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朱德“軍民結合”國防建設思想探析

作者:朱之江    發布時間:2013-09-09   
分享到 :

朱德“軍民結合”國防建設思想探析

朱之江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路子”。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融合的不斷深入,如何堅持走軍民融合自主創新發展之路,既是一個關系國防建設發展轉型的重大戰略課題,也是一個關系國民經濟發展實踐的重大系統工程。朱德在革命戰爭年代以及新中國國防創建之初,堅持軍民結合的方針,就民用與軍用、經濟與國防的結合問題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本文對此作一系統的闡述,相信對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有著積極的借鑒作用。

一、朱德“軍民結合”國防建設思想的發展歷程

朱德“軍民結合”國防建設思想是在解放戰爭后期籌建新中國國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加強國防建設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主要圍繞著如何實現國內由戰時體制向平時體制平穩過渡、如何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關系這兩大戰略問題而展開。

隨著解放戰爭進程的不斷推進,1948年戰局日趨明朗,我軍優勢基本確立,有關戰后國家建設問題逐步提上我黨的議事日程。為了關照未來國防建設,立足保障作戰需要,就軍民結合問題,朱德闡述了一些重要觀點。1947年底華北軍工會議上,朱德提出了“以兵工為中心組織旁的工業,別的工業要同時幫助兵工,組織輕工業,幫助發展重工業”的思想,強調:“這是國家大事”。同時,他還要求,軍工不僅要關注戰時,也要關注和平時期的民用生產,指出:“熬硝開硝廠,要長遠計劃,戰時用硝,到和平時期要能改成旁的用”。會后,朱德致信華東局,再次要求使兵工生產走上軌道,要統一兵工以及公營的一切工業,并加以合理管理,從而形成“建設新民主主義的大家務”。1948年底,全軍軍工會議、軍械會議、后勤會議先后召開。朱德參加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提出了建設新中國國防和向和平體制轉變的主張,強調:“有防備,帝國主義就不敢欺負,這就叫武裝和平。一切與軍工生產有關的部門要努力幫助。軍工部門要動員起來完成這一光榮任務,注意發揮新接收工廠的潛力,更要注意使新收復城市的機械工業與農村配合起來,轉到和平工業要由現在開始,與合作社民間工業配合發展起來。”為了保證平穩的過渡和轉變,他不僅強調,軍工軍需生產要軍民兼顧,要利用自身的優勢聯合和帶動民營工業;而且要求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提出開辦農場、組織小型手工業合作社等,把大量復員軍人組織起來,認為只有“使每個人都各得其所,這才叫復員”,只有“這樣,人既能容得下,又可以養活,并且社會主義也建設了”。這一階段朱德軍民結合思想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僅僅為了養兵、為了贏得戰爭,還考慮未來國家的建設,用朱德的話講:“我們不光用軍隊把敵人打敗,還要用軍隊把中國建設起來。”

新中國建立到1953年底朝鮮停戰協議簽署期間,我軍一邊繼續完成解放戰爭后續任務、投入抗美援朝戰爭,一邊開始規劃和啟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結合邊打邊建的實踐,朱德對國防與軍隊建設中的軍民結合問題作了較全面的把握。一方面,強調要繼承戰爭年代軍民結合的優良傳統,在新中國國防建設實踐不斷加以發揚光大。軍民結合是毛澤東人民軍隊和人民戰爭思想的重要內容。1950年7月,在中央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直屬機關干部紀年建黨29周年的大會上,朱德號召全軍每個干部,都要很好地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學習我黨建軍的豐富經驗。1953年8月,公安部隊功臣模范代表會議上,他又強調:“我軍的最大特點和光榮傳統之一,就是與廣大人民的血肉般不可分離的聯系。”根據人民戰爭思想和戰爭年代軍民結合的成功經驗,朱德提出了大力發展人民武裝力量、建設人民國防的思想。還特別強調人民武裝部的工作尤須講求軍民結合,“在進行工作時,應取得公安、民政各部門和工人、農民、青年、婦女等群眾團體的協助與配合,并注意與當地人民政府的各項主要工作結合”。另一方面,從減輕國家負擔、支援經濟建設出發,著力于軍隊由戰時體制向平時國防體制轉變。1950年5月,朱德在全軍參謀長會議開幕典禮上的講話,較為全面地闡述了平穩復員、壓縮軍費、加強后備、開展生產等思想。其中,他特別指出:“將來戰爭與現在不同,在新的任務下,我們的軍事組織,無論前方、后方,參謀工作、后勤工作都要改變”;為了壓縮軍費,減輕國家負擔,要精簡整編建設國防軍,而實現精簡整編“第一個最好的安排方法,是開展我們軍隊里的生產運動。”為了提高部隊生產能力,他還提出了加強和擴大“軍隊生產中最有組織的兵種”如工兵和鐵道兵的建議。應該說,這一時期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更多地表現為向平時國防體制轉變過程中的戰時體制與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同時,新中國初期安全形勢嚴峻,而國防基礎又極為薄弱,國防建設有著明顯的應急性。因此,朱德軍民結合思想中對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關系的把握尚比較原則和籠統。尤其對和平時期國防現代化建設大規模快速發展引發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緊張關系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認識不足。1952年10月,朱德曾致函周恩來,建議擴大軍工生產,在幾個省內建立輕重機槍、步槍、子彈制造廠以及鋼、鋅、鉛等冶煉廠。當時朝鮮戰場局勢已基本穩定,軍隊大規模精簡整編已經展開。顯然,當時朱德對國防工業建設與國家工業化之間關系的發展趨勢估計是樂觀的。

