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必堅 龔育之 逄先知:論《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政治意義和理論意義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了。這是一件大事,是值得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慶喜的大事。中共中央作了《關于學習第三卷的決定》,江澤民同志作了重要講話,一個廣大范圍的,認真研讀原著、理論聯系實際的,扎扎實實的學習熱潮正在興起。
怎樣來認識《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政治意義和理論意義呢?我們感到這是一個很需要認真領會的極關重大的問題。之所以說極關重大,是因為對這部著作的意義的認識,實質上關系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時至今日,在20世紀9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已有44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迄今已有15年,我們中國共產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共產黨,這個在擁有11.7億人口的大國執政的共產黨,對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的認識究竟已經達到了什么程度,什么水平?
因此,加深對《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政治意義和理論意義的理解,將大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確立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科學的信心,大有助于我們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圍繞這個問題,下面分五個部分,提出十五點認識,跟大家一起討淪。
一、教育人民、統一思想的最好教材和最有力武器
(一)一篇談話,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的談話;
一個大會,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
一部著作,現在出版的新一卷《鄧小平文選》;
三件大事,連為一體,已經、正在并且必將對中國局勢的發展,對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發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加快步伐的歷史新階段。
黨的十四大,是以南方談話精神為指導的。大會擬定了加快改革開放和建設步伐的目標和綱領,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所確立的基本路線和一系列戰略決策作出了鄭重的結論,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作出了科學的評價,提出了用這個理論來武裝和統一全黨思想的戰略任務。
這個戰略任務提出來了,拿什么作教材呢?最好的教材當然是小平同志自己的著作。這樣,盡快編輯和出版新一卷《鄧小平文選》,成為全黨強烈的呼聲。
(二)《鄧小平文選》已經出過兩卷。至于十二大以后的著作,已經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和《鄧小平同志重要談話(1987年2月一7月)》這兩本小冊子,還有報紙上的有關報道和黨內通報。這些小冊子、報道和通報,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們同編定一部完整的文選,在整體規模上,在完備和準確程度上,在精益求精的整理加工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現在好了,我們有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把小平同志1982—1992年這十年間的著作,集于一書,在小平同志親自指導下整理加工,并經他逐篇審定。全書思路連貫,一氣呵成,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讀來有如一部新的著作。
(三)關于《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政治意義和理論意義,江澤民同志的講話有兩段重要論述。一段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出版,為我們進一步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教育干部和人民,統一思想,堅定信念,積極、全面、正確地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提供子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
再一段是:“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深刻理解和把握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開創全新事業中積累的基本經驗、創造的基本理論、形成的基本路線,一定會使我們全黨同志更加充滿信心,更好地完成90年代的任務;勝利地邁向二十一世紀!
我們領會,這就是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對于當前教育干部和人民正好用得著,同時它還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全黨和全國人民,從“文化大革命”和“兩個凡是”造成的危機和徘徊中走出來,開創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新事業。小平同志一直非常重視黨的領導層和黨的干部隊伍的新老交替問題。十三大以前他就提出了退休的愿望,十三大以后他一直期待著盡早完成新老交替,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三屆五中全會,他準備并且實行向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交班。這個交班,是職務的交班,更是路線的交班。在致中共中央政治局請求辭去職務的信中,小平同志說:“作為一個為共產主義事業和國冢的獨立、統一、建設、改革事業奮斗了幾十年的老黨員和老公民,我的生命是屬于黨、屬于國家的。退下來以后,我將繼續忠于黨和國家的事業。”在離開軍委領導崗位時的講話中說:“我雖然離開了軍隊,并且退休了,但是我還是關注我們黨的事業,關注國家的事業,關注軍隊的前景。”作為這種崇高精神的集中體現,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和他編定的以這個談話為終卷篇的新一卷《鄧小平文選》,對“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開創全新事業中積累的基本經驗、創造的基本理論、形成的基本路線”,作了系統的總結。可以說,小平同志是把這一部極為重要的著作,鄭重地獻給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和各級領導骨干,獻給全黨和全國人民,希望這部著作能夠幫助黨和人民更好地掌握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論發生什么風波,預計到的和沒有預計到的、國際的和國內的、政治的和經濟的風波,都不動搖,一百年不動搖,直到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所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編定和出版,如江澤民同志所說,表達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后輩的殷切期望和諄諄囑托”。這是歷史性的囑托,是面向現實、面向21世紀的歷史性囑托。
(四)如果著重就理論方面來說,這里還想再強調一點,就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充分反映了我們黨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1982年十二大以來,把握大局,艱難地但是成功地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實踐過程和理論成果。
十四大報告指出: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連同以前出版的1975一1982年卷,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中國進入新境界、達到新高度的代表作。
二、艱難地但是成功地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十年歷程
