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降低加入共產黨的條件是“一種帶原則性的錯誤”
譚智俊
1951年4月9日,針對建國初期黨員數量過快增長的問題,劉少奇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作題為《為更高的共產黨員的條件而斗爭》的總結報告。報告系統論述了黨員標準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問題,拉開了為期三年的整黨運動的序幕。
1948年底,為進一步密切黨和群眾的聯系,把黨的活動公開放在群眾的幫助和監督之下,黨中央轉變過去秘密建黨的方式,提出了“公開建黨”的原則。按照這一原則,全國各解放區廣泛建立起黨的基層組織并大量吸收新黨員,1949年全國新增黨員達140萬人,占黨員總人數的近四成。黨員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黨的組織建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部分基層黨組織錯誤地降低加入共產黨員的條件,忽視黨員教育,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不夠標準或不完全夠標準的黨員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的情形”,迫切需要加強黨的建設。
1951年3月28日,劉少奇主持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普遍進行關于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教育,使所有黨員明白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的決定。4月9日,劉少奇代表黨中央作題為《為更高的共產黨員的條件而斗爭》的總結報告。他指出,中國革命勝利的新形勢下,共產黨員必須達到更高的條件,才能擔負起比過去更偉大更艱苦的革命任務和經濟文化建設任務。降低加入共產黨的條件是“一種帶原則性的錯誤”,“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黨員必須具有比普通群眾更高的覺悟程度和堅定的革命意志”。針對過去存在的“先入黨,后教育”的做法,劉少奇指出:“黨員入黨之后,固應繼續地加以教育和鍛煉,黨也能夠把一些不夠條件的黨員教育鍛煉好”,但歷史經驗證明,采取這種做法,一旦這些黨員犯下錯誤,就會使黨組織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他強調,凡是接收新黨員,“都必須經過考察,經過教育”,只有那些“對黨忠誠,有實際的階級覺悟并表現積極,又懂得共產主義與共產黨的事業,愿意遵守黨綱黨章”的人,才能被接收為黨員。
劉少奇強調,加強黨組織建設,提高黨員標準,各級黨組織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過去黨員標準降低的責任“應由中央來擔負”。他要求“黨中央責成各省委和中央局,今后對于接收黨員的工作必須實行嚴格的控制與檢查,并責成一切黨的組織在今后接收黨員時必須堅持黨員的條件。”同時他十分注重基層黨組織和黨外群眾在整黨和建黨工作中的作用,他強調:“進行整黨和處理黨員的問題,不只是要堅持黨的原則,在通常情況下,還必須取得基層組織中一切好黨員的贊成和擁護,取得黨外群眾的贊成和擁護。”
除上述內容外,劉少奇在報告中還提出了許多具體的舉措。例如,針對如何使黨員入黨后能繼續堅持黨員標準的問題,劉少奇提出在黨內每個黨員“除開社會職業之外,必須在黨的一個組織的分配之下擔負一種工作”,以此來凝聚全黨意志。他還指出,入黨后的教育同樣十分重要,這是保證黨員隊伍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法,在黨內教育過程中要“考察清楚”,分門別類對待。他指出,相當大數量的黨員,通過教育可以達到共產黨員的標準,少數不愿意接受教育的,或是仍然不達標的,給予適當結論,請他們退出黨組織;而對于少數喪失信仰的害群之馬,則應堅決予以清除。
此次大會通過了《關于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和《關于發展新黨員的決議》,對下一步的整黨建黨作了具體部署,規定了關于共產黨員標準的若干基本條件。在三年多整黨期間,全國共清退不合格黨員50萬余人,經過整頓和發展,黨在組織成分和黨員素質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轉載于2016年11月28日《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