朝鮮停戰后,國際形勢逐漸緩和,國內經濟進入大規模建設期。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家工業化建設之間的矛盾逐漸暴露出來,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一邊軍品需求銳減導致國防工業生產能力閑置和浪費,一邊則民用工業部門普遍面臨投入不足、技術落后、生產力短缺。針對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關系中的各種問題,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結合國外經驗,朱德進一步發展了軍民結合的國防建設思想。1955年底,朱德出訪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期間,在與國家建委副主任孔祥禎談話中,他就明確表示: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應該配合起來搞,單搞軍事工業問題多;從國際形勢來看,十年八年打不起仗來,趕時間搞軍事工業沒有用;就是戰時,搞這樣多軍事工業也要考慮。1956年回國后,即向中央提出:“需要考慮怎樣把最大的力量集中到和平生產方面,同時把國防建設同和平生產結合起來的問題”。同年五六月,他先后視察山西和遼寧,就兩省軍事工業發展問題,再次強調:“把軍事工業和民用工廠的生產如何有效地、緊密地結合起來配合生產,是對社會主義建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8月,朱德發表《我對主席指示的十大關系的體會和想到的一些意見》,系統闡述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并建議用一個全面的規劃將民用工業和國防工業互相結合起來,“使兩者能夠在平時為經濟建設服務,在戰時迅速地轉到為戰爭服務”。不久,朱德又提出“將第一機械工業部和第二機械工業部合并”的建議。1957年后,朱德又就國防工業與民用工業結合形式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先后提出了“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并舉”、“軍工廠轉民用生產”、“國家需要什么,你們就應生產什么”、等一系列重要觀點。可以說,這一時期朱德更多地注重站在和平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全局上,把握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思考軍民結合問題;更多地注重回答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提出軍民結合的具體方案。比如1958年10月,視察北京547廠,他就強調:“要多生產機床,產品要多樣化。軍工廠的潛力很大,要充分發揮潛力。當前的中心問題是把原子彈制造出來,現在看很可能制造出來。今后要發展尖端科學,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由此,朱德軍民結合的國防建設思想理論性和實踐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朱德“軍民結合”國防建設思想的基本特點

朱德是人民軍隊和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很高的理論水平。軍民結合是他在長期的戰爭和軍事實踐中一貫堅持和倡導的主張。軍民結合的國防建設思想是他將軍民結合原則運用于新中國國防建設實踐的重要成果。這一成果內涵豐富,特點鮮明。

第一,重視規劃,強調統一。

朱德在軍民結合的國防建設思想形成發展階段,正是我軍正規化大發展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由抗戰時期的分散游擊狀態轉入國內正規戰爭。作戰方式不斷正規化,即由打中小規模運動戰到較大規模運動戰,推動了我軍正規化程度的不斷提高。1948年,毛澤東明確指出:“用最大的努力克服無紀律狀態和無政府狀態,克服地方主義和游擊主義”,“加強軍隊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堅決地克服現在還是相當嚴重地存在于軍隊中的某些無紀律狀態”。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發出“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而奮斗”的偉大號召,并把正規化內容和要求概括為“五統四性”。1953年底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干部會議召開,明確提出“建設世界上優良的現代化革命軍隊”的建軍總方針總任務,強調“正規化是現代化決不可少的基本條件”,全面確立了我軍正規化建設的理論原則和方針政策。