(五)《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所涵蓋的十年,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概括。這里強調一個角度:這十年,是我們黨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艱難地但是成功地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十年。
說我們是成功地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先看《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全書。這本書的開卷篇十二大開幕詞,提出了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問題,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形成為這十年中或者說整個十五年中小平同志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而終卷篇南方談話,則是這十幾年中小平同志全部理論思考的總結、展開、發揮、深化,并且形成為一定的科學思想體系。南方談話的基本觀點,不僅與1989年以來小平同志同中央負責同志的六次談話《組成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集體》、《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當務之急》、《改革開放政策穩定,中國大有希望》、《國際形勢和經濟問題》、《善于利用時機解決發展問題》、《總結經驗,使用人才》相連貫,而且在第三卷全書中都一以貫之。
小平同志很注意他的著作的連貫性。這種連貫性,正是理論思考形成為一定的科學思想體系的一種表現。從開卷到終卷,主題反復出現,內容不斷展開,思想不斷深化,對規律的認識越來越豐富和深刻了。
(六)說我們是成功地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還要看這十年的全過程。這十年,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新事業確實有大步的前進和重要的突破。
從十二大到十二屆三中全會,前進了一大步。從十二屆三中全會到十三大,前進了一大步。從十三大,經過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南方談話,又前進了一大步。南方談話和十四大,開啟了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歷史新階段。
這十年進程中,我們事業的重要突破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新的改革進展。如果說前5年改革的重心是在農村,主要是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么后10年改革的重心就轉到城市,或者說是以城市為中心的全面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就經濟體制改革來說,它的任務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這個任務,到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的目標。這里的根本問題,是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擺脫那種把某些并不屬于社會主義本質的形式、手段、方法當作社會主義來固守,而把某些并不損害社會主義本質的形式、手段、方法當作資本主義來固拒的傳統觀念,大膽放手去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來發展社會主義。
二是新的對外開放的布局。首先是地區布局。如果說前五年主要只有沿海4個經濟特區;那么后十年,先是進一步開放沿海14個城市,又設立海南島經濟特區,又抓上海浦東的開發開放,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包括沿海沿邊沿江和內陸中心城市的,面向世界包括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所有周邊國家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其次是產業領域。在發展工業和貿易領域國際聯系的基礎上,其他產業的對外開放也加快了。更重要的還在于吸取國際經驗和掌握發展信息方面,這一點是小平同志在文選第三卷中反復強調的。現在,我國進出口總額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約占1/3,這反映了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的程度,同時意味著在吸收國際經驗和掌握國際信息方面有了重大進展。
三是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上了新的大臺階。在前五年發展的基礎上,在這十年中,宣布了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目標已經實現,開始了向小康社會前進。我們的一系列重要產品,在總產量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糧食、棉花、煤炭、水泥的總產量居世界首位,鋼產量居世界第四,電視機按人口計算的占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經濟實力的增長,使我們國家對于各種風險包括深化改革的風險的承受能力更為提高了。
與上述三方面的實踐突破相交織,新的思想解放在十年中興起并不斷深化。如果說前五年中的撥亂反正,主要是從“兩個凡是”、從毛澤東同志晚年錯誤當中解放出來;那么后十年的全面改革,則要求我們進一步從中國國情出發。從中國的史經驗和國際的歷史經驗出發,從時代發展和世界科技經濟進步的實際出發,重新審視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許多傳統觀念,使我們的思想進一步從傳統觀念中那些不合乎中國實際、不合乎時代進步、不合乎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框框中解放出來。
(七)十年中,我們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是成功的,又是艱難的。這種艱難,不僅是指實踐和認識過程經歷了種種曲折,更重要的是指在十年中的若干重大關頭而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經受了非同尋常的嚴峻考驗。
國內風波是關頭。國際風波也是關頭。我們大家親歷,驚心動魄。
面對一個一個關頭,在小平同志領導下,我們黨清醒地把握住局勢,一方面斷然地排除那—定范圍的、—時相當激化的階級斗爭的干擾,保持了國內政治的穩定,另—方面毫不動搖地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沒有離開這個中心。特別是在國際局勢劇變中,小平同志要求我們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實干,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本褪前l展我國的經濟、改善我國人民的生活這—件事。
在國內風波中我們站住了。其所以能站住,一是由于處理那場風波時堅持社會主義,一點也不動搖;再一個是由于堅持改革開放,并且拿實際行動證明這一點;歸根到底是由于這十年我們有發展,發展很明顯,得到人民的擁護。
在國際風波中我們站住了。其所以能站住,也是由于這三條,由于我們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道路,依靠自己國家的人民群眾,而不是跟著別人走,靠著別人站,坐在別人的車子上。
小平同志說得好:“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成果,‘六·四’這個關我們闖不過”。如此坦率的語言,道出了樸實的真理。同樣也可以說,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成果,在國際風波面前我們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巋然屹立。
經過風波,各種復雜矛盾充分暴露,使我們對大局的認識更加清醒,對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
考驗的結果有力地證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路線是正確的。這就是小平同志說的: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戰略目標,“沒有錯”。
經受住重大歷史關頭如此嚴峻的考驗,我們的事業更加生機蓬勃,大步前進,這里必有其大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我們黨正確地把握了大局,我們的理論正確地反映了客觀規律。
