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與他的哲學
毛澤東詩詞與他的哲學
曹應(yīng)旺
毛澤東是一位哲學家,一位寫出了《實踐論》《矛盾論》等經(jīng)典性哲學著作、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哲學家。
毛澤東又是一位詩人,一位寫出了《沁園春·雪》《水調(diào)歌頭·游泳》等許多膾炙人口詩詞的大詩人。
毛澤東詩詞與毛澤東哲學并不是毫不相干的兩個領(lǐng)域,而是有著相互影響、相得益彰的聯(lián)系。那么,毛澤東哲學是怎樣影響和促進著毛澤東詩詞?毛澤東詩詞又是怎樣影響和促進著毛澤東哲學?
1963年11月,毛澤東會見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會第四次擴大會議全 體出席人員
詩詞與哲學的共通
詩詞與哲學的關(guān)系,郭沫若曾有一段名言:“詩人與哲學家的共通點是在同以宇宙全體為對象,以透視萬事萬物的核心為天職,只是詩人的利器是純粹的直觀,哲學家的利器更多一些精密的推理。”雖然詩人和哲學家的寫作方法不同,但他們還是有共通點。
中國被稱為詩的王國。在中國古代經(jīng)典著作之一《詩經(jīng)》中,詩與哲學是密不可分的。樓宇烈先生認為“《詩經(jīng)》不僅僅是中國文學作品的源頭,也是中國哲學的一個基礎(chǔ)經(jīng)典”。雖然《詩經(jīng)》中并沒有一首以理思構(gòu)局謀篇的哲理詩,但《詩經(jīng)》中許多章節(jié)或句子中卻體現(xiàn)著深奧的哲理,并對先秦諸子的哲學乃至秦以后的中國哲學產(chǎn)生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既然不學《詩》連話都說不好,那么不學《詩》就更談不上寫出有哲理的文章了。孔子給《詩經(jīng)》以極高的評價,《論語·為政篇》記載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jīng)》中有哲理的詩句。如《論語·學而篇》中子貢引用《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詩句來形容君子的自我修養(yǎng),孔子稱贊子貢“始可與言《詩》已矣”。又如《論語·泰伯篇》中曾子引用《詩經(jīng)·小雅·小旻》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詩句來說明謹慎的重要。這正是后來《中庸》講的“戒慎恐懼”哲理思想的源頭。
孔子之后,孟子特別是荀子同樣重視引用《詩經(jīng)》中的詩句來論說自己的政治哲學。現(xiàn)存《荀子》論文32篇就有29篇中引用了《詩經(jīng)》中的詩句,其中《大略篇》竟引用了11條。《荀子》引用的《詩經(jīng)》中的詩句,大都體現(xiàn)著耐人尋味的哲理。
毛澤東對《詩經(jīng)》中的政治哲學給予很高的評價。他指出:“司馬遷對《詩經(jīng)》品評很高,說詩三百篇皆古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大部分是風詩,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心里沒有氣,他寫詩?‘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尸位素餐’就是從這里來的。這是怨天,反對統(tǒng)治者的詩。”
《詩經(jīng)》之后,詩和哲學溶為一體的作品,當數(shù)屈原《離騷》為代表的《楚辭》。這之后詩哲一體的作品很難覓到,詩哲一體的詩人哲學家或哲學家詩人就更是難以覓到了。可以找到一首哲理詩,但其作者談不上是哲學家詩人。可以找到幾位能寫詩的哲學家,但這些作者也談不上是詩人哲學家。《詩經(jīng)》和《楚辭》之后的兩千多年中,稱得上既是一流的哲學家,又是一流的詩人;稱得上將詩詞與哲學融于一體的詩人哲學家和哲學家詩人的人,當數(shù)毛澤東。
毛澤東在他的詩詞《沁園春·雪》中揮筆寫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在毛澤東眼中,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雖然都是中國歷史上有作為和有重大影響的君主,但他們沒有留下系統(tǒng)的著作,沒有起到導(dǎo)師的作用,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中都缺少“立言”之“不朽”。毛澤東欣賞和追求的是“君師合一”的人物,即既是領(lǐng)袖又是導(dǎo)師那樣的人物。
有的學者評價毛澤東是集秦始皇與孔夫子之大成的人物,這是有深刻見地的。當然,這里的“秦始皇”是為人民服務(wù)、為中華民族盡職的秦始皇,這里的“孔夫子”是順乎世界潮流、引領(lǐng)世界潮流的孔夫子。
歷史上的秦始皇沒有著作傳之后世,輸之文采,更談不上文采中的精品詩詞與哲學了。歷史上的孔夫子雖有與學生的對話錄《論語》傳之后世,在思想上被尊為中華民族的老師,卻不曾有過號令天下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他與學生的對話錄中有哲理,但沒有系統(tǒng)的哲學著作,更沒有引人入勝的詩作。
可以說今朝的“風流人物”,不僅僅是秦始皇與孔夫子的集大成者,還包含著更豐富的內(nèi)容,在文采中包括著詩人哲學家和哲學家詩人的內(nèi)容。
哲學家詩人毛澤東
毛澤東哲學的代表作是《實踐論》和《矛盾論》,二者都重視奮斗,強調(diào)奮斗。毛澤東在延安揮筆寫下的“艱苦奮斗”4個大字,既反映了他的作風,也反映了他的哲學。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毛澤東的哲學就是奮斗的哲學。
青年毛澤東曾說過“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
為什么要如此重視奮斗?
