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精神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8-18   
分享到 :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精神

汪建新

中國精神是毛澤東詩詞的精髓,如一根紅線貫穿其中。毛澤東詩詞反映了特定時期中華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維、行為和價值取向,已經轉化為賦有價值形式的文化符號,匯入到中華民族的精神長河。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國家要有精神,它是國本;一個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梁。什么是中國精神?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概括了中國精神的本質內涵:“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中國精神是毛澤東詩詞的精髓,像一根紅線貫穿其中。毛澤東詩詞反映了特定時期中華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維、行為和價值取向,已經轉化為賦有價值形式的文化符號,匯入到中華民族的精神長河。毛澤東詩詞字里行間所洋溢的中國精神,扣人心弦、催人奮進。

深厚的愛國情懷

綜觀毛澤東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深深熱愛的祖國和人民。支撐他的最強大的精神力量,當屬蓄積于胸中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毛澤東詩詞在文化取向上凸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維護尊嚴、追求獨立、尋求解放、謀求幸福偉大歷程的真實寫照。

毛澤東詩詞繼承了中國歷史上愛國主義文學作品的優秀傳統,又賦予了具有時代意味的精神內涵。在毛澤東吟詠祖國河山的詩作中,這種愛國情懷表現得既直接又生動。“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為江海客”,他既樂山又樂水。毛澤東筆下的山,儀態萬千、瑰偉雄奇。會昌山“顛連直接東溟”,昆侖山“橫空出世”,廬山“一山飛峙大江邊”,井岡山“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毛澤東筆下的水,神奇曼妙、變幻無窮。他沉醉于“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清純與活力,震撼于“大河上下、頓時滔滔”的靜穆與凝重。他欣賞“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的自然雅趣,贊美“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的煙波浩渺,向往“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氣壯山河的詩句,使人對偉大祖國油然而生敬意,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深感自豪。

深沉的憂患意識

中華民族飽經滄桑,自古就有“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不朽精神。近代以后,西方列強入侵,封建統治腐敗,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五月七日,民國奇恥”“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地主重重壓迫”“遍地哀鴻滿城血”“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毛澤東始終憂慮著國家民族的前途和人民大眾的命運,憂患意識是毛澤東奮斗精神的不竭動力。

少年毛澤東讀過《支那瓜分之命運》一書,開頭一句“嗚呼,中國其將亡矣!”使他開始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面對西方列強企圖瓜分中國,毛澤東是“我懷郁如焚,放歌倚列嶂”。1915年他的同窗易昌陶不幸病逝,毛澤東為他寫有一副挽聯:“胡虜多反復,千里度龍山,腥穢待湔,獨令我來何濟世;生死安足論,百年會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時。”毛澤東借悼亡以消心中塊壘,強烈地抒發了一個熱血男兒憂國憂民之志。1925年,“獨立寒秋”中的毛澤東,置身于充滿生機的山川,再反觀軍閥割據、危機四伏、民生多艱,憂患意識促使他從內心深處發出振聾發聵的一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流露出其將人生追求同國家、民族乃至人類命運聯系在一起的英雄使命與宏大抱負。1927年春,中國大地一片白色恐怖,毛澤東吟成蒼涼沉郁的《菩薩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令人壓抑的筆調,表達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的蒼涼心情。

1934年夏天,第五次反“圍剿”嚴重失敗,在關乎紅軍和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危急關頭,毛澤東寫下《清平樂·會昌》,表達了他內心的抑郁和焦慮。正如他后來解釋詩中“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時所說:“一九三四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郁悶的。”19352月寫的《憶秦娥·婁山關》,是毛澤東在長征途中的第一首作品。遵義會議扭轉了毛澤東個人的人生境遇,但這首作品卻顯得極其蒼涼凝重,因為他深知“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執著的革命精神

