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與初心使命
陳云與初心使命
徐建平
陳云,從20歲入黨起,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了一生。
如果當時沒有到商務印書館,就沒有機會接觸中國共產黨,就沒有這一生
1905年6月13日,陳云出生在上海青浦練塘鎮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2歲喪父,4歲喪母,由舅父廖文光撫養長大。
陳云8歲那年,舅父送他去私塾學文化,接受啟蒙教育。后又到練塘貽善初小、青浦乙種商業學校讀書。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回家幫舅父做家務。一心想繼續讀書的陳云,愿望終于實現,在練塘公立國民顏安小學校長杜衡伯的保薦下,陳云免費去顏安小學高小部讀書。陳云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更加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憑著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連年獲得品學兼優獎狀。班主任張行恭老師對陳云思想的影響極大。張老師是位思想進步的愛國人士,經常向同學們講述近代歷史故事,如林則徐虎門銷煙,譚嗣同舍生取義,康有為、梁啟超變法等。陳云聽得特別認真,筆記一絲不茍,有時還提問題請老師解答。陳云懂得了什么是帝國主義侵略,什么是封建主義剝削,強烈的民族主義意識油然而生。
“五四運動”爆發后,青浦與全國一樣,反帝愛國運動風起云涌。在張老師的帶領下,陳云與同學們組成童子軍、救國十人團和宣傳隊,上街游行,號召大家堅決不當亡國奴。通過這次反帝愛國運動,陳云非凡的組織才能充分顯示出來,在同學中享有較高的威信。他立志報國的思想也逐漸萌發。
這年夏天,陳云高小畢業。因不愿加重家庭負擔,不再繼續求學,回到家里繼續幫舅父母做家務。班主任張行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向廖文光建議:“我弟弟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可以介紹陳云到那里做學徒,發展機會可能更大些。”廖文光非常感激張老師,答應讓陳云到上海去發展。1919年12月8日,14歲的陳云在張老師的帶領下離開家鄉,經松江去上海商務印書館做學徒。從此,陳云走上革命道路。陳云在晚年對女兒陳偉蘭說:“如果當時沒有到上海,沒有到商務印書館,不當工人,就沒有機會接觸中國共產黨,就沒有這一生。”
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業的一套,而要專干革命
陳云在商務印書館總發行所當學徒時,發行所的營業時間是早上8點到晚上8點,長達12小時。一天下來,筋疲力盡。工友們早早休息了,陳云卻不顧身體勞累,去補習中文和學習英文,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看書。臟活累活樣樣干,從不吭聲。陳云很快熟悉了業務,能用英語與外國人做生意,損壞的文具能修復后再賣出去。為人謙和,做事有主見,又能幫助同事,很受師傅和職工的信任和稱贊,在工友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只當了兩年學徒的陳云,就被店方提前一年升為店員。
隨著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共產主義思想在中國傳播,并且同工人運動相結合。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工人階級最為集中的上海誕生。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工人運動在全國蓬勃開展。上海商務印書館是中國開辦最早、影響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職工中不少人深受革命民主思想影響。“五卅運動”爆發后,商務印書館的廣大職工懷著對帝國主義的極大憤慨,投身到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浪潮之中。陳云和廣大職工一起舉行罷工和示威游行,反對帝國主義的血腥屠殺。為了讓廣大市民了解“五卅”慘案的真相,他幾乎天天都要走上街頭,叫賣商務主辦的《公理日報》。 為了支援罷工工人,陳云不僅把自己辛苦積攢下來的工資捐了出來,還組織一些青年工人上街動員和宣傳募捐。以后,就被推舉為印刷所的罷工委員長,領導了商務印書館的工人罷工斗爭。
在這段時間,陳云第一次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商務印書館進步同事的引導下,陳云來到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外圍組織——上海通訊圖書館。他開始如饑似渴地系統研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淺說》等書籍。他反復讀,反復琢磨,并結合自己參加聲援“五卅運動”的經歷,以及到城市后看到、聽到和讀到的社會現實狀況進行深入思考,不斷追求真理,最后確定信仰。正像他后來所說:“我先是相信吳佩孚的,后來相信國家主義,后來又相信三民主義,最后才相信共產主義。因為經過比較,認識到共產主義是最好的主義。”