三、艱難地但是成功地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理論成果
(八)這十年艱難地但是成功地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理論成果,突出地表現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形成的—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觀點、新的概念。
例如:關于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關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關于“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關于分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關于抓住時機加快發展,爭取國民經濟隔幾年上一個新臺階;關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關于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關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反對自我封閉和孤立;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關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關于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關于政治體制改革必須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關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是培養“四有”新人;關于“一國兩制”;關于堅持社會主義,制止動亂,防止和平演變;關于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關于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關于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關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準則,建立國際新秩序;關于對國際局勢要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關于中國的問題關鍵是把共產黨內部搞好;關于加強廉政建設,反對腐敗。還有其他許多重要觀點。
由以上列舉可以看出:
一是,都屬于這十年中認識和理論的新發展;
二是,都不是從小的角度講的,而是從大局講的;
三是,這些觀點互相關連,構成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整體認識。
(九)那么在這十年中,小平同志是怎樣把握大局,認識規律的呢?
決定性的一環,就是小平同志反復強調的,一切從國情出發,—切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
為著更好地理解這一點,讓我們先來簡略地重溫一下毛澤東同志在民主革命時期是怎樣從國情的分析引出中國革命戰爭的根本規律的。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這篇著名論文里,毛澤東同志指出,有一般戰爭的規律,有革命戰爭的規律,還有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而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又主要是根據于中國是經過了—次大革命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根據于在長時期內敵強我弱的基本事實。這就規定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可能發展可能勝利和不可能很快發展很快勝利。毛澤東同志把這兩個方面的綜合,叫做“中國革命戰爭的根本規律”,還說,“許多規律都是從這個根本的規律發生出來的”。
這些教導,對今天我們理解小平同志關于從國情出發,關于尊重規律,以及由此而來的—系列觀點和政策,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小平同志用了很大精力來分析20世紀最后20多年里中國的國情和國際環境。用他的話來說,叫作“兩個大局”,國內大局和國際大局。概括起來,至少有這樣幾點是小平同志反復強凋的。
第一,我們經歷了建國閩以后頭8年的順利發展,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除礎;爾后經歷了大約20年“左”的錯誤,包括十年“文革”的大動亂和“文革”結束之后的兩年徘徊,經濟上出現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爾后才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大發展。
第二,經過十年的建設,我們的經濟實力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大多數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社會化程度不高,國內各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同世界范圍新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的形勢相比,整個說來我們經濟文化仍然沒擺脫落后狀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鞏固的,但是仍然存在某些不穩定因素。
第三,和平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世界的主題,世界大戰在一個長時間里打不起來,可利用的矛盾存在著,于我有利的環境存在著;但是世界并不平靜,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威脅仍然存在,國際經濟競爭激烈,國際市場已被發達國家壟斷。我們既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又面臨著很難得的機遇。
在這樣的條件下,在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和比較中,堅決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把經濟建設作為工作中心的極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就顯現出來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的觀點就行成了,分三步走用70年時間長期奮斗以實現現代化和“力爭隔幾年上一個臺階”的發展戰略就提出來了,適應向小康和向現代化發展的不平衡性,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在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的基礎上先富起來以帶動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也就開拓出來了。
在這樣的條件下,在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和比較中大膽實行對內對外兩個開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顯現出來了,“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的觀點就形成了,同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兩于抓”,穩定壓倒一切,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樣的方針也就是必然的了。
這就是說,中國正處在特別需要集中注意力發展經濟的進程中,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中國能不能頂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壓力,堅持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關鍵就看能不能爭得較快的增長速度,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辈患幸磺辛α堪l展生產力不得了,不實行改革開放不得了,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得了,沒有政治穩定不得了,不搞“兩手抓”、兩手硬不得了!
