨組織必須集中統一,并且有嚴格的紀律。他主張:“黨的最高機關為中央委員會”,“無論報紙、議院、團體及各種運動,絕對受中央委員會的指揮和監督,絕不準單獨自由活動”。“黨的紀律為鐵的紀律,必如此才能養成少數極覺悟極有組織的分子,適應戰爭時代及擔負偌大的改造事業”。
蔡和森的上述建黨思想和主張深深地幫助和影響了黨的創建工作,保證了黨從成立那天開始,就是一個真正以馬列主義為思想基礎的無產階級政黨。
主編黨中央機關報《向導》第一人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領導勤工儉學學生斗爭,被法國政府強行遣送回國。同年底,他經陳獨秀等人介紹在上海入黨。1922年6月,他出席了黨的二大,參與起草了二大宣言,并同妻子向警予一起當選為中央委員。為了宣傳二大的政治綱領及一系列決議,黨中央在1922年8月召開的“西湖會議”上,接受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馬林“ 以辦一種短小精悍的周報為宜”的意見,決定將原秘密出版的《共產黨》月刊?,創辦公開發行的《向導》為黨的機關報,由蔡和森任主編。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1922 年9月13 日《向導》在上海正式出版發行。
致力于出版一種理論刊物, 是蔡和森多年的愿望。早在留法勤工儉學時,就曾寫信給陳獨秀等人,建議創辦“有主義、有系統的出版物”,傳播“各國社會運動的真情”,“做一種有系統、有主張極鮮明強固的文化運動”;貒笥袡C會創辦、主編黨的機關報,他當然樂此不疲,不辱使命,以頑強的毅力、飽滿的熱情和廢寢忘食的拼命精神,致力于這項意義非同尋常的工作。從組稿、發排、校對,到聯系印刷,他都親自過問。為了防止反動派的突然襲擊,他帶領《向導》周報編輯部經常搬遷,出刊日期也經常更改。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他以編輯部名義,多次向國內外的熱心讀者和革命同志募捐,從而基本保證了《向導》的正常出刊。蔡和森主編《向導》以貫徹反帝反封建綱領為宗旨,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及時介紹黨的方針政策,客觀報道國內發生的政治事件。同時,還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需要,開辟了多種形式的專欄。比如,從第25期起開辟《中國一周》《世界一周》專欄,從第56期起,開辟《什么話》《麻肉世界》《政治常識》專欄,并在重大節日、紀念日推出特刊,曾先后出版《十月革命特刊》《列寧去世一周年紀念特刊》《孫中山先生特刊》《五一特刊》等。另外特設《外患日志》《讀者之聲》《各地通信》等專欄, 使《向導》既有重點突出的內容又有喜聞樂見的形式,發行量由數千份增至十余萬份,成為大革命時期國內最有影響的刊物之一。
蔡和森既是《向導》主編也是主要撰稿人,幾乎每期都有他寫的文章, 有時一期多至四、五篇。除以“本報同人”“記者”身份發的文章外,還以“和森”“ 振宇” 署名發表文章166篇,是僅次于陳獨秀的高產作者。他的文章不僅文筆酣暢,通俗易懂,體裁多樣,而且觀點鮮明,思想深刻。他提出的諸如“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用民眾武裝解除軍閥武裝”等一系列觀點,對于促進工農革命運動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蔡和森任職兩年零八個月之后離開《向導》。但他的名字始終與《向導》系在一起。正如李立三所說:“《向導》的功績正是和森同志在中國革命中表現的極大的功績!
撰寫中共黨史專著第一人
1925 年10 月, 蔡和森離開《向導》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執委會第六次擴大會議,其間應邀至東方大學中共旅俄支部,作了《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報告。這個報告長達五萬余言,后油印成冊,廣為流傳,被公認為國內第一部中共黨史專著。
蔡和森在其中闡述了黨產生的歷史背景、歷史使命,以及黨的“二大”“三大”“四大”的主要內容,并提出了許多影響深遠的重要觀點。比如“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是世界各國共產黨一致的指導思想, 但應當用到各國去, 應用到實際上去才行”的觀點,這無疑是毛澤東提出的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聲。
再比如,從“中國產業的發展”“自然的罷工運動”“五四運動”“十月革命”和“先進分子的形成”五個方面來說明黨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已成為撰寫黨史相關內容的一種基本思路。而他提出的“我們的政治路線是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聯合政策、是引導全國民眾作反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民族革命”的觀點,事實上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一種表述。尤其他提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環境不是資產階級德莫克拉西尚未成功,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科學論斷,無疑是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科學概括。
蔡和森不僅對早期黨史進行了開拓性研究,而且對黨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也作出有益探索。他在“報告的意義”中指出:要知道中國革命及我黨要如何發展及其發展的道路如何,要知道黨的生活及其斗爭經驗,以及要做一個好黨員,那就必須“親切的深刻的知道黨的歷史”。況且“我黨雖仍青年,但是已經有了很多的復雜的事實,而值得我們研究了”。這實際上是從研究黨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兩個方面,回答了為什么要研究黨史這一重要問題。
那么,怎樣研究黨史呢?蔡和森在“中國共產黨產生的背景”部分,開篇就說:“我們都是馬克思主義者,所以我們絕對不會把一個政黨的產生當作是腦筋中幻想出來的或者是幾個學者創造出來的。一個政黨的發生,必有其階級的、政治的、經濟的背景的!辈⒃ “總結論”中進一步指出黨史就是“說明黨產生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說明黨的政治狀況,勞動運動的發展及黨內部的政治生活狀況”,“說明黨如何由小團體而形成大的政黨”?梢姡毯蜕呀浾J識到,黨史研究應該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以黨的發展過程為對象,以黨的政治狀況、經濟狀況和生活狀況為基本內容。這就初步建立了黨史研究的體系框架。另外,他在這部著作中運用的一些研究方法,比如歷史分析法、比較分析法、階級分析法,也都為黨史研究奠定了初步的方法論基礎。
在中共黨史上,一個人能占一個第一就實屬不易,蔡和森卻至少創造了三個第一。這三個第一,實際上是他從事革命事業的三個不同時期(即國外、國內、再國外)的三個標志性貢獻。而今,在迎來他誕辰118周年的日子里,緬懷他的這些豐功偉績,仿佛看到他仍然活在我們中間。
(作者: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來源:《前線》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