因為只有經(jīng)過奮斗才能改變面貌,實現(xiàn)目標。因為只有奮斗的過程才是快樂的,只有奮斗的經(jīng)歷才是壯烈的。
舊中國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既無獨立可言,也無民主可言,國家任列強宰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華民族要獨立,要解放;中國人要救亡圖存,靠的是奮斗。
中華民族要從近代屈辱的歷史走向復(fù)興;中國人要把貧弱的國家建設(shè)成富強的國家,靠的仍是奮斗。毛澤東的詩詞幾乎處處都體現(xiàn)著這種奮斗的哲學。
第一,毛澤東用詩筆勾畫出革命和建設(shè)奮斗的背景。
1927年春,毛澤東在《菩薩蠻·黃鶴樓》中勾畫的背景是:“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同年,毛澤東在《西江月·秋收起義》中寫道:“地主重重壓迫,農(nóng)民個個同仇。”
1929年秋在《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中,毛澤東勾畫的背景是:軍閥混戰(zhàn),“灑向人間都是怨”。
1950年10月在《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中,毛澤東勾畫的革命斗爭的背景是:“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
建設(shè)中要與自然界做斗爭、與瘟神作斗爭。1958年7月《七律二首·送瘟神》中,毛澤東勾畫了這方面斗爭的背景:“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新中國成立后,不僅面臨著建設(shè)國家,為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而奮斗的任務(wù),而且面臨著帝國主義的干涉,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蘇聯(lián)霸權(quán)主義的威脅,為捍衛(wèi)國家獨立而斗爭的任務(wù)。1962年12月《七律·冬云》中,毛澤東勾畫了同蘇聯(lián)霸權(quán)主義斗爭的背景:“雪壓冬云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第二,毛澤東用詩詞語言表達了奮斗才能改變面貌、實現(xiàn)目標的哲理。
1939年,毛澤東為《中國婦女》雜志題了一首四言詩,其中寫道:“到之之法,艱苦斗爭,世無難事,有志竟成。”詩中所提的“志”,少年毛澤東在《贈父詩》中有這樣兩句:“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這個“志”,1959年,毛澤東在《七律·到韶山》中寫道:“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1965年,毛澤東在《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寫道:“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他回顧了奮斗的過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奮斗的結(jié)果證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這個經(jīng)過奮斗而取得的勝利成果,毛澤東在《念奴嬌·井岡山》中是這樣寫的:“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云落。”毛澤東的許多詩詞都從不同的環(huán)境出發(fā),形象地表達了奮斗與勝利的關(guān)系。比如說,有了“更加眾志成城”,才有了“報道敵軍宵遁”。比如說,有了“枯木朽株齊努力”,才有了“橫掃千軍如卷席”。比如說,有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奮斗精神,有了“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的奮斗經(jīng)歷,才有了“三軍過后盡開顏”。比如說,有了“金猴奮起千鈞棒”,才有了“玉宇澄清萬里埃”。有沒有不經(jīng)過奮斗就能實現(xiàn)目標,天上會不會掉下餡餅?毛澤東用詩句作了否定的回答:“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第三,毛澤東用詩筆頌歌了奮斗過程的快樂和崇高,指點了如何奮斗的途徑。
人生的奮斗,革命和建設(shè)的奮斗,都是越艱苦卓絕、越處于逆境,越顯示其光彩。這就是毛澤東在《采桑子·重陽》中所贊美的“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這就是毛澤東在《七律·冬云》中所贊美的:“獨有英雄驅(qū)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這就是毛澤東在《雜言詩·八連頌》中所贊美的:“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奇兒女,如松柏。上參天,傲霜雪。”在毛澤東詩詞中,艱苦奮斗者就是戰(zhàn)地的黃花、喜雪的梅花、傲雪的松柏。
奮斗要有堅持到底、不達目標絕不罷休的決心和恒心。1935年,毛澤東在《清平樂·六盤山》中寫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1949年,毛澤東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中寫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群眾的力量是無限的。為革命的勝利、建設(shè)的成功而奮斗,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wù)人民。當“眾志成城”、“枯木朽株齊努力”的時候,就是勝利在望的時候。1958年,毛澤東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寫道:“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1959年,毛澤東在《七律·到韶山》中寫道:“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1963年,毛澤東在《雜言詩·八連頌》中寫道:“軍民團結(jié)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毛澤東的奮斗不是個人奮斗,而是同人民在一起的奮斗,是把人民當作舜堯、看成真正的英雄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奮斗。
為革命和建設(shè)奮斗,為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切不可鼠目寸光、急功近利,毛澤東的詩曰:“風物長宜放眼量。”
