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 1961 年湖南農村調查
實踐出真知調查求真相
——劉少奇 1961 年湖南農村調查
王建柱
1961年,劉少奇帶領工作組,深入湖南農村基層探訪民情、蹲點調查。在調查期間,他懷著對人民的深厚感情,深入群眾,獲得了真實的村情民意。
聽到真話,調查真實情況是多么不容易
20世紀60年代初期,由于“大躍進”、自然災害的影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農業生產連年下降,人民生活處于困難境地。作為黨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劉少奇決定深入到農村最基層,直接和農民群眾見面,傾聽他們的呼聲,進而依靠廣大群眾去戰勝當前的困難!
他自然想起了自己的家鄉。他相信在那里能夠了解到真實的情況!
為了接近群眾、方便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劉少奇在寧鄉縣東湖塘公社王家灣萬頭養豬場飼料保管室住了6天6夜。他白天走村串戶,晚上在蠟燭照明下辦公,睡的是飼養員用過的鋪了稻草的木板床。有一天,在飯后散步時,他看到路邊的地里有一堆被風吹干了的糞便,那顯然不是牲畜留下的,而是人糞。劉少奇停下腳步,彎下腰,隨手拾起一根柴棍,撥弄著那團穢物……隨行秘書急了,小聲地制止說:“首長,您這是……”
劉少奇不為秘書的勸阻而罷手。他看到,那團糞便中盡是些糠和粗糙的纖維物。農村出身的人都知道,只有豬糞才是這樣……他長嘆一聲說:“假如有糧食,老百姓怎么能會去吃糠吃菜啊!”
通過在王家灣的蹲點調查,劉少奇對湖南農村的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社員群眾生活上的困苦狀況,以及造成饑餓的真正原因有了直接的感受。
結束了在王家灣的調查,劉少奇一行又來到了長沙縣廣福公社天華大隊。
此前,他已經不止一次聽過關于天華大隊的情況介紹了:這里有一個好班子,尤其是大隊黨支部書記彭梅秀,是省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人稱這里是干部群眾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糧食連年增產……當汽車開進天華大隊時,劉少奇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種景象:山上光禿禿的,田地里沒看到幾個人,一派蕭瑟景象。他心里不禁升起一股疑團。
通過與部分村民的接觸,劉少奇了解到不少社員患浮腫病、小孩得干瘦病、婦女月經不調等現象,感到天華大隊的匯報材料有問題,便深入調查原因,終于弄清了真實情況。原來,彭梅秀事先召開生產隊長和黨員會議,統一匯報口徑,封鎖社員嘴巴,搞瞞上欺下。如,匯報1960年糧食產量120萬斤,經核實實際只有72萬斤,多虛報了48萬斤。另外還隱瞞了100多人患浮腫病的事實。
劉少奇在天華大隊蹲點調查一共住了18天。在調查到真實情況后,便主動找彭梅秀談心,開導她要正確對待榮譽,正視工作中的缺點,勇于改正錯誤,更好地為社員群眾服務。在這次調查后,他曾說過:“我是國家主席,還有公安廳長帶人保護著,隨便找人談話,都要受刁難。這說明聽到真話,調查真實情況是多么不容易啊!”