這也就是小平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的:“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總而言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中國通向富裕和繁榮的必由之路。中國不走這條路,就沒行別的路可走。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共產黨領導的、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是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的社會主義。
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和方法分析國際國內大局,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在15年偉大實踐中,創造了并繼續創造著這樣一種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
(十)在把握大局、認識規律的進程,在關于社會主義的若干基本理論問題上,我們黨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的發展。概括起來說,就是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推進三項重大理論突破。一是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破除了那種追求“純而又純”、“一大二公”的社會主義的傳統觀念,強調我國社會還處在并將在相當時期內(直到下世紀中葉)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二是確立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破除了那種一說市場就是資本主義,認為只有計劃才是社會主義的傳統觀念。三是在社會主義本質和判斷是非的標準問題上,破除了對社會主義的種種扭曲的和錯誤的理解,確認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相應地把三個“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于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作為判斷是非得失的標準。
這三大突破,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深層次的理論突破。
這樣的理論突破,及其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和將會發生的威力,是一個重大的現象,值得在科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發展歷史上大書一筆。
小平同志在1991年8月20日說過—段很精辟的話。他說:“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還是要講。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毛澤東。老祖宗不能丟!問題是要把什么叫社會主義搞清楚,把怎么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搞清楚!边@里說的老祖宗不能丟,就是要繼承、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里說的“兩個搞清楚”,就是要發展,要在重大的基本理論問題上發展,要說出一些老祖宗沒有說過的有科學根據的新話。所以,我們是既繼承和堅持,又發展和創新。
把握大局,認識規律,繼承前人,突破陳規,結果就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創立。
四、共產黨人從斗爭中不斷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
(十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際準,從斗爭中不斷創造新局面,這是貫串《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思想路線。
這條思想路線,是從毛澤東同志那里繼承下來的。毛澤東領導我們黨和我國人民,開創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中國革命的自己的道路,首先靠的就是這樣一條同“本本主義”的保守路線相對立的“共產黨人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
鄧小平同志領導我們黨和我國人民,從十—屆三中全會以來,走出一條新路,開創出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新事業,首先靠的也是這樣—條思想路線。新時期的開端,就是以批評“兩個凡是”,討論真理標準,重新恢復和確立這佯的思想路線為標志的。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著名講話,就是開創新時期的宣言。堅持這條思想路線,貫串于5年撥亂反正(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10年全面改革(從十二大到南方談話)的全過程。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則是把新時期的歷史發展推進到新階段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新的宣言。
小平同志說過:“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15年的歷程說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才能敏銳地把握時代的脈搏和契機,不斷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推動我們的事業向著趕上時代的目標前進。小平同志就是這樣。他如此高齡,思想上卻一直保持著青春和活躍,永不停滯,永不僵化,始終站在開創新局面的最前列。這樣一種極其寶貴、極其難得的思想路線和精神狀態,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表現得再鮮明不過了。
