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毛澤東式的休息”
學學“毛澤東式的休息”
于興生
“毛澤東式的休息”這句話不是筆者臆造的,而是來自于毛澤東同志的秘書林克。林克曾是毛澤東的國際問題秘書,又是他英語學習的輔導“老師”。林克在回憶文章中說:毛澤東有時“看文件看累了,會議開累了,接見外賓累了,就讓我和他讀英文。一讀英文,腦子就鉆到單詞、句子里去了,其他的不想了,也就得到了休息……這是一種特殊的休息,也可以說是毛澤東式的休息”。
毛澤東喜愛讀書學習可謂世人皆知。他曾說自己“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但作為一黨一國領導人,日理萬機,席不暇暖,不可能每天拿出大塊時間讀書學習。據他身邊工作人員回憶,他讀書的時間幾乎都在工余,如吃飯前、入睡前、如廁間,在火車上、飛機上、輪船上,還有會議間隙、批閱文件間隙、思考問題間隙、會見外賓等待時等。有人不免要問,離開了工作就是讀書學習,難道就不需要一點休息嗎?其實,毛澤東已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休息。在他看來,所謂休息,就是換一種活動內容。一次,他在接見巴西來賓時說:“學外文好,可當作一種消遣,換換腦筋。”
毛澤東的這種休息觀念很值得我們學習。這既是一種積極的休息,也是一種大可獲益的休息。但現實生活中,一般人很難理解接受這樣的觀念,一提休息,覺得就是游玩,就是打牌,就是逛街、玩手機、打游戲,甚至等同睡覺,逮住周末,一睡就是一上午。不可否認,這也是一種休息,特別是經歷一陣艱辛的工作之后,放松一下自己,是必要的。但是,這和我們把休息時間利用起來讀書學習,或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休息方式并不矛盾。我們干工作,很多時候付出的是身體中某一方面的能量,該能量雖被消耗,但不等于所有能量都被消耗,比如進行了長時間的軍事訓練,坐下來看看書、或圍坐一起討論問題,就是一種休息。活動的方式有千百種,休息的方式也有千百種。
對于休息,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還做過一個實驗,為了消解一只手的疲勞,他采取兩種方式,一是讓兩只手都休息,一是讓疲勞的手休息,另一只手做運動。結果是,兩只手同時休息反而不比另一只手運動使疲勞消解得更快。這個實驗可以說與毛澤東的休息觀不謀而合——所謂的休息,并不是將一切都停止下來,有時候只要換一種活動內容就能達到需要的效果。
啟蒙思想家盧梭一生著作等身,他曾寫下這樣的人生體會:“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于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于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松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盧梭的切身體會,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休息同樣有意義。
現今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是一個科技創新層出不窮的時代,也是一個理論創新發展十分迅速的時代。這就要求我們,要干好本職就需要學習,要有效履行使命任務就需要學習,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也需要學習。然而繁忙的工作在身,大塊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應學學“毛澤東式的休息”,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休息,把休息看作是讀書學習的最好時機。只要我們樹立這樣的觀念,始終堅持做下去,相信我們的知識就會與時代發展同步,甚至在某個領域成為有建樹的人。
(作者單位:65114部隊)
(來源:《解放軍報》2017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