適應于軍隊正規化建設,朱德在軍民結合建設國防的問題上,就非常注重規劃和統一。1948年初,華北軍工會議后,朱德致信華東局強調:“兵工生產要走上軌道”,要“將輕重工業統一起來,有計劃的在財經辦事處下設工業局,統一兵工及公營的一切輕重工業,這對于工兵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并將一切有助于兵工的工廠、化學廠、肥皂廠等等抓好,以便取得副品來作兵工原料,并將一切鍋爐、發電機。銅鐵、木料、運輸力均能統一供給使用,并能合理的管理一切機器”。同年底,全軍軍工會議上,朱德作總結講話,指出:“我們中國的生產已有一定的發展,須要統一計劃、調度,統一領導。東北的鐵路比小米還便宜,但與華北換就一噸棉花換一噸鐵,統一是不是還等到政府成立后再搞?”在全軍后勤會議上,朱德更是將“集中統一問題”單列為講話最后部分加以特別強調,他指出:“全國財政經濟,人力、物力都要統一集中,這樣生產才能有出路,要統一集中才能建設新的國家。如果各自為政,各人做各人的計劃,各人做各人的事情,那就不行,那就會有很大損失。”“要計劃生產。不僅要組織軍工生產、軍需生產,而且還要組織農業生產,組織各種工業生產,這種生產是替國家生產,是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初期,為了加強軍用生產和民用生產的結合,他主張第一、第二機械工業部和電機工業部合并。1958年,三部合并大會上,他再次強調:“把三個部合并起來,有利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事業的發展,一個部更容易統一調配,充分發揮作用,不必各搞一套,領導機關和管理人員可進一步地精簡,技術隊伍也可以統一調配使用,這樣工作效率就提高了。”

第二,講求嚴謹,著眼實效。

嚴謹務實,負責到底,是朱德戰爭年代一貫的工作作風,也是他精神氣質的重要表現。“有什么槍打什么仗,對什么敵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時間地點打什么時間地點的仗”,這句名言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精神。在籌建和指導新中國國防建設中,朱德也一直堅持這種作風。他總是立足實際情況,從基礎環節著眼,從解決實際困難入手,在處理具體問題中尋求思路、制定方案。他提出的“軍民結合”國防建設思想嚴謹而務實。1950年,在部隊精簡整編方案的制定時,他既考慮到國家、軍隊發展大局,又照顧到復員軍人生活就業,既從政治上出發、從大家庭的觀點出發,又兼顧小家庭的困難。針對“新解放區一時無家可歸的、土地也還沒有分到的”那些面臨復員的軍人,他本著慎重的態度,提出:“先要在部隊中組織他們生產,幫助他們建立家務,使其安居樂業。安家這個問題特別是新疆,從長期打算就得給他們安家,這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對于傷殘人員、俘虜成分的人員等,他一再強調要“以負責到底的精神,來好好地解決”。至于整編方案的執行,他也特別指示要按實際情況進行,堅決反對“因為要求做得快,為了完成任務,趕出去就算完事”,一再告誡各級領導“要有步驟地去完成,特別是在新解放區,有些不但不能裁,還要添。”“決不能草率行事,一定要細心地、謹慎地工作”。民兵建設是軍民結合的重要方面。新中國初期,對民兵的教育和訓練,他指示:要“選擇適當時機,照顧群眾的生活和困難,訓練時間不要過長,也不要把民兵調離家鄉很遠;要在民兵的覺悟基礎上去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們的政治水平和軍事技術水平,不要操之過急。”軍用生產和民用生產的結合是新中國國防建設中軍民結合的重難點,朱德高度關注,多次視察兵工企業集中的地區,親臨一線指導工作,既提出原則又幫助解決具體問題。1956年,他視察遼寧飛機制造廠,就提出:“應注意利用廢料和零碎材料搞副業生產,以滿足群眾日常生活的需要”。朱德軍民結合思想的嚴謹務實可見一斑。

第三,注重結合方式,邁向融合發展。

革命戰爭年代,建立人民軍隊,展開人民戰爭奪取革命的勝利,無疑是軍民結合的典范。作為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之一和人民戰爭理論的創始人之一,朱德在指導國防建設特別是指導國防現代化建設中同樣追求那種軍民親密團結的和諧境界。隨著1950年代中后期世界形勢日益緩和,避免世界大戰可能性不斷增大,朱德對實現軍民緊密結合進行了大膽探索,初步涉及軍民融合發展問題,這成為其軍民結合國防建設思想的重要特色。

一方面,主張通過機構合并將軍用工業納入全國機械工業發展體系。朱德曾多次向中央提出:“第一機械工業部和第二機械工業部要共同擬定出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的協作生產的計劃”協作生產就是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的結合將直接實現于生產過程之中。不僅如此,為了加強軍用民用工業結合,朱德還就中央主管機構調整,提出過兩個方案:一是將第一、第二機械工業部和電機制造工業部合并;二是縮小第二機械部的范圍,專搞原子武器等特種兵工生產,其剩余的生產能力轉向民用生產。相比較而言,朱德傾向于第一個方案。而這個方案顯然更有利于協作生產,已帶有軍用民用工業融合發展之意。