陳云在罷工斗爭中表現出來的堅定革命意志和出色組織才能,引起商務印書館黨組織的高度重視。罷工勝利后,1925年八九月間,20歲的陳云,經商務印書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董亦湘和發行所第一位黨員惲雨棠介紹,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后,陳云說“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業’的一套,而要專干革命”,立志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共產黨人終其一生,都要為信仰的實現而奮斗到底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陳云經歷了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各個歷史時期,無論情況多么復雜,無論處于順境還是逆境,始終堅守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不動搖。
在血雨腥風的革命時期,陳云堅定理想信念,不怕犧牲、不畏艱險,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組織賦予的使命。1935年6月,陳云根據中央決定,悄悄離開長征隊伍,機智化解重重險情,只身穿越千里白區,到上海恢復黨的地下組織,向共產國際匯報遵義會議。但此時上海的地下組織已經遭到極大破壞,大批負責干部被捕。陳云后來回憶說:當時收集了報紙公告,清醒地數了一下,認識我的叛徒有72個,到外灘去隨時會碰到叛徒。有一次,在橋頭,果然遇到叛徒,而且已經被認出來。陳云臨危不亂,捏準叛徒怕死的心理,雙目怒視,壓低聲音對他說,如果你指認我,“紅隊”(中央特科行動科)不會放過你!在陳云氣勢的威懾下,叛徒嚇得把帽子往下一拉,轉過頭去裝作沒有看見,陳云化險為夷。后來,根據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決定,陳云在宋慶齡的幫助下離滬赴蘇,向共產國際匯報了中國共產黨的真實情況。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陳云始終堅定信仰,以黨和國家大局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經濟恢復時期,陳云不顧身體虛弱,一天只睡幾個小時,領導中財委靈活運用政治和經濟的手段,發展生產,統一財經,評定物價,起草“一五”計劃,打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基礎。1958年“大躍進”中,主張“反冒進”的陳云已身處逆境,仍然多次表示不贊成高指標,建議“糧棉鋼煤”四大指標不要見報。1959年9月,陳云受毛澤東委托,主持對關系經濟全局的鋼鐵指標進行調整,減少過高指標帶來的損失。國民經濟困難時期,陳云4次回家鄉調查研究,提出分田到戶的主張。當時不少同志勸他慎重,可陳云說,我是領導全國經濟工作的,找到一條糧食增產的辦法,為什么不匯報。果然,提出分田到戶主張的陳云再次受到冷遇。“文化大革命”期間,陳云受到沖擊,被剝奪了閱讀中央文件的權利。陳云說:“我還是共產黨員,還可以看些書,研究一些問題。”他自己出錢,讓秘書訂閱《人民日報》《參考消息》。1969年10月,陳云被下放江西南昌蹲點調查。他帶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全集》等三大箱書學習,思考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及對我國經濟建設影響的問題。1972年4月回到北京協助周恩來抓外貿,陳云提出要研究當代資本主義,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要研究期貨,突破了“左”的思想束縛。
陳云對自己選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篤信終生。1995年4月10日下午14:04分,陳云在北京醫院去世。當天上午,在生命彌留之際,還吩咐身邊工作人員要繳納黨費。去世后,根據他的遺言,把大腦和器官捐獻給醫學解剖。陳云說:“一個愿意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共產黨員,不僅應該為黨在各個時期的具體任務而奮斗,而且應該確定自己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而奮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觀。”要“終其一生,為他的信仰的實現而奮斗到底”。他在解釋什么叫做“奮斗到底”時說,用我們的家鄉話來說,就是奮斗到“翹辮子”。
(作者系陳云思想生平研究會副會長、研究館員)
(來源:《學習時報》2018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