深厚的愛國情懷和深沉的憂患意識,激發了毛澤東昂揚的報國之志。在19197月《湘江評論》的《民眾的大聯合》一文中,毛澤東認為到了近代,“強權者,貴族,資本家的聯合到了極點”,因此“國家也壞到了極點,人類也苦到了極點,社會也黑暗到了極點”。面對“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的社會現實,他積極投身中國革命,決心把中國從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奴役下解放出來。19184月,新民學會創辦時,其目的在于“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和風俗”。1921年初,毛澤東將其變成“改造中國和世界”,這不僅成為新民學會的宗旨,也成為毛澤東的畢生追求。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為了實現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愿,毛澤東一生追求真理,探索救國救民之道。他不斷從一個“何以報仇?在我學子!”“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熱血青年,變成“喚起工農千百萬”“霹靂一聲暴動”“橫掃千軍如卷席”“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締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成就了千秋偉業,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并由此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這一偉大實踐也催生了毛澤東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博大的天下胸懷

《禮記·孔子閑居》云:“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天下為公”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毛澤東志存高遠、胸懷天下,具有謀劃大局、創造大局、駕馭大局的過人膽略。毛澤東詩詞給人的印象總是縱橫捭闔、氣勢恢宏,不管是寫自然景觀,寫動物姿態,還是寫社會實踐,都充分表現出毛澤東的宏大氣魄和陽剛之氣。在《沁園春·雪》中,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長城內外,大河上下,寥寥數語,就把幅員遼闊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幾個人物,就把錯綜復雜的中國歷史娓娓道來。

毛澤東從不沉湎于純粹個人的愛恨情仇去尋求創作靈感,而是始終以一個舊世界改造者和新世界創造者的姿態審視和觀照一切。毛澤東不少詩句中帶有“我”字,如“春來我不先開口”“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間知己吾和汝”。這里“我”是指他本人。但在很多詩句當中,如“而今我謂昆侖”“唯我彭大將軍”“我失驕楊君失柳”,“我”不光是作者本人,“我”既是個體,也是群體。而在“而今邁步從頭越”“紅軍不怕遠征難”“不到長城非好漢”“六億神州盡舜堯”這些詩句中,“小我”已融入到革命洪流的“大我”之中。詩言志的中國詩歌傳統,被毛澤東升華為小我與大我,有我與無我合二為一的全新境界。

《念奴嬌·昆侖》中,毛澤東倚天抽劍,要把昆侖山劈成三截,原先是“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留中國”。后來毛澤東說:“改一句:一截留中國,改為一截還東國。忘記了日本人是不對的。這樣,英、美、日都涉及了。”“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毛澤東不僅關注中國人民的命運,也關注全人類的前途。他把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使革命精神浸透了深厚的民族底蘊,又使民族精神充滿了博大的世界情懷。

積極樂觀的心態

中國革命的總體特征是敵強我弱,在艱苦卓絕的斗爭實踐中,毛澤東從不悲觀、從不氣餒。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他這樣描述必將到來的革命勝利:“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這是何等的豪邁!又是何等的樂觀!“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是毛澤東年輕時寫的一首詩中的殘句,他后來曾多次提到這句詩,用以表達自己的樂觀和堅定。

“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面對艱難困苦,毛澤東傲視萬物,雄視寰宇。“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面對各種挑戰,毛澤東氣定神閑、從容不迫、沉穩持重。“要向瀟湘直進”“直下龍巖上杭”“直指武夷山下”“不到長城非好漢”“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樂觀心態和必勝信念激發出無窮力量,使毛澤東堅定執著、勇往直前。毛澤東的自信絕不是盲目樂觀,而是源于他對歷史潮流的深刻把握與積極響應,源于他對社會矛盾的深入分析和精確判斷,源于他對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視和堅決維護,源于他對崇高理想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他那句“當著天空出現烏云的時候,我們就指出,這不過是暫時的現象,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就在前頭”,至今還在深刻地激勵著我們。

當毛澤東把改造中國與世界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時,改革與創新便成為他奮斗人生的主旋律。毛澤東的歷史功績就在于他領導黨和人民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業,使中國社會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毛澤東詩詞是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的宏偉史詩,而毛澤東詩詞本身也是改革創新的直接產物。

毛澤東詩詞評史則對歷史有新看法,論人則對人物有新見識,寫物則對物象有新寓意,記事則對事件有新視角,是中國傳統文化形式與現代生活內容完美結合的藝術奇葩。

(來源:《學習時報》20178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