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的人生追求與革命精神
方志敏的人生追求與革命精神
萬振凡
方志敏是中共江西地方黨、團組織的創始人,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紅10軍、紅11軍及紅10軍團的締造者。方志敏一生對革命矢志不渝,直至獻出生命。方志敏的人生追求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斗爭實踐中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艱辛探索和對社會理想、人生價值的深層思考,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追求理想與信念的典范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方志敏獻身革命的內在動力。方志敏對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熱情似火、堅貞不移,無論何時何地都毫不動搖。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政治信仰,堅定地宣布:“我已認定蘇維埃可以救中國,革命必能得最后的勝利。”這種信仰上的堅定,源于他對蘇維埃的深刻了解。他指出:“蘇維埃政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高的德謨克西的政府,也是最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的強有力的政府。”方志敏對黨非常忠誠。他說:“不管階級敵人怎樣咒罵誣蔑共產黨,但共產黨終究是人類最進步的階級——無產階級的政黨。”他發出誓言:“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為了實現理想,方志敏拼命地工作,以致二十幾歲就累得患了肺病,經常吐血,但他“仍然是干而復病,病好復干”。
即使在革命處于低潮時,方志敏對革命前途仍充滿信心。他說:“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篤誠的信仰者,大革命雖遭受失敗,但我毫無悲觀失望的情緒。這次的失敗,只能是暫時的,中國革命的復興,革命新的高潮,必然要很快到來的。”他堅信:“資本主義的社會,必然要覆滅,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共產主義;反革命必然要失敗。革命一定能得到最后的勝利。”
方志敏被俘后,國民黨不擇手段地進行威逼利誘。蔣介石物色了一批黨政軍要員和方志敏的幾個同鄉同學,充當說客,企圖勸降。但方志敏堅決地回答他們:“你們法西斯匪徒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愿的啊!”在預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時,他依然信念如磐,充滿了對未來中國的熱切期盼: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
堅持愛國與創造的榜樣
愛國與創造是方志敏革命精神的核心內容,是以方志敏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達到理想信念的路徑。方志敏熾熱的愛國情懷主要體現在他對祖國無限熱愛的深厚感情上。在《可愛的中國》一文中他深情地寫道:“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她是一個天姿玉質的美人,她的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愛慕之美”。他說自己愛國之熱誠,“猶如小學生時代一樣真誠無偽,有如一個青年姑娘初戀那樣真誠入迷”。他把侵略祖國的帝國主義比作惡魔,警告國人:那些惡魔正在“用一支銳利的金管子,刺進母親的心口,拼命地吸母親的血液”。他高呼:“兄弟們,趕快起來,救救母親呀!”方志敏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盡管當時的中國山河破碎,國弊民窮,但他堅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中國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萬里長城和開鑿了幾千里的運河,這就證明中國民族偉大無比的創造力”,只要中國得到了自由與解放,“這種創造力,將會無限地發揮出來”。為了救國,方志敏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不屈不撓,奮斗終生。他說:“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瘞骨的地方,或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花來,這朵花你們就看作是我的精誠的寄托吧。”他囑咐戰友們,“不要悲觀,不要畏餒,要奮斗,要持久地艱苦地奮斗!把各人所有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字字句句都表達了方志敏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方志敏的創造精神則主要體現在他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上。大革命時期,方志敏擔任中共江西農委書記,卓有成效地領導了全省農民運動,成為黨內與毛澤東、彭湃齊名的杰出農民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領導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經過八年奮斗,使這塊根據地由最初的弋陽、橫峰兩個縣,擴大到贛東北、閩北、浙西、皖南四省邊區近五十個縣。當年贛東北革命根據地表現了“驚人的創造力”,根據地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毛澤東評價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據地,并獲得全國唯一的“蘇維埃模范省”光榮稱號,為中國革命新道路開辟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甘心清貧與奉獻的楷模
清貧與奉獻是方志敏精神的閃光點。方志敏擔任過省委書記、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但素以清廉自持,從沒有奢侈過。“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但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業”。就在方志敏被俘的那一天,兩個國民黨兵士,滿以為在他身上能發個意外之財,結果連一個銅板都沒有搜到。方志敏告訴他們“想從我這里發洋財,是想錯了”;“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財啦”。他認為“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在監獄里,面對國民黨當局高官厚祿的利誘,方志敏回答:“我不愛爵位也不愛金錢!”“為著階級和民族的解放,為著黨的事業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華麗的大廈,卻寧愿居住在卑陋潮濕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寧愿吞嚼刺口的苞栗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軟的鋼絲床,寧愿睡在豬欄狗窩似的住所。”他把清貧精神融化于對黨忠誠、為民謀福之中。
奉獻是方志敏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由于國民黨的封鎖分割,土地革命時期各根據地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極易形成本位主義。1930年,設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財政上出現嚴重困難,不得不向各根據地發出書面指示,要求各蘇區“籌款幫助中央”。當時,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尚不穩固,財政也十分緊張。方志敏毅然從大局出發,給中央輸送了價值十萬銀元的黃金。后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又先后給中央輸送黃金共計一千多兩,是給中央提供經濟支持最多的根據地之一。
1934年11月18日,中央電令方志敏擔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率領紅10軍團擔負北上抗日先遣隊的重任,向國民黨的心臟地區——寧滬杭方向進軍。向國民黨統治中心孤軍奮戰,自然兇險無比,如若顧及局部利益,他完全可以拖延推托。但在這關鍵時刻,他堅決表示:“黨要我做什么事,雖死不辭!”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八千余名將士,在兩個月的行動中,遭到國民黨20萬大軍的圍追堵截,1935年1月在懷玉山區陷于失敗,方志敏自己也不幸被捕,用鮮血和生命實踐了自己的革命諾言。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來源:《光明日報》2013年0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