(十二)我們說“艱難地但是成功地認識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我們說實踐證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合于客觀規律”,我們說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已經顯示了它的威力,我們說這些決不是認為對規律的認識已經完成,決不是認為今后的探索不再艱難,也決不是認為不需要繼續解放思想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在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規律的問題上,《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反映了真理,但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為我們開辟了一條進一步認識規律、揭示真理的正確道路。
我們面前的問題還多。比如,我們確定了建立社會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的目標,這是認識規律的很大前進,至于究竟怎么把新體制建立起來,還有許多復雜艱難的問題,需要我們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付出巨大的創造性努力。最近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是這種創造性努力的最新成果,同時決定還提出了在實踐和理論上進一步去探索利創造的艱巨任務。比如,我們確定了抓住時機加快發展的方針,這也是認識規律的很大前進,至于究竟怎么按照小平同志所要求的,在講究質量、提高效益、注重科技、優化結構的基礎上來實現加快發展,怎樣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中加快發展,還有許多復雜艱難的問題,這也需要我們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水是,為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付出巨大的創造性努力。比如,中國的改革從農村起步,在農村獲得很大成功,但我國是個有8億農村人口的大國,怎么樣解決農業問題,推進農業現代化,這是世界歷史上別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遇到過的復雜艱難的問題。數以億計的顯性和隱性的農村過剩勞動了,鄉鎮企業和城鎮已經吸收了很大一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出路何在?這都需要我們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付出巨大的創造性努力。又比如,我們確定了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等一系列兩手抓的方針,這是一個極重要的方針,至于究竟怎么使建設精神文明、懲治腐敗、打擊犯罪這一手真正硬起來,收到成效,還有許多復雜艱難的問題,特別是在情況下,錢權交易非常嚴重,這又與市經濟機制還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沒有規范化有密切聯系。這同樣需要我們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付出巨大的創造性努力。
通讀《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小平同志一方面肯定我們的改革是很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又指出我們的改革是很大的試驗,從世界的角度來講也是一個大試驗;一方面肯定我們已經有了一條正確的路線,在各個領域都有了明確的方針和政策,而且有準確的表述語言,另一方面又指山“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就提出了一定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去闖,去試驗,去開拓,去創造的任務。
15年來,我們就是這樣闖出了一條新路子。今后我們還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既同那種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錯誤傾向劃清界限,又同那種拋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拜倒在西方資產階級面前的錯誤傾向劃清界限。
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從而使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能夠保持清醒和正確,保持生動活躍和革命鋒芒。
五、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十三)總之,通過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通過認識《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政治意義和理論意義,我們全黨應該進—步確立對于我們事業的科學的信心。這就是:黨的基本路線一定要堅持。也一定能夠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事業一定要勝利,也一定能夠勝利。
從十二大開幕詞提出堅持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堅定性,到南方談話提出“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小平同志反復論述了不能改變基本理論、基本路線這個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提出不能改變,就是因為有可能發生改變。這有歷史上八大一次會議路線很快改變的教訓,這十年也一再發生人們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會不會改變的擔心。
1984年,針對國際上關于“鄧某人不在了政策要變”的擔心,小平同志在中顧委的講話中說:“我們要向世界說明,我們現在制定的這些方針、政策、戰略,誰也變不了!
1986年末1987年初,針對當時形勢下又起的議論,小平同志多次說: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會有任何改變”。并且進一步指出:“這個‘不變’的問題,是人們議論紛紛的問題,而且我相信,到本世紀末、到下世紀還要議論。我們要用事實證明這個‘不變’!
1989午春夏之交國內發生政治風波,小平同志5月31日同兩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幾十年不變,一直要講到底。國際國內都很關心這個問題。”風波剛剛平息,小平同志6月9日講活又鄭重地說:“以后我們怎么辦?我說,我們原來制定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照樣干下去,堅定不移地干下去。”“這個問題已經提出來了,請大家認真考慮一下。”
1989年秋冬以后國際局勢發生劇變,小平同志又多次說:“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戰略布局,“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永遠不改變”!安坏@一屆領導人要堅持,下一屆、再下一屆都要堅持,一直堅持下去”。
1992年南方談話,千叮嚀,萬囑咐,關鍵就是一句話:“堅持這個路線、方針、政策不變”。
由此可見,小平同志最關心的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根本問題,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這條中國的發展路線,是否能夠堅持得住。他認為,這要靠大家努力,要把我們的軍隊教育好,把我們的專政機構教育好,把共產黨員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特別是要教育后代。
(十四)需要注意的是,小平同志在講會不會改變、應不應改變、變不變得了的時候,總是強凋指出:“變不變”歸根到底取決于“對不對”。他說:路子走對了,政策不會變。為什么這些方針政策不能變呢?因為實踐證明,這一套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
還要注意的是,小平同志總是強調指出:“變不變”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民是不是得到利益,人民是不是高興,人民是不是滿意,人民是不是擁護,人民是不是答應,人民是不是贊成。
這就是說,“變不變”,不單純是一個主觀意愿的問題,根本上要看實踐證明它是不是“對”,而“對”又是有客觀標準的,這就是“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歸根到底就是生產力標準,就是合乎客觀規律的標準,就是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人人民群眾所擁護的標準。所以這是一只能從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從人民群眾利益和愿望、從是否合乎客觀規律來加以檢驗的問題。
尊重生產力,尊重人民,尊重實踐,三者是一個整體,而這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說的“尊重規律”。這是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基石。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的基石,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膽略、勇氣和信心的基石。這個特點,在新一卷《鄧小平文選》中表現得再鮮明不過了。
(十五)那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在中國將會出現怎樣的情景呢?對世界將會發生怎樣的影響呢?我們認為這也是我們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時應該很好思考的一個問題。
到本世紀末建國50周年的時候,我們將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扎扎實實地不含水分地完成翻兩翻的計劃,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到下世紀20年代初建黨100周年的時候,我們將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到下世紀中葉建國100周年的時候,我們將達到第三步戰略目標,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華民族曾經創造過古代人類最輝煌的歷史。近代產業革命以后,西方資本主義走到前面去了,19世紀成為中華民族衰落的世紀,到那個世紀末衰落達到谷底。中國人民是在8個帝國主義國家聯軍占領自己的首都北京的恥辱中,迎來1900年的。20世紀是中華民族奮起戰斗、走向振興的世紀。這個世紀的前50年,我們相繼推翻了清王朝、北洋軍閥、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取得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個世紀的后50年,我們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經歷了發展和曲折,又經歷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將以建立起小康社會,迎來2000年。21世紀將是中華民族實現振興的世紀。那個世紀的前50年,我們將建成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后50年將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
這些小平同志都反復地論述過。池所說的針對大局就是包擴這樣的大局,他所講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基本路線就是這樣的一條發展路線。像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在100年中如此大落大起,歷經滄桑,百折不撓地去開拓,去迎接新世紀,這是世界歷史上罕見的。這可是一件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了不起的大事情!
中國的振興,對于同我們一樣遭受過殖民帝國主義侵略的發展中國家,無疑會是極大的鼓舞。對于世界上相信和追求社會主義的人們,無疑也會是極大的鼓舞。當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動亂的時候,世界上不少人出來預言:20世紀興起的顯示過輝煌的社會主義,將在20世紀內滅亡。這個預言肯定要破產的。小平同志說過一段非常精辟的話:“在這些國家動亂的時候,中國要真正按汁劃實現第二個翻番,這也就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成功。到下個世紀50年,如果我們基本上實現現代化,那就可以進一步斷言社會主義成功。當然我們不要吹,越發展越要謙虛。但是中國穩住了,而且實現了發展目標,社會主義就顯示出優越性。”“只要中國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堅持社會主義。我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充滿信心!
在南方談話的最后也是全書的最后,小平同志還說:“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干。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
這就是說:
中華民族將在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再造輝煌!
社會主義將在中國人民的奮斗中再造輝煌!
社會主義的振興和中華民族的振興就是這樣歷史地連結在一起。
這也正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所擔負的崇高使命。
大家都記得,在黨的歷史上,七大確立了以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與此同時,毛澤東同志在七大閉幕詞——《愚公移山》這篇光輝講話中,強調地提出了“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他還說,“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今天,黨的十四大確立了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同時提出了用這一理論武裝全黨的任務,也就是“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的任務,F在我們又有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此時此刻,我們有著極好的條件來進一步確立起對于我們偉大事業的科學的信心。學好《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把握大局,認識規律,堅定信念,我們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全新事業大有希望。
(來源:《論〈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政治意義和理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