群眾再也經不起折騰了,我們要多替他們想想
在與干部群眾交談時,人們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要提到公共食堂。劉少奇連續幾天召集干部開座談會,重點征求對公共食堂的意見。
為了打消干部們的顧慮,他就食堂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食堂辦起來,有方便之處,但缺點也不少,現在的問題是辦還是不辦,如何辦……如果辦得不好,還不如個人回家煮飯,那何必辦呢。”
參加座談會的生產隊干部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劉少奇最后總結說:“辦食堂的缺點不少。第一條是用工多,要用幾個主要勞動力去種菜、砍柴。用工多,這是一條最大的缺點。第二條,不便利生產,大家集中起來住,沖里的田沒人管,對生產不利。第三條,辦食堂以來,燒硬柴,燒棍子柴,把山林破壞了。此外還有一條,吃糧食也不那么方便。”最后,他指出:“我看這些缺點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曾幾何時,劉少奇本人也曾是公共食堂的積極倡導者。但沒想到卻事與愿違,公共食堂辦了幾年后,雖然解放了一些婦女、老人的勞動力,卻占用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而且把農民捆綁在一起吃飯,產生了一系列矛盾和問題。這是事先沒有料想到的。
通過調查研究,劉少奇感到食堂不能再這樣辦下去了。
統一了看法后,劉少奇決定,讓公社書記和生產隊隊長們分頭下去,再發動群眾開展討論,到底還辦不辦公共食堂。如果還有一部分人愿意辦,那就一定要設法辦好。如果不辦,也不可匆匆忙忙解散。散會時,劉少奇再三叮囑:“公共食堂辦也難,解散起來也會有不少難處。群眾再經不起折騰了,我們要多替他們想想。想細一些,做好周密安排。”不久后,天華的十幾個食堂陸續解散了。
也立一塊石碑,使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1961年5月3日深夜里11時,劉少奇回到了他的家鄉炭子沖。他之所以選擇在臨近半夜的時候悄悄回鄉,是因為他不希望大肆張揚。
第二天下午,劉少奇去首子沖食堂。事務長領著他參觀了這個食堂。飯廳內外打掃得很干凈,進入廚房,架子上掛著一大塊豬肉,盆子里還有兩條魚,在當時的鄉下,豬肉和魚是很少見的。事務長興致勃勃地又搬出油鹽壇子,都是滿滿的,還有一大箱豆腐。劉少奇暗自說:“看來也不能千篇一律地說公共食堂不好!”
不過,他的美好愿望很快就破滅了。第二天,他的一位親屬對他說:“假的,那都是假的。您前腳走,豬肉菜油都讓人提走了!”
劉少奇震驚了。他想不到自己的鄉親竟用虛假的富足來糊弄他……
幾天后,劉少奇一行又來到安湖塘大隊,看望他的童年好友李桂林。不料,李桂林卻躲了起來!
李桂林不愿見劉少奇,是因為他正患著臉色蠟黃、雙腳浮腫的水腫病。幾經周折,最后還是通過李桂林的侄兒找到了。
兩人邊走邊聊地來到安湖塘的塘基上,劉少奇問李桂林:“我記得這里過去都是水田呀,什么時候養魚了?”
李桂林生氣地說:“那是大隊支書王升平打著你的旗號干的好事!”劉少奇一愣:“打我的旗號?”李桂林說:“是呀,他說,要把劉主席的家鄉建設成魚米之鄉,要擴大養魚的水面,就把安湖塘塘基下邊這片陽光水源都很充足,又便于耕作的良田廢了,用了上千個工,挖成了這一片魚池子!”劉少奇說:“安湖塘有這么寬的水面,可以養魚嘛!”
“瞎指揮!”李桂林說,“飯都沒得吃,哪個去管魚池子?這一片魚池子白天曬太陽,晚上照月亮,里邊連魚花子都沒有一條!”
劉少奇嘆息道:“怎么干這種蠢事啊!”李桂林說:“就是這樣顛三倒四的。你看對面山上,過去樹木茂盛。王升平說,要讓山上變成銀行,于是就把滿山樹木砍了,開茶園,種果樹。結果由于技術不成,一無所獲。老百姓說,外邊捉了一只麻雀鳥,屋里丟了一只孵雞婆。這不是勞民傷財嗎?”
李桂林斗膽地說:“叫我看,去年糧食減產,天災有一點,但只有三分。七分是人禍。浮夸、瞎指揮、平調、共產、強迫命令,都是人刮起來的禍害,這就是那七分人禍!”
李桂林的話讓劉少奇吃了一驚,“所以你就得了水腫病!”
“我的水腫病還是輕的。你到那邊的臨時醫院再去看看,那里集中了兩個生產隊的病號……”
實踐出真知,調查求真相。在走訪調查結束時,劉少奇說,“按當地的風俗習慣,這一帶農村做了好事要立石碑,干了壞事也有立碑的。這當然是民間傳聞,方法上也不足取。但為了吸取教訓,不妨也立一塊石碑,使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來源:《學習時報》2017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