另一方面,強調軍用工業要多方服務經濟建設,適度參與經濟活動,以收益彌補國家投入不足。朱德非常重視軍用民用工業結合的方式問題,在討論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報告時,就明確提出:結合的“具體做法要加以研究”。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朱德從軍用工業的角度,先后提出了四種結合的方式:一是發揮扶植作用。1958年,與第一、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談話時,朱德指出:“要把地方工業扶植起來。要多給農村一些機器,還有支援一些技術力量”。同年,在甘肅視察時,針對當地工業落后的情況,指示合并后的一機部:“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但是工業基礎薄弱。目前還不能制造成套冶煉設備,需要一機部幫助解決大型鍛壓設備,使之一二年后,即可自行解決成套的冶煉和機電設備”。二是挖掘潛力,利用優勢,多生產民用工業急需的設備產品。1958年,視察西安,朱德對部分軍工企業指出:“在我們國家,像你們這樣好的工廠還不多。你們可以生產一些民用機器設備,這樣就能充分發揮生產潛力”。三是將過剩產能轉向或投向民用生產。朱德曾不止一次地指出:“現在戰爭打不起來,因此,要把軍工生產轉向和平生產”。“多余的生產能力,要盡量生產民用產品”。四是加大兩用產業發展。朱德曾提出:要特別“注意發展戰時和平時都需要的精密的機械和儀表工業。”值得注意的是,朱德盡管強調:軍工“在發展生產中,不能只算小帳,有利就干,無利就不干。只要國家需要,又有條件生產,就堅決地干”,但他也提倡:通過生產民品,“使工廠有收益,不能撂起來”。

第四,關注科技,關注新品、關注尖端。

1950年代,世界科技發展迅猛,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加快,致使朱德軍民結合思想中科技因素的地位越來越凸顯。新中國成立前,朱德對平時軍品儲備相當重視,提倡軍工多生產多儲備。1948年全軍后勤會議上,他說:“日本兵的靴子,在十七八年前就做好了,黃呢子外套在二十幾年以前就做好了。這一點說明日本軍閥的厲害,老早就存在那里,用的時候不缺乏。”但新中國建立后,特別從1950年代中后期起,朱德堅決反對在大戰一時打不起來的情況下進行大量軍品儲備。1956年,向中央匯報出訪蘇聯東歐情況時,提出:“在武器的生產方面注意發展新式的試制”。發表《我對主席指示的十大關系的體會和想到的一些意見》后不久,朱德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特別強調:“軍事工廠建起后只生產武器存起來就不合算。將來的戰爭是核子戰爭,只憑人的數量和槍炮是不行了,要有戰略的預見性。”對第一、第二機械工業部和電機工業部合并后的任務,朱德明確了四條,其中第三條“要保持軍用生產的技術,并且做到不斷地改進和提高。”;第四條“要努力學習現代化的新技術,加強新產品的制造”。1958年7月,視察內蒙軍工,他指出:“由于技術的迅速發展,一種型號的武器不能生產很多擺在倉庫里。在完成規定的生產任務后,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制造新產品。”隨后視察西安軍工,再次強調:“今后要發展尖端科學”。顯然,技術儲備代替產品儲備,軍事技術與民用技術兼容并舉,已在朱德軍民結合的思想中體現得較為明顯。

朱德“軍民結合”國防建設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探索新中國國防與軍隊建設規律的重要成果,不僅對新中國國防特別是國防現代化的初建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是改革開放后軍民結合思想新發展以及今天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提出的重要思想基礎。比較1957年中央軍委確定的“平戰結合,軍民結合,以軍為主,寓軍于民”方針,不難發現朱德“軍民結合”國防建設思想既是對這種方針的具體化,也在一定程度提升了這種方針。1950年代中后期,朱德一再強調:“在完成軍用產品的生產任務之外,還應當盡一切可能多生產大型工作母機、電動機和成套的冶煉設備”。這清楚地表明他更傾向于“軍品優先”,而不是“以軍為主”。而前者的思想則是改革開放后提出來的。同樣,力主第一、第二機械工業部與電機工業部的合并,試圖將軍用工業納入整個全國機械工業發展體系,無疑也體現了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精神。可以說,朱德有關軍民結合問題的思想,在今天看來,仍不失現實指導意義。不僅如此,朱德軍民結合國防建設思想還為我們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關系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擇要而言,如與時俱進、宏觀統籌、嚴謹務實、調查研究、借鑒國外等等。

(來源:《朱德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