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先驅、哲人李達——紀念李達誕辰120周年
一代先驅、哲人李達——紀念李達誕辰120周年
楊勝群
2010年是在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創始人之一,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李達誕辰120周年。他雖然去世四十多年了,但作為一代先驅、哲人,他的貢獻建樹和品格風范卻沒有磨滅。
第一,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實干家之一。
上個世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真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了希望。我們紀念和評價李達,首先要講他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所作出的獨特貢獻。李達是在完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且對之有了比較深入研究的情況下,真心實意地參加黨的創建工作的。他參與發起建立上海黨的早期組織(也是中國共產黨實際上的發起組織),并代表黨的發起組織擔負黨的一大的組織、籌備工作。在這期間尤為重要的是,他為建黨的思想、理論準備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事情。1918年秋至1921年5月,他翻譯出版了《唯物史觀解說》、《馬克思經濟學說》、《社會問題總覽》三本書,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他還在《唯物史觀解說》一書的附錄中,對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唯物史觀的基本論述作了精要的介紹。他是那一代人中最早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者之一,也是在中國最早系統宣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者之一。為了統一建黨思想,他主編了上海黨的早期組織創辦的也是第一個以共產黨名義辦的刊物——《共產黨》月刊,著重宣傳列寧的建黨學說和共產黨的基本知識,成為那個時期共產主義者的必讀書刊之一。
建黨時期李達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他始終注意從理論上辨析和批判各種打著社會主義旗號的錯誤思潮,包括無政府主義、工團主義等,對于當時中國的共產主義者提高思想鑒別力,努力按照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建黨產生了重要影響。
黨的一大召開以后,黨的理論基礎仍然很薄弱。李達作為中央負責宣傳工作的領導人,全力以赴地投入黨的宣傳、教育工作。他先是在上海主持建立黨的第一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馬列主義的著作,主辦上海平民女校,培養、訓練婦女干部;后又應毛澤東之邀到湖南,擔任湖南黨組織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學長,傳播馬列主義,培養黨的干部。建黨初期,他還撰寫了一些文章和專著,介紹蘇俄經濟、社會政策,宣傳蘇俄共產主義實踐經驗。
今天看來,當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固然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結果,但與一批像李達這樣的建黨實于家,在各個方面所做的實實在在的工作是分不開的。
第二,畢生致力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理論家的典范。
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李達是最早具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自覺意識的理論家之一。他因故脫黨以后,并沒有改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是更加專注和執著地從事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翻譯、介紹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他做這些工作,始終追求的一個目標,就是“應用馬克思學說改造社會”【《李達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3頁。】,并以唯物辯證法來考察中國的出路,同時從改造中國社會的實踐中形成具有中國“特殊的姿態”、“特殊的特征”【《李達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4頁。】的具體理論。他始終密切關注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回答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問題。他在20世紀30年代寫的《經濟學大綱》中明確提出,他“不是為了研究經濟學才研究經濟學”,而是為了了解“中國經濟的來蹤和去跡”,“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李達文集》第3卷,第22、24頁。】而研究經濟學。李達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術方向,特別是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做了奠基性的工作。毛澤東曾經高度贊揚李達1936年完成撰寫的《社會學大綱》,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部馬列主義的哲學教科書。【參見《李達同志生平事略》,《李達文集》第1卷,第17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要解決一個時代化的問題。脫黨后的李達并不是時代的落伍者。他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根據時代的需要進行創新性的理論研究工作。1939年抗日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的時候,他在《社會學大綱》第四版序言中說,中國社會已經踏進了“偉大的飛躍的時代”,他要通過他的著作幫助抗戰的戰士“用科學的宇宙觀和歷史觀,把精神武裝起來,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新生的社會現象,去解決實踐中所遭遇的新問題”【《李達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頁。】。他始終保持這樣的時代使命意識,與時代息息相通,堅持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汲取思想、理論的素材和給養,從時代變遷中提煉哲理。這就使得他的著作能夠引起同時代人強烈的思想共鳴。他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完成出版的《現代社會學》,用唯物史觀闡釋社會革命原理,被國民黨當局視為“洪水猛獸”,而在革命者中間卻廣泛流傳,對彭德懷、賀龍等投身大革命都產生過積極的影響。【參見《李達同志生平事略》,《李達文集》第1卷,第11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生命力的源泉在于大眾化。中國優秀的馬克思主義者,往往都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做得很好。李達的成功之處,也在于堅持用中國語言和風格來闡釋、傳播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努力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最重要的代表作。20世紀50年代初期,“兩論”重新發表后,李達以極大的政治熱情寫作發表《<實踐論>解說》和《<矛盾論>解說》兩本著作,用通俗、大眾化的語言和生動的例證對《實踐論》和《矛盾論》的重要論點作了深入淺出、準確生動的解說。“兩論”的重要思想和觀點由此得到更加廣泛而深入的傳播。
李達堪稱致力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理論家的典范。今天,深入發掘、整理和研究他在這方面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對于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偉大事業,是很有意義的。
第三,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一代知識分子的杰出典型。
毛澤東曾經高度評價李達是“理論界的魯迅”。一是充分肯定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始終不渝的政治信仰和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二是充分肯定李達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大無畏的批判精神。李達是屬于像魯迅一樣沒有絲毫奴顏婢膝、而有著“硬骨頭”的人。他在各個歷史時期,對那些假、丑、惡或者錯誤的東西,總會給以無情的揭露、批判。三是充分肯定李達在逆境下始終保持著馬克思主義者的品德和情操。他曾長期生活在國民黨統治區,作為眾所周知的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帶有“紅色教授”印記的人物,他在白色恐怖中面臨的困境可想而知。但是,他不為國民黨反動派的威逼利誘所動,不為生活上的種種困頓所餒,教書、寫作,傳播真理,矢志不移。
哲人其萎,風范長存。李達是既以其業績傳世,又以其精神風范讓人永遠銘記的一代哲人。
〔作者楊勝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編審〕
(來源:《黨的文獻》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