奮斗的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一次勝利了,還會有新的斗爭在后面,任何時候都不能懈怠,毛澤東的詩曰:“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
毛澤東詩詞《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卜算子·詠梅》,可以說是毛澤東哲理詩、奮斗的哲學詩詞的代表作。在前一首中,詩曰:“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這首詩中最富哲理的是“無限風光在險峰”之詩句。它體現(xiàn)的是奮斗者“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的松柏境界;“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的英雄境界。在后一首中,詩曰:“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首詩中最富哲理的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之詩句。它體現(xiàn)的是奮斗者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胸懷,甘當人梯、成功不必在我的境界。
毛澤東認為“矛盾的斗爭貫串于過程的始終,并使一過程向著他過程轉(zhuǎn)化,矛盾的斗爭無所不在,所以說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毛澤東又認為“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lián)系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之下互相轉(zhuǎn)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義”。“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jié)合,構(gòu)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毛澤東的哲學是奮斗的哲學、斗爭的哲學,這是從一定的意義上說的,或者說是從毛澤東最重視、最強調(diào)的方面說的。但這絕不是也絕不能概括一切。就對立統(tǒng)一來說,毛澤東同樣重視同一性。他站在被壓迫者的立場上執(zhí)著地追求著平等。這些哲學思想也表現(xiàn)在他的詩詞中。比如,1935年10月,毛澤東在《念奴嬌·昆侖》中寫道:“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這里毛澤東追求的是太平世界、和諧的世界、平等的世界、大同的世界,反對的是以富壓貧、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壓迫與被壓迫的不平等。1958年12月,毛澤東在《七絕·仿陸游‘示兒’》詩中寫下了“但悲不見五洲同”的詩句。
詩人哲學家毛澤東
作為哲學家詩人毛澤東,他的詩充滿著哲味,給讀者以無盡的哲思。
作為詩人哲學家毛澤東,他的哲學著作往往既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價值觀,又常常以詩一般的語言,給讀者以詩美的享受。
我們先來看看《實踐論》中的若干句子:“理論的基礎(chǔ)是實踐,又轉(zhuǎn)過來為實踐服務(wù)。”“感覺只解決現(xiàn)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zhì)問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這里沒有給人抽象的、空洞的說理的感覺,而是給人以形象的、生動的詩的感受。
我們再來看看《矛盾論》中的若干句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不同質(zhì)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zhì)的方法才能解決。”“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里同樣給人以形象的、生動的詩的感受。
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wù)》和《愚公移山》,是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的兩篇精粹的短文。這兩篇短文是以詩的語言來抒發(fā)為人民服務(wù)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的。我們先來讀讀《為人民服務(wù)》中的若干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只要我們?yōu)槿嗣竦睦鎴猿趾玫模瑸槿嗣竦睦娓恼e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shù)人民的痛苦,我們?yōu)槿嗣穸溃褪撬赖闷渌!?/span>
我們再來讀讀《愚公移山》中的若干句子:“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現(xiàn)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這兩篇短文是以形象的、生動的詩詞般的語言,表達著為人民服務(wù)和艱苦奮斗的價值觀,所以它使人百讀不厭、常讀常新,產(chǎn)生著恒久的影響力。毛澤東是偉大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他的許多軍事著作同樣以詩的語言表達著軍事哲理。比如他的游擊戰(zhàn)的十六字訣和運動戰(zhàn)的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zhàn)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zhàn)中殲敵人。”
建國后,毛澤東關(guān)于國家建設(shè)的一些著作,也同樣以詩的語言表達著建設(shè)哲理。比如1964年12月毛澤東在修改周恩來政府工作報告稿時寫道:“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再比如,1958年毛澤東在《介紹一個合作社》一文中寫道:“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有人把這段文字說成是“民粹主義”。實則,這段詩一般的語言表達了“多難興邦”的哲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哲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哲理。
(來源:《湘潮(上半月)》